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技术上的小秘密

大夏阴历2007年4月14日4时,肩负重要使命的卫星,在西昌被发射升空,并且完成了既定目标。

100%本土化产品,考察到其中一个螺丝,那都是大夏本土员工手搓的,所以北斗项目团队也比任何海外势力都强调着技术保密和人员信息保密。

“其实五年前的时候,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建设,是实实在在的加快了北斗系统的全球服务进度,这其中,比如星间链路技术,不仅解决了我们北斗卫星目前没有多少地面站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

7万公里测距精度达到厘米级,相当于能看清几十公里外的一根头发丝。

按照我们此前规划的方案,明年我们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就要陆续发射升空入轨,到时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从区域运行,开始向全球运行拓展。

也非常感谢你们公司和夏芯国际、中原半导体这些公司在咱们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努力扶持,这次能够运行星间链路的北斗卫星cpu电子装置,基本都是由本土工厂制造,不需要担心零部件的安全性。”

说道这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刘烨风,对周瑜再次道了一声谢谢。

他清楚的知道,如果没有大夏新科一直在努力推进半导体产业的升级与革新,现在北斗卫星恐怕还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百分百。

而现在,寇可往,吾亦可往!

核心元器件以及所有单机部件的百分百自研,百分百本土化,让北斗卫星团队有更多底气。

哪怕是现在最火热的gps全球定位技术,在北斗卫星团队看来,也并没有什么技术优势。

现在北斗卫星要试着走出国门,发展全球业务。而大夏新科也在面临着可能会失去gps全球定位服务的关键时期。

各自都有正当理由,加上两者都是这些年的“三好学生”,所以很快,京兆方面就同意了大夏新科与北斗团队的深度合作方案。

这种深度合作,对于两方的工程师团队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技术和自身学习资质的挑战。

毕竟曾经北斗团队和大夏新科合作,也仅仅基于北斗系统提供服务,而大夏新科在自家手机上面,安装北斗卫星的信号接收器,接收服务。

而这种深度合作交流,就建立在双方都需要对另一方的技术,有了解,有深入心得体会的程度上,才能够合作愉快,尽快出成果。

比如现在大夏新科的工程团队精英们,就需要听北斗团队的精英讲课,而且还是“小班教学”,从基础开始扫盲。

“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我们这里写个坐标(x,y,z)。

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

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在这个时候,接收机就可以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卫星定位实施的是‘到达时间差’的概念,也就是利用每一颗卫星的精确位置和连续发送的星上原子钟生成的导航信息获得从卫星至接收机的到达时间差。

卫星在空中连续发送带有时间和位置信息的无线电信号,供接收机接收。

由于传输的距离因素,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的时刻要比卫星发送信号的时刻延迟,通常称之为时延,因此,也可以通过时延来确定距离。卫星和接收机同时产生同样的伪随机码,一旦两个码实现时间同步,接收机便能测定时延;将时延乘上光速,便能得到距离。

每颗卫星上的计算机和导航信息发生器非常精确地了解其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而全球监测站网保持连续跟踪……”

“比如我们的‘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它是由两颗蓝星地外的静止卫星、一颗在轨备份卫星、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

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

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蓝星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

因为技术限制,北斗一号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为每小时540000户,对于小区域而言,这勉强够用。

但是当范围扩大,自然就无法满足场景所需,所以我们进行了升级……”

北斗团队的精英们在讲完了之后,不仅会询问大夏新科的工程师团队问题,甚至还敢直接当着面,询问“旁听生”一些问题。

只不过所有人都不知道,以目前的技术交流程度来说,周瑜恐怕是蓝星唯一一个对双方技术都了如指掌的人。

现在如此,未来或许也仍将如此。

毕竟这些技术都还未超脱他脑海中神秘晶体所传授的知识范畴。

“北斗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

而gps则是被动式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自己三维定位数据。如果仅仅是如此的话,北斗在遭遇攻击的时候,抗压能力比较大,但是精度方面,急需卫星数量提升才行。

看样子不出意外的话,北斗团队要加快北斗卫星发射入轨的频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