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大秦战五渣

第51章 大秦过往的悲剧

将射在草人上以及掉落在地上的箭矢收拢起来,黄品回到射箭的位置上用脚拨弄了几下地上的积雪。

边再次拿箭搭弓射出去,边感慨后世时说得‘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一切都是历史的轮回’这话简直再正确不过。

根本王昂的讲述,白起早晚都会性命不保。

即便是能得以善终,他的后人也将遭殃,还他善终的债。

白起代表的是从秦国创始人秦非子给周王室放马时就跟随左右的那些人。

在那个时候能够跟着秦非子的,除了有亲缘关系的族人,还能有谁。

可以说这部分老秦人都是嬴姓宗亲。

对于宗亲,且十分卖力又卖命的宗亲,秦王自然信任又给予特权。

当三家分晋带来再没人在乎周王室制定的礼仪规则这个恶果后。

各国开始进入了真正你死我活的阶段。

再不是之前那样只争夺带头大哥,而是以彻底吞并对方为目的。

秦国想要生存,自然就要让自身变得更为强大。

但是之前分出去的权力,却成了国家发展的阻碍。

王室自然就要收回给出去的特权。

而权力永远与利益挂钩。

并且得到特权的那些人,也认为这是他们应该得的。

自然不会心甘情愿的把特权还回去。

这就产生了矛盾。

而最要命的是,两边其实都算不上有错。

可有些争斗往往也正因为谁都没错而更为惨烈。

争斗第一次是以变法的商鞅获胜。

很多朝堂上持有特权的人被清洗了一波。

原来的武人世家,扎堆在郿县的孟、西、白三家更是被杀得血流成河。

等支持商鞅的秦孝公挂了以后,这波老秦人得以反扑。

弄得商鞅得了个车裂的下场。

但商鞅死了又能如何,只不过是解解恨罢了,死的那些老秦人也不能复活。

后边的秦王更是都坚持以法治国,以法强国的国策。

而且秦国也因为国策得以崛起,傲视其余六国。

这让得了甜头的秦王室弄了个不成文的规矩。

用收了特权的那波老秦人去拼命打天下,再用关东士卿去治国。

这样一来王室是得利,可老秦人又不傻。

他们玩命,外人坐享其成,这特么上哪说理去。

可耍手段又耍不过那些关东士卿,打嘴仗更是十个不顶人家一个。

只能咬牙捱下去,等待收拾关东士卿的最佳时机。

还真别说,这口窝囊气没白捱,到了昭襄王的时候真等到了一个机会。

昭襄王是个长寿的君王,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六年。

可他命长不代表太子也命长。

在昭襄王六十岁的时候,长子也是太子兴国君就挂了。

按顺序本应该排到嫡次子安国君为太子。

但是安国君娶得夫人是宣太后也就是芈月传里原型那位的侄孙女。

昭襄王虽然与芈月是亲娘俩,可芈月是楚人又是政治强人。

昭襄王早就受够他娘把持朝政以及楚国外戚那帮人的气与苦。

怎么可能今后让大秦还被外戚所折磨。

而且安国君自己也不争气,迟迟与夫人没有子嗣,反倒是庶子库库生了二十多个。

如果将来安国君真继位,还是一直生不出嫡子。

那二十多个庶子将都有机会继承王位。

到时候非得打得鸡飞狗跳,大秦乱成一片不可。

因此昭襄王迟迟不愿立安国君为太子,并且还将目光投向了隔辈亲的嫡长孙公子弘身上。

而公子弘的母亲,已经挂掉的前太子兴国君的夫人是名将司马错的女儿。

最最最重要,也是需要划重点的是,公子弘的夫人是白起的女儿。

加之公子弘本身又是十三岁就上阵,极为善武且性子敦厚愿意亲近老秦人的公子。

