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4章

但凡是老人,朝廷每年都有补给,虽然少了点但是朝廷的一番心意。

讲究的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人生阅历多,长寿之人也被认为是有福气的,村里族里都说得上话,还挺管用。

就连田浩原来在西北,那位年过百岁的老爷子去世,他都得去吊唁,人家是喜丧,还分了他一块孝布,他都得高兴的接着,拿回来要放在自家祠堂的供桌上摆着。

第801章 大家都是明白人

田浩也是一个尊老敬老的人。

但前提是那帮老人得讲道理。

“他们是想以势压人,可他们势力不行啊,就想鼓动民意呗!”王破冷笑:“但是他们忘了,半月报可是宣传的很彻底,老人们不认识字儿,老人们的儿孙还不认识字么?”

“老人也有糊涂的啊?”田浩最怕老人撒泼了。

“放心,糊涂的有,但他们也有女儿,孙女儿,甚至他们也有儿孙的,要是他们支持强行结亲,家里的儿孙们也不会同意,若是觉得秦府做的事情是对的,那么他们的女儿孙女儿可就不同意了,再说了,这样的人家,谁会嫁女儿给他们?万一给弄死了,都没地方说理去了!”

“对啊!”田浩一拍大腿:“实在不行,叫半月报再加号外,专门报道此事,以及周边的变化。”

不就是宣传舆论吗?这事儿他熟悉。

“也是个办法!”王破对报纸没田浩运用得那么娴熟,他就没想到增加号外这个事儿!

还以为真的要半个月一次发行,忘了可以灵活一些。

“这样就不用等半个月了,五天一发,只发号外,半个月一发的是正版。”田浩在这方面可精通,毕竟前世他可是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

什么样的宣传招式、宣传渠道没见过啊?

“可以!”王破更觉得,田浩还是比他灵活很多,看看人家这想法。

而与他们俩猜测差不多的是,任涯和田小宝也觉得这两个人肯定能将此事完美解决。

都没耽误他们盘算秋收的大概情况。

安庆伯府的人折了进去,跟他们统一战线的那十几家,也的确是联系了不少乡老,要弄个请愿书。

可是这些乡老们也有家人。

某一位乡老还是城里某个大户人家的族老,算是亲戚的那种。

那边派了个管事过来,送了大米白面和酒肉来,又提了此事,老人没一口答应,而是打发走了那管事的,却在晚上跟儿孙们商量了一下。

乡老有三个儿子,都是老实巴交的人,家里日子过的算是小康那种,有六七个孙子,其中长子嫡孙已经上了学堂七年,眼看着就可以考秀才的那种。

其余的孙子也很聪明,读书上都不错。

还有几个孙女儿,但他不太重视女孩子。

不过自打新帝登基,孩子不论大小,不管男女都得读书识字,不求宏业发达,但必须不能是个文盲。

这也导致家里的女孩子们也必须要上学堂去读书,强制的那种。

家里孩子们都认识字儿,每半个月的报纸,还会带回家里朗读,让家里人都知道外面的事情。

包括各项政策,比如兴修水利工程,免除徭役等等。

在听完乡老说的事情后,他的大孙子第一个就开口反对:“祖父,那些人只说乡老联名奏请,让两家胜诉,说娘子军大营做得太过云云,可是报纸上却登的明明白白,他们两家是强行结亲,骗了那女校尉回去,连人家政审都没申请,就想娶人家过门,还不是原配,是给人做续弦,那个秦家大爷也才是个举人,无品无级,人家女校尉不仅是吃朝廷粮饷的官兵,还是个校尉,正六品的官衔,比县令大人还高呢!”

“大哥说的对,女学堂里都挂着横幅,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家人的大孙女儿支持大哥的说法:“他们俩根本不般配。”

“你闭嘴!”乡老白了自己大孙女儿一眼,却对大孙子和颜悦色:“你继续说。”

“祖父,大妹妹说的对,他们光顾着忽悠您要联名上奏,可一旦失败了呢?联名上奏可是有您老大名的呀!”大孙子一摊手:“上头万一追查下来,全家都要跟着吃挂落儿,那族亲原来对咱们家也没多照顾,一年到头也没来看望您一次,有什么事情来的都是管事的,连个管家都没见过,能有多重视咱们家?而且他们办的这叫什么事儿啊?女子咋了?女子就能随便处理?秦府那毒杀了自家儿媳妇,又要强行娶女校尉,他们家还有理了?谁家支持他们,谁家以后甭想有女子嫁进门去,他们那些人家嫁出去的姑奶奶们,在婆家都得受罪,咱们家可还有两个姑姑,这么多妹妹呢。”

以前儿子儿媳妇是老实听话,可一旦关系到自己儿女们的以后,他们可就不干了:“父亲,大小儿说得对,那帮家伙不把人当人看,咱们可不能糊涂啊。”

乡老也觉得很对:“那就不要署名,也不去参加什么联名上奏了。”

同样的还有一些老妇人,都是上了年纪的那种,虽然是女子但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家里的几个儿孙不说话,可还有女儿孙女儿外孙女儿呢。

一群女眷凑在一起,可比那些男人们更热闹。

“祖母,那个来的什么管事娘子,说的天花乱坠的,可是跟报纸上的报道,不一样啊!”

“她还说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谁家丧妻的男人,妻孝都不守,半年就要娶新人进门的呀?还有,从妻子去世开始,不到百日就定下了这门亲事,走礼就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赶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