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刚一来,工部尚书就去找了郡守,基本没有客套的虚礼,两人都是实干派,直接去安排旁郡调粮的事情。
三郡终于彻底统筹起来。
但是调粮是很有讲究的,需要跟旁边的州郡打欠条,等到过几年这边有结余的时候,得连本带利的还回去。
第一批赈灾款也从朝廷拨了下来。
工部尚书问道:“在路上听说中游一片出现了瘟疫,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谢静山虽然想问问宣妃和七皇子的事,但还是耐下性子,等公事说完再说。
郡守:“瘟疫来得突然,但是幸好,被乐安县和临县的几个县令,用大网拦住了浮尸,瘟疫被阻断在中游,没有朝着下游平原蔓延。”
“不过因为瘟疫,堤坝修复的事情也延误了,只能等到雨季过去,往后半年,恐怕三郡的百姓都需要调粮发种,重新开垦田地。”
谢静山叹了口气:“这两年国库入账虽然比往年多一些,但是三个郡,加起来五十多个县的消耗…恐怕也会元气大伤。”
工部尚书:“没办法的事,总不能看着百姓饿死。”
郡守点头:“也总得让百姓们有希望,不然生乱,于我大周而言只会更糟。往后几年,穷点就穷点吧。”
“这次其实还算好的,”郡守将他们请入正厅,“乐安县来了个扁豆居士,奉上一份治灾守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民乱。瘟疫没有彻底蔓延开来,只停留在中游,分区治理功不可没。”
他将华县令抄录的那份守则刊印出来了好多,现在一一分发给工部尚书和谢静山,还有默默跟在他二人身后的奚子行。
谢静山:“扁豆居士…名字听起来像是喜欢种地的人取的。”
种地?
奚子行耳朵一抖。
他翻看片刻,字迹肯定是看不出什么的,毕竟是华县令抄录,又经过郡守刊印的版本。
但是字里行间的措辞和字句习惯,总给他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熟悉感。
奚子行从前经常从曲渡边那里要来其他皇子们的随堂答卷,曲渡边为了刷人家好感度,特别自觉,基本每次都拿给他。
但是自从奚子行给曲渡边建立分数册子后,他不能当面找七皇子要,也拿不到方太傅那里的试卷,就经常偷偷从他爹书房里拿七皇子的刑法答题卷子。
刑法答题虽然都是公式化的内容,但不同的人的措辞习惯总有微妙差别。
奚子行这种喜欢从细节观察别人的人,对这点小习惯最敏感不过。
比如,七皇子写完一句话,会习惯性地在后面点个小点表示结束,再比如,他为了偷懒少些几个字,会经常把助动词和语气词去掉,难写的字替换成别的同义词,虽然别扭但不影响理解。
在谢静山和工部尚书夸赞这份守则内容的时候,他揪着这里面的措辞反复看了三四遍,越看眉头皱的越紧。
怎么觉得……这份守则细节处透露出来的那股子懒兮兮的习惯,跟七皇子如此相似。
错觉吧。
按照七皇子在学堂中的成绩,能写出来这种条理分明的治灾条例?他记得父亲在家中还说过,七皇子背刑法都背的磕磕绊绊,背半天才能勉强背完。
难不成懒人都一个懒法?
一番公事暂时说完,谢静山终于找到机会问:“宣妃娘娘和七皇子、六皇子可在郡府中?”
郡守:“宣妃娘娘先前受伤,因为伤的头部,醒来后还时不时会眩晕,需要静养。但是没有大碍。”
谢静山松了口气:“那两位皇子?”
郡守:“六皇子特别健康,七皇子不在郡府,现在在乐安县。但是我已经叫夏校尉来的时候将七皇子带来了,你们晚上的时候就能见到。”
谢静山忧心忡忡:“乐安县可是疫区啊。”
郡守肯定道:“不必担心,夏校尉在,肯定会平安回来的。”
谢静山也只好点头,他还去了一趟宣妃的院落。
宣妃身体强健,但这次伤到的是额头,不得不卧床静养,一见谢静山,她第一反应是往后看,没看见想看到的人,她有些失望。
谢静山:“七皇子晚上就会回来的。”
宣妃:“兄长坐吧,辛苦了一路。”
谢静山同她说了说最近发生的事情,转移她的注意力:“还好,情况比想象中的好一些,可惜,扁豆居士似乎无意官场,不然此次献策的功劳,足够
他被陛下赐一个官身了。”
宣妃:“官身也是束缚,哪有民间自在。”
谢静山:“是啊。”
二人闲谈,到傍晚的时候,夏赴阳的副尉赶了回来。
他带来的消息,立即将郡府中几个管事的人炸的坐不住了:七皇子身染疫病,夏校尉留县看顾。
宣妃连夜就要去疫区,被谢静山和六皇子一起拦了下来。
宣妃恨不得把他们两个全部敲晕。
“小七是为我来的,再不让,别怪我不客气!”
六皇子死死拽住她袖子,“但是宣妃娘娘你现在伤势还没好,我答应了小七看好你,你不能去!”
他特别理解宣妃,抹眼泪道:“我知道,七弟也是为我来的!我特别感动,也担心他,但他身边不缺人照顾啊!”
宣妃:“……”
她忍住眩晕却没忍住六皇子的哭嚎,一把将他的头推开。
宣妃和六皇子有限制,不能去乐安县,奚子行这个偷来的却完全没有顾虑。
知道消息的下一刻,他跟随队的下人说了一声,然后自己准备好面巾,牵了一匹快马,连夜赶往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