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实有诛心之嫌

他深知,这场战役并非旨在灭赵,而是去年秦国丰收,粮仓充盈,需要寻找消耗粮食的途径,同时,通过征伐赵国来锻炼秦军,也算是一种间接的练兵。

尽管行军速度不快,但王翦确实连战连胜,他先攻下平阳,再取武城,斩杀赵将扈辄,歼灭五万赵军,直到东进上党,逼近太行山时,秦军才遇到了阻碍。

因为赵国启用了李牧。

李牧利用太行山的天然屏障,依山筑城,虽然知道赵军难以与秦军抗衡,但凭借山城的地势,硬是将秦军挡在了外面。

或许,如果秦国全力以赴,在王翦的指挥下,依然有可能攻破太行山城,全歼李牧的军队,但那样一来,秦国也会遭受重大损失。

这种冒险的事情,如果是李信这样的年轻人,可能会去做。

但王翦,却不会这么做。

因此,在看到无法攻破李牧的防线后,他果断选择了撤退。

即便如此,这场战役秦国还是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当战报传到咸阳时,许多秦人激动不已。

在章台宫中,嬴政虽然也很激动,但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尽管对赵国的战争取得了一些优势,但毕竟没有彻底消灭赵国,而且,这次李牧挡住了王翦的进攻,也间接证明了李牧并非徒有虚名。

“赵国有何德何能,竟能拥有如此众多的名将!”嬴政忍不住感叹道。

不知从何时起,赵国的名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前有廉颇等人,现在又出现了李牧。

原本以为李牧在雁门郡大败匈奴联军,是因为匈奴无能,现在看来,他确实是个有能力的人。

“这样的将领,若能为寡人所用就好了!”嬴政在感叹之后,又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愿望。

“实际上,或许有可能使李牧为大王效力!”林天启口,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先生有何妙计?”嬴政急切地询问。

这次征讨赵国的战役,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多亏了林天事先揭示了樊于期的问题。

如果以樊于期或李牧为主帅,他们起初或许能够取得一些优势,但一旦遇到李牧,绝对无法占到便宜,甚至可能遭受重大挫败。

嬴政对王翦的能力了如指掌,连王翦都无法突破李牧的防线,选择撤退,这意味着,如果急于求成,可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王翦能够洞察这一点,樊于期和李信却未必能够。

并非每个人都能在获得巨大胜利后懂得适可而止。

“我听闻赵王病危将逝!”

林天说道:“赵国原本的太子是赵嘉,但赵王偏爱歌女,歌姬受宠,暗中策划陷害赵嘉,导致赵嘉被废黜太子之位。

赵王于是另立歌姬为王后,她的儿子赵迁也因此成为太子,现在赵王病危将逝,想必不久之后,赵迁就能继位为王。”

“赵迁此人向来因品行不端而闻名于赵国,他若继位为赵王,对我们而言,确实是一大幸事!”

嬴政稍作愣怔,嘴角也浮现出一抹微笑,“确实是幸事!”

尽管秦国的国力超过山东诸国,但如果山东诸国再出现几位昏庸无能的君主,对秦国来说,就更加有利了。

林天继续说道:“李牧曾以歌姬出身不正、扰乱宗族血脉可能导致国家覆灭为由劝告赵王不要纳她为妾,但赵王并未采纳李牧的建议。”

“赵王或许能够因为李牧的才华,容忍李牧说出这样的话,但歌姬的儿子,我们的下一任赵王,就不一定了!”

嬴政目光闪烁,明白了如何使李牧归顺自己。

这是一个堪称光明正大的计策,反间计!

这个计策虽然很容易被识破,但在某些时候,却极为有效。

赵迁与李牧有旧怨,正好可以加以利用。

就在林天与嬴政这次对话结束后不久。

赵国邯郸,原本就病危将逝的赵王,因为与秦国战事的失败,直接丧命。

赵王去世后,太子赵迁作为新王,虽未正式登基,但已经像当初的韩国太子一样,以王的身份开始处理国事。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赵国内部,流言蜚语四起。

当年赵王迎娶歌姬之时,李牧所说的那些话,不知被何人重新提起,在民间广为传播,除了这些话之外,甚至还有人声称,这次赵王去世,也与李牧有关。

昔日君主未曾与李牧计较其昔日之言,反而委以重任。

然而,李牧却未感念君恩,此次非但未能击退秦军,夺回被秦所夺之城,甚至秦军之退,亦非李牧之功。

昔日君主,实因李牧之无能,愤懑而终!此言,实有诛心之嫌。

明眼之人皆能识破此乃有人散布谣言,意图离间李牧与新君。

但对于新君赵迁而言,他却偏偏信以为真。

谣言四起之后,赵迁便被其母后,如今应称太后,召至宫中。

“你母后我已无颜面存世!”

赵迁一见太后,便闻此言,面色骤变,“母后何出此言?”

太后倡姬,虽已中年,仍风韵犹存,此乃昔日君主不顾群臣反对,执意纳其为后之故。

若她仅为倡女,李牧尚可容忍,不至于出言不逊。

然而,她先前已嫁为人妇,嫁入赵宗族,不幸的是不久其夫便逝,她独居寡居,被赵王所慕,以其美色,赵王执意娶之。

一女再嫁,尚可理解,但一女先后嫁与同宗之人,问题甚大。

尤其她所嫁乃王族宗室,赵王迎娶此女,对赵国颜面,实为大损。

从某方面看,李牧亦是为赵国着想。

但对倡姬而言,李牧之言,却深深刺痛了她。

昔日李牧之言,尚可忍受,如今赵王驾崩,她已升为太后,其子亦将继位赵国新君,民间再传李牧昔日之言,置她于何地?

“是李牧?”

赵迁观母后之面,顿想起近日民间流言。

闻“李牧”之名,太后面色微变。

赵迁心中有数,“母后放心,此事,儿臣定会给你一个交代!”

其父可因李牧之才,容忍其不当之言,并重用之,但这不代表,他亦可容忍李牧,李牧非议其母,他必须让李牧给其一个交代。

况且,李牧似乎亦非如想象中那般英明。

其在雁门郡大败匈奴,看似运气使然。

此次他未能击退秦军,甚至父王之死,亦因李牧之无能,若李牧大败秦军,父王岂会因急病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