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慈子孝请你吃大面

第一百八十九章:以李世民为核心的大唐精神

李世民身子微微一荡,旋即撑在扶手上,单手扶额,斜看着魏征,眸中是又惊又怒。

两人的对话翻译过来。

李世民:你没爹!

魏征:你是我爹!

君父君父,在西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代指天子。

但这一次魏征却将其具现化,正式将君父的概念给确立了。

李世民无法反驳,也没有理由去反驳。

以他的帝王角度来说,他为君父是没有错的。

也是需要这一层君父的关系。

天子牧民,天下百姓皆是天子子民。

魏征的一句君父,把他给整破防了,但又给他加上一层外甲。

“我惹他干什么啊。”

李世民冷静下来后,心中不知道该懊悔,还是该庆幸。

这会儿尬住了。

他要是再呵斥魏征,那么史书上如何记载这一桩君父事件?

好事会变成坏事的。

魏征在这事上,可得后世赞扬的美名。

他要是否定君父关系,那是自毁长城啊。

干不过!

真的干不过。

还是太子来收拾他吧。

太子,你出来啊。

你别不说话。

我知道你在看戏!

再不出来,我蚌埠住了。

李世民殷切看向李承乾,希望他出来救场。

也不知道李承乾是不是感受到召唤。

他突然起身,朝着魏征走去。

“太傅!”

李承乾扶起魏征,眼神很是复杂,“既视陛下为君父,为何置君父于不仁不义的境地?”

“这不是作为臣子,该有的品德与行为。”

魏征想要说什么,却被他给打断了,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这件事情,是孤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李承乾看向群臣,道:“没有详细说明,为何如此。”

“太傅,你先去坐下,孤自会解释明白。”

魏征擦了擦眼角,拱手退下入座。

李承乾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道:“孤留皇子在京,自是知道可能带来的未知变故。”

“但孤想的是,要在我辈之中,树立表率。”

“再则,皇子在京,孤也准备将亲王皇子的封地,全部免去。”

他本来不想这么快,就把后续动作说出来的。

但闹到这个地步,他不得不这么做。

要想把事情给圆满解决。

群臣那边就不能给他们说话的机会。

魏征一句他独言之,相当于变相指责群臣不忠。

群臣岂能担上这样的骂名?

他们肯定会出言的,要是他们因此站出来,那事情就难以进行了。

所以李承乾才抢先,把话给接过来,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

然后,就是他发挥之时。

该安抚的安抚,该给说法的给说法。

果然。

听闻李承乾后续的动作,群臣俱惊。

就连李世民也多次打量他,他事前并不知道这事。

他微微皱眉,转念就明白过来。

当下事急,太子没办法跟他交涉。

李孝恭等人一顿,亲王的封地收了,那到时候他们这些郡王的怎么说?

“孤曾在天启殿,与诸多名士商讨过《礼》。”

“其中就有封内还是封外之议。”

李承乾和盘托出,缓缓说道:“大唐矢志于创造前所未有的盛世,又秉持开拓探索的宏大愿望。”

“这一目标与精神,文武百官,包括陛下以及孤,都在贯彻践行,并坚定前行。”

“太傅是直臣,有自己的操守与坚持。”

“但孤想提醒太傅,你要多多领悟大唐精神,保守谨慎是好的行为,但固步自封,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他得堵住群臣的话,群臣不言,是领悟到大唐精神的精髓,并认真贯彻。

同时也要批评魏征的思想觉悟不够,没有领悟大唐精神。

这次你邀名成功,那么该见好就收,我把话都说明白,也给你台阶下,不要再胡搅蛮缠了。

魏征老脸微微一红。

太子变相指责他的思想,没有跟上大部队步伐。

这次是一次尝试的行为。

如果成功,是要为后世打下政治基础的。

往后都会为此效仿执行。

太子搬出“礼”来,魏征是接不住的,也不能接。

“大唐精神是以陛下领导为核心,集大成的思想指导方针。”

“我们应该紧密的团结在陛下英明领导的旗帜下,领悟学习陛下的思想与精神。”

李承乾语气掷地有声的说道:“在陛下的思想与精神指导下,励精图治,治国安民的同时,又要勇于探索尝试,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符合大唐国情的道路与方向来。”

“这样,我大唐才能有别于历朝历代,在前贤开辟的道路上,我们创造出新的篇章来。”

李世民不扶额了,也不生气了。

他挺直腰身,坐姿正经,器宇轩昂的扫视群臣。

心情大美。

听听!

