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七章 女真俯首
“也是!迁都事关重大,如今辽东战事已经结束,陛下可将杨大人召回京城,与群臣议事,他的见识可不输朝中的老臣!”徐达见朱元璋坚持,也不再说什么。
闻言,朱元璋沉默了片刻,悠悠说道:“是啊,杨帆在辽东待了太久了,让他回应天待一段时间也好。”
商议迁都,是一个绝好的理由。
朱元璋的虎目微微眯起,眼神变得幽深起来:“天德,永安都司你觉得该交给谁?”
辽东都司几乎是杨帆一手发展起来的,所以无人能动摇杨帆在辽东的地位,而永安都司的地域太广阔,如此广阔的地域,若是也交给杨帆,杨帆的权柄可就太大了。
徐达知道朱元璋的顾虑,他想了想说道:“陛下,永安都司臣觉得还是交给杨帆最好,一来,永安都司之内还有女真等部落尚未臣服,二来,那边地广人稀,换一个人过去未必比杨帆做得更好。”
他提醒朱元璋道:“您还记得杨帆当初的战略么?灭纳哈出,打通大明往高丽的通路,再以高丽为跳板,进攻倭国,第一步杨帆已经迈出去了,臣相信未来杨帆定能完成他的战略!”
朱元璋闻言思忖了一会儿,说道:“这次他归京,带着婉儿与孩子一起吧,让婉儿与孩子多在京城住些日子,皇后想念得紧。”
徐达心中一声叹息,也能理解朱元璋。
杨帆领辽东总兵,军政皆掌控于一人手中,待开设永安都司,杨帆就是一人身兼辽东总兵与永安都司总兵官。
大权在握,手里还有不弱于京军的辽东三大营,朱元璋再信任杨帆,也不得不采用一些手段,否则朝中的文官就不可能没有反应,弹劾杨帆的奏疏,估计会此起彼伏。
辽东,辽阳城。
十月底辽东的天气已经有了凉意,一队人马从辽阳城东门而入,引起了辽东百姓的议论。
“女真人?他们为何会在这里?谁让他们来辽阳的?”
“那个人为啥赤裸着身子?背后背着什么东西?”
“瞧你那没见识的样儿,那叫荆条,负荆请罪知道么?”
女真人的队伍也就百余人,为首的汉子身材精壮,身着女真人标志性的皮衣,脑后有一条金钱鼠尾辫。
此人名为萨理彦,乃是建州女真的首领,当初阿里白随着洪伯颜帖睦尔从抚顺关进攻辽东的时候,正是萨理彦同意的。
萨理彦身后,曾经不可一世的阿里白背着荆条,脸色冻得煞白。
天气冷是一回事,阿里白更多的是畏惧。
在女真人的队伍里面,还有将近三百的汉人女子,正蹒跚地往前走,目光不时好奇地望着辽阳城。
她们大多数都是辽东各村镇的百姓,被掳走之后九死一生。
本来以女真人的残暴,这群女子永生都回不来,可杨帆金山一战,将女真彻底吓住了。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及其他的部落听闻纳哈出身死,金山陷落,吓得连夜派出使者,前往辽东求见杨帆,请求归附。
他们自己做的事情自己知道,随着洪伯颜帖睦尔烧杀抢掠的时候很快意,现在惶惶不可终日。
纳哈出何等人物?大元太尉,麾下二十万大军,结果不到两个月,亡了!
各部落纷纷臣服,请求杨帆宽恕。
令他们欣喜的是,杨帆愿意接纳他们,条件是诛杀当初领军入辽东的人。
各部落也不含糊,纷纷献上人头到辽阳,三日内有十二颗人头被悬挂在辽阳城头。
今日,是第十三颗!
队伍逐渐深入辽阳城,直到进入辽阳的朱雀大街,总兵府就在朱雀大街的尽头。
总兵府前,杨帆身着崭新的斗牛服负手而立,两侧的将官依次排开朝两翼延伸,之后便是大明的神机营、三千营、五军营的精锐将士,就列阵在街道两边。
无一人说话,清冷的日光落在甲胄与兵器上,泛出寒光。
萨理彦的心微微一颤,硬着头皮喊道:“建州女真首领萨理彦,携罪徒阿里白觐见杨总兵!”说完,萨理彦学着汉人的礼节作揖。
王图高声喊道:“萨理彦,近前说话!”
