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三弟说的是。”大舅父立刻张嘴声援自己三弟的提议。

“这个……有些太累了吧?”二舅父是有些心疼这些娃儿的。

“如果可以,就让他们去考个秀才回来。”结果三舅父还有更大的目标:“这样也算是文武全才了。”

结果他这么一说,不知道大舅父二舅父想到了什么,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田浩也想到了,现在的定国公府都这么好了,要是再好,子弟再出息,那……。

不过三舅父看起来就是一个顽固不化的读书人的架势,对六位表哥的学业问题很重视也很关心。

可大表哥他们不干了啊!

他们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再说了,练武就行了,读书是为了不当睁眼瞎,不是为了走科举出仕,文臣的路子。

于是开始抗议:“三叔,我都世子了,考什么秀才啊?”

“对啊,三叔,定国公府是有国子监名额的……。”二表哥也自认为委婉的提醒丁起:“荫监的,三叔?”

荫监是指三品官以上子弟或勋戚子弟入监读书的学生。

算是官宦子弟的一条捷径,以往要想入国子监读书,最少也得是秀才。

由各省选送了行俱优的生员入监为监生,举人会试落第者亦可入监读书。

所以秀才在高门大户的眼中,还真不算什么。

田浩一捂眼睛,二表哥这个蠢蛋,三舅父才五品,不到三品,不是有勋爵之人,跟他说什么荫监?

何况据他所知,当年三舅父本有资格,直接成为秀才,以荫监的名额,去国子监读书的,但是三舅父愣是凭借自己的才学和能力,一步一步的考上的,为此,定国公府的荫监名额,给了后头的族人去国子监读书了。

三舅父自己努力苦读,肯定也希望他们如此。

偏偏二表哥还哪壶不开提哪壶,非得提荫监!

这不是找骂呢么?

果然,下一秒,三舅父大声的训斥:“祖上积德,是祖上庇护我等后代,你等都是有头脑的孩子,为何非要那荫监的名额?一个个的不知道刻苦学习,反倒是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享清福?做梦!以后给我三更起来背书,打拳的时候也不许耽误,当年你们祖父如何锻炼我与你们父亲的,就怎么锻炼你们。”

田浩这才知道,当年外祖父是如此彪悍的一个虎爸!

让儿子们练武的同时还要背书!

等到三舅父看过来的时候,田浩乖巧的举起自己的小爪子:“三舅父,长生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看到三舅父开口要说什么,田浩先一步打断了他的话:“第一,长生身体不好,不能做剧烈运动,如今还在吃着皇觉寺师父给开的素食药膳呢;第二,长生已经是有举人功名的人,与表哥们的学习进度不同,倒是可以跟表弟一起读书。”

他们俩都是要走科举入仕路子的,反正在外人看来,应该是这样,倒是可以一起学习。

三舅父听了沉默了一下:“你表弟还这么小,你都举人了,他还是个孩子。”

俩人不仅年龄差距大,这学业进度差距也很大好么。

在一起读书的话,他儿子占便宜,就怕耽误了这小外甥。

“非也非也!”田浩摇了摇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篇,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说明新的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道理。

“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结果三舅父来了这么一句。

田浩顿时哭笑不得:“三舅父说得严重了,严重了!”

其他人听得一头雾水,唯有田浩身后,站在长随里的王破,眉头微动。

田浩一拱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的出处同样是《论语》,不过是《论语·雍也》。

意思是: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他这是说,表哥们都不太爱学习,何必强迫他们学习呢?

但是小表弟爱学习,可以着重培养小表弟嘛!

其实这就是他三舅父了,田浩采用了委婉的说法,要不然,直接一点儿,告诉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个更直白,也有点噎人。

俩人说话,文绉绉的,感觉高来高去,说的话,他们都是有听没有懂。

包括大舅父和二舅父在内,一群人里,真正聪明听得懂的也假装听不懂。

三舅父被田浩说的沉默了半天,那边表哥们却挺不住了:“三叔,时间差不多了吧?”

他们倒是可以坚持坚持,可小堂弟腿都打哆嗦了,这孩子是个实诚的,闷不吭声的在那里坚持,不敢出声说话。

一看就是个乖小孩儿,被他父亲教导的老实巴交的,这可不行啊!

他们家的孩子,不说上房揭瓦上街打架,那也不能是个乖巧的啊!

长生看着是乖巧的,那是长生蔫儿坏蔫儿坏,内里还是他们老丁家人的脾气。

但是小堂弟看着就很老实,换言之,很好欺负,这可不行。

老丁家的人,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亏。

“今天扎马步就先到这里。”丁起对侄子们是狠得下手的,但是对儿子不行,他儿子还太小了,没办法跟一群人高马大、皮糙肉厚的侄子们一样。

大家松了口气,接下来的锻炼就是每日都有的,打熬筋骨什么的,倒是田浩的锻炼方式,让三舅父和小表弟目瞪口呆:“这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