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幽灵仙禁

所谓仙禁其实就是禁制的一种变种,被广泛的运用到各种炼器,阵法,符箓,甚至傀儡中,主持或者辅助其功效的提升。

幽灵仙禁便是其中一种,据上所述‘幽灵仙禁’在布置之初,只会是一个个的异色的小点。

但一经激发便会如肉眼而可见的速度绽放,如花朵成长轨迹展开来,此花朵鳞茎近球形,外有各色薄膜;叶基生,狭条形,深绿色,背部有对应色带。

环境较好时,花茎破土而出,伞形花序顶生,有花5至7朵,颜色同样各异,花瓣反卷如龙爪。花生则叶衰,叶衰则花落。

十分美丽和震撼,故而又称之为仙幽通灵。

‘幽灵仙禁’用途广泛,上述所说的炼器,阵法,符箓类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这种禁制同样如《五灵秘典》那般残缺,甚至可以不成体系,其上所记录的也不过基础字形单元,三十六个,以及几篇测试所出的完整的仙禁。

此仙禁在设计之初便为辅助而生,只要运用得当,理论上可以为已知的所有修真副业杂学进行增幅,当然也只是理论上,由于其原主人还未研发完成就被雷劫劈死了。

对的,雷劫,在下卷中记录,此禁制初成之际,天道降下无尽雷劫,连劈数载不止,其创始者将其勉强刻录留下便一命呜呼,所以具体行不行,效果如何,走到最后会怎么样,便无人所知。

正如刚刚所说的那样,这种仙禁法天理不容在诞生之初便难以存在,所以即使是那位创建者费尽心思也只是在临死前找到方法。

那便是将这套仙禁镌刻在灵魂中,灵魂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既存在又虚无,所谓虚虚实实下,天道也难以感应和发现,却只是机械的以为在创建者死后当作是彻底消灭了。

而后流转,这种灵魂存放的方式便被称为‘灵魂传承’,并延续至今。

后来,这套仙禁被某一大能所获得,但还是并未在其手中大放光彩,一来此位大能是一位专精剑道的剑修,身外唯剑便再无其他。

二来这禁制对于当时前路已定的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作用,甚至还会拖累他求仙问道的决心,故而放置一旁,再后来随着继承的人越来越多,便有人找到了能够承载这种仙禁的东西却已经是为时已晚了,毕竟我都已经修为大成了,你现在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后几经流转便这般稀里糊涂的到了李白手中。

“《假死》,《激发》,《治愈》。。。”。

李白随意扫了一眼,念叨了几句也就不再关注了,毕竟这些东西,他现在又用不了,按照书中所记载的东西,这种仙禁必须结合一种名叫禁土的东西才能施展出来,而他又去哪里找禁土呢,那自然只能先是放置在一旁以待后续。

将《五灵秘典》连续在脑中盘算和回忆了好几遍,确信自己没有什么遗漏,李白才回转心神。

其实根据记忆中提示,他应该还有两样东西的,只是现在自己没有修为,神识也没有,这两样东西就暂时放置在元神旁边,以待后续。

重重的松了口气,此世界的李白原本只是修炼了一本十分普通的《大地神功》,一种就比基础五行功法好一些的土属性功法,修炼至今也才练气后期的样子,还不如在世俗修炼的韩立呢。

于是乎,李白果断放弃,转而修炼记忆中多出来的这本《五灵秘典》。

《五灵秘典》上卷包含的修行之法,需要五行灵根俱全,同时资质越好,修炼速度也就越快。

五行灵根李白倒是不用担心,因为在这一灵魂传承中,很明确的指出了他是五行俱全的,就是资质低下,但总归是能练的,资质不行,资源来凑,也不是不行。

在石床上盘膝而坐,双手成决置于熊倩,重重的吐了口气,凝神静气,闭目开始一边回忆《五灵秘典》的运转之法,一边开始按照其中所述进行尝试。

时间飞逝,一直在努力感应灵气的李白也终究在耐心耗尽之前顺利感应到了。

虽然闭着眼睛,但李白能肯定的感觉到,周围漂浮着各色暗淡小光点。

颜色暗淡,不活跃,李白激动了半天却也不见有一个光点前来,有修炼记忆的李白瞬间就傻眼了。

心中不由得着急起来,所谓的光点便是天地间无主的灵气,修士初步修炼便是要感应天地。

在感应天地的时候,若是你所处之地灵气充沛,便能感觉到周围的灵气光点多而闪耀。

若你再是天资高,那么周围的灵气光点便会十分活跃的朝着你飞来融入体内。

而李白则倒霉了,来了这么个灵气稀薄地方,自身天资又低下,甚至都没有灵点搭理他。

又过了很久,李白睁开眼睛,十分颓势的吐了口气,感应了老半天,不搭理他,就很尴尬,无奈放弃。

虽然颓废,但李白并未放弃希望,能够感应到光点就说明他的方法是对的,多试几次,总有不长眼的灵气光点看重他,高低也不过是多试几次而已。

修炼至此,时间不知过了多久,反正油灯又熄灭了,李白又得故技重施,摸索过去,将油灯点亮,顺手从石桌下的一个枯藤篮子中拿出几枚野果,用衣袖随意的擦拭了几次后便放入口中,大口的啃咬和咀嚼起来。

这些果子本是原身采摘下尝尝味道,打打牙祭的,没成想现在成了李白饱腹的食物,事实还真是难料啊。

吃了三四枚果子后,李白又顺手拿起一枚放入怀中,便朝着记忆中洞口的位置走去,将遮蔽使用的木板挪开后,一缕蓝色的月光便映入眼帘,同时也将洞府中一侧照亮。

踏着月光,李白走出了洞口。

此时清风微凉,万籁无声际,一月正当空,忽被云遮掩,皓魄反朦胧。

来到一处似天然的小型的月台处,找了块巨石半躺着便坐了下来。

头往后仰,看着夜空,心中的迷茫,苦闷,烦躁,皆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月照古人,月照今,古人已逝,月依在。

古来求仙问道者如繁,但能与明月同眠者又有几人呢!

他李白既然有幸来此,怎么也要试试,若能抱明月而长终也不枉此生了吧。

微风吹过,四寂有声,枕石而眠,不知东方之既白!

。。。。。。

后几日,李白在白日或是打坐,或是行走山间,饿了就摘些野果,渴了就喝些山泉水,夜晚也不返回洞府,只是会在月台处打坐一番无果后,便继续仰望苍穹,观星抚地,直到晨曦升起或者睡去。

这种日子倒也不错,平静而无忧,李白心情也平静了下来,慢慢的适应了这一切。

竖日,烈阳高照。

树荫下,凉风袭来,小鸟鸣叫,李白按照往日一般打坐感应灵气,瞬息入定,整个人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境地。

周围突然变得很吵,但是李白却未感觉到任何烦躁,心平气和,心境如常,周围的灵气光点也变得活跃起来,心念一动,周围的光点却是有了反应,其中有几个小光点似犹豫,似尝试的靠近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