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以乐安县为中心,捐粮行动迅速辐射到周围几个县,再逐渐扩大至整个湘河郡,最终席卷了湘河旁边两个产粮大郡。
三年前瘟疫结束后,三郡百姓给七皇子立的长生祠前,堆满了粮食。
县衙、府衙、抚台等官府衙门,百姓们放了粮,头也不回转身就走,回去的路上,还会顺路摘苍颜花,放在长生祠前。
真正的感恩不是嘴上说说,而是放在心里,就像七皇子喜欢苍颜花,所以这种蓝色小花,逐渐沉默地开遍了三郡各地。
朝廷征粮的第一阶段任务,短短几天就被这三个还在恢复期的虚弱大郡,推到了爆仓。
其余州郡的官员不信,可等到亲眼看见了那些粮,才终于信了,心神震动,不知如何言语。
事情迅速传开。
商人中有感慨者,也开始主动捐粮。
文人墨客说起此事,情绪激昂,挥毫落笔:
战时饥餐无果腹,官吏需征百姓粮。
征粮何须恶人面,长生祠前举苍颜。
三郡民心,何为民心?
此为民心。
第165章
京城。
如意楼。
三郡捐粮的事在京城掀起巨大的讨论度。
自有那自发宣传的, 在茶楼酒肆、街道码头给京城百姓慷慨激昂的讲述。
如意楼的说书先生也不说书了,只说当年湘河救灾。
“……所以这事儿啊,朝廷征粮征不上来, 要不是七皇子,两边打仗的将士饭都要吃不饱喽!”
有那些胆子小的,自然不敢议论皇室权贵, 只小声的跟朋友讨论。
“要我说, 七皇子从功绩、能力各方面看, 不都比其他皇子强么?”
“是啊, 也就是前些年身体不好, 加上又是陛下最小的儿子, 建府上朝最晚,才慢了他那些哥哥一步,不然,现在朝廷上地位最稳的人,说不定是哪位呢……”
如意楼聚的是雅客, 讨论这些的大多都是官宦子弟, 要不就是对朝政现状关心的文人士子。
“等七皇子回来,你说他会不会…圣上…储君……”
低低的私语声泯灭在唇齿间。
但是奚子行知道,这些人在说七皇子对于储君之位的竞争力之强, 恐怕会一跃成为几位皇子之最。
他站在二楼楼上往下看,眉头却不自觉皱起来。
他高兴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他所选之人的光芒, 但此刻的京城对小七来说却像个沸腾的油锅。
鲜花着锦, 烈火烹油。
处处都是夸赞之言。
看似花团锦簇, 其实波涛暗涌。
奚子行招来店小二, 将腰间的钱袋子塞给他,嘱咐了店小二几句。
店小二喜笑颜开的下去了。
没多久, 下方的说书先生就下来了一趟,再上去的时候,就不说湘河救灾的事了,和往常一样,说起话本故事来。
如此一来,跟风讨论捐粮之事的人,纳闷两句后便不再参与讨论。
奚子行这才离开如意楼,径自去了方府。
-
方太傅这些时日,上火颇为严重。
奚子行到的时候,这老头穿着竹衣吗,正含着冰块,用冰镇下嘴里的火疮。
他拱手道:“见过太傅。”
方太傅:“小奚来啦,坐坐。”他直起腰来,递给奚子行一把蒲扇,“喏,凑合用吧。”
“您倒是坐得住。”
奚子行接过扇子扇了扇。
“我这不是都上火了吗,”方太傅叹了口气,“急也没用,谁也没想到,湘河三郡会在这个时候推他一把。”
他们两个谈话间,俨然对彼此的站位心知肚明。
两人原本就并非毫无联系,曲渡边建府宴那会儿,奚子行就去方太傅家拜访过,以备战春闱,算是有一点师生情谊。
奚子行是公开站位曲渡边的,方太傅原本就觉得他不错,后来奚子行拿了状元,入了翰林院,旗帜鲜明,方太傅才慢慢和他接触起来。
方太傅是个老狐狸,在一点点接触中,他发现奚子行好像已经知道了七皇子隐藏起来的真实才学。
最后决定摊牌的那天,奚子行却道:“我隐隐察觉到您的试探,就顺着您的猜测,不否认也不承认七皇子的才学,没想到您竟然真的是站在小七那边的。
”
方太傅愣了一下,随后大笑出声。
老狐狸被小狐狸坑了一下,好在结果是皆大欢喜。
方太傅实在没想到,奚石秋那个中立到不行的古板老家伙,会生出来这么个儿子。
毕竟在入官场之前就表明立场,官途生涯会比较艰难。
他问了,但这小子竟半点不怕的样子,说官位与他不过是辅助工具,若是七皇子上位,他自当在官场厮杀,若是七皇子无意,他便辞官与他去封地。
左右主公和谋士都是要在一起的,何惧旁人言?
思绪回笼,方太傅道:“镇南关、边境两处军权,几乎都在七皇子手中,这本来够让君王和皇子党派忌惮。原本就在风浪口,又来了一手推浪,所有人都在赞颂七皇子,将陛下置于何地?功高盖主,即便是皇子,也要避开。”
奚子行:“我会联系同窗,另外,还能用父亲的名义压人,让朝臣们上朝的时候少说这件事。”
“……”方太傅心中赞了一句孝顺,摸摸胡子,“我也可以压下一些。林宗平那个老财迷坚定站在陛下那边,谁也不跟谁一起,虽不必担心他使绊子,但他也不会帮七皇子说话。”
他,林宗平,还有奚子行的父亲奚石秋,三个帮助崇昭帝处理政务的大学士,都是在朝堂上混久了的老家伙。
要是一起出手的话,皇子党也会给他们面子。现在只能有一个半出手,其中那半个还是孝来的,不过也是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