太子说的话语。

我的思想,我的精神。

就是大唐思想,大唐精神。

是指导你们做事治国的方针。

你们都要领悟学习。

不要像魏征一样跟我对着干。

我对劝谏从善如流,有话好好说,不要蹬鼻子上脸,动不动就给我难看。

好好做事,比什么都管用。

李承乾的话,无疑是将他捧上另外一个高度。

同时也让群臣站在了一个新的台阶上。

大唐取得有别于历朝历代的成就,那么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他们全都能青史留名,后世称颂。

大唐之前有那么多贤人。

为什么处在变革时期的大唐的我们,不能成为后世人眼中的贤人呢?

魏征低头不语,他心中产生了极大的羞愧。

太子是要让我们都成为后世人的贤人。

自己却没有领会到其中的深意。

还要太子这般言说才行。

李恪面色没有变化,但心里却是翻起惊涛骇浪。

他们事先是知道封地会免去的。

却不知道会把他们往大唐之外封。

难道真要效仿周王朝故事?

更让他震惊的,是太子的这一番话语。

真是令他耳目一新,眼界大开。

兄长的思想高度,他这一辈子怕是都难以企及啊。

群臣也在蠢蠢欲动,长孙无忌与高士廉都想站出来发表一同大论。

房玄龄的胡须,也是无风自舞,可见他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动。

李承乾没有时间去看群臣的反应,但大概也猜到几分。

他继续说道:“封王在外,也不是那么说封就封的。”

“还是要考虑到实际的情况。”

“首先是亲王们要有足够的个人能力。”

“这能力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都应该拥有其一。”

李承乾一顿,目光冷峻起来,沉声道:“但孤的弟弟们,却很不幸。”

“他们不能太有能力,也不能太有出众的地方。”

“太有能力了,会有风言风语。”

“没有能力的,却要受到弹劾。”

“他们不管如何做,都要谨小慎微,生怕一个不小心,就遭到莫名的弹劾。”

他拍了拍胸口,道:“孤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皇子亲王,何至于被猜疑到这等地步?”

其实。

他这话也是为以前的自己发声。

当年前身过的处境,都是那般为难。

可想而知,皇子们又是何等举步维艰的。

可以说,上至他这个太子,下至皇子亲王。

任何言行,都被人用放大镜观察着。

稍不如他们意,不是教训就是上奏弹劾。

李世民下意识的看向儿子们,只见一个个都低着头,没有说话。

从感情来说,他是不想看到有这样猜疑的。

可理智与经历告诉他,想要不猜疑,是不可能的。

“现在要他们封王在外,若是没有相应的能力,孤这个作为兄长的很担心。”

李承乾道:“所以,孤允许他们,从文从武,就是要他们学到治理封地的能力。”

“孤也要大唐的公主们,能够为盛世出一份力。”

“难道这样的行为是不应该的吗?”

群臣鸦雀无声。

本来就不能说话,现在更不会说了。

就听太子在唱。

“三郎!”

李承乾唤道。

李恪当即道:“殿下!”

“你来告诉陛下,告诉诸公。”

“你是什么想法?”

李恪一愣,他脑海快速的闪过无数念头,随后道:“臣身为亲王,是皇子,更是陛下的臣子。”

“自当紧密的团结在陛下英明领导的旗帜下。”

“不管朝廷是何方针,是何决策。”

“臣拥护陛下的精神与思想,坚定不移,至死不渝!”

李承乾暗暗的称赞一声,不愧是李恪啊。

脑筋转的就是快。

太有活学活用了。

这个态度,表的漂亮。

“四郎!”

李承乾再喊道。

李胖胖没想到自己也有份,他也没多想,顺着李恪的话说了下去。

随后是其他的皇子,一个个站起身来,高声洪亮的言说。

李世民越听,脸色就越是笑容。

他真的太高兴了。

皇子表态完后,就轮到角落的公主们了。

叫她们来,可不是看戏的,是来做戏表态的。

也是要作为一份力量展示的。

李世民看到这些公主们,尤其是那些妹妹们。

嘴角的笑容根本就压不住。

妹妹们的支持,让他心中难以忘却的伤疤,要好受许多。

群臣看着站出来的皇子,先帝之女,当今之女。

头一次感受到来自李氏宗室带来的压力。

这些公主们,通过联姻,可是把朝中不知道多少大臣给捆绑在一起了。

或许大家都没有刻意的去了解。

就连李世民也没有考虑到。

但当李承乾把他们全部都拉出来站台的时候,恍然之间才发现。

这一股力量,强的可怕。

“河间郡王。”

“江夏王!”

“汉王……。”

李承乾可还没有展示完,他把其他李氏宗室也全部点了出来。

李孝恭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发声表明他们的拥护态度。

这朝廷上,一眼望去。

不是皇子,就是公主,不是国公,就是郡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