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济州奄美
济州岛的初秋早晨,清新的海风吹拂着草场,几只阿拉伯马在晨光中奔跑,腾起薄薄的雾气。柴进站在济安州的城墙上,远眺西归浦市的方向,目光中带着些许复杂的情绪。他刚收到吕将的最后一封公函,对方即将启程前往台北,西归浦市的管理权正式移交给京东绿林会的李应。
在几年的分治中,济安州与西归浦市逐渐显现出不同的特色。济安州延续了传统宋制的管理模式,按照府衙体制运作,城内有规整的市集、农田和民居。而西归浦市则引入了舟山军的近代化管理理念:整洁的街道两旁是砖瓦结构的纺织厂和学校,居民生活紧凑而有序。
然而,随着京东绿林会逐渐纳入舟山军的体系,两座城市的分治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柴进深知,融合势在必行。他的幕僚崔田(原高丽伪耽罗郡守)劝说道:「府君,西归浦虽有些新潮的做法,但若能让李应统筹管理,或许能减少岛上的行政负担。」
柴进点点头:「吕市长确实不凡,留下的基础让西归浦市成为整个济州最具生产力的区域。李应兄弟接手后,我会尽力支持,不能让两地的融合损害百姓福祉。」
东部的草场上,八千匹阿拉伯马构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戴宗身穿便服,策马巡视着马群。与他同行的是一位年轻的耽罗人向导,这些原住民对草场和周边环境的熟悉程度远胜其他管理者。
「星主说,这些马让草原更像我们的祖地。」向导带着些骄傲说道。
戴宗笑了笑:「这片草场未来会是我们的大财富,不仅是耽罗人的,也会是济州的。」
在草场的更东面,那片原始森林安静而神秘。森林中心的耽罗村落保存着他们古老的传统,木制的屋舍错落有致,村民们正忙着晒干新猎获的野鹿肉。
星主李成仑迎接了戴宗,他的语气谦和但坚定:「这片土地是我们的根,哪怕大部分耽罗人已经离开济州,这里的族人仍愿意为守护森林尽一份力。」
戴宗点头:「星主大可放心,舟山军与绿林会并不希望破坏这片森林。若未来需要开垦,我们会与您协商。」
与此同时,西归浦市的议事厅里,李应召集了一场会议,柴进也作为贵客到场。这次会议是为了讨论两地合并后的治理架构和发展规划。
崔田在沙盘前详细讲解:「我们需要整合济安州的传统农耕优势与西归浦的工商业潜力。柴府君,您的团队可以专注于粮食供应,而李市长这边则负责扩展纺织品出口。至于岛上的安全防务,仍由戴宗统筹。」
柴进笑道:「崔师爷高瞻远瞩,此次合并后,我也能稍稍轻松一些了。」
李应接过话头:「合并不是削弱,而是让济州变得更强。我听说宋朝东南沿海现在许多人想投奔岛上,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为未来的移民做好准备。」
众人纷纷点头,岛上的治理正朝着更高效、更紧密的方向迈进。
不远处,西归浦希望小学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教学楼外,几个孩子正在互相追逐打闹,围观一位年长的老师在黑板上讲解算术。
一个男孩跑过来拉住正在视察的柴进:「柴知府,我们什么时候能有更多的书?我听说宋朝的孩子能读很多书呢!」
柴进愣了片刻,笑着摸了摸男孩的头:「放心吧,书会有的,更多的书会来到济州岛。」
他说完这话,看了看不远处纺织厂的工人,那些曾经的难民已经在这里找到了安定的生活。柴进暗暗下定决心:无论济州未来归属谁,岛上的百姓都必须过上好日子。
随着融合的完成,济州岛呈现出一幅繁荣与希望并存的画卷:济安州的农田日益丰饶,足以养活更多的移民,西归浦市的纺织品开始通过明海商会销往东亚各地,草场上的阿拉伯马逐渐成为舟山军的新型战力储备,原始森林里的耽罗村落则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在岛屿的中心,柴进和李应带领下的新政权开始尝试更高效的管理模式,为济州的未来开辟新的道路。
