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陈兴邦要去当屠户

这时候的奎屯除了少数几栋楼是多层,其他大部分都是平房。

农科所也不例外。

和城里的其他建筑相比,这里更像一个农庄,因为附近种植着各种植物,包括蔬菜、果树、粮食作物等等。

李龙把拖拉机停在路边上,熄火后,在这一片找了找,然后就看到了大木头牌子上写着苗圃字样的地方。

应该就是这里吧?

他走向苗圃,看到里面有人正在劳作,是把一些苗子挖出来,不知道是要移植还是出售。

“同志你好,我想问问你们这里哪里有卖果树苗子的?”

“你要买吗?买多少?”干活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姐,看样子和农村的妇女差别不大,只是眼神清澈,李龙总感觉她应该是在为某种事业努力,而不是为了糊口。那种神情和目光是不一样的。

“我家院子里种,买不多,十来棵吧。”李龙说道。

“那你家院子可不小,能种这么多。你想买什么果树?这里苗子可不便宜。”

“都有哪些果树,大姐你能介绍一下吗?”

“你家就在附近吗?”那位大姐没回答李龙的问题,反问道。

“我家在玛县,距离这里还有一百多公里。”

“玛县啊,那你怎么带回去?班车只能通到石城,再说那车上也不好带吧。”

“我开拖拉机过来的。”李龙说道。

“那还好。玛县和奎屯的气候差不多,那么你能种的有枣树、苹果树、李子、梨,我们还有新培育出来的水蜜桃你也可以试一试。不过你在那应该清楚,这些果树除了苹果,其他的在冬天都要压枝的。”

“知道知道。”陆英明家里就种有一棵毛桃树,这树不是很粗,每年快到冬天的时候,陆英明都会把这树按倒,然后用土埋起来,不然冬天会冻坏。倒不会冻死,只是会不结桃子。

“知道就好,我们这里还有各种葡萄苗子,无核白、玫瑰香、马奶子葡萄……”

“那我知道了,我要红枣、苹果、李子、梨、水蜜桃和无核白葡萄苗子,一样来……四棵吧。”

“既然你能开拖拉机过来,应该不缺钱。不然我就得提醒你这苗子挺贵的了。”那位大姐站起来,拍了拍手上的土说道:

“走,我带你去挖苗子,刚好也给你说一下种植的事项。”

李龙跟着这位戴着袖套的大姐去往一片稀疏的树林,到了地方之后李龙才发现,这里是一片片栽种的果树,植株都不大,基本上是比大拇指粗一些,明确能看到有嫁接过的痕迹。

“这些果树都是三五年树龄,移栽回去当年就能结果,当然结不多。照顾的好的话,第二年就能大量结果,这要看照顾的情况了。”那个大姐一一指着:

“看,这枣树别看不高,但去年已经挂一公斤多枣了,今年会更多。这是从南疆移植过来的骏枣,也叫狗头枣,个头大,最大的能长到鸡蛋那么大,旁边是灰枣,这个枣小,和大沙枣个头差不多,但甜,比骏枣要甜。这枣树个头不高,现在还比较好压,多压一压,它们长得也就跟灌木一样了。”

“那个是梨树,不是咱们南疆的香梨种,是内地的那种麻皮酥梨,水份足,没有香梨甜,但味道也挺好。”

“这边是苹果,红富士的那种,我们在这里试验种植成功了,不过味道不如阿克苏那边的。”

李龙两世为人是知道阿克苏红富士苹果的优质,但这个时候北疆许多人更认可的是伊犁的苹果,因为伊犁的苹果个头大,真大!

“这种是脆李,个头不大,和杏子差不多,不过是脱骨的那种,而且在果实还比较青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很甜了,品种很不错,建议你可以多栽几棵。”

“这种是早熟水蜜桃,平时在外面种植的话,六月就能成熟,如果在在大棚里种植,五月份就可以成熟,非常早熟,味道也很好。”

……

这位大姐一一介绍着这边的水果,这时候她更像是一位园艺专家,听着就能感觉到,专业知识非常丰富。

李龙就开始挖了——是的,他自己挑,自己挖。那位大姐的话,现在农科所研究人员也都有自己的活,如果李龙想等他们过来帮忙挖的话,估计要等到下午了。

李龙可不想等到下午,他还打算今天赶回到玛县呢。

挖了近二十棵果树,拖拉机后厢斗子里快满了,李龙付了四十多块钱,这样算算一棵苗子两块多钱,也不算贵。

当然在他看来是这样。但在这个年代,已经很不便宜了。

时间已经快到一点多,李龙感觉还不饿,便开着拖拉机去到百货大楼,买了一箱奎屯特曲,又买了一些零食杂物之类的,往拖拉机里一放,发动着就往东而去。

小口径步枪就放在车斗子里。这几天干活的时候,枪是寄存在服务台那里。服务员大姐对这枪并不感觉意外,这年头有枪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新华书店里就能买到这样的枪。而远程过来的李龙带着枪也很正常,安全第一嘛。

拖拉机离开kt市,驶入乌伊公路,来来往往的车辆让李龙感觉这一趟其实也挺值的。

赚了钱,二哥他们也安顿好了,该买的东西买了,收割机也有了眉目,这一趟算是比较圆满了。

开出一段时间,到安集海的时候,李龙停了下来。这路边有饭馆,他打算就在这里解决午饭问题。

安集海是sw县的一个镇子,很早以前就存在,归属也是在变化,清的时候属于绥来——也就是玛县的前身,后来划归沙湾。

现在想来,原来的玛县很大啊——现在都1.2万平方公里了,在清朝的时候,不得好几倍大!

