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面对这等屈辱,尔等是要迎战,还是要挨打!

 
“咱也承认,在一味的对边关之外用兵之前,他是个好皇帝,帝皇手段堪称顶尖。”

向来凭借自己喜好评价的老朱,也罕见的给予了肯定。

没办法,哪怕是以他如今的眼光来看,汉武帝对诸侯国的处置,以及独尊儒术的决定都是绝佳的。

最重要的是,换做任何一个皇帝上去,颁布任何法令,效果都不可能比推恩令更好!

对待诸侯国的处理上,这一阳谋绝对的无解!

“可对关外用兵,真的是他的问题吗?”

“老朱,你别忘了,你大明也是亡于关外。”

“不仅是你,晋朝、赵宋也同样如此。”

“对待关外的问题上,朕的意见与汉武一致,若不尽早收拾,早晚会酿成大祸!”

对于用兵的问题上,李二直接站在了刘彻这边。

哪怕被评价穷兵黩武,但该用的兵,也决不能少!

一旦缺少了压制,那要不了多久,便会受到反噬!

“哼,咱不跟你争论,咱还是一样的看法,如汉武这样的残暴,若他之后不是昭宣兜底,大汉怕是早亡了!”

老朱不服。

他对历代帝王的喜好很简单。

对百姓好的,那就是好皇帝,无论如何称赞都不为过。

对百姓不好的,甭管做出了多少功绩,也依旧是暴君,是昏君!

“老朱,你太偏执了,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如果。”

“且即便大汉真的亡于武帝手,你就能否认他的功绩吗?”

李二多少有些不满了。

他总觉得,老朱有些太过针对汉武帝。

能够被仙人列入明君榜前五的,又怎会是庸碌之人?

更何况,哪怕是他李二,对汉武帝更多的也是尊重。

不光是推恩令这千古第一阳谋,同样还有他对关外国家的态度!

整个大汉王朝,也正是自汉武帝刘彻开始,才彻底挺起了脊梁!

下一刻,天幕上重新涌现的字迹,仿佛也在印证李二的话。

【纵观史书上的所有王朝,不外乎分为两种。

要么是向外征讨的强势王朝。

要么便是一直被关外所不断侵扰,直至灭国的弱势王朝。

曾经的大汉,是后者。

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后,大汉对匈奴的态度都是以和亲为主,几乎不会主动兴兵。

对待对南越与辽东地区也都是以被动防守,以及贸易制裁为主。

长此以往,要不了多久,匈奴便有可能成长为无法遏制的庞然巨物!

毕竟在白登之围时,匈奴便已然聚集了近四十万大军围剿刘邦。

哪怕最终的结果是刘邦突围而去,但也能看出,匈奴的实力已然无法忽视!】

刘邦:“……”

仙人,这不公平!

虽然知道你盘点的时候总喜欢揭个短。

可这不是在盘点寡人的后代刘彻吗?

怎么突然揭寡人的短了!

“四十万大军?匈奴的实力竟然能够成长到这等地步?”

嬴政也惊了。

他一直觉得,只要铸成长城,便能够有效的防止边关百姓被掳掠,能够轻易挡住匈奴的进攻。

可现在看来,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那可是整整四十万大军!

“单从这个数字便能够看出,大汉当初面对的压力究竟有多大!”

“四十万大军啊,别说匈奴了,在座各位大一统王朝的皇帝们,你们能轻易凑出来吗?”

面对李二的话,绝大部分皇帝都沉默了。

他们绝大部分人想凑出四十万大军,估摸着都得掏空家底,倾尽所有了!

至于那些非大一统王朝的国家,更是压根就凑不出这般多的兵马!

“朕可以将话放在这,主动出击这一点,汉武并未做错,如若没有他这般强势,恐怕衣冠南渡,五胡乱华之事,将提前数百年上演!”

见无人反驳,李二接着道。

他心目中最屈辱的时代,就连赵宋都要往后稍一稍。

最屈辱,最愤恨的,当属衣冠南渡之晋朝!

“衣冠南渡……”

这下老朱都找不到什么话能够反驳了。

李二提起这件事,等同于扔出了王炸。

的确。

中原王朝一旦示弱,结果会如何,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便已经演示过了。

百姓不仅饿殍遍野,还要遭受战乱之苦,甚至不少地方的人,还得沦为胡人的口粮。

【但这一切,在汉武帝刘彻手中,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他建立了大汉的尊严,让大汉王朝在面对匈奴之时,能够重新挺直腰杆!

他承认自己穷兵黩武,甚至为了征讨匈奴,不惜屡次增加赋税乃至于卖官鬻爵!

他甚至愿意在晚年下罪己诏,承认自己的过错。

但他从不曾后悔过征讨匈奴这件事!

只因他知晓,如若不主动北击匈奴,一旦等匈奴彻底起势反攻过来,死去的百姓比他穷兵黩武要多上数倍,甚至数十倍!

自他开始,大汉与匈奴之间的地位,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至此,天幕上的字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画面。

朝堂之上,汉武帝刘彻看着下方文武百官,狠狠的将手中的竹简扔了出去。

“求和,求和,又是求和!”

“诸位爱卿,难道这就是你们想到的,面对匈奴的办法?”

“寡人绝不会忘记,昔日太祖是如何委曲求全,而那冒顿单于又是如何咄咄逼人,乃至于屡次侮辱我大汉国母!”

“这等耻辱,谁若是忘了,现在站出来,寡人允许你告老还乡!”

刘彻缓缓起身,目不斜视,就这么静静的看着低垂着脑袋的百官。

面对他的质问,没有任何人敢反驳。

或者说,这本就无法反驳。

匈奴屡次进犯,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大汉国母,而国母又如何委曲求全。

这都是真的!

哪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汉群臣都处于谈吕色变的程度,但却无一人否定吕后那国母的地位!

“主辱臣死的道理,诸位应当都比寡人明白。”

“而今日,寡人不要你们去死,甚至寡人要问的,也不是我大汉是否要与匈奴开战,而是想问问你们。”

“我大汉是否还要继续忍受这等耻辱,尔等是否还想让匈奴也如此羞辱寡人,是否想让我边关百姓继续受到匈奴的侵扰?”

“尔等,是要迎战,还是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