萨理彦深吸一口气领着众人往前走,刀锋枪尖距离萨理彦一步之遥,只要任何一个明军出手,萨理彦就会命丧当场。
生死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感受,当真难受。
萨理彦高声道:“阿里白挟持之汉女,以及之前我族中人所掳走之汉女,悉数在此,萨理彦句句属实!”
很快,萨理彦距离杨帆就剩下十步,王图喝道:“停!”
萨理彦立刻停下,然后单膝跪地道:“萨理彦愿带领建州女真臣服杨总兵,阿里白今日带来,任由杨总兵处置!”
萨理彦低垂着脑袋不敢抬头,额头细密的汗珠铺满了额头。
他感觉过了几年那么久,杨帆才轻声说道:“抬起头来。”
萨理彦缓缓抬起头,终于见到了杨帆。
他续着短须,面白如玉,儒雅俊朗,就是这么一个看上去更像文官的人,灭了纳哈出!
“萨理彦,本官,接受你们建州女真的投诚。”
萨理彦心中一喜,正欲开口,杨帆又说话了:“不过,本官要你协助吾,将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等部落,在未来两年内悉数迁移到安乐州。”
啊?
萨理彦惊讶地看着杨帆,心里盘算杨帆到底在想些什么?
杨帆眉毛一挑道:“本官的条件说完了,你接受,还是不接受?”
部落迁移到安乐州,那生死未来都握在杨帆手里,萨理彦有心拒绝,可是当对上杨帆冷漠的眼眸的时候,萨理彦到嘴边的话就变了。
“萨理彦……愿意协助总兵大人完成此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杨帆终于第一次有了笑容,他挥挥手,说道:“萨理彦,今日起你便是建州卫指挥使,统御建州卫为我大明效力。”
随即,杨帆身后走出一侍从,托盘里放着官帽与官服,萨理彦愣在原地,旋即露出一抹狂喜!
杨帆竟然册封他做了大明的官?岂不是说明杨帆日后都不会对他动手?
萨理彦心中大定,高声喊道:“下官萨理彦,谢总兵大人!”
“萨理彦大人不必多礼,起来吧。”杨帆微微一笑,道。
阿里白被明军带到一边,刽子手手起刀落,又一颗人头落地。
杨帆望着那落地的人头,道:“将此贼剥皮楦草!皮囊永远留在抚顺关内,让再敢祸乱我辽东的贼人看一看下场!”
轰!轰!轰……
明军同时大喝起来,用武器撞击地面,声音震天响。
“大明威武!”
“大明威武!”
“大明威武!”
……
萨理彦在震天响的喊杀声中变了又变,这就是横扫纳哈出的明军?萨理彦暗自祈祷,祈祷女真永远不要与这支辽东军开战。
随着女真俯首,各部落臣服,经历一番大战的辽东军,终于得以休整。
与纳哈出的激战,让五军营、三千营,以及各关隘的守军损失不小,然而经过恶战磨砺后的辽东军,彻底脱胎换骨,其战力一跃成为大明边军之首。
十月末,朱元璋的圣旨抵达辽东。
册封杨帆为长安侯,领辽东总兵,兼任新设永安都司总兵之位,给予杨帆在永安都司内设置卫所之权。
这份荣宠绝对是独一份,羡煞旁人。
圣旨中,命杨帆处理好辽东的事务之后,尽快返回京城,有军国要事要与杨帆商议。
随着杨帆征战纳哈出的瞿能、李景隆、沈炼、卢庚等将官皆有封赏。
辽东上至杨帆,下至普通的兵卒,皆得到朝廷一份优厚的赏赐,一片喜气洋洋。
朱元璋在圣旨之中也提到了刘伯温,褒奖刘伯温辅佐杨帆,有王佐之才。
不过朱皇帝却没有给这个“王佐之才”任何的赏赐,甚至有言语讥讽之意。
你刘伯温在应天的时候,病入膏肓要死了,死活不肯为咱效力。
跟着杨帆又是北平,又是辽东的折腾,反而生龙活虎,你对咱朱皇帝是不是有意见?