安集海后来有非常著名的特产,就是辣椒。一到秋天,这里路边上到处都是晒辣椒的,还有人从这里把辣椒拉到吐鲁番去晒,毕竟这里平坦县没被开垦和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李龙上一世还听说过,有人拉了五百吨辣椒去吐鲁番晒,结果一夜大风,五百吨辣椒全被刮没了。

损失惨重。

扯远了。这里饭馆主营也是面,李龙要了一个拌面吃了之后,给拖拉机加了水,然后继续往前开。

等到石城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李龙也感觉到了累,他打算今天不回玛县了,直接开到大院子里,在这里过夜,明天再把树苗子拉回去种上。

时间还来得及。

一路上李龙其实都挺谨慎的,只不过和他想像的不一样,并没有出现什么拦路抢钱抢东西的。是秩序变好了,还是坏人被抓了?

到玛县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落山了,李龙看着熟悉的场景,还有点感慨。

以前小的时候,经过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从一个熟悉的场景到一个陌生的场景,感觉还挺神奇。

而随着后来科技发达,交通便利,早上在北疆,乘飞机下午就能到海边,那种神奇的感觉也慢慢消失了。

现在这种感觉似乎又出现了。早上还在奎屯农机厂和杜厂长讨论收割机的事情,下午就已经到了玛县。

这时代的有些老人,终其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县甚至一个乡的范围内活动,没出过县域,更别提到更远的地方了。

李龙隐约记得上一世到自己五十多岁的时候,村里还有人没坐过火车,没坐过飞机的人更多。

而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把农人解放出来,手里有了点闲钱后,有五六十岁的老人专门跑去石城火车站乘火车去到乌城,再由乌城乘汽车坐回来,就是为了体验一下坐火车的感觉。

那时候互联网让人们认识了世界,感觉国外同时同步发生的事情就在手机、电脑上出现,似乎世界真是一个村,但真正在步行丈量这个世界的人,又有多少呢?

在大肉食堂李龙吃了一个汤饭后,又买了十个包子带着回了大院。

这时候顾晓霞也才下班,她到大院门口的时候,李龙也才打开门,开着拖拉机往里进。

顾晓霞看着拖拉机要进院子,先是吓了一跳,随后就看着开拖拉机的人身影很熟悉,骑着自行车追到院子里一看是李龙,她笑了。

“你这是从哪里过来?”顾晓霞撑好车子问道。

“从奎屯,这树苗子就是奎屯拉回来的。”李龙一边说,一边从车厢里取下来包子说道:

“来,吃点包子吧。晚上也别做饭了。”

“好。”

吃晚饭的时候,李龙说出了自己下一步的规划。

“队里咱们的房子已经盖好了。明天我回去把这些树苗子栽上,乡里木匠房那边家具应该也差不多了,你看这个周末你回去,咱们一起把房子布置一下。后面咱们就……领证,办事吧。”

顾晓霞刚开始吃着包子,听着李龙在说,还挺用心,后来脸就慢慢红了,再后来头就埋了下去。

她很清楚李龙的想法。这个大院子虽然是以后两个人常住的地方,但要算真正意义上的家,还得是队里的那个新院子。

其实她也是这么想的。这里曾经是别人的家,不算的。那个大院子才算是两个人的家。是新的,是刚盖起来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才置办的,完完全全符合新房的概念。

李龙看顾晓霞不说话,便笑着说道:

“你不说话啥意思嘛,是不同意,还是默许了?那里面的布置还是得咱们一起商量着办。现在只是房子好了家具有了,要添置和装饰的东西还很多。”

“嗯。”顾晓霞低着头嗯了一声,“这星期我就回去……”

她其实没有告诉李龙,自己一直在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家里的布置用品,包括要贴的喜字,凳子上的坐垫,窗帘——虽然村里人不喜欢用窗帘,毕竟这时候窗户的玻璃都是花的,但在县里生活一段时间后,顾晓霞觉得还是有必要搞一些窗帘的。

其他的一些小东西,比如枕头套、枕巾、大红被面等等,她也在用自己的工资购买。她知道李龙一直在为这个新家努力,她作为未来的女主人,从来也没想着自己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一切,这是他们一起的新家,需要他们一起努力建设。

