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婆媳三个人,看到田浩如此开心,就放心多了。
尤其是田浩还看到了两条金色的锦鲤:“金色的啊!”
“是,原来是七八条呢,不过进贡给宫里五条,剩下这俩啊,也不知道能不能再有金色的锦鲤了。”老太太还挺喜欢金色的锦鲤呢。
田浩陪着三位长辈喂了鱼,看了池塘的荷花,其后他们又去了三折浮廊相连的湖心亭。
他们在亭子里,早已有人预备好了茶水糕点,四个人就坐之后,用了一些迎春糕,品了高山绿。
花园里风景如画一般,看着如此美景,又心情好,大舅母就对田浩道:“长生啊,如此美景,如此美味,可有心情,写来一首诗词如何?”
“对啊,听闻长生可是少年举人,可会做诗词歌赋?”二舅母也十分期盼的样子。
老太太同样如此,只是她没开口说,怕给小外孙压力。
田浩沉思了一下:“人未起,听尽一湘春水。池外杜鹃声不已,杜鹃花发未。多少深闺罗绮,临镜不胜悲喜。花发迟迟花落易,留春须早计。”
田浩用时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作了一首诗词出来,几乎是出口成章:“这首诗词,就叫《游园·春晓》!”
这是他比较喜欢的一位近代诗人谭献所做。
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
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
“好诗词!”
“好诗词啊!”
两位舅母到底是女眷,天生对这种缠缠绵绵的诗词,有着非一般的体会和喜爱。
老太太听了也高兴的点头:“不错,不错!我家长生不愧是少年举人,才思敏捷,聪慧绝顶。”
田浩被夸赞的有些不好意思,脸都红了一些,但是很客气的作揖,文质彬彬的道谢和谦虚了一下:“长辈们过奖了。”
“这孩子还不好意思了!”
三个女眷被田浩哄得开心极了。
在花园子里看花赏景,喂鱼吟诗。
一直到下午,才相互道别,各自回去小憩片刻,田浩睡了一会儿就醒来了。
无事可做的他,誊写了今日所做的这首诗词,制作成了一个书签,放了起来。
晚上全家聚到一起吃个团圆饭,这是定国公府的习惯,初一十五,都聚在一起吃的,偶尔也会聚到一起,但初一十五必须要在一起吃饭。
席间大舅母丁兰氏说起田浩做得那首诗,十分的喜欢。
“你几个表哥如果有你这份读书的天赋,你舅母们也不至于如此烦心了。”老太太不高兴的抱怨道:“如果他们能文武双全、哪怕聪明一些也好啊!如今写个军报还好,写个文章就难了。”
提起此事,老太太一直耿耿于怀。
舅舅和舅母也觉得脸上无光,没办法,自己生的崽儿,自己了解,练武各个都是奇才,但是说起读书来,就跟脑袋不开窍似的,一个个笨的很。
能有如今的成就,全靠家里管得严,硬是逼着他们读书,才有了这样的学识,要不然的话,他们更乐意去练武,而不是去看书。
别说吟诗作对,至今为止,他们的书法,一直都没有什么长进,因为根本不练字,没那个耐心。
能看得过去就行,谈不上不好,但也算不得什么,只能说,能看,大面上过得去。
好是不可能的了。
“长生不这么认为,姥姥,定国公府本就是武将世家,能读书认字儿,不做个睁眼瞎就行了,要考功名做什么?难道要文武全才吗?那未必是好事情。”田浩叹了口气:“自古有多少儒将,结局如何?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结果呢?大唐算是个好的了,可太宗时期,李靖被称为军神!用兵如神啊!可是他后来呢?就差开门让人看自己夫妻俩是如何生活的了……岳飞一首《满江红》流传千古,可他还不是被莫须有给冤枉死了?历朝历代,多少儒将,一时瑜亮。可最后他们的又有几人得以善终?还不如就让表哥们,这么直来直去的好,起码让人起不来防备之心,唉!如果表哥们各个文能吟诗作对,武能安邦定国,那您几位觉得,这是好事儿吗?”
作者闲话:江湖有话要说:愚人节快乐呀!放心,江湖愚大家哈!
第095章 强身健体么么哒
今天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让老太太十分惊奇的同时,也若有所思起来,定国公府的教育是不是太好了?
子弟各个都那么成器,家风清正,是好事儿,可也让上头的人,不安稳了吗?
从这一代,丁海的亲事上来看,是很不顺当,而且不顺当的都有些邪性了。
别说一波三折了,简直是好事多磨。
两个舅父也沉默了,能领兵打仗的人,不是傻子,他们只是不爱计较,不爱怀疑自己人,但是一旦他们起了疑心,他们就能想到很多。
六个表哥面面相觑,让老太太喝令快点吃……田浩给他们敲了一记警钟,吃过了晚饭,就告辞离开了。
让他们在沉默之中,想清楚了,定国公府未来的道路要怎么走。
其实他也不乐意捅破这层窗户纸,但是经过和表哥们的探讨,他发现,定国公府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已经是站在了悬崖边。
若非一直表现的忠心不二,又有兵权在手,一直在西北那边经营有方,恐怕早就被人卸磨杀驴了。
不论什么时代,到哪儿,“舅舅”这个身份都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谁也说不清楚是为了什么,因为俗语说得好,娘亲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