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鲜药(三)
一进家门,冷萍连口水都顾不上喝,赶紧将罂粟花搬出来,移栽在地里。
袁奎与狗剩娘早就吃了饭来上工,看着冷萍那么宝贝那花,也都好奇的问是啥,对他们,冷萍则只说是一盆珍贵的花,并没有说的太过详细。
有了罂粟花,冷萍也就不打算再在院子里种作物,也就准备上山去采挖一些中药,与罂粟花一起进行中药种植,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下半年进行罂粟种子的育苗!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冷萍就想起了现代之时在医院中常用的鲜药,就是生药,没有经过炮制的药,有些药,生者尤良,比如百合地黄汤,用生地汁益心营、清血热,四生丸,用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凉血止血,以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治暑热,西瓜翠衣、鲜芦根、鲜荷叶、鲜生地等药收效;鲜石斛、鲜生地、鲜麦冬、参叶等洽温病以清热保津,用鲜芦根等凉解里热,用鲜菖蒲等祛热宣窍。
冷萍之前追随的那位老中医大夫,也总喜欢在药方中加上几味鲜药,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冷萍按照记忆中所记,立刻取了纸笔写下几种常用的鲜药,比如地黄、薄荷、鱼腥草等,只是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现在都已经倾向于炮制,也就是干药。
如今是春天,正是各种药材大量生长的时期,冷萍也就打算从第二天开始,带着袁奎等人上山采集这几种草药,准备进行鲜药的种植。
“别忙了,快吃饭吧!”郝氏见冷萍一会儿种花一会儿在纸上写写画画的,赶紧上前说道,“饼子热好了,还有荠菜也按照你说的,蒸熟了,加上蒜拌了,你尝尝!”
冷萍应了一声,也就去吃饭。
摊的又香又脆的荠菜饼,加上拌荠菜,虽然食材单调了一点,可是经由冷萍改良,却是不同的味道,吃的几个孩子也是满嘴留香。
郝氏在一旁瞧着,看着一家人团圆,脸上也带着笑,一边收拾着蚂蚱菜。
“娘,咱们晚上做蚂蚱菜蒸饺吃吧!”冷萍是典型的吃着碗里的,惦记锅里的。
蚂蚱菜让她想起了小时候,那时候父母不管她,她由奶奶带着,奶奶最喜欢给她做蚂蚱菜蒸饺,奶奶做的蒸饺与别人的味道不同,是经过一道处理程序的。
“行,正好你于家婶子送来一筐呢,她今儿休息,上山去摘得,说是自己也吃不完!”郝氏笑道。
“于学良今天回来了吗?”冷萍一听于林氏,就想起了犯浑的于学良来。
“回来了,不过不好意思出门,你于家婶子让他送菜他都不肯,只能自己送来!”郝氏低声道,语气中有些无奈。
上一次,冷萍虽然让于学良去上学了,可是那做法实在是不妥当,怎么说那于学良都比冷萍大几岁的,这要是传出去……
“晚上让于家婶子跟于学良来吃饭吧,我给他道个歉!”冷萍说道。
郝氏一愣,抬头看冷萍。
“怎么也得让他出了门才是!”冷萍不在乎的说道。
郝氏立刻应着。
傍晚,于林氏一早就来帮着郝氏做蒸饺了,两人一个剁馅子,一个揉面,于学良却迟迟不露面。
“郝仁,你随我去趟于家!”冷萍只得拉上郝仁亲自出马。
郝仁犹豫了一下,也就跟着冷萍出门。
于家,于学良几次犹豫着要踏出门去,可是很快又收回脚来。
他觉着没脸去郝家,尤其是面对冷萍。
上次他也觉着自己发浑,事后他看着于林氏哭的红肿的眼睛,满心的内疚。
这会儿静下心来,剩下的就只有羞愧。
“于学良!”郝仁在外面唤他。
于学良这才磨磨蹭蹭的出了门。
冷萍本想着讥讽他几句,看到他躲躲闪闪的眼神,也就叹口气,说道:“行了,圣人还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你只是个毛头小子,知错能改就成了!走,去我家吃蒸饺去!”
蒸饺是什么,于学良不知道,不过想来也是饺子,他的口水就泛滥了。
他一向知道冷萍的饭食好,上次她给郝仁、石头带去学堂的咸菜,他可是吃了不少,那味道,是于林氏做不出来的。
这次回来,他本想也央求冷萍给他做些咸菜的,只是一直不好意思说出口。
于学良就颠颠的跟在了后面。
冷萍看他的样子就想笑,到底是个孩子!
郝仁一直暗地里观察着冷萍,冷萍上次教训于学良的事情他也是后来才听于学良说的,于学良形容当时,不亚于传说中的三娘教子,郝仁当时就想,冷萍到底是出于一种心理,怎么说,冷萍也比于学良小一岁,况且两人向来不熟悉,这举动实在是太诡异。
郝仁这会儿观察着冷萍,突然有种很奇怪的感觉,仿佛,冷萍是将他们当做小孩子看待的——因为是小孩子,拿着笤帚教训,那就理所当然了!
想想冷萍也不过是比他大三岁,哪里来的这种老气横秋的心态?难道……
郝仁不敢再继续想下去。
一路上,于学良早忘记了之前的事儿,与郝仁说着学堂的趣事儿,郝仁则只打量着冷萍的脊背,满脸的思索。
于学良见郝仁不回应,兴致也减了一半,想去跟冷萍说话,又有些不敢——这会儿看见笤帚,他还觉着肩膀疼呢!
终于到了郝家。
“萍儿,按照你说的,将苦水揉尽了才剁的馅儿,你瞧咋样?”郝氏端了准备好的馅子上前。
绿油油的蚂蚱菜,加了粉红的猪肉,一阵阵的香味扑鼻而来。
冷萍点点头,也就洗了手一块儿包。
“这饺子还能蒸?”于林氏见于学良终于恢复正常了,心里一块大石头也就放下,说话也轻松了许多,脸上有了笑模样。
“蒸饺不容易散,里面的水分不容易流失,要比煮饺子好吃的!”冷萍笑着,将包好的饺子排在大锅的笼屉上。
“咱们试试,看看好吃不!”郝氏笑道,“这大户人家的吃法就是多,萍儿一定是在阮家吃过的!”
冷萍也就笑笑,没有辩驳。
饺子上了笼屉,一会儿郝氏开始烧火,冷萍则准备小菜跟油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