而东南方的奄美大岛,海风夹杂着咸湿的味道,吹拂着岛上的硫磺鸟岛方向,传来工人们整齐的号子声。这个岛屿,原本不过是一片荒凉之地,如今却因舟山军的开发而焕然一新。
大岛中央的村落中,一万浙西摩尼教难民在此安居,他们多是当年方腊起义失败后被迫逃亡舟山的教徒,如今在这里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心礼拜和生存的家园。村中央的摩尼光明寺高耸,白色墙体反射着阳光,显得庄严而圣洁。光明寺前的空地上,方腊旧部的长老余五婆带领村民组织了一场祈祷仪式,感谢
明教教主方梦华给予他们这片土地。
一位中年妇人怀抱着襁褓中的婴儿,轻声说道:「若没有教主的恩典,我们恐怕早已死在流亡途中。」
余五婆摆摆手,语气低沉:「教主赐我们这片土地,但也交托了责任。奄美大岛不仅是我们的家,更是舟山军的补给基地。若我们守不住这里,就愧对教主的信任。」
村民们齐声应和,心中充满了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硫磺鸟岛上,矿井口白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这里是大岛的经济命脉,整个岛屿的硫磺开采和加工都依赖此处。几十名来自宋朝沙门岛牢城营的重刑犯正在矿井中劳作,破碎的岩石被运出井口堆积成山。
矿场的管理者,是舟山军派来的包完亲信、江湖名号「黑鞭」的齐万钟。他身材魁梧,手持一条皮鞭巡视矿场,身旁跟着两名近卫兵。
「干活快点!想赎罪,就别偷懒!」齐万钟朝一名动作迟缓的囚犯怒吼道,皮鞭狠狠抽在地上。
囚犯擦了擦脸上的汗,低头继续挥动铁镐。他们知道,这里的日子虽然艰难,但比起在沙门岛的牢狱中苟且偷生,已经算是一种解脱。
而矿场旁的一间小屋中,舟山希望小学毕业的化学师刘文达正在铅室法实验室里调试硫酸浓度。他是从方梦华麾下调派到这里的技术骨干,负责监督硫酸工厂的运转。
一名工人报告:「刘工,今天的产量已经达到了十桶硫酸,可以发往舟山。」
刘文达点点头:「很好,告诉运输队明天一早出发。舟山那边催得紧,这批货不能耽误。」
大岛西岸的港口,硫磺与硫酸的成品堆积如山,运输船只随时待命。这些工业产品不仅用于舟山军的火药制造,还被改造成硫磺皂、硫磺粉等日用品,通过明海商会销往宋朝和倭国乃至泉州港的大食和拂菻国胡商,成为岛上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港口的办公楼里,摩尼教的余五婆与明海商会的总管正在谈判。
「余长老,这批肥皂在倭国的销量很好,但我们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扩大生产线。」总管开门见山。
余五婆沉思片刻:「扩招工人不是问题,但我们要确保不破坏村民的生活。如果有新的移民到来,我们会安排更多人手协助生产。」
总管笑了笑:「合作愉快。奄美大岛正在成为南方的重要生产基地,我们看好这里的未来。」
傍晚时分,岛上的村庄和工厂同时亮起了灯火。一边是祈祷后的村民们围坐在光明寺前,唱着夷数的赞美诗;另一边则是矿场工人和工厂技师们紧张忙碌的身影。
余五婆站在光明寺前的台阶上,看着不远处硫磺鸟岛方向的浓烟,感慨道:「光明与黑暗并存,这是教主带给我们的使命。我们要在这片土地上开创未来,赎罪的人也好,辛勤劳作的人也罢,终将为明教的光辉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空渐渐暗下来,硫磺矿的火光与村庄的灯光交相辉映,奄美大岛在这片海域中,显得生机勃勃却又暗藏压力。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也是一个硝烟四起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