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说你是傻孩子你还不信,你想想皇宫里,那私通外面的地道。”老太太叹了口气:“这大兴城,尤其是皇宫,那下头铺设的都是青石条,横七竖八的那种,十五层之厚,就算是有人想要挖地道,也绝不可能悄无声息的挖通!因为上头根本没有可以开口的地方,至于那条地道么,应该是皇家预留的后路,只是现在……就不知道是不是还在了。”
老太太一提醒,田浩这才恍然大悟:“是我糊涂了,竟然没想到这一点。”
前世他去旅游多次,也知道所谓的宫殿下头,铺设的都是石头条,二三百斤一块的那种,摞在一起是榫卯样式,横七竖八一共十五层。
防的就是被人从地下袭击嘛!
而且听说御花园都不种高枝的树木,怕有人藏在上头。
大兴城又是都城,这里挖个地窖可以,挖个地道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是短途地道,比如说,从定国公府挖向平国公府。
再远好像就不行了哦。
“西北那边的田家堡和王家堡就有下水管道,可方便了。”田浩赶紧跟老太太炫耀西北那边的坞堡:“等到给丁家镇改建的时候,就给丁家镇也弄下水道。”
“丁家镇也要改建?”老太太头一次听田浩这么说。
“当然了!”田浩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太太。
老太太很是有些担忧:“这样可以吗?”
“有什么不可以的?”田浩反问老太太。
“听起来不像是重建丁家镇,像是建了个关隘。”老太太的思维还是很清楚的:“这于礼不合吧?”
“以前可能还会怕引起什么人的误会,现在还担心什么?”田浩意气风发的道:“长生要把丁家镇,变成丁家城,也没人会说什么的,何况田家堡与王家堡,与丁家镇形成了三角之势,是最佳防御设置!”
他当时设计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现在形势一片大好,当然是要修牢固自己的地盘。
只有大后方稳定了,才能考虑其他的!
老太太恍然大悟:“对哦,老婆子都糊涂了,以前还怕……现在怕什么呢?”
以前有皇帝在上头猜忌着,还有文武百官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定国公府虽然门庭显赫但也过得如履薄冰。
女儿更是早早的嫁出去,还是下嫁。
就是怕被皇帝选入宫中,不得安生。
定国公府甚至连孩子们都要送入那些所谓的“宫廷禁卫”里,以示忠心耿耿。
现在呢?
儿子孙子重孙子都在西北,只有她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婆子,以及古灵精怪的外孙子在大兴城这边,却觉得过得比以往还自在。
“所以,姥姥您放心,将来您回了丁家镇,绝对是去享清福的,而不是去吃沙子。”田浩兴致勃勃的跟老太太说他的规划:“除了冬暖夏凉的屋子,还得有个蔬菜大棚,让我姥姥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菜。”
这个时代其实已经有了很初始化的蔬菜大棚,也有反季节蔬菜产出,只不过十分的麻烦,且产量不高,只有真正的达官显贵才能吃得上。
老百姓们最多用木头箱子装了粪土,在里头栽种一些小青菜,冬日里放在自家的窗台上,长出来后吃点绿色的蔬菜。
大冬天的吃绿叶子菜,那可真是一种享受了。
甚至田浩还想弄点草莓来种一些,那东西只要肥力足够,温度合适,能结果好久。
“好好好,姥姥等着享清福就是。”老太太其实觉得自家小外孙有些异想天开,不过孩子都这样,顺着他又如何?
田浩十分开心,都没看出来,老太太是在哄着他呢。
王破看出来了,却没说破。
柯林统领回来就像是一个信号,过了不到两天,东王与西王的使者就来了,是来报平安的,说他们也各自到了地方。
郑太后请了人入宫商议事情。
是在天运殿的西暖阁那里见得面。
以往这是康盛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同时也是可以有嫔妃来的地方。
如今也就成了郑太后带着代王,在这里住着的地方,也是郑太后带着代王处理政务的地方,孩子虽然还小,但是郑太后每次见外臣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将代王放在身边,看样子是言传身教。
就是今天气氛有些郁闷,郑太后不仅请来了朝中的几位留下来的巩固之臣,比如徐大学士、孔师这样的,还请来了平国公王破,与长生公子,金城侯这样的人。
可以说这是郑太后少有的几次,召集了这么多人来商议事情的时候。
“太后娘娘,这是怎么了?召集了这么多人来?”田浩极少出现在这种正式的场合,更极少参与大兴城的政务,除了武力震慑,他旁的一概不搭理。
这也是为什么,不管是走的了还是留了的人,都对长生公子无可奈何的原因。
任是谁有了这般权柄,又年纪轻轻的,肯定会得意非常,甚至会翘起尾巴来!
但长生公子不是一般人啊!
以至于很多老臣认为长生公子是个忠臣,只不过是拐着弯的尽忠罢了,不然如何费心保下三位殿下的性命?又立了代王呢?
“长生公子有所不知,东王与西王派了使者来报平安。”留下来的徐大学士,现在就是文官之首了。
徐阁老已经在家颐养天年,轻易连门都不出。
“我知道啊,听人说了,怎么了?”田浩还是不明所以:“难道他们对太后娘娘不敬?”
不应该吧?日后不管谁继位,郑太后都是母后皇太后。
“他们没那么大胆子。”徐大学士也觉得纳闷儿:“这点子规矩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