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旌老白汾对瓶吹
第九章 孤军势穷 北海求援
不一会,刘备军中骨干和心腹齐聚大堂,商讨如何解决刘平。
张飞率先开口道:“依我看,我们也不必什么从长计议。直接拿下刘平,震慑其他有非分之想的人。”
关羽和赵云微微点头,赞同张飞的提议。
看来他们没有弄明白这件事,荀骥在心中暗想。
这时一名小将拱手道:“末将认为刘平不足为虑,眼下我军应该收拢兵力向齐国靠拢,以保存实力为首要。”
荀骥诧异的扭头看着此人,这是上次与曹操大战是田楷派来的人,似乎与刘备是旧识,战后一直留在刘备军中,担任军司马。
张飞见有人提出意见,刚要反驳却被刘备打断:“国让,你详细说一下。”
国让?荀骥在脑海中搜索这个人的信息,猛然想起他是田楷派来的人,瞬间闪过了一个名字——田豫!
他是田豫?!荀骥仔细打量着这个人,身材高大壮硕,眉宇间透着英气,约二十出头的年纪却已经有了边地武人豪迈的气场,配上一身甲胄,好一员英武的小将!
田豫朗声道:“公孙将军退回幽州,我军虽占据半个青州,但袁军势力庞大,如果要进攻青州,平原首当其冲,所以此地人心惶惶,刘平之流才敢如此胆大妄为,即便杀了一个刘平,待袁军兵临城下,城中的大族们便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因此杀了刘平无济于事。我们应当慢慢向齐地靠拢,与田使君并力同守,以待公孙将军率领主力大军反攻。”
荀骥频频点头,田豫所言极是,这才是这件事情真正暴露出来的问题。
堂上一片寂静,众人仔细思量着田豫的建议。说实话,眼下的形势正如田豫所言,公孙瓒主力的败退导致刘备田豫的压力骤增,进而催化了与本土士绅豪族的矛盾,说句内忧外患不为过。
但是要放弃平原吗?
众人又舍不得,尤其是对于刘备而言,自从听到到荀骥那一番慷慨之言,又见到了曹操袁绍公孙瓒纵横捭阖,心中早已有了与天下英雄一较长短的想法,要让他不动刀枪便放弃平原……
“子麒,你怎么看?”
荀骥拱手道:“国让所言与我不谋而合,平原毗邻袁曹,我军势孤,不宜久留。”
历史上的刘备就是因为坚守平原导致主力被打残,数千人马最终只剩下一千残兵,最终还是不得不退往齐国。
刘备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那就收拢粮草兵械,从明天开始,我们开始逐步向齐地撤退吧。”
当断则断,虽然心中千般不愿万般不舍,刘备还是得做出选择。
当夜,荀骥睡不着,带着几名亲卫在城墙上巡视,历史上的刘备这次离开了平原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
荀骥正感慨着,突然城下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夜色中看不清来人,难道袁绍这么快就派人来打算趁夜攻城?但是声音听起来似乎只有一人双马,不像是有大军的样子。
城上的士兵立刻警觉了起来,一面张弓搭箭一面喝问道:“城下何人?”
“吁……”来人勒住战马,高声喊道:“我乃东莱太史慈也!孔北海被贼军围攻甚急,特来求援,还请速速通报刘使君!”
太史慈?荀骥想起来了,历史上刘备确实曾救援过孔融,可怎么会偏偏在这个时候?
“打开城门,放他进来吧。”
荀骥快步走下城墙时太史慈已策马进了城,快马赶了六百里路,早已人困马乏,翻身下马时脚步虚浮差点一头栽倒。
“小心,”荀骥上前扶住太史慈,转身吩咐道:“拿些食物和水来。”
太史慈连连摆手道:“我没事,公事要紧,快带我去见刘府君。”
二人快步直入府衙,太史慈边走边吃,很快就到了前堂,荀骥道:“将军且在此稍候,我去请刘府君来。”
白天刚做出决定要放弃平原,刘关张三人心中烦闷还未入睡,荀骥推门直入,道:“北海孔文举被贼军围困,派人来求援,我已将人引至前堂。请府君前去定夺。”
刘关张三人皆是一愣:“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哪里分得出兵力去救孔北海?”
