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大秦战五渣

第63章 猜测与决断

重新躺回火墙的黄品再次盯着帐顶陷入了沉思。

将脑海中将所有的已知信息与后世时的各种猜测进行整合。

黄品逐渐捋顺出一个非常大胆的猜测。

政哥要打得不单单是河南地的胡人与匈奴人。

还有东边的东胡以及占据河西走廊的月氏。

这两部同样都为胡人,并且势力都比现在的匈奴人要大。

并且按势力大小粗略的算一下,三部加到一起有二百万的口众左右。

而其中的匈奴与河南地的胡人总共也就五十万左右。

大秦虽然骑兵不多,但战车与精锐步兵多。

单纯的以占领河南地或是河套地区,根本用不上蒙恬率领三十万人马过来。

即便其中有十万左右是负责筑城的刑徒。

可河南地与河套地区留那么一堆一块,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大纵深。

动用二十万精锐的大秦锐士,有种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而这个感觉并非在吹捧政哥与秦军。

是结果就摆在面前的。

就算没有他的到来,秦军的骑兵没能得到马镫。

蒙恬依旧是用不到一年的工夫,将匈奴人给赶到阴山以北。

并且吓得退入漠北几百里,看了秦人连弓都不敢举,生怕惹出误会而被砍了脑袋。

可见匈奴人是被杀得有多狠,才有了这样的心理阴影。

既然匈奴这个对手不堪一击,那么还如此用力必然还有其他的打击目标。

将东胡与月氏拉进来,那么就能说得通为何要动用这么多的兵力。

其次,当年长平之战的时候,秦军虽然获胜但是长久的对峙也险些因粮草而崩盘。

如果没有其他目的,政哥不可能任凭三十万人消耗粮食。

兵可以就近上番,可粮食却从黄、腄、琅邪这三个靠海新郡输送。

虽然运粮有部分路段是靠着黄河的河运,可路途依旧算不上近。

再算上运粮所要做出的统筹,以及大量动员的运粮百姓。

一个匈奴根本不配消耗这样巨大的人力与物力。

至于什么因亡秦者胡的谶语而发兵,黄品也认为可能性不大。

大秦上下都迷信是不假。

普通秦人更是每日都按日书这个黄历前身去做事。

再往前推,哪国还没几个搞神搞鬼的御用方士。

可政哥却依旧能灭掉六国,又敢于灭掉六国。

显然是无惧于那几国方士的诅咒与做法事。

尤其是大秦已经成为真正的主宰,政哥更不会害怕什么亡秦者胡的说法。

这应该就是政哥为了找个理由攻打胡人,才顺势这样说。

毕竟三大部分中,势力最大的月氏一直安稳的窝在河西走廊。

月氏不像匈奴与东胡一样没事就过来招惹大秦,甚至是与大秦相处的还不错。

政哥再霸道,也得找个理由先。

另外,有了这个理由,对内也算是有个用兵的交代。

毕竟刚统一六国的时候,可是刻碑说过今后不用再动兵戈。

有了这些作为支撑,那么下令蒙恬修长城、筑驰道以及设立边县的目的就更不难理解。

想要打出去的万无一失,必须要先将己方的护城河挖好。

毕竟三大部联手起来,势力非常庞大不说,接壤的边境线从辽东直接拉到了河西。

真要死守边境,就算把大秦所有的兵力都撒下去也填不满。

将长城连起来后,防守方面变得不但有利,留守的军卒也将大为减少。

甚至是只留一些负责传递消息的军卒就可以。

大军驻扎在与边郡相邻的郡中。

减轻边地负担的同时,能够在收到侵入的烽烟时,迅速组织大军进行反击。

因此不管是为了攻打其他两胡,还是相较于长期的受益,短期内的付出是值得的。

除了这些佐证,黄品通过王离对他的态度更加笃定这个猜测。

出身王家的王离,必然是个十分骄傲之人。

就算有王昂当证人,他与涉间的联络也保不齐会被王离认为是背叛。

即便不当做是背叛,也会认为是明显瞧不起他王离,觉得这是在表明他王离在军中护不住他。

对此,他已经做好了王离甩脸子的准备。

也准备好了一堆的解释理由等见着王离时去说。

可王离不但来的突然,更是将此事当做了传法的幸事。

最初只顾着高兴也没工夫往深处去想。

静下心仔细琢磨,再与长城军团不但撤走,更要耗费人力物力的留下关联到一起。

心思往灰暗一些的方向去想,王离这样的做派是认为他今后还有大用。

因为他与涉间的联系而翻脸并不划算。

那么他能给王离带来的利益,只有扩大王离在军中势力这一条。

思维再延伸一下,如果没有持久的战事,王离没必要扩大在军中的势力。

没有实打实的战功,王离就算是王翦的孙子又如何,政哥将他给空降过来又如何。

下边的将领至多是明面上过得去,没谁真心信服。

而王离这样急着拉拢他,显然今后一定是还会有战事。

对于这个大胆的猜测,黄品在兴奋过后,陷入了喜忧参半。

如果按正常的历史走向,不用担心出塞去与胡人打生打死。

只要忙着增加内战时的自保手段就好。

可他把马镫给提前弄了出来,政哥很有可能因此而膨胀。

一旦真对东胡或是月氏提前动手,他现在这点军中技能别说大杀四方,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把命给交代了。

此外,按照猜测来看,他这个备塞都尉就并非他之前想得那样轻松。

在大战开启之前,肯定要有不间断的小摩擦。

他对于统兵完全是纸面上的理解。

在实操上他需要做的功课不但多,并且还颇为急迫。

不过相较于他而言,战事对老秦人则是极为利好。

将说辞与屯田制直接给老秦人甩过去,白玉就不必图沟通方便非要去上郡而与他分离。

他下半身的幸福,可以得到完美的解决。

另外,白玉是白起的曾孙女,多少能学着些家传的领兵技能,不然不可能跑过来投军。

以他在兵法上极为丰厚的知识储备,再有白玉作为实践上的辅助指导。

他在军事方面的成长上虽然时间急迫,却也并非不能应付下来。

琢磨到这,黄品将喜忧参半的心绪丢到一旁,猛得起身向帐外走去。

他与白玉彼此间本就不愿分开,现在不管从哪方面考虑,两人相伴更是利大于弊。

不但必须将白玉留下,还要尽早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