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越国来使
转眼,又是一年的六月,云栀也十九岁了。
御花园一角的栀子花,又多了十九株。
云景贤到底有没有博得胡枝意的欢心,云栀也不清楚。
自那日之后,云栀就没有过多关注,不过瞧着他还是每日都会出宫走走。
云景贤在外的宫殿是有修建的,但因没成婚,再加上之前一家人住习惯了,云景贤也就还住在宫中。
但想来是有进度的,偶尔用晚膳的时间,云栀发现他那藏也藏不住的笑意,便知道事情是往他期许的方向走着的。
七月中旬。
越国派使者来访。
“陛下,越国派使臣来了。”
“让他明日早朝觐见。”
“是,陛下。”
原本柳安若预测的是他们怎么也要三四个月囤积粮草,没想到在这才七月中旬,距离吴国那场内乱也才过了两个多月,越国就派使臣来共商攻打吴国之事。
第二日,早朝。
越国使臣率领使臣团,昂首挺胸的走进大和殿,行礼后,“陛下,吾国此次请来是为了和安国商谈攻打吴国之事。”
云栀微微眯起双眸,“此事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一听安国陛下要从长计议,越国使臣顿时有些慌乱起来,在出使前夕,陛下还令他尽快说服安国陛下,同意联手。
若是完不成,其他使臣不知道,但他这个领头人回国后恐怕脑袋就得搬家。
“陛下,机不可失啊!吴国如今还在处理内乱留下烂摊子,无法分心,此时攻打,定能大获全胜,而且我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要安国愿意出兵相助,战后的利益分配,一切都好商量。”
朝堂上的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对于越国要来和安国商谈攻打吴国一事,很多大臣都有些觉得突然。
但看着使臣那么急,就不妨碍他们表现得没那么想出兵。
说不定能让他们多让些利。
打定主意,几位大臣互相交换过眼神后,一位大臣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此事需谨慎考虑,战争劳民伤财,不可轻易发动。”
“陛下臣附议,如今我们可签了和平共处协议,怎么能攻打吴国,再说吴国也没也没主动侵犯我国边境,师出无名啊。”
见状,越国使臣急忙说道:“诸位大人,这和平协议不过是一张纸罢了,如今吴国势弱,若不趁机削弱他们,日后必成大患。”
“再说吴国如今的国君可是狼子野心敢篡位之人,待他整顿好国内局势,必然会对周边各国虎视眈眈。我们若此时不出手,将来后悔莫及啊!”
又有大臣反驳道:“越国使臣,你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战争之事,关乎百姓生死,社稷安危,不可仅凭臆测和担忧就贸然行动,且吴国国君是否真如你所说,尚无确凿证据。”
安国的大臣眉头紧锁的看着这些大臣,怎么年纪轻轻就这么迂腐?
武将都还没说话呢,你们这群文官倒是先站出来反对了。
使臣的目光看向那些武官,指望他们能站出来说说。
但对上他眼神的武官皆转过头当作没看到。
虽然不知这些文官为何统一口径说这番话,但想来也有他们的道理。
再说陛下都还没开口呢,他们武将,只管行军打仗就是了。
使臣见武官们都不表态,甚至是直接无视自己,心中越发焦急。
云栀轻敲龙椅扶手,思索片刻,“越国可有具体的作战计划?”
听着云栀的话,越国使臣总算松了口气,将准备好的文书拿出,递给一旁的女官,“陛下,这是我国拟定的计划,请陛下过目。”
云栀接过女官呈上来的文书,仔细阅览起来,内容倒是详细。
至于出兵攻打的理由,吴国国君野心勃勃,在篡位后妄图破坏和平协议,发兵扩占领土。
越国与安国不得已拿下这野心勃勃之人,以保天下百姓安宁。
很不错的理由,看样子是做好万全准备了。
“我们两国各派30万大军?国土平分?”
“是这样的陛下,如今就是趁着吴国还没有缓过神,速战速决,我们人各出一半,这地自然也一人一半。”
见云栀许久未说话,使臣又加了一句,“这只是初步的计划,具体细节还可再商议。”
“怎么不见上面写着盐场的划分,怎么?你们吴国想独占了?”
吴国靠南方,也沿海,可有好几个大型盐场。
迎着云栀的视线,使臣有一瞬间不自在,“陛下说的那里话,领地各占一半,自然是包含这盐场的。”
见云栀那似笑非笑的神情,使臣低下头,谁不想自己国家多占些。
“此事朕需再斟酌,你们且先回驿馆等候。”
越国使臣无奈,只得行礼告退。
待使臣团离去后,“众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在使臣走后,大臣也没那么多算计,直接将心中想法说出来。
“臣认为可行,反正我们也有攻打吴国之意,与他们联手,也不用担心越国渔翁得利,只是要防备着他们在战后分配利益时使诈。”
“臣附议,还有这作战计划还需仔细推敲,看是两面夹击还是汇合一起攻打,若是一起攻打也该商谈好哪国将军为主帅。”
云栀听着大臣们的讨论,陷入沉思。
过了一会儿,她缓缓开口,“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若与越国联手,这主帅之位至关重要,不可轻易定夺,且这作战计划中的诸多细节,如粮草运输、兵器配备等,都需再三斟酌。”
话落,她拿起案桌上刚刚使臣带来的文书,“诸位爱卿且看看这份文书。”
一旁的女官见状,拿起云栀手中的文书递给下方的大臣们。
大臣们接过文书,仔细研读起来,表情愈发凝重。
“陛下,这文书上作战计划含糊不说,就这利益划分,看似平分,实则他们占的利更多。”
“将里面的错处全部挑出来,至于那群使臣,先晾他们几日,到那个时候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商谈了。”
大臣们齐声应道:“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