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王氏高丽可称“小霸”
梁山办事最高效的机构,向来都是情报部门,因着王伦的重视,梁山的情报人员已经开始向关中、岭南、蜀地进发了。
王伦嘴上辱骂高丽,鄙夷大宋朝“联丽制辽”的政策,心里对高丽却很重视,毕竟涉及到打仗,而且对手还是一个与比大宋朝更早建立、在辽国旁边生存下来的半岛国家,总不能当作儿戏一般吧。
用了两天时间,将梁山情报部门汇集的有关高丽的情报仔细读了一遍,王伦心里更加有了底气。
唐朝时攻打高氏皇族的高句丽地方割据政权,经过唐太宗、高宗两帝,已经在半岛设立了安东都护府、熊津都督府等,管理高句丽旧地。
但彼时吐蕃王朝崛起,吸引了大唐的注意力,新罗国趁机攻夺前百济旧地,于是新罗逐渐统一了半岛。
到了唐末五代时期,弓裔起兵造反,割据了新罗的一块土地,独立建国,仍称高句丽,又相继改国号摩震、泰封,而甄萱则起兵割据,建立了百济政权,与新罗仍旧三国鼎立。
弓裔的臣子王建发动政变,杀弓裔,降服新罗,攻破后百济,再次统一了三韩之地,国号定为高丽,是为王氏高丽政权。
但高句丽与高丽这两个政权之间并没有任何继承关系,西汉武帝时灭箕子朝鲜,设朝鲜四郡,其中玄菟郡下辖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三县,后来从属于东胡族系的扶余人,就此在高句丽县建立了政权,国号沿用地名。
高句丽的“高”,很明显是指代方位,“句丽”则是当地土语,意思是“城”,所以“高句丽”可以理解为“山上之城”,而高句丽也的确有依山筑城的广泛习惯。
王氏高丽建国后,仍旧宣称对高句丽有继承关系,可笑的是,宋辽两国竟然都默许了,甚至大宋朝的文人,也将王氏高丽视为高句丽的延续。
对此王伦很不理解,高句丽与高丽两个政权,建立者的族系族源完全不同,甚至语言也有不同,文化习俗都受中原王朝影响,但彼此也各有不同,大宋朝的文人,不可能连这些明显的区别都看不出来吧?
但是他很快就理解了为什么,原来在大宋朝眼里,高丽居然这么能打!
高丽在前期不断进行领土扩张,一度打到了鸭绿江边,就与那里的女真部落起了冲突,靠着中央集权的优势,高丽对鸭绿江东岸、东北处的女真部落进行了三光政策,逼得当时属于大宋朝藩属的女真人跑到东京城上告。
而当时的大宋皇帝只是派人训诫了一番,再无后文。王伦再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正是我大宋朝太宗皇帝能干出来的漂亮事。
宋太宗有志北伐,积极备战,前期的确把辽国给吓到了,为了不让看似敢打敢战的高丽与宋军联手,辽景宗耶律贤就将鸭绿江东岸西南方向的六州划给了高丽。
结果宋太宗先是一场漂漂亮亮的高梁河惨败,又是一场畅汗淋漓的雍熙北伐大败,让辽国上下见识到了大宋朝徒有其表的虚弱,顿时放下心来。
于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即位后,主政的萧太后发兵攻打高丽,辽国先小胜后惨败,但仍旧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逼迫高丽和谈,和谈的结果,是高丽向辽国称臣,但鸭绿江以东的女真土地被赐给了高丽。
高丽成宗王治就赶快派使者前往东京城,告诉宋太宗,辽国此时虚弱,国内政坛不稳,如果大宋愿意出兵,可以就此击退辽国。
已经被打怕了的宋太宗表示,你们夷狄相攻是寻常之事,与我大宋何干?王治大怒,转头就断绝了与大宋的朝贡藩属关系,大宋毫无任何反应。
于是过了十六年,辽圣宗亲政,再次派兵攻打高丽,攻破高丽的国都开京,班师而回。
这一次辽国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军事战果,但辽国久攻高丽数座山城不下,就执行了蛙跳战术,越过这些城池继续南攻,在班师途中被高丽军民攻打,同样损失惨重。
四年后,第三次辽国高丽战争爆发,高丽有几次小胜,但仍旧不能阻挡辽国大军推进的脚步,于是干脆再次效仿第二次战争时的战术,在辽国退兵时追击,趁着辽兵渡河发起猛攻,辽军惨败。
王伦这里的情报,只有第三次战争的经过最为详细,他仔细看了两遍,不住摇头。以他对军事的理解,都能看出,辽国太傲慢了,明明堵住鸭绿江,不断骚扰高丽,就能够取得巨大战果,却偏偏要冒进攻打开京,沿路山城仍旧不能攻下,这不是给高丽人创造机会么?
三次战争,辽国并没有占到多大的好处,只达成了一个目的,那就是逼迫高丽臣服辽国,断绝与大宋的关系。
高丽则损失惨重,国都被辽国焚毁,断绝了与大宋的藩属朝贡关系五十年。
甚至在第三次战争结束后,宋真宗重病,由章献明肃皇后刘娥裁政,刘皇后居然打算联合辽国,把高丽给彻底灭了。
王伦实在想不明白,这位向来有贤名的刘皇后究竟是怎么想的,或者说宋真宗究竟是怎么想的,消灭一个潜在的盟友,帮助一个明面上的敌人壮大实力,这是有脑子的人会干的事情吗?
他不理解,但大受震撼!
不过王伦也大致理解大宋朝为什么会制定“联丽制辽”的政策,同时宋朝文人也跟着吹捧高丽与高句丽是继承关系了,不管怎么说,高丽是真的敢跟辽国硬碰硬对打的啊!
而且高丽在女真完颜部建立金国之前,居然又跟金国打了一仗,为了争夺如今金国的曷懒甸,或者说曷懒路。
高丽在前期甚至再次对女真诸部搞了一次“三光政策”,却被完颜阿骨打领万余兵对七万大胜。
这一次王伦是真的能够理解大宋朝君臣的心态了,不论胜败结果,至少这高丽是真的敢打,这不比大宋朝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