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该怎么忽悠朱标?

继上一次拿木炭净化水质糊弄朱标失败之后,这一次糊弄三兄弟的计划也同样宣告失败。

不过无所谓,杨大知县并没有丝毫的气馁,反而下定决心要再接再厉,争取下一次能够忽悠成功。

我堂堂杨大知县要是连三个小舅子都糊弄不了,以后还怎么忽悠朱重八那个老登?

心里打定主意后,杨大知县便笑着说道:“其实微臣想说的是,百姓们经历过胡元的统治,吃了无数的苦,受过无数的罪,现在终于可以亲手盖起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又怎么可以让俘虏替他们盖?”

朱标和朱老二、朱老三都没有再吭声,而是低下头仔细琢磨了一番。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朱老二才抬起头来望着杨大知县问道:“姐夫,诚如你方才所言,如果有了大量的俘虏,说不定就会有人用俘虏去做工,那你原本说的给百姓工钱让百姓服徭役的事儿,是不是就会受到影响?”

杨大知县微微点头,“微臣也不知道该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真要是有大量的俘虏涌入,那些有工坊的商贾肯定会把主意打到俘虏身上——不需要给他们开工钱,不用在意他们的死活,四舍五入不就等于没什么成本?

至于说打点官老爷需要花钱……对比起俘虏们能创造的利润而言,打点官老爷才能花几个钱?

再说了,就算是没有俘虏的事儿,这些商贾也一样要打点官老爷们,平时该花的钱也一文都不会少。

那这些人平时打点官老爷们又是图的什么?

不就是图个官老爷们能在需要的时候行个方便嘛。

比如说俘虏,官老爷手下又有大量被发配过来做苦力的俘虏,恰好这些商贾又需要大量的俘虏,只要官老爷们稍微动动手指头,多报几个损失,官老爷们能得到好处,自己手底下也多了一群不需要在意死活的苦力,这就是双赢。

关键是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就算朱皇帝派出巡查御史也没什么鸟用——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在检查的时候让俘虏们躲起来,就没有俘虏,查也白查。

所以,杨大知县也只是上奏本要俘虏来宁阳县做苦力,而不是上奏本让俘虏代替百姓服徭役,因为无论有多少俘虏,最后也只会便宜那些商贾,而百姓该服的徭役却是一天都不会少。

除非朱皇帝下旨,彻底废除徭役,从而倒逼那些官老爷们必须保证自己手下有足够的俘虏去干活。

朱标和朱老二、朱老三显然也想明白了这里面的问题。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朱标才叹息一声道:“那就还是先把俘虏送来宁阳县吧,最起码在姐夫这里不会出现那些乱七八糟的问题,百姓们也是能实打实的得到好处。”

杨大知县轻轻嗯了一声,随后又将目光投向了正在喊着号子打夯的王五七等人。

打夯不是一味的用夯砸地就行,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往地槽里垫入新土,而垫入的新土又需要过筛,去除其中的大石块、杂物等,这同样也是个力气活。

而且打夯也不是打一次就够的,通常来说都是分层夯实,每层厚约三到五寸,夯实后还要等待其干燥稳固,这个干燥过程又只能看天气如何,晴天通常是一两天,阴天就得需要三四天。

也就是说,一个一尺深的地槽,在全部是晴天的前提下也得需要三五天的时间才能打好。

等打好地基,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容易了,因为用青砖不需要像夯筑土墙一样考虑到干燥问题,在青砖足够的前提下,只要直接一层一层的往上垒就行。

当然,垒青砖这个事儿也不是什么轻松活,其中又涉及到拉线找直、吊线找平、预留门窗、屋内隔断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前前后后差不多又得半个来月才行。

再然后就是上梁,封顶,其中上梁还有很多讲究,要专门挑选黄道吉日。

总之,想要盖好一座院子,就算是人手充足的前提下也得一个来月的时间。

至于杨大知县之前说盖好一座房子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差不多要忙活到来年开春才行,那就完全是胡扯出来忽悠朱标的,因为没有人会选择在冬天的时候盖房子,因为地基问题都不好解决,水泥凝固的问题同样也不好解决。

所以,该怎么拿盖房子这事儿来忽悠朱标,顺便再往宁阳县捞点儿好处呢?

……

还没等杨大知县想好该怎么忽悠朱标三兄弟,徐达派人送来宁阳县的俘虏就先到了。

一千个,整整一千个色目俘虏。

这些色目俘虏的双手被

捆在身后,由十几个骑兵外加一百来个步卒一路押送。

一见到杨大知县和朱标,徐达的亲兵就率先向朱标行礼拜见,接着又对杨大知县拱手说道:“杨县尊,小的徐相之命押送一千个色目战俘,都是身上没有伤的,如今已全数送到,请杨县尊验收。”

杨大知县顿时眉开眼笑的对跛五吩咐道:“跛五哥,点点数,然后分出来两百个去采石,两百个去修路,再分两百个去煤矿那里挖煤,剩下三百个弄到城东的铁矿。”

就在跛五去清点俘虏人数的时候,杨大知县和朱标三兄弟也不禁好奇的看向了这些色目人。

然后,杨大知县就看着朱家三兄弟不约而同的以袖掩鼻,望向一千色目俘虏的目光中也满是嫌弃。

这让杨大知县很是好奇。

朱家三兄弟在宁阳县的这几天里,表现出来的是不嫌旱厕臭,去百姓家里也不嫌鸡粪和猪粪臭,拉着人家老百姓问东问西的时候也不嫌老百姓身上的汗味儿,一个个表现的要多接地气就有多接地气,只有偶尔在经过城西粪肥场,而且附近没有百姓的时候才会用袖子捂鼻子。

现在可倒好,这三兄弟在一千个色目人面前竟然没有丝毫掩饰,直接赤裸裸的表现出了对色目人的嫌弃。

尤其是朱老三,更是闷声闷气的说道:“姐夫,这些色目人身上的味儿可太大了,你把他们弄去跟那五千个读书人一块儿修路,怕不是要熏死几个读书人?”

杨大知县用关爱智障的目光看了朱老三一眼。

以前让那五千个读书人去修路,是因为宁阳县的人手不够用。

现在有了这些色目俘虏,那五千个读书人里就能抽调一部分人出来去干别的。

跟色目人身上的那点味儿比起来,孰轻孰重?

略微斟酌一番,杨大知县便笑着说道:“殿下有所不知,微臣让这些色目战俘去修路,是因为那些书生还有另外的用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