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只求一线生机

“朱大人,我记得马长戎是你的人吧?”

“接下来该怎么做,就不需要我们多说了吧?”

“最新消息显示,三秦地区已经爆发了民众起义,如果那翟宁在三秦遭遇不测……”

田玉说:“这事我心里有数,已经吩咐下去了。”

“但愿能成功。”

“另外,大晋的巡抚职位空缺,咱们得尽快商量个合适的人选。”

“而且要快。”

“同时,得有人上书弹劾那个翟宁。”

“两方面一起行动,女帝若想保住那翟宁,应该会同意我们的推荐。”

朱天章附和:“周大人说得对。”

“要是没了粗盐生意,再失去各地官员的贡奉,咱们这些朝廷大员岂不是形同虚设。”

“巡抚的人选,我提议……”

“不行不行,依我看,还是从外地挑人比较稳妥……”

“如果你们没意见的话,兵部出个侍郎去怎么样?”

提到地方大员的任命,刚刚还团结一致的三人立刻产生了分歧。

……

第二天早上,翟宁和汪朝宗吃完早餐,正准备前往巡抚府,曹国忠匆匆进来报告:“大人,今天早上巡抚府外架起了五十口大锅,正在施粥。”

“但奇怪的是,灾民比昨天少了将近一半。”

翟宁停下脚步,眉头紧锁:“少了近一半?”

他知道施粥不过是官场上的表面功夫,但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却让他感到意外。

“是的,昨天还满街都是人,今天却少了很多,尽管如此,去巡抚府领粥的队伍依然很长。”

“看来马长戎确实有些手段,走,我们去看看。”

巡抚府前,灾民们排成长队,队伍绵延至城外。

看到这一幕,许多人心中燃起了希望。

汪朝宗想查看粥的质量,却被翟宁拦住了:“不必看了,肯定是稀粥。”

“马长戎做这种表面功夫,肯定不会留下把柄。”

汪朝宗点头赞同,即使是在作秀,马长戎也不一定会如此大方。

毕竟,作陵城里有上万灾民,要是都涌来,哪怕是稀粥,也得消耗大量的粮食。

“大人,我们要不要进去?”曹国忠问道。

“不用了。”

“告诉林战,让运粮车队暂时停止前进。”

“将这里的情况迅速传出去。”

“另外找个地方安顿下来。”

“还有,把这个令牌交给张定天将军。”

翟宁递给曹国忠一张令牌,轻声吩咐:“去吧!”曹国忠应声而动,迅速离开了房间。

这一举动让汪朝宗摸不着头脑,按理说,眼下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困苦,理应全力以赴救援才是,但现在翟宁的举动让人捉摸不透,难道是在等待什么?

“大人,这是何意?”汪朝宗小心翼翼地询问。

“我们不会耽误任何事情,我只是想看看马长戎能撑多久。”翟宁淡淡地回答,“而且,一旦开粥的消息传开,定会有大量灾民前来,这样一来,愿意跟随李达发的人就会减少。”

翟宁没有透露更多,但他的心中自有盘算,这次的任务远比想象中复杂,每一步都需要谨慎行事。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汪朝宗再次问道。

“哈哈,先四处走走,找个地方休息一下。”翟宁笑道,心中盘算着如何让马长戎自食其果。

再说马长戎与几位知府站在巡抚衙门门前,表面上装作关心灾民的样子,实际上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已经等了半天,那个翟宁却迟迟未到,城外的守卫也没有传来消息,这让马长戎感到非常困惑。

“大人,会不会是那位翟宁路上遇到了什么麻烦?”心腹张廷泽试探性地问。

“应该不至于,他不是会为难那些灾民的人。”马长戎摇头否认。

“或许他已经到了,只是没来找大人呢?”胡衡提出了另一种可能。

“这倒有可能。”马长戎虽然这么说,但显然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再等等,如果他还不来,我们就回去。”

作为地方的高级官员,马长戎当然希望得到京城官员的认可,尤其是翟宁,毕竟他还带来了重要的赈灾物资,但此刻的等待,无疑是对他的耐心和面子的一大考验,马长戎没等来翟宁,翟宁似乎根本不打算露面。

转眼间,三天过去了,翟宁依旧没有现身,然而,涌入城中的难民却越来

越多,人数已经超过了几万,每天供应的粥需要消耗三四十石粮食,这让他感到心疼不已。

但只要翟宁不出现,施粥就不能停止,否则之前的努力就会白费,马长戎猜测,这或许是翟宁对他的考验,虽然每天都要消耗不少粮食,但对马长戎而言,这还承受得起。

直到第十天,难民数量激增到二十多万,整个城市几乎被难民淹没,看到这一幕,马长戎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不是说过不让难民进城吗?”他对下属们咆哮道,“你们是不是没把我放在眼里?二十万难民,你们知道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吗?光是煮粥的大锅,就已经用了一百多口。”

虽然这些粮食换算成银两并不算太多,但毕竟是从他的库存中扣除的。

“下官知错。”一名官员急忙道歉,“我已经下令封锁城门,但每次开门时,难民就像疯了一样冲进来,我们的士兵根本挡不住。”

作陵知府岳钟擦着额头上的汗珠说道,为了阻止难民涌入,他已经增加了数倍的人手守卫城门,但面对汹涌而来的难民,这点力量显得微不足道。

对于那些已经走到饥饿边缘的人来说,死亡并不可怕,他们只求一线生机。

“哼!已经十天了。”马长戎愤怒地说,“那个翟宁肯定已经到了城里,他现在正躲在某个地方看笑话呢。”

他下令,“传我的命令,搜查所有的酒楼、客栈乃至民宅,找到任何可疑的外来者,就算挖地三尺,也一定要把他找出来。”

想到不断涌入的难民,马长戎心中犹如刀割,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官,自然明白翟宁此举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