讥讽归讥讽,朱元璋依旧默许了刘伯温在辽东帮杨帆理政。
洪武十九年十一月初,杨帆带着妻儿,以及李景隆、瞿能、沈炼等返回京城。
李景隆的父亲曹国公李文忠,病情越发严重,恐怕过不了这个冬天,而瞿能则要归乡祭奠亡父,获得朱元璋特许归京。
一行人加起来有五百余人,浩浩荡荡。
辽阳城外,刘伯温拄着拐杖腰板,笑着挥挥手道:“小杨大人,一路顺风!”
刘伯温身后,辽东的文武官员齐齐向杨帆行礼道:“下官恭送杨大人!”
刘伯温与杨帆亦师亦友,其他人可不敢叫杨帆“小杨大人”。
杨帆微微一笑,对着刘伯温作揖道:“这次回京城,吾会派人去一趟青田,将青田公家乡的厨子都请过来,青田公以后再思念家乡的味道,直接就能吃到。”
刘伯温的笑容越发柔和,道:“见了道衍师傅,替老夫与他问好,就说若是有机会让他来辽东看一看老夫,不然再过两年可就见不到老夫了。”
杨帆点点头,道:“青田公身体康健,定能长命百岁,等我归来再与青田公品茶!出发!”
当即,杨帆一挥手,队伍正式开拔。
杨帆的脸上一凉,他伸手摸了摸脸颊,再抬头一看。
灰蒙蒙的天上鹅毛大雪倾泻,洪武十九年辽东的第一场雪,终于来了。
大明,北平。
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李彧,正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时不时朝着外面望一眼,终于,外面传来脚步声,一个文官打扮的人拍打着身上的雪花,快步走进来。
“赵兄,你终于回来了!”
李彧一把拉住了赵全德,追问道:“怎么说?长安侯来北平,究竟是为了什么?”
赵全德咳嗽了一声,道:“外面雪大风冷,你容我先喝杯茶再跟你说。”
赵全德喝了大半杯热茶,缓了一口气,道:“长安侯与公主的车队已经进城了,信国公派人通知,让你我都去赴宴。”
李彧急得满头大汗:“赵兄,我要问的不是这个,我想知道长安侯是不是真的来查你我的?”
郭桓前些日子派人送信给李彧和赵全德,让他们收敛一些,朝中最近的风向不大对劲。
李彧与赵全德胆子很大,之前明军东西两路开战的时候,他们大捞特捞,原以为此事就这么过去了,岂料郭桓的话让他们提心吊胆。
闻言,赵全德苦笑道:“我又不是神仙,不过,看信国公的意思,长安侯与公主不过是正常路过,你我今晚去试探试探,看看长安侯到北平,是否有别的念头!”
李彧喃喃道:“长安侯经略辽东之前,可是酷吏,倒在他手中的官员不计其数,我这心里慌啊!”
平日不做亏心事,夜班不怕鬼敲门,李彧有种惶惶不可终日之感。
赵全德好一番劝说,李彧才回过神来,二人结伴前往汤府。
汤和接替徐达,镇守北平,总领北平山西军务,在治军这方面没的说,不过,政务方面汤和完全是撒手掌柜,全部交给李彧与赵全德来做。
当晚,信国公府,李、赵二人到的时候,徐辉祖亲自来府门迎接。
在北平磨砺了几年,徐辉祖已经彻底褪去书卷气,治军打仗都不在话下。
李彧与徐辉祖寒暄了两句,便一起往府里面走,问道:“徐大人,长安侯与公主殿下可安好?”
徐辉祖随口说道:“安好,长安侯还从辽东带来了好酒,一会儿两位大人千万要尝尝。”
李彧与赵全德对视了一眼,随口敷衍了两句,待他们抵达宴客厅的时候,终于见到了大名鼎鼎的长安侯。
长身玉立,白面短须,相貌堂堂十分儒雅。
赵德全上前见礼,说道:“久闻长安侯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人中龙凤,幸会幸会!”
杨帆微微一笑,还礼道:“赵大人谬赞了,两位大人治理北平井井有条,不逊色于我杨帆。”
李彧见杨帆如此客气,心中稍安,众人寒暄了一阵之后,纷纷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