孔融乃是孔夫子二十世孙,名气天下皆知,他来求援,又不好不救。
关羽建议道:“且去问问来使战况如何,再做定夺。”
三人匆匆穿好衣服快步来到前堂刚刚坐下,太史慈便急不可耐的将孔融的书信递上,道:“孔北海身陷孤城情势危急,闻刘玄德素有贤名,特派我来求援,万望速速发兵,以解倒悬之危!”
关羽问道:“请问尊使,贼军有多少人,战况如何?”
太史慈答道:“贼军号称十万之众,已连克数城,孔北海正退守都昌。”
十万人?刘关张三人都皱起了眉头,黄巾贼自打张氏兄弟死后就失去了主心骨,各自为战被官军逐渐消灭,这是从哪里冒出来一支十万人的大军?
这事其实跟刘备也有点关系,青州黄巾军本就闹得凶,原青州刺史焦和连战不利,黄巾军发展迅猛,但是自打公孙瓒在渤海大破青州黄巾以后,又派田楷进据青州,田楷刘备连战连捷,导致大部分黄巾军逃到兖州又被曹操暴揍收编,而剩下没逃走的只好向东发展,捏一捏相对软一点的柿子——北海相孔融。
太史慈见刘备皱眉沉吟,以为他不愿出兵,急忙道:“我不过是东莱鄙夫,与孔北海既无骨肉之亲,又无乡党之谊,只是因为仰慕其学识才干和名望,就决心要为他分忧解难。如今黄巾暴乱,孔北海坐困孤城危在旦夕,听闻刘使君素有仁义之名,必能救危解难,所以托我突出重围,万死之中求救于使君,万望使君发兵相救!”
太史慈一番慷慨陈词令刘备热血上涌,腾的一声站起来道:“孔北海竟然也知道世上有个刘玄德吗?尊使且去偏房歇息,待我安排兵马,明早救去救援北海!”
听到刘备答应出兵,太史慈悬着的心一下放松了,整个人如同被抽光了力气一般瘫软在地,也难怪,万军之中杀出重围,又不吃不喝跑了数百里,铁打的人也该累趴下了。关张二人急忙把太史慈扶到偏房,不一会,鼾声大作。
荀骥问道:“使君打算派多少人马,由何人领军?”
袁绍军随时可能会来,哪怕打定主意撤退,但平原也需要人手,刘备想了想道:“我打算让云长带精兵三千,子龙带精骑五百同去。子麒你认为如何?”
东汉末年名士们惯于点评,而能得到点评之人才能跻身名士行列,更加容易获得士族们的认同,正因如此,就连曹操不惜拔剑威胁也要的许劭一言评语。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孔家一直是天下士族之首,他的点评比许劭还要更高,而且多半还会是上评,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
荀骥摇摇头,道:“孔融乃是天下名士,得孔融一言,胜得千军。我认为使君应亲自带兵五千,翼德和子龙同去,留云长和宪和收缩兵力退往齐地即可。”
“这……就这样退走吗?若是袁绍没有派兵来,我们就这样退走岂不是……”
没有这样的侥幸,战争中最忌讳的事就是寄希望于敌人的愚蠢。荀骥哭笑不得,刘备的心情不是不能理解,但形势比人强,现在退走,已经是最大限度的保留实力了。
正好关张二人送太史慈回来,刚刚进门听到了荀骥的话,关羽拱手抱拳道:“子麒所言有理,大哥你只管去,我定将撤军安排妥当。”
刘备点了点头,道:“就这么办,通知各营,明日五更埋锅造饭,一早发兵北海!”
荀骥想了想,拉住关羽道:“云长,明早开始就撒出探骑去刺探袁绍军和曹操军的动向,平原虽然不必守,但刘平却不可留,走之前一定要除掉此人!随后我们齐地汇合!”
张飞也嚷嚷着:“子麒说得对,一定要除掉此人!”
