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好想吃个火锅
第208章 后世人即便不尊他,也该看在终结乱世的份上敬他三分!
“前面还有多少怪物一样的存在……”
老朱愣了愣。
就他主观看法中的好皇帝,也没几个,首推的便是汉高太祖刘邦。
一定要算的话,那李二也算其中之一。
余者,如始皇帝、武帝等人,他都算不得喜欢。
“别光凭你自己喜好去排,得看他们做出了多少功绩。”
赵匡胤有些无奈了。
虽然老朱罕见的没有怼他,但这样的发言,也属实让他不能理解。
到底是怎样的环境,才塑造出了他这么一个皇帝?
他究竟能在这明君榜上排到第几?
只要老朱是驱逐鞑虏光复中原得来的皇位,那赵匡胤便能肯定,仙人的明君榜上定然有他一席之地!
哪怕光凭得位之正,排名也绝不会低!
“功绩?不就是大一统呢么,在座的开国之君也不少了,谁不是呢?”
老朱满不在意。
但他的这话,却也有不少人反对。
“大一统的皇帝的确不少,朕也不知到了你那个时候有多少人成为了开国之君,但不论何事,开创性的那个人总归是功绩最大,也最容易被人记住的。”
“比如先前盘点中,开创了科举制与五省六曹制的杨坚,哪怕这些制度都是到了我大唐才逐渐完善,但在你们的印象中,不都是他开创的吗?”
“连科举与五省六曹制这样的事情你老朱都记的这么清楚,那开创了大一统的那位,你就不承认了?”
李二没好气的反驳道。
他还记得,当时盘点杨坚之时,可有不少人说他的大唐承了隋制!
老朱:“……”
这tm的,说的好像也有道理啊!
“现在争辩这些也无意义,等着看下去吧,仙人自会给予说明。”
“如若开创大一统这个概念真的算是功绩,那恐怕我们谁也比不过那位。”
看着那些人不断的争论,刘邦再度站了出来。
争论还未发生的事是没有意义的。
在他看来,既然仙人将赵匡胤排在这第七,那便自然有他的道理。
嬴政倒是一直事不关己的模样,就这么静静的看着天幕上的字迹。
仿佛外人对他的评价如何,都与他无关。
他只在意仙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奖励。
“看下去吧,朕也想看看,仙人对朕这一生所做之事会如何评价。”
【赵匡胤这一生,在后人口中是毁誉参半的。
有人说他终结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也有人说他欺负孤儿寡母,陈桥兵变上位登基。
有人说他重文抑武,两次杯酒释兵权,调整文武关系,最终导致大宋一朝皆软弱无比。
也有人说因他的这一决策,自大宋之后,再无藩镇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
有人说他没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并且在位期间也未能灭亡北汉,算不得大一统的开国皇帝。
也同样有人说,他缺少的不过是时间。
他定下的方针就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先派遣得力将领戍守边疆,抵挡辽与北汉,同时派遣主力南征。
先后灭亡荆南、武平等南方割据势力,距离大一统也只差一步之遥!
这些是他的功绩,无论后人如何评判他,都抹不去的功绩!】
看到这里,赵匡胤眼眶微微发红。
他当然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以及将来会做什么。
但老朱一次次的贬低都让他惴惴不安。
哪怕每次他都毫不留情的怼了回去,可老朱的话却都被他看在眼中。
他险些真觉得自己开创的大宋就是个错误!
好在,仙人承认了他,承认了他的功绩!
并且在后世的评价中,哪怕他毁誉参半,那些人即便不尊他,也该看在终结乱世的份上敬他三分!
“毁誉参半,这个词用的倒是挺贴切的,但不管如何贬低赵黑子,他的功绩都无法抹去。”
老朱倒是认同这个词。
赵匡胤一生的行事之中,做的绝大部分事都是有利有弊的。
包括他重文抑武这一条。
哪怕导致了后续大宋对关外各大势力轮番低头,但他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避免了后续王朝末年之际的藩镇割据。
在大宋之前,如大秦的楚汉之争,大汉末年群雄割据,魏晋南北朝,以及大唐末年的五代十国。
每一个王朝末年都免不了藩镇割据的场面。
唯独大宋没有。
哪怕是积弱已久的南宋,末年之际,朝廷对于地方也同样有着无与伦比的权力。
“不少王朝末年都亡于内乱,唯有大宋,亡于外敌……”
唔……
说到这里,老朱的表情又有些奇怪了,这tm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啊!
赵匡胤:“……”
不会说你就少说两句行不行!?
你这到底是在替朕说话,还是在帮着他们一起贬低朕啊!
什么叫别的王朝都亡于内乱,只有我大宋亡于外敌!
这tm还不如亡于内乱呢!
一旁的李二都快笑闷了。
虽然他能理解老朱想表达什么意思。
重文抑武算是彻底断了藩镇割据的可能性。
但问题就在于,大宋后期出的君主都太过软弱,只能被外敌轮番欺负,乃至于被灭了国。
赵匡胤的做法的确难评功过,但大宋最后的结果,却不由得让人感慨。
还真不如亡于藩镇割据!
【赵匡胤在位期间,数次加强中央集权,因他的决断,乃至于直到大宋末年,皇权也依旧至高无上。
不管是行政权、兵权还是财权,尽数集中在皇帝手中。
也许是时代的局限性,从前面几个朝代亡国的原因中他看到了藩镇割据的危害性。
同时也是不想让人走上自己的老路。
总结下来,在赵匡胤的心中,武将的危害性便远远的大于文臣。
于是他数次调整文武官的地位。
对他来说,重文抑武,并非软弱不敢与外界开战,而仅仅是他觉得文人危害更小,不会危害到大宋的根本。
并且以文人压制武人,是成本最低的做法!】
看到这里,老朱也不由得叹息一声。
的确是时代的局限性了。
到了他这里就能看明白。
文人的危害性并不比武将小,甚至还要更甚!
武将误国或许会导致叛乱,但文人一旦误国,那便会直接抽走整个王朝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