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人才流动起来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能够跳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人和事。
各种人和事,都是相互影响和依存。
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是苏联最为鼎盛的时期。强大的苏联让大漂亮是夜不能寐,对于我们来讲,也是压力甚大。
所以,就有了七十年代初,我们和大漂亮正式建交。
改开之后,从西方大量的引进各种的技术和设备。
这一时期,只要花钱,能够买到各种的技术。
整个八十年代,大家的脑子里面根本就没有要搞自研技术什么的。
有这个钱,去直接买技术和生产线,这不好吗?
买回来就能开始进行生产。
生产出来,就能卖。
各种生产线,是引进了不少。
这样的大规模技术引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面来讲压制了我们在技术自研上的投入,但的确快速提升了我们的工业技术水平。
此时,我们的工业技术水平不敢说已经追上了世界最先进水平,但总体上来讲达到了欧美七十年代的水准还是有的。
而随着苏联的衰弱,大漂亮现在已经转头来对付我们了。
公历三月初,陈元庆坐在自己的新办公室内翻看报纸。
陈元庆的办公室在三楼,面积自然是不小。
分为三个部分。
会客区、办公区和休息区。
会客区就不用说了,布置得有沙发和茶几,有客人来的话,一起坐着喝茶谈话。
办公区就是书柜、办公桌和椅子。
在办公室里面,像是什么“上善若水”、“天道酬勤”之类的字画陈元庆可是并没有挂。
他也没有说要装什么文化人,在桌上摆放笔墨纸砚,在书架上面放上各种古典文学之类的书。
办公室里面天天的各种事,那有心情看书。
上班看杂书,就是在摸鱼。
陈元庆看报纸,只看重要的新闻,家长里短的新闻,他肯定是不看的。
现在这些,算个什么啊!
以后,还能有更加劲爆的。
目光落在一个新闻上面,是政务院转批的一份报告。
1988年初的全国高教工作会议和1988年十一月份的教委全委会讨论形成了一份《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报告》并上报。
这份报告,现在被批准了。
现在实行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是两种: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指令性计划不用说,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包分配。
而指导性计划就是企业到学校和学生见面招人,确定了,然后上报。
而新的分配制度是“双向选择”。
双向选择就是由学生先找合适的用人单位接收,如果找不到的话,愿意接受学校分配的,高校仍然负责给毕业生落实用人单位、安排工作。
直到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完全自主择业,高校只负责学生的教育,提供就业指导,不负责解决工作问题。
从包分配到自主择业,中间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时间。
改革都是一步步的来,没有什么一步到位,都是在遇到问题了,去进行调整。
谁都跟陈元庆一样,开了未来的天眼?
今天是大概可以推测明天,但没有真正经历,怎么就敢说明天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陈元庆向着外间喊道:“赵红霞,进来下。”
平日里,陈元庆得要有一个使唤的人,所以项娜就给他安排了一个人。
个子倒是不高,属于川渝这边正常女生的个子。
一米五九,穿上鞋倒是能够有一米六出头。
皮肤白皙,面容精致,身形比例很好。
文秘专业毕业。
赵红霞算是文秘专业的头几批学校,因为这个专业在八十年代初才是开始进行设置。
赵红霞:“老板!”
“去通知项总和人事部周总过来开会。”
赵红霞答应一声,马上就去通知了。
不一阵,项娜和周末才就过来了。
陈元庆:“报纸上,关于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新闻,都看到了吧?”
项娜拿起茶几上的报纸,快速看了一番,然后递给周末才。
“接下来,北辰工业将会继续的加大在技术研发的投入。”
“我们的目标很一直都是很明确,第一才是我们的追求。”
对于国人来讲,不拿第一,就是废!
这股子的心气在,也就要求,必须得要不断进步,直到拿下第一。
成为了某个行业的第一之后,大家就会去重新审视自身,反正就是吹毛求疵。
这样子挺好的!
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永不停歇!
“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技术。在国内,我们北辰工业可以说没有一个对手。”
项娜摩挲着茶杯,翘着腿靠在沙发上没有说话。
周末才半边屁股坐在沙发上,微倾着身子,一副认真听从训导的样子。
赵红霞将茶端进来之后,看了眼陈元庆,见其并没有其他的吩咐,轻步退出了办公室,然后将办公室的门给关上。
虽然跟随陈元庆的时间不长,但赵红霞已经快速的适应在陈元庆身边的工作。
作为秘书,最为重要的是得要有眼力劲。
赵红霞无疑是相当重视自己在北辰工业的工作。
历年来,好工作都不好找!
北辰工业这样工资高,待遇好的工作,那更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由不得赵红霞不重视。
重视了,自然就想要把事情做好。
作为陈元庆的秘书,赵红霞自然一切以服务好陈元庆为先。
“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北辰工业依旧只是一只小虾米。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想要强大,唯有苦练内功!”
“怎么弄?”
“只有依靠技术研发!”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除了资金的投入之外,还得要有足够的人才来从事研发工作。”
北辰工业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一个困境,就是研发人才缺乏的问题。
情况倒是在不断的好转当中。
最少现在,北辰工业在大学里面去招人,能够吸引到学生来了解北辰工业。
陈元庆指着茶几上的报纸:“人才那里来?各所大学里面有无尽的人才等待我们去挖掘。”
“老周,接下来,你们人事的任务就很重。不仅仅要在渝州和蓉城的高校里面去招人,全国的高校,都得要去。北辰工业需要人才,对人才的需求,是无限的,有多少就要多少。”
项娜:“老板,技术研发人员的招聘,还是得要问一下研发部那边,看到底是缺那方面的人才。这样子,人事才是能够有的放矢的招人。”
“这个事情,老周和研发部门那边进行商量。反正还是那个原则,研发要的人,老周你要想尽一切办法给搞来!”
是搞来,不是请来……
陈元庆的意思,为了把人搞来,可以使上一些手段之类的。
人才这东西,只要是脑壳没有病的人,都知道重视。
一般来讲,在各家单位里面,日子过得都还是不错的。
但是,现在这时期,不少人才的日子过得还真的有着些抑郁。
研发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能说会道的人自然就能够拿到更多的经费。
而嘴笨的人,自然就没有或者很少。
然后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接下来,国内的科研环境大坏,就在这个时候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