关羽点头道:“子麒放心,我记下了。”
张飞率先开口道:“依我看,我们也不必什么从长计议。直接拿下刘平,震慑其他有非分之想的人。”
关羽和赵云微微点头,赞同张飞的提议。
看来他们没有弄明白这件事,荀骥在心中暗想。
这时一名小将拱手道:“末将认为刘平不足为虑,眼下我军应该收拢兵力向齐国靠拢,以保存实力为首要。”
荀骥诧异的扭头看着此人,这是上次与曹操大战是田楷派来的人,似乎与刘备是旧识,战后一直留在刘备军中,担任军司马。
张飞见有人提出意见,刚要反驳却被刘备打断:“国让,你详细说一下。”
国让?荀骥在脑海中搜索这个人的信息,猛然想起他是田楷派来的人,瞬间闪过了一个名字——田豫!
他是田豫?!荀骥仔细打量着这个人,身材高大壮硕,眉宇间透着英气,约二十出头的年纪却已经有了边地武人豪迈的气场,配上一身甲胄,好一员英武的小将!
田豫朗声道:“公孙将军退回幽州,我军虽占据半个青州,但袁军势力庞大,如果要进攻青州,平原首当其冲,所以此地人心惶惶,刘平之流才敢如此胆大妄为,即便杀了一个刘平,待袁军兵临城下,城中的大族们便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因此杀了刘平无济于事。我们应当慢慢向齐地靠拢,与田使君并力同守,以待公孙将军率领主力大军反攻。”
荀骥频频点头,田豫所言极是,这才是这件事情真正暴露出来的问题。
堂上一片寂静,众人仔细思量着田豫的建议。说实话,眼下的形势正如田豫所言,公孙瓒主力的败退导致刘备田豫的压力骤增,进而催化了与本土士绅豪族的矛盾,说句内忧外患不为过。
但是要放弃平原吗?
众人又舍不得,尤其是对于刘备而言,自从听到到荀骥那一番慷慨之言,又见到了曹操袁绍公孙瓒纵横捭阖,心中早已有了与天下英雄一较长短的想法,要让他不动刀枪便放弃平原……
“子麒,你怎么看?”
荀骥拱手道:“国让所言与我不谋而合,平原毗邻袁曹,我军势孤,不宜久留。”
历史上的刘备就是因为坚守平原导致主力被打残,数千人马最终只剩下一千残兵,最终还是不得不退往齐国。
刘备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那就收拢粮草兵械,从明天开始,我们开始逐步向齐地撤退吧。”
当断则断,虽然心中千般不愿万般不舍,刘备还是得做出选择。
当夜,荀骥睡不着,带着几名亲卫在城墙上巡视,历史上的刘备这次离开了平原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
荀骥正感慨着,突然城下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夜色中看不清来人,难道袁绍这么快就派人来打算趁夜攻城?但是声音听起来似乎只有一人双马,不像是有大军的样子。
城上的士兵立刻警觉了起来,一面张弓搭箭一面喝问道:“城下何人?”
“吁……”来人勒住战马,高声喊道:“我乃东莱太史慈也!孔北海被贼军围攻甚急,特来求援,还请速速通报刘使君!”
太史慈?荀骥想起来了,历史上刘备确实曾救援过孔融,可怎么会偏偏在这个时候?
“打开城门,放他进来吧。”
荀骥快步走下城墙时太史慈已策马进了城,快马赶了六百里路,早已人困马乏,翻身下马时脚步虚浮差点一头栽倒。
“小心,”荀骥上前扶住太史慈,转身吩咐道:“拿些食物和水来。”
太史慈连连摆手道:“我没事,公事要紧,快带我去见刘府君。”
二人快步直入府衙,太史慈边走边吃,很快就到了前堂,荀骥道:“将军且在此稍候,我去请刘府君来。”
白天刚做出决定要放弃平原,刘关张三人心中烦闷还未入睡,荀骥推门直入,道:“北海孔文举被贼军围困,派人来求援,我已将人引至前堂。请府君前去定夺。”
刘关张三人皆是一愣:“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哪里分得出兵力去救孔北海?”