司马错与白起都是老秦人,又先后都担任过大秦的上将军。

可以说大秦军方将领几乎清一色出自他们的帐下。

两人又一个是公子弘的老爷,一个是老丈人。

如果把公子弘顶到太子位置上,将来一旦继承王位,老秦人的春天自然也就来了。

昭襄王其实也知道这些,但是能继承王位的也就次子和长孙。

并且次子安国君的体格也不咋地。

如果他先死了,王位就传给次子安国君。

如果次子要是运气不好,在他之前挂掉,那就传位给长孙。

这样多公平公正,那些耿耿于怀的老秦人挑不出理。

但问题是以文臣为主的关东系士卿们不同意。

他们可不想这样去赌。

一旦安国君先挂了,往大里说,大秦的国策要变。

往小里了,他们这些关东士卿全都要跟着倒霉。

平时他们可没少对老秦人呼来喝去,被赶出秦国算是好的,很有可能遭到报复。

两边自然而然就再次开始争斗,并且一上来就进行的白热化。

范雎直接说服昭襄王让刚刚结束长平之战的白起撤兵。

而这个时候是乘胜杀入邯郸的最佳时机。

白起气得直接撕破脸,公开发誓要把范雎赶出秦国。

或许是昭襄王回过味来了。

长平之战大秦胜是胜了,可打得也极为吃力,就这么撤兵回来太彪了。

过了没多久就下令发动攻打邯郸的命令。

但此时已经过了时机,白起拒绝出战。

没有白起,秦军士气低落攻击不利,连换两人统兵也毫无进展。

到了魏、楚两国的援军赶至, 更是将秦军包围。

但范雎却从中看出是产出白起的最佳时机。

派出郑安平和王稽分别担任统兵大将与管理辎重。

打算扭转战局的同时,将手伸进军中。

但两人的才能不足以扭转局面,甚至还让两万大军被俘虏。

老秦人自然要拿这个来说事。

可是昭襄王却并不理会。

并且还在范雎的鼓动下将白起流放。

自此大秦历史上最大的一场风暴,或者说是悲剧就此爆发。

武人集团与昭襄王,或者准确一些说是与范雎发生公开对抗。

不过最终白起还是没能捱得过范雎。

到底是被昭襄王给赐死。

而白起一死,作战的大军士气低落到顶点,被三国联军打得兵败如山倒。

对于兵败,昭襄王认为是老秦人背叛了他,故意造成这样的局面。

出奇的愤怒之下,罢免了国尉司马梗,杀死了为白起鸣冤的司马靳。

将郿县孟、西、白以及夏阳司马氏的族中子弟、亲信全部赶出了军中。

而原本无意王位的公子弘,这次终于坐不住了。

老丈人先死,那些与他曾经一起浴血奋战的将领又被赶出军中。

这在公子弘看来,实在有些做得太过。

他没法指责祖父昭襄王,只能也该把怒火发到相国范雎与关东士卿身上。

不过公子弘性子敦厚,同样也是个武人,根本斗不过人家。

并且不但没斗过,还把白氏与司马氏也给牵连进来。

使得这两家再一次遭受到血洗。

被欺负到家的老秦人,终于忍不住怒火与怨气。

如果昭襄王不给个说法,那就蓝田大营几十万的将士自己去讨说法。

最终的结局是范雎先被罢免,随后因举荐的王稽投降受到连坐被处死。

并且驱逐了一些关东的士卿。

但同时也流放了公子弘,禁锢了白家与司马家。

可以说将、相、王三方没一个落着好。

其中老秦人与王室也彻底有了嫌隙。

这样的博弈,或许在王昂看来已经是了不得或是极为骇人。

可在知道历朝历代一些历史的黄品看来,这样博弈并不新鲜。

哪个朝代没有斗争。

皇帝与大臣相争,派系之间相争,文人与武人相争,宦官与朝臣相争。

但凡涉及到权力与利益就没有不争的。

并且使用的争斗手段在本质上就从来没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