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里海怪物”的发动机
叶明有些不满的说道:“我已经将镍基高温合金最佳配比告诉他们了,但是他们生产出来的是什么,比我预想的强度低了20%,这是炼钢工艺不足引起的,炼钢厂的工人素质太差了,如果厂里都是这些尸位素餐的家伙,那我以后怎么将生产任务交过来。”
谢红军听到叶明的话后有些不好意思,思前想后还是实话实说道:“叶明,这都怪我,集团扩张太快,很多老技术人员都被我派出去管理下属分厂了,老伙计们辛苦了一辈子,我也想让他们能够以管理层的身份退休,但现在厂里子弟们接不来他们的班,技术不是一时半会能练出来的,唉!”
叶明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一脸不可置信的问道:“您让他们接班时候不让他们练上几年吗!技术工种您这么放任恐怕不行吧!”
谢红军两手一摊道:“那有什么办法,北方厂和618厂的那些老伙计都是知根知底的,跟了我那么多年,我至少可以保证他们不会出问题,否则这么大一个集团,我一个人怎么管的过来。”
叶明心里别扭,但也只能劝道:“那您也不能把所有的高级技术人员都派出去啊!即便是给他们安排了新工作,至少要让他们不定期回原岗位带一下新人啊!现在您这么做,即便将公司都掌控了,但却是以消耗北方工业集团的根基为代价,这太不值得了。”
新人对厂房里的生产设备不熟悉,还没有生产经验,同时车间管理也不到位,产生了很多游手好闲之辈。
这些年轻技工不想着钻研学习技术,反倒是产生了不少游手好闲之辈。
“我也发现这个问题了,会着手解决的。”
叶明毫不客气的说道:“不只是解决的问题,是要将那些混日子的都清理出集团,不管他们的父辈怎样,但我们不能让这些蛀虫毁了咱们辛苦壮大起来的集体。”
叶明当然知道谢红军对原来618厂和北方厂的老人和职工子女有多照顾,但照顾不代表放任,不代表要让他们慢慢腐蚀这个集体。
“能力不够留在岗位上的全部退到二线学技术,实在学不出来的,直接清退,这个时候应该将原则而不是讲情义,你要是不忍心,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办。”叶明提议道。
谢红军摇头拒绝道:“还是我自己处理吧,这件事确实也是我的错,对这些年轻人太过放纵,是该整顿一下了。”
叶明道:“那我就去研究院搞剩余的两种材料,你不光要整顿内部,还要从外部挖掘人才,之前从苏联、东德招来的高级技术人员,也可以参与到一些尖端项目中来了,我听说集团内部一些人对这些外国专家有打压,福利待遇上也有克扣,这种事必须要纠正。”
谢红军将烟蒂狠狠的按在烟灰缸里怒道:“都是咱们高薪请回来的,不跟着好好学就罢了,还搞小圈子,搞勾心斗角,这件事必须严查,苏联专家工资高,那是因为咱们需要他们的技术,羡慕嫉妒,那就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勾心斗角像什么。”
叶明说的关于苏联专家的事情谢红军也听说了,但是听说和被叶明当面点出是不一样的,谢红军也是心里怒火翻腾,原来他还想着将一些人放到闲职上养着,毕竟都是职工子弟。
可是外国专家可是提升国内技术能力的几个重要举措,可以算是国家大事了,这可一点都不能马虎,现在看来,北方工业集团内部非要大整顿一番不可了,那怕是多招一些外面的优秀人才也要将这种风气根除掉。
……
又过了一个多月,等到叶明再次跟着谢红军走进了北方厂的生产车间,他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很多老面孔。
不少618厂和北方厂的老师傅们都回来了,虽然他们中很多人都已经垂垂老矣,但他们的精神气可是要比那些年轻人还要足。
这些人中,还有一些白人面孔,他们都是北方厂招到厂里的苏联高级工程师。
能参加到仿制nk-32发动机的项目中,说明这些高级工程师已经适应了华夏的生活,准备在一直留在这里。
像是这种人才,国家都会给他们发放身份证。
这预示着,从今往后,他们就跟普通的华夏人一样了。
而在这些老师傅和前苏联专家的身后,还跟着不少穿着蓝色工作服的中年人,这都是谢红军给他们安排的学徒。
说是学徒,但这些中年技工其实也都有5-6级工的水准了,和之前什么都不懂的年轻学徒不同,这些技术工人对于技术的渴求是永无止境的。
他们也是从一穷二白时期走过来的,自然明白眼前这个学习的机会有多么来之不易。
他们就和50-60年代苏联援助华夏建设时,努力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老前辈们一样。
谢红军笑着说道:“叶明,厂里的人员已经精简过了,现在能留在这个项目中的,都是懂技术的,你上次研究出来的镍基高温合金也被生产出来了,这种耐高温合金钢确实好用,我已经将这种材料用到几种能源化工管材的生产上了,耐高温耐腐蚀性提升了至少10%。”
叶明将一张写满了材料配比的文件递给了谢红军
说道:“这份材料是碳化硅纤维复合材料、耐高温涂层的最佳配比,你们看看,尽快将两种材料生产出来,然后咱们就开始仿制nk-32发动机!”