孔融乃是孔夫子二十世孙,名气天下皆知,他来求援,又不好不救。
关羽建议道:“且去问问来使战况如何,再做定夺。”
三人匆匆穿好衣服快步来到前堂刚刚坐下,太史慈便急不可耐的将孔融的书信递上,道:“孔北海身陷孤城情势危急,闻刘玄德素有贤名,特派我来求援,万望速速发兵,以解倒悬之危!”
关羽问道:“请问尊使,贼军有多少人,战况如何?”
太史慈答道:“贼军号称十万之众,已连克数城,孔北海正退守都昌。”
十万人?刘关张三人都皱起了眉头,黄巾贼自打张氏兄弟死后就失去了主心骨,各自为战被官军逐渐消灭,这是从哪里冒出来一支十万人的大军?
这事其实跟刘备也有点关系,青州黄巾军本就闹得凶,原青州刺史焦和连战不利,黄巾军发展迅猛,但是自打公孙瓒在渤海大破青州黄巾以后,又派田楷进据青州,田楷刘备连战连捷,导致大部分黄巾军逃到兖州又被曹操暴揍收编,而剩下没逃走的只好向东发展,捏一捏相对软一点的柿子——北海相孔融。
太史慈见刘备皱眉沉吟,以为他不愿出兵,急忙道:“我不过是东莱鄙夫,与孔北海既无骨肉之亲,又无乡党之谊,只是因为仰慕其学识才干和名望,就决心要为他分忧解难。如今黄巾暴乱,孔北海坐困孤城危在旦夕,听闻刘使君素有仁义之名,必能救危解难,所以托我突出重围,万死之中求救于使君,万望使君发兵相救!”
太史慈一番慷慨陈词令刘备热血上涌,腾的一声站起来道:“孔北海竟然也知道世上有个刘玄德吗?尊使且去偏房歇息,待我安排兵马,明早救去救援北海!”
听到刘备答应出兵,太史慈悬着的心一下放松了,整个人如同被抽光了力气一般瘫软在地,也难怪,万军之中杀出重围,又不吃不喝跑了数百里,铁打的人也该累趴下了。关张二人急忙把太史慈扶到偏房,不一会,鼾声大作。
荀骥问道:“使君打算派多少人马,由何人领军?”
袁绍军随时可能会来,哪怕打定主意撤退,但平原也需要人手,刘备想了想道:“我打算让云长带精兵三千,子龙带精骑五百同去。子麒你认为如何?”
东汉末年名士们惯于点评,而能得到点评之人才能跻身名士行列,更加容易获得士族们的认同,正因如此,就连曹操不惜拔剑威胁也要的许劭一言评语。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孔家一直是天下士族之首,他的点评比许劭还要更高,而且多半还会是上评,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
荀骥摇摇头,道:“孔融乃是天下名士,得孔融一言,胜得千军。我认为使君应亲自带兵五千,翼德和子龙同去,留云长和宪和收缩兵力退往齐地即可。”
“这……就这样退走吗?若是袁绍没有派兵来,我们就这样退走岂不是……”
没有这样的侥幸,战争中最忌讳的事就是寄希望于敌人的愚蠢。荀骥哭笑不得,刘备的心情不是不能理解,但形势比人强,现在退走,已经是最大限度的保留实力了。
正好关张二人送太史慈回来,刚刚进门听到了荀骥的话,关羽拱手抱拳道:“子麒所言有理,大哥你只管去,我定将撤军安排妥当。”
刘备点了点头,道:“就这么办,通知各营,明日五更埋锅造饭,一早发兵北海!”
荀骥想了想,拉住关羽道:“云长,明早开始就撒出探骑去刺探袁绍军和曹操军的动向,平原虽然不必守,但刘平却不可留,走之前一定要除掉此人!随后我们齐地汇合!”
张飞也嚷嚷着:“子麒说得对,一定要除掉此人!”
关羽点头道:“子麒放心,我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