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梳理饶乐水
燕云十六州彻底光复后,朝廷对北伐讨灭金国的作战计划,就是联合漠南、继续让漠北保持动乱,从而让金国无法借力漠北,王伦在河北方向稳步推进,岳飞则在辽东方向推进。
两路并进对配合的要求很高,岳飞已经深入了解了这一作战计划,王伦在左路发起战争时,他就在右路积蓄实力,先求稳,从而保证左路的后勤补给。
左路战事结束后,岳飞就立刻主动创造机会发起进攻,根本不给金国任何喘息的机会。
这种此起彼伏的战术配合,对后勤补给要求是相当高的,但渤海如今已经成为朝廷的内海,水师来往无妨碍,通过海上的运输,就可以节省相当一部分时间和半路的损耗。
所以阮小五已经返回蓬莱港坐镇,负责一应船只的调度,尚书省又征用了大量民间船队,协助朝廷运输军用物资。
从临潢府逃回黄龙府后,金国内部出现了杂音,认为吴乞买不配作为金国的皇帝,吴乞买也不手软,将所有反对者统统处死,家眷发为奴隶。
有见识的金国上层贵族以及不少铁了心投靠女真的汉人大臣,都向吴乞买表达了忠心,因为他们很清楚,以大汉的国力,哪怕是完颜阿骨打活过来,也不可能改变眼下的现状!
实在是汉军的推进太稳了,王伦在西面战场上,就是步步为营,一点一点往前推,推进数十里,就要肃清地方,威服诸部,不断将被征服的漠南诸部向饶乐水附近迁徙,然后划分牧场。
战事推进到现在,愿意跟着金国继续厮混的漠南诸部,只有不足两万人,而且牧场都已经被汉军占据并瓜分了。
这让韩世忠甚至领兵杀到了塔塔尔部的南面草原,逼近了鲜卑山一带,有力地支持了漠北仍旧与塔塔尔部苦战的乞颜诸部。
有金国贵族试探性地提出了求和的建议,表示金国愿意向大汉臣服,只求保留北京路、胡里改路等土地,以束沫水松花江为界。
吴乞买有些心动,但最终还是拒绝了,以束沫水松花江为界,意味着女真人就得跟胡里改人、生女真、使鹿、使犬等诸野人争夺生存空间,这是完颜吴乞买无法忍受的。
为什么短短三年,金国就被逼到了如此窘迫的地步?吴乞买想不明白,许多金国文武官员们也想不明白!
其实这一切的原因并不复杂,王伦只是带领着汉人,重新让中原王朝回到了历史上本来的位置而已。
眼下王伦停在了饶乐水,他并不着急对黄龙府继续发起进攻,除了等待后勤补给外,他打算借着这个机会,对漠南草原东部来一次大梳理。
如何将这里变为中原王朝的熟地,有现成的历史经验摆在那里,那就是迁徙大量的汉人前来定居。
于是王伦再度发布圣旨,朝廷将在绕乐水沿岸设立几处大型牧马场,号召百姓前来务工,鼓励民间商人参与开设牧场。
强行迁徙百姓前来是不可取的,故而王伦以利诱之,如今天下各行省都在修缮官道,民间对出行的要求提高,对马匹的需求极大,朝廷设官办牧马场,吸引百姓为员工,也就可以吸引一部分汉人定居。
有了基本的人口,商业就会随之发展起来,也就会吸引更多的汉人前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王伦迟迟不动,专心做这件事,一部分汉军士兵退伍后也被安置在附近,随着更多的百姓前来,人口结构得到变化,那么一切就稳了。
看着王伦在饶乐水做得一切,完颜吴乞买只能干着急,实际上金国在饶乐水也是这么干的,他也想要将人口迁徙分散,但这个机会他已经永远失去了。
都说汉人“重土难迁”,但只是基于人类最根本的生存渴望,否则几百万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难道是四方蛮夷大发善心主动让给汉人的?
王伦在绕乐水附近,做得最多的一件事仍旧是修路,同时下令将分布在河北、河东的数万前宋禁军改组的新朝工程队,变为屯垦军,先抽调了两万人至绕乐水。
朝廷带头示范,总能够吸引许多愿意冒险前来的百姓。
饶乐水畔的土地和牧场,除了分配给立功的将士、就地安置一些伤残的退伍士兵以外,王伦还将一部分漠南部落打散,安置在了附近。
反正奚人几乎不可能再次回到故土,这里就是朝廷说了算,所以就有一部分原先臣服金国、再次被大汉征服的漠南小部落表达了归顺之意。
汉军协助退伍士兵和迁徙而来的牧民们搭设帐篷、维护牧场,人群中又多了一批人。
包道乙与徒弟郑彪已经被王伦从江西龙虎山召来,传承千年的正一道张家不被新朝恩宠,国朝也没有任何天师,而是被王伦下令困在了江西行省的范围内。
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也被王伦请了来,包括公孙胜在内,王伦与这些道士们见了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将草原和东北地区信仰的萨满教义整合到道教中,以道教的信仰取代草原信仰。
所以王伦又组织了一批朝廷录用的文人,这些人隶属于翰林院,负责编书,将草原信仰和流传的神话,整合到汉人的神话当中去。
在佛与道之间,王伦最终还是选定了诞生自本土的道教,他要求剔除道教喜欢造反的教义,吸收中原曾经出现的各种宗教思想,毕竟劝人向善是所有正面宗教的共同点,同时再次强化了朝廷对宗教的管理。
王伦没有提教区的概念,毕竟东汉末年大贤良师张角已经这么搞过了,张鲁在汉中也这么搞过,所以他只是强化了朝廷发放度牒的制度,对正规的道士身份确认十分严格。
不管怎么说,王伦都是给道教松了绑,他知道道教喜欢造反,但佛教也不老实,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僧侣号召信徒造反的事情不比道教少,最关键的是,王伦很厌恶婆罗门宗教派系,搞一套人上人、百姓供奉的方式,凭什么?
前宋的文人就已经开始提倡三教合一,只是未形成太大的影响,王伦决定再推一把,他没有那个能力实现三教合一,但这天下会辩经的大儒、和尚、道士,还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