顾晓霞决定这个星期的星期六,就把自己准备的这些东西带回去。在她的计划里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要准备,现在看来办事之前应该是来不及了,不过没事,可以慢慢的继续准备。

第二天早起吃过饭,李龙在大院这边种了葡萄、苹果和李子,不多,就三五棵的样子。毕竟这边地方有限。

开着拖拉机回到李家大院的时候,李青侠和杜春芳,包括陈兴邦都在菜地里忙碌着。主要还是种菜——现在农活还没开始,他们没事就先把菜地收拾好。

“小龙回来了?这趟去的时间长啊。”李青侠关切的问道。

李龙没给队里打电话,主要是这事不想宣扬开,他相信如果给队长打了电话,这消息全队传开,肯定会有不少人来找他,希望他能够帮着带人去奎屯那边干活。

这时候当一个工人的诱惑是后世人无法想像的。

“我帮着那边单位拉了两天砖。”李龙一边下车一边解释着,“我大哥他们呢?”

“去地里了。”陈兴邦正在打沟,这边是准备种豆角,“大哥承包了一份地,和大嫂一块坐马车过去,说是看看地的情况。那地里种的麦,说是还要给队里多给点种子钱。”

李龙点点头,说道:

“我这回弄回来不少果树苗子,这边种一些,我前面的院子种一些。枣、苹果、桃子啥都有。”

“那可好,等秋天可以吃果子了。”菜地里几个人都笑着说。

“种前面院子,你要经常不在的话,会不会被偷?”陈兴邦担心的问。

“应该不会吧?”李龙也不敢保证。大人应该是不会过来偷,但难保小孩,毕竟果树在这时候是稀罕物,小孩想要在自己家里种果树也很正常。

“没事,我经常去看着就行。”杜春芳很积极的说,“反正也没啥事,等你们那边安置好了,我和你老爹就过去照顾你们的菜地。”

这是个好办法。李龙他们经常不在院子,有二老照看,院子里的菜啊果树什么的,都能正常生长。

李龙设计房子的时候也有二老住的地方,只是目前来看,李青侠和杜春芳并不打算住在前面的新院子。

择日不如撞日,李龙干脆就把果树取下来,分成三份,两份多些一份少一些。多些的就在这边两个院子种,少点儿的就交给顾博远了。

果树栽好也快到中午,李龙去厨房做饭,陈兴邦跟了过来。

“小龙,二哥他们在那边还好吧。”

“嗯,现在二哥和俊山都是大工,虽然是临时工,但一天一块三,不错了。据说这次招人怪多哩,应该能入编吧。”李龙一边切菜一边说道,“过不多久应该就知道了。”

“我这两天也想好了,我打算去石城弄个摊子摆上。”陈兴邦说道,“当工人稳定,不过挣钱太少了。这两天我去县里看了看,又去石城看了看,老街那边的摊主,一个人一天弄好了,能挣上工人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工资哩。”

这是事实,最早致富的其实就是这个时候抓住商机的贩子们。他们从农村或其他城市低价买来各种物资,在老街摆摊卖出去,可以赚很多。毕竟老街这个人流集散地,也已经在变成货物的集散地。

陈兴邦选的地方是没错的。

“行啊,过两天我去那边租个院子,到时你住那边摆摊会好一些。姐夫,你打算卖啥?”

“肉,卖肉。”陈兴邦早就想好了,“弄些牛羊肉过来卖,最好是活的,边宰边卖。”

李龙想起来,陈兴邦过年前杀猪的手法很熟练的,看来这方面应该是练过。

“这边人生活都怪好的,吃肉的人不少。”陈兴邦继续说道,“我觉得卖肉应该不会亏。就跟先前卖鱼一样,买的人不会少。现在的食品厂供应的肉都给那些公家单位了,老百姓吃肉就得去市场买,从乡下、山里收到便宜牛羊去老街宰了卖,能挣不少哩。”

李龙点点头,这相当于是自己当初集中拉羊去糖厂卖的翻版,只不过自己卖的是批发,陈兴邦卖的是零售。相比较而言,零售更挣钱,只是周期比较长。

“那过几天我去山里,姐夫你跟着我一块过去吧。到时先买几只羊回来试试手。”

“行啊。”陈兴邦其实等的就是李龙的这句话。现在这时节,农村的猪才开始喂,肯定是收不到好猪的,乡村里的羊虽然也有,但肯定不便宜。李龙以前在山里收过羊这个陈兴邦知道,而且收购的便宜,所以他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李建国和梁月梅回来的时候,饭已经快做好了。他们看到拖拉机就知道李龙回来了,李建国下车就问李龙关于李安国他们在那边的情况。

等听李龙说完,李建国也算是放下了心。他说道:

“吃过饭你去马号那边,你二嫂他们还不清楚情况,你得给他们说一下,对了,还有永强家里,吃过饭我去给杨华说说,免得他也担心。”

“都是我去说吧。”李龙说道,“不费多少时间,我说得清楚一些。”

“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