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银山韭田
永乐五年年终,朱天权站在对马租界的港口,微风从海面上吹来,带着丝丝寒意。他眼前的景象是繁忙的船只和熙攘的码头工人,满载粮食的明海商会船只正一艘艘地靠岸,将江南丰收的粮食运至倭国。码头的另一边,藤原家、源家和平家的人马正焦急等待,迫不及待地用银两交换他们迫切所需的粮草。
宣和六年秋末,江南大地的粮食丰收,尤其是明州、越州、杭州、秀州、苏州等地,稻米充盈,仓库中堆满了黄灿灿的稻谷。而倭国,由于银山的巨量开采,市场上充斥着银两,米价飙升,百姓为高昂的粮食价格所苦,尤其是西南部平家的传统势力范围,早已陷入民生困境。这个消息不仅仅是江南的百姓欢庆的理由,也成为明海商会重要的商业契机。正当藤原家、源家和平家为即将到来的银山争夺战囤积粮草时,明海商会的大船如同久旱逢甘霖,为倭国带来了急需的粮食。朱天权作为明海商会派驻倭国的都督,凭借方梦华提前指示的策略,展开了一次高效的粮食采购行动。
秋收一结束,明海商会便迅速行动,储存下大量优质的稻米。这些粮食经过整备后,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对马岛的租界。与此同时,倭国内部正在酝酿一场规模巨大的动荡。随着石见银山的开采达到高峰,藤原家、源家和平家三大势力暗中角力,囤积军粮、准备战斗,粮食的需求量猛增。倭国的银山所出产的白银充斥市场,导致通货膨胀愈发严重,而国内粮食供应紧缺,米价飞涨,令许多平民百姓苦不堪言。
朱天权看准了时机,迅速将从江南购得的粮食在倭国市场上大规模抛售。凭借精确的市场洞察,他在米价高企的情况下出售粮食,银两收入几乎是采购成本的十倍以上。短短几个月,明海商会便从倭国赚取了210万两白银。
朱天权深知这场商业运作的关键,他微微一笑,这一次的粮食交易,将为商会带来巨大的利润——近十倍的价格。他心中默念:「不过是一场银子的收割游戏罢了。」
在倭国,随着银山的开采和大量银子的流入,社会经济出现了异常波动。通货膨胀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在平家控制的西南地区,粮价飞涨,普通家庭几乎无法负担一日三餐。不少破产的贫民被迫卖儿卖女,甚至有些家庭全家陷入了无法翻身的深渊。
藤原家、源家和平家各自控制着不同的领地,原本他们彼此对立,但在这场银山竞争的压力下,三方势力意识到必须囤积大量粮食,才能在未来的争夺战中获得优势。明海商会恰在此时趁势而入,大量抛售从江南运来的粮食,赚取了210万两银子的天文数字。
朱天权站在交易现场,亲眼见证着这一切。藤原家的代表带着成堆的银两匆匆而来,生怕错过粮食到达的第一时间。米价随着明海商会的介入,终于被打压下来,倭国的百姓生活稍稍得到缓解。西南平家势力的困境得以改善,倭国的社会矛盾暂时平息了一些。
「倭国的银子再多,对他们来说也只是负担。通货膨胀如同恶性循环,而化解这一困局的唯一途径就是接受我们的商品倾销。」朱天权心中不由得感慨,「这场银子的游戏,藤原家和平家永远会重蹈覆辙,甚至会更加疯狂地开采银山,只为继续支撑住他们的权力争斗。」
然而,朱天权并未止步于此。在为明海商会积累巨额财富的同时,他按照方梦华的指示,将部分赚到的银子用于倭国内的赎身行动。倭国由于长期的通货膨胀,西南地区贫民生计艰难,卖儿卖女的现象愈演愈烈。尤其是在平家势力范围内,许多女孩因为家境贫寒,被迫卖身青楼,甚至有的被贩卖到其他地区。
朱天权走访倭国各地,亲自指挥明海商会的人赎回这些被卖的少女,给她们提供食宿,并计划将她们送往北海道的函馆市。那里的移民多是单身汉,性别比例失调严重,而倭国女子的到来,不仅填补了这个空缺,也让岛上的气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一举动迅速引起了倭国百姓的热议。对于那些家庭破碎的贫苦百姓来说,朱天权的出现无异于天降神明,将她们的女儿从深渊中拯救出来。
当朱天权的「赎身行动」在倭国传开后,倭国的民间对明海商会的评价迅速发生了转变。原本以为明海商会只是逐利的商业集团,倭国百姓却意外地发现,他们不仅从中获得了救济,还拯救了无数濒临绝境的少女。于是,朱天权的名字在倭国百姓中流传开来,许多人称他为「宋国朱大善人」,并且对明海商会充满了感激之情。那些被赎回的女孩们甚至编排歌谣,传颂朱天权的善举。对马岛的租界内,常有人走上街头高呼:「哟