看到手里的材料,谢红军乐的褶子都平了,他看着这轻飘飘的一页纸赞叹道:“叶明,多亏你了,要是咱们自己在实验室里研究,还不得用上十几年时间啊!你两个多月就把材料确认了,这技术国内找不到第二个了,全世界都找不到你这样的。”
“那是当然,叶总师可是咱国内军工领域的这个!要是我儿子能有叶总师一半的能耐,我死了都高兴啊!可惜是个不成器的。”一个618厂的老师傅对着叶明竖起了大拇指,说到自家的孩子,他又有些伤感。
这位老师傅本来是被调到下属分公司当副厂长,而他的儿子原本是被分配到了炼钢厂的,结果他儿子整日游手好闲,技术没学到多少,还整体的惹是生非,这次也被谢红军清理出了北方工业集团,连个普通的职位都没给留。
不过,老师傅并不恨谢红军,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玩意他心里清楚,根本就是个扶不上墙的烂泥。
老师傅自己手里也有点积蓄,直接打发儿子回老家农村盖两间新房,以后让他过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算了。
在农村吃点苦,总好过胡作非为,被抓到吃花生米要好。
这一消息让那群身在农村的年轻下岗职工瞬间的成了缩头的乌龟,再也没人敢说谢红军半个不字了,老老实实的在农村劳动改造。
而这件事也让那些老师傅们感恩戴德,再也没人敢对谢红军的安排阳奉阴违了。
不过这都是后话,目前的北方厂里,最重要的还是仿制nk-32发动机。
叶明问道:“对了,去大毛家的那批人回来了吗!他们找到nk-32发动机的图纸了吗?”
谢红军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nk-32有点难,大毛那边现在管的很严,不过我们的人搞到了8台vd-7涡喷发动机。”
“地效飞行器的发动机,怎么搞到的?”叶明没想到谢红军的人竟然能从大毛那里搞回地效飞行器的发动机,虽然对地效飞行器的了解不多,但是叶明也知道,未来国内是研究过地效飞行器的。
毕竟,但凡是华夏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跨越海峡,到那座岛上去看看。
而船的速度太慢,运输机又目标太大太显眼,所以,贴着海面飞行的地效飞行器或许是最好的载具了。
谢红军解释道:“据说,这些发动机原来是装在苏联人的地效飞行器上的,结果似乎是实验效果不太好,正赶上苏联倒台,就废弃了,那些管理人员就偷偷把发动机拆下来卖掉了,花了200万美元,可惜那地效飞行器太大,根本没法偷偷运回来,不过,这些发动机也不是那么容易送回来的,这种一吨重的大家伙是用了8个车皮运回来的,一路上打点了不少人,又花了我200万美元,不过我认为还是值得的。”
“对了,叶明,这种地效飞行器咱们能不能研究一下,也不用苏联人那么大的,小一点,只要能在海上快速支援就行,听说苏联人的地效飞行器能飞到800公里每小时,那不是跟飞机差不多速度了,可比咱们的022导弹艇都快多了。”
如果按800公里每小时算,那“里海怪物”的海上飞行速度可以达到430节以上,可谓是独一无二的“水上漂”。
谢红军显然是对苏联人被称为“里海怪物”的地效飞行器非常艳羡,不过他也知道,以苏联人的国力,也只造了一艘大型地效飞行器,最后因为财政问题,还放弃了。
显然,地效飞行器这种装备必然是有一定缺陷的,否则苏联人也不会彻底放弃它。
“可以研究啊!其实苏联人的地效飞行器最贵重的也就是它这8台发动机了,只要掌握了这种发动机的技术,我就能照猫画虎的仿制出来。”
叶明回忆了一下记忆中“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的内部构造,后世里海怪物是被放到公园里任人参观照相的,所以叶明很容易就能搜索到内部构造。
只不过,叶明能看到的照片,都是在这艘地效飞行器报废了好多年后拍摄的,很多仪表盘,设备都被拆掉了。
不过,叶明也只是需要知道地效飞行器的构造特点就行了,他根本就不是去仿制苏联人的“里海怪物”,而是要造一款大小只有“里海怪物”百分之一的小型地效飞行器。
“里海怪物”空重为240吨,最大起飞重量544吨,而叶明设想中的华夏地效飞行器只要有2吨左右重量,5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就够用了。
他设想中的地效飞行器就是一种类似以数量取胜的装备,3吨的载重中,除了必要的油料外,搭载两枚山寨飞鱼导弹应该不成问题。
这样的话,如果以小型地效飞行器集群突破。
每小时800公里的速度,只要十几分钟就能跨越170公里海峡,成功上岸了。
不过,在看了vd-7涡喷发动机的实物后,叶明立刻就发现了这种发动机的缺陷,最大的缺陷是费油,除了费油之外,那就是稳定性不太好
了。
如果不将油耗问题解决,恐怕就是能够量产,最后也无法实现集群式突击,出动一次的油耗比出动一个舰队都高,就目前华夏海军的军费,还真用不起。
按照叶明估算,“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飞”一个小时,估计至少要烧掉40吨燃油,而霉国的B2隐身轰炸机每小时消耗燃油也才20吨。
而在巡航速度下,咱们华夏的轰-6k每小时燃料消耗量才3吨,这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的。
虽然这跟“里海怪物”需要8台vd-7涡喷发动机关系很大,但也说明,以“里海怪物”的重量,至少需要8台推力强大的发动机才能将它推动。
这还不是飞起来,而是在水面上,理论上是降低了油耗的情况。
所以,叶明压根不想将vd-7涡喷发动机放到其它飞行器上,这种发动机还是老老实实的当地效飞行器的载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