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十两八两的我拿得出来
何文彦听二妹说出这么无耻的话,气得直喘气。
他猛地一拍桌子,“有本事你自己去请厨子请先生!你哥我没你这么无耻!一个进士你高家都不放在眼里,是不是你哥我也不在你高家眼里?滚!以后别回娘家!”
何氏腾地站起来,“娘不在京里,你当大哥的就是这样对我?长兄为父,你对得起父亲吗?父亲临死前你跪在父亲面前怎么答应的?会好好照顾我,这就是照顾我?你有脸说出去你是个进士?你嫌贫爱富,对大嫂的娘家就一副巴结嘴脸,我嫁得不好就赶我出去!不好也是娘家给我挑的人家,又不是我自己找的。娘还没死呢,你凭什么赶我出去?”
何文彦气得胡子都哆嗦,抬手指着门口,“滚!滚!”
何氏站起来往外走,边走边说道:“有本事等娘回来你也这么对我,到时候你跪着求我原谅,我也不会原谅你!”
她刚出去,何文梁进来,何文彦深呼一口气,说道:“她越来越不像话。”
何文梁说道:“什么是越来越不像话?大嫂刚嫁进来的时候,她就在娘跟前挑事,那会儿我小她也不背着我,没准想着想的是一家人,她说啥我会听啥。我给大哥说过,大哥还训斥我,娘也说我胳膊肘向外拐。
“原来在娘和二姐心里,大嫂是外人。我给大哥说,大哥就会说我们是当儿子的当兄弟的要多体谅母亲和二姐。快二十年就是因为大哥体谅她,她才越来越过分。大哥这会生气,我再说一句胳膊肘往外拐的话,大嫂二十年里生不生气?”
说到这,何文梁一下变脸,“二姐肯定会去王家,会打着大哥的旗号,说大哥让她去的”
何文彦也变了脸,他这会不会像之前这样还怀疑,而是确定二妹会这么做
他站起来往外走,“马车在门口吗?快快坐车去王家。”
何文梁跟着他往外走,“在,我送大哥去。”
何氏出了何家,想着这样回去肯定要被婆婆训斥,说她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
她想了想,那就直接去王家,就说大哥让她来的,不信王家连大哥的面子都不给。
王家和将军府认识又如何?
不就是一个商家吗?
除了有点钱,还不如高家地位高,好歹高家也是读书人家。
王太太听门房说何家姑太太来了,就是跟着大舅爷读书的何大少爷的姑母。
她从没听莫氏说过她婆婆和小姑子的任何,但是从周氏那儿知道这个何氏不是个善茬。
王太太没接触过普通人家的不是善茬是什么样,就让何氏进来了,还把王蕙兰从后院叫来,一起见识见识。
见到一位三十多岁的妇人进来,虽然满脸是笑,可是能感觉到身上怨气。
这还是王蕙兰说的,说一个人总是抱怨太多,她自己不觉得,别人敢看得出来她浑身上下都是怨气。
何氏没见过王太太和薛四太太,看年龄分得出来,她给二位行礼,见二位坐着不动,心里鄙视,一点规矩都不懂的商家。
她坐下后,自认为很客气礼貌地说道:“不知道王东家买了宅子搬过来了,我是刚回娘家听说的,我当姑母的多谢王太太能让娘家兄弟指点一下我大侄子,其实说起来我大哥也是进士,只不过最近他在通州没有时间。”
她的话里很明显的就是说你娘家兄弟是进士,我大哥也是进士,所以没什么了不起的。
王太太和王蕙兰互相看看,又一同看向何氏。
何氏心里想,我一张口就说的她们没话说。
她继续说道:“是这样的,我这次过来是我大哥让我过来的,我大嫂这个人不会说话,在外人面前腼腆,我大哥怕她说不好,就让我过来说一声。我儿子六岁刚好也是启蒙的年龄,本来想着跟着汕洛一起跟着聂先生读书,可是又想我婆家还有好几个读书儿郎,都跟着来也不太方便。我大哥说让聂先生去我婆家,我两个侄子去我婆家,我婆家也不会嫌弃。每天在那吃顿饭,到时候让我大嫂派个厨子过去做饭,不会亏了先生。”
王太太和王蕙兰又互相看看,眼神是不可思议。
王太太说道:“那么你高家出多少银子?”
何氏心里想,这就是低贱的商家,张口就是银子。
“王太太说这个话,我就不好意思了,这十两八两的我也拿得出来,可是这样不就见外了吗?我知道王东家给我大嫂娘家帮忙辛苦了,回头我请王东家一家吃饭。”
王太太实在忍不住了,掩嘴笑,王蕙兰是捂着嘴笑,怕笑太大声
。
她们长大的环境,还没遇到过这样的人,在她们面前说十两八两的话。
何氏看得出来是嘲笑她,立马拉下脸来,“我大哥还交代我不要谈钱,我想着再怎么也不能让先生白辛苦。”
她心里想着,哼,你们要是收钱,回头也得让大嫂帮着付。
何静宜在门口听到了,脸又羞又红。
她听说二姑母来了知道不好,赶紧往这过来。来了之后就听到二姑母说这话,她非常难堪,进去也不是,不进也不是,心里想我怎么有这样的姑母,丢死人了。
她听到身后脚步声,转身一看是父亲和三叔,急忙上前,“爹,姑母说话……”
说到这儿眼泪下来。
何文彦都没等王家下人通报直接进去,进去后没脸看人,躬身行礼,“对不住了,我妹子得了失心疯。”
何氏见大哥追过来,刚想站起来陪笑,听大哥说这句话,立马回嘴道:“你才得了失心疯,不是你让我来的吗?”
何文彦根本不和她分辨,上前拉着她直接走。
他后面的何文梁紧着给王太太赔礼,也是没脸抬头看,“对不住,我二姐一犯病就胡说八道,让二位见笑了。”
他胀红着脸,转身出去见二姐还挣扎,帮着大哥拽着二姐就往外走。
何静宜跟着,她怕二姑在父亲和三叔面前胡乱辩解,她要把听到的原封不动学给父亲和三叔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