第44章 大水围城
那个看起来憨憨的士兵,早就已经成为刘邦暗中收买的眼线,负责监测魏军特别是白起的动向。
刘信和白起的谈话,被他立即报给给了刘邦。
眼见魏军将士都想返回大梁,特别是许多人还牵挂着大梁城内亲人的安全,刘邦便立即转变态度。
反过来,装出了情牵大梁、心系百姓的样子。如此一来,顺应军心,魏军将士们,自然都对他更加心悦诚服。
刘邦终于答应返回大梁了。不过,刘信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很犯忌的。
他在背后劝说白起的事情,肯定都已经被那个憨憨士兵汇报给了刘邦。这样,就会给刘邦留下,他背着刘邦、违背刘邦意愿行事的印象。
刘邦可是未来的皇帝啊。如果认定他这个侄儿阳奉阴违,不可相信,那么,将来的刘信,肯定会很惨。
只怕不是在封侯时会受到刁难,还说不定刘邦会用什么更严厉的手段对付他。毕竟,未来的刘邦,当了皇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敢于在背后背叛自己的人。别说刘信只是亲侄子,就算是亲儿子,刘邦都未必能容忍。
立即上前,当着魏军官兵们的面,笑嘻嘻地,大力维护刘邦的光辉形象:“三叔英明!三叔肯返回大梁,这是关心百姓安危,不顾个人安危,大仁大勇大义!”
刘邦却不理他,也不说话,上前抬腿,就狠狠地踢向刘信。
果然,他是真的恼恨自己的这个亲侄子了,破坏了他赶快逃离魏国、远离战乱、回到楚国的大计,害得他被迫返回大梁。
嘴上不好说,内心是真的恼恨刘信。
这回,刘信故意没有躲闪,让刘邦那一腿,踢中了自己,只是略微侧身,化解了这一踢的力道。
加上他身强体壮,刘邦这一踢,简直就是搔痒,但却让刘邦的恼怒,略微发泄了一些。
等白起等人离去,刘信才低声向刘邦解释:“三叔,我可不是故意和你作对,在背后煽动他们。我只是试探一下白起他们的心。如果他们真的牵挂大梁,特别是有些人的亲属都在城中,一旦大梁陷落,他们都会记恨我们的!如果他们因为记恨我们,半路哗变,那才糟糕了!”
这样的解释,刘邦肯定不会轻易相信。
刘邦骂道:“放你娘的狗屁!还不是你小子一心想返回大梁!你小子被封了个神勇武士,就真的把自己当魏国人,还想自己再去出一回风头,是不是?你他娘的要是命都没了,还到哪里去出风头!”
他是真的不理解,刘信为什么一定要返回大梁,以为这只是刘邦年少气盛,被魏王假封了个神勇武士,就舍不得离开大梁了。
说刘信这样做纯粹是为了拯救即将面临屠城悲剧的大梁百姓?鬼才信!
刘信也不为自己辩解,道:“三叔放心好了。侄儿说过,您是吉人天相,这一生一定能处处逢凶化吉,富贵无比,跟着您就会平安无事!再说了,我们返回大梁,完全可以见机行事。我们又没有被秦军围困,要是真有危险,帮不了什么忙,那时候再设法回楚国,也不迟啊!”
他知道,刘邦心中最在意的,还是怕回到大梁,因为秦军攻城而遇到危险。这样一说,多少能够打消刘邦的一些顾虑。
至于要改变刘邦对自己的印象,防止刘邦认为自己脑后有反骨,只能以后再找机会想办法了。
不管怎么说,得到刘邦的信任,还是很重要的。
刘信毕竟是自己的亲侄子,
又还是个孩子,况且事已至此,刘邦终归暂时没有和他再计较。
反而又采纳了刘信的建议:那些被解救的魏国百姓,暂时都不放,而是带着他们,返回大梁。
不只是因为,放了这些百姓,容易暴露刘邦他们的行踪,更因为,这些百姓,其实都是秦军找来的能工巧匠和精装劳动力,原本是要被押送到北方挖黄河的。现在,刘邦留下他们,也可能随时派上用场。
想了想,刘信又建议,让这些百姓,把那些死去的秦军铠甲衣服,都扒下来,穿在身上。
刘邦顿时明白了他的用意,也马上同意了。
于是,白起率领的几百魏军,监押着一批“秦军”,返身往大梁进军。
路上如果再遇到秦军,那么,必要时,这些被监押的“秦军”,也可以冒充一番,蒙混过关。
不过,想必秦军的主力都在攻城,这一路上,他们快速行军,却并没有再遇到秦军。
因此,他们的行军速度,可以说是很快。尽管带着几百被解救的魏国百姓,但还是很顺利地,就再次望见了大梁城。
只是,再次望见大梁城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
水!
无边无际、昏黄混浊的水!
到处,已经是一片深不可测的汪洋。泛滥的河水,已经把大梁城完全围困。城墙又高又厚的大梁,已经成为一座即将被洪水淹没的孤岛!
河水已经淹没到了城墙一半多高的地方,而且还在快速地上涨。用不了多久,整座大梁城,就会被水给吞没!
秦军挖开黄河,引水攻城,速度比刘信预料中的还要快!
看起来,王贲从一开始,就已经确定了要挖开黄河倒灌大梁的策略。之前对大梁城发起的猛攻,不过是为了给开挖黄河争取时间。毕竟,黄河离大梁还有一段距离,要把水引过来,就要疏通沿途的渠道,这需要时间。
强行攻城,就是为了掩护挖黄河的举动,防止魏王假趁河水还没淹过来时弃城突围逃跑。
大梁城外有密集的护城水网,城墙又高又厚,秦军强行攻城,魏王假以为还守得住,反而是不会立即逃跑的。
果然,不等刘邦、刘信率领魏军返回来报信,大梁城便已经陷入汪洋大海,魏王假等魏国满朝文武,连带着大梁城几十万军民,都已经被彻底围困,完全没有了图为逃跑的可能!
在这样汹涌的河水浸泡之下,大梁城墙再高再厚,也撑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