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洋房

当第二个死者,死在跟邢家老宅毫不相干的地方的时候,白嘉月还以为,昨天晚上的事情,就是个意外。

可现在这么看,那就不可能是个意外了。

扛不去邢家的尸体,也要送一件血衣过去。

沈淮道:“这衣服是谁送去的?”

“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儿。”朗嘉誉道:“他说,是一个叔叔给了他几个铜板,让他送的。”

五六岁,这太小了。

沈淮不太有希望的说:“那孩子,查了吗?”

“查了,就是路边商户在外面玩儿的孩子。年纪太小也说不清楚,就说是个叔叔,穿的挺多的,也看不清楚脸,别的,也就说不出了。”

要是个大人,还能细细的问一问。

这么大的孩子,估计只分得清男女。除非这人有什么特殊的,叫人看一眼就被吸引住的地方,要不然的话,很难留下什么印象。

又没见着脸,下一次见着,小孩估计是认不出他的。

凶手之所以叫个孩子去送东西,自然也是想清楚这一点的。

“挺好的。”白嘉月说:“至少可以确定,凶手是冲着邢家来的。”

也算是个……好消息……吧。

朗嘉誉送了血衣,说清楚了情况,便回去了。这几日邢子墨身边事情也多,他也挺忙的。

这边有沈淮承诺了保护白嘉月,邢子墨也比较放心。

凶手虽然杀了两个人,但没有对邢子墨下手,这事情就算最终是针对邢家的,估计也不是邢子墨结下的梁子。

虽说杀鸡儆猴吧,也得杀猴认识的鸡才行。

杀了一个又一个,都是邢子墨不认识的人,这有什么意义?

很快,去查房屋租赁消息的人回来了。

什么也没有。

这房子,不是用正规手续租出去的,两个受害者,应该是朋友的关系。所以才会一个将房子给另一个住。

羊蕴藉是海城人,可是离开又回来,却有了南方口音,可见这二十几年,是实打实的离开了。

沈淮道:“俗话说的好,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这乡音,是很难改变的,按理说,一个人出去,无论多少年,都应该还是原来的口音。”

羊蕴藉是海城人。

他就算二十来岁的时候穷困潦倒,不得不出去谋生,也应该还是海城的口音才对。

怎么就是一口南方的口音,让饭馆掌柜听了,认定不是本地人呢?

白嘉月道:“那简单,特意学过。”

特意学了,但毕竟是后天学的,所以学的也不是很明白。饭馆掌柜听了,才会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

“有什么活儿,是要刻意学口音的?”

众人都回答不了。

沈淮道:“庄越泽,去查一查二十年前,也就是羊蕴藉离开海城的时间前后,南方有什么流行的行当。”

有点大海捞针了,但是也没办法。

庄越泽最近恶补文化课,已经认识不少字了,要是刚进来的时候,查资料,真是要了命了。

白嘉月想来想去,说:“我去查查我家。”

“嗯?”

“既然凶手盯上我家了,总是有原因的。”白嘉月说:“我也查查我家的宅子。你看……凶手没杀我哥,也没杀我……但是把尸体和血衣,都送去了我家,这事情说不定和我们没关系,和房子有关系呢?”

这倒也是一个思路。

沈淮看了看时间。

“走吧,我陪你一起去,朗嘉誉最近抽不开身,我就兼职给你做保镖和司机。”

“行。”白嘉月特别爽快:“那小朗哥这个月的薪水给你。”

十个大洋,绝不反悔。

沈淮:“……你还挺大方。”

“对了。”白嘉月打开她的包包,又从里面摸出几个大洋,放在沈淮手里。

沈淮不明白:“这是什么?”

白嘉月说:“我这几天住在你家,住宿费。”

“……”沈淮认真道:“你真挺大方的。”

手里的几个铜板,程光瓦亮。

“我一个月就十个大洋,这就不少了。”

一个月十个大洋,平均三天一个,白嘉月给的钱,都够住半个月了,真是特别大方。

沈淮只好收了钱。

收了钱,就要提供相应的服务,好在昨天他已经给佣人打了招呼,以后晚上都得做菜,还得做的丰盛一点,最好再做点点心,买点水果。

就算这几天忙,晚饭在外面吃,回去也可以吃宵夜的。

当然,给她加钱。

众人分头去做事,白嘉月和沈淮带着于英勋,去找邢子墨。

邢子墨一天见了两回沈淮,不是特别待见。

但是又没办法,只好在百乐门招待了白吃白喝的几个人。

吃完饭,白嘉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说,我们的房子?”

“对。”白嘉月道:“哥,你说我们家这房子以前有什么故事吗?”

邢子墨虽然比白嘉月大几岁,但是有记忆,也就多那么几年。事实证明多的那几年毫无用处。

他生下来,就在现在这宅子里,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爹确实不是在这里长大的。”邢子墨说:“以前的事情,我打电话问一下管家。”

管家很快联系上了,这两天邢子墨也给他安排了休假,一把年纪别在宅子里担惊受怕了。邢子墨让她去了一处海边洋房,带几个佣人去,休息休息。

大户人家的管家,都是从年轻干到老,跟了几代人的,虽然是管家,但不会当佣人,都是当自己的家人一样。

“你说咱们家的宅子啊。”老管家很自然的说咱们家:“那是老太爷年轻的时候,从朋友手里买的。那时候,你还没出生呢,我都还没进府呢。”

又是一群人,凑在电话机边听。

“知道是从哪家买的吗?具体有多少年了?”

管家说:“少说也得六七十年了。具体的时间,怕是要回去翻翻老太爷留下的账本才知道了。”

那账本,可不是普通的账本,都已经发黄,发霉了。

白嘉月突然道:“不对啊。”

“怎么不对?”

“这小洋楼,七十年前就有了?”白嘉月道:“不可能吧,七十年前,海城就时兴这款式的房子了?”

大家都愣了一下。

还真是。

海城虽然一贯繁华,但洋房是从外面传来的,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四十年的光景。再往前,再大户的人家,也不住洋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