西,朱样,大善人,大大地好!」
倭国的民间传说中,朱天权的名字迅速传开。街巷间,茶馆里,无不在传颂着朱掌柜的善举。被赎的少女们也被送往函馆市,成为了岛上新移民的一部分,为今年金兵南下的北方难民潮提前解决了北海道新移民的性别失衡问题。随着她们的到来,函馆市的社会结构逐渐变得平衡,那些原本光棍汉子的江湖好汉们也开始转变心态,思考如何尽快成家,安居乐业。
当这一切汇成报告传回给方梦华时,她既哭笑不得,又感慨万千。坐在函馆府邸的书房里,她轻轻叹了一口气,对着手中的报告喃喃自语:「东印度公司的那套玩法果然是比蒙古人高明得多啊。」
「朱天权这趟倭国之行,真是出奇制胜。」方梦华收到朱天权的报告时,忍不住笑出声来,「没想到不仅赚了大把银子,还成了倭国人的『大善人』。」
她心中暗自得意,明海商会的策略无疑远比传统的强权扩张高明许多。对比女真人蒙古人直接掠夺和强征的模式,这种以商品渗透和资本运作的方式,既不会激起强烈的反抗,还能轻而易举地控制倭国的经济命脉。
方梦华心中明白,倭国的石见银山不论是在藤原家、源家还是平家的手里对她并无不同,都已经成为了一架无法停止的财富机器。哪怕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通货膨胀的后果,也不可能抑制住继续开采的冲动。在他们看来,银子的积累意味着权力和影响力的增长,而在政治动荡、家族争斗之中,谁也不敢放弃这种优势。
可方梦华知道,正是这种「开采冲动」,将不断地为明海商会提供新的商机。倭国的银子只会继续泛滥,而明海商会的存在则成为化解这种货币过剩的关键力量。每当倭国的物价飞涨,藤原家、源家和平家这些统治者们只能寄希望于从明海商会购买大量的奢侈品和粮食,来平衡市场。明海商会的商品一旦进入市场,就能迅速打压物价,让通货膨胀稍作缓解,而白银则如流水般流入明海商会的仓库。
方梦华嘴角带着一丝笑意,默默想着:「他们哪里知道,这其实就是个收割的大循环。每年跑一趟倭国,几百万两银子的利润轻而易举地落入本座手中,而他们还心甘情愿地盼望着我们来收割,因为拖着不割他们通货膨胀只会恶化。」
在倭国内,藤原家、源家、平家的争斗日益白热化,三大势力在石见银山的争夺上寸土不让。巨额财富不仅带来了权力,还助长了各家族的野心。然而,伴随着这种野心的,是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矛盾。百姓在通货膨胀的压迫下,生活愈加艰难,卖身求存的情况屡见不鲜。
而另一方面,明海商会的赎身行动为许多家庭带来了希望,赎回的倭国女子被安置在北海道的各个移民点,不仅为那里带来了活力,也为移民们提供了稳定的家庭基础。随着这些少女的到来,北海道的局势变得越来越稳定,那些江湖汉子们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定居,娶妻生子,耕田务农。正是这种逐渐稳定的社会基础,让北海道成为了方梦华未来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倭国的银子继续在明海商会的网络中流转,而随着每一年的春秋往返,明海商会的势力也在悄然扩张。这场商业战争,正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将倭国韭菜田逐渐纳入她的掌控之中。
倭国的藤原家、源家和平家,或许早已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压力,甚至有人隐隐察觉到银山的疯狂开采正在吞噬他们的未来。然而,他们却无法停下这场开采的游戏。每一锭银子都代表着军事和政治上的优势,谁也无法在这场竞争中放弃,这是一场无法制止的竞逐。
对倭国而言,银子如洪水般泛滥,但唯一能化解这场洪流的,却是明海商会的商品。他们不得不接受商会的倾销,将大量银子拱手送上,换取生活的必需品。而这一切,方梦华早已看透。
「银山,不管落在藤原家还是平家手里,他们的贪婪和短视只会让银潮继续汹涌。」方梦华放下手中的报告,心中默念,「明海商会每年去倭国收割几百万两银子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们永远盼望着我们来帮忙解决通胀问题,却不明白真正的危机早已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