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石游记半边人

第414章 百年大洪水!

离石看着坐在对面这个神态温和骨子却直冒傲气的五十多岁的帅气老头,不自觉的也表露出前世的修养,难怪前世总是听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文明的力量果然是无穷的。

但是,离石还是不服气,他想慢慢的在别的领域较量与这个王氏家主比比,离石客气的问:

王先生,本王怎么只听你介绍儿子,不见你介绍女儿,难道你没有女儿?

王浚一脸淡定的说:

秦王殿下,老夫有六个女儿,长女已经出嫁,三个正待嫁闺中,剩下的还年幼,女儿家嘛,不易抛头露面,所以老夫就不为大王介绍了。

离石能感觉到王浚的警惕心,离石只是随口一说,既然王浚心里有防范自己的想法,他也不愿意在种马面前再问他子、女的事。

毕竟这种纯汉人的群体,他也不能像对待胡虏一样,蛮横无理的对待他们,即使王浚不投靠他,他也不打算为难王家,大不了以后不带王家一起玩、一起进入工业化。

北中原这么大、地广人稀,哪里还放下他一个王氏家族?

只是王氏要继续留在琅琊郡,就不能与他作对,他也不可能因为王氏的百年挣扎奋斗史,就把琅琊郡送给王氏。

对于王氏内部族人的牺牲,他是很钦佩的,这也许是最无奈中的反抗,这反而更坚定了离石要将大秦推入工业化的决心。

这个王浚既然想要投靠大秦帝国,就必须先敲打敲打他!

让他也了解一下大秦帝国的厉害,才能让他心甘情愿的为帝国服务。

离石让公冶长拿来四份最新的情报分析札子,递给王浚然后说:

老先生先看看,然后我们再聊!

说完端起刚冲泡的清茶,轻轻的抿了起来。

王浚也不客气,接过札子,就打了第一个札子。

6月10日,鲜卑宇文霸率领15万族兵退守兔荪郡大凌城,欲与高句丽讲和,未达成协议,双方在大凌城爆发冲突,最后宇文氏守住了大凌城,高句丽正从他们王城高平城调集援兵。

参谋部分析,由于宇文霸的族兵得到大秦帝国优良的兵器甲胄,战力得到极大提升,所以能以15万族兵力敌高句丽20万军队,守住大凌城。

参谋部建议,继续卖兵器甲胄给宇文氏,让他们可以继续消耗高句丽的军队,海军趁给宇文氏运送兵器甲胄之机,了解分化兔荪郡,为以后控制住兔荪郡奠定基础。

王浚又打开第二份札子。

6月11日,慕容垂将燕国王都从北平城迁至鲜卑族两大圣山之一的大葱岭姑藏山下的姑藏城。

参谋部分析,鲜卑慕容氏迁移的只是军队,未迁部族,可能只是-种麻痹策略,大秦应该抵近北平修筑棱堡。

王浚慎重的打开第三份札子。

6月12日,石虎率领剩下的羯胡300万族人正在举族迁移,先头骑兵突然奔袭东胡大草原,抢占鲜卑人两大神山之一的背脊山,迁王城至平阳。

参谋部分析,石虎可能想在鲜卑祖地扎下根,牢牢占据东胡草原,避开与大秦爆发正面战争,而且石虎以死后王位传位给石豹为条件,换取石豹回归羯胡,使羯胡兵力又增至35万人。

参参谋部建议,静观其变!

王浚面色复杂的打开最后一份札子。

最后一个札子是大秦内阁对百年大洪水的最新报告,报告写的很详细,王浚看的最仔细、最认真。

6月18日夜里,突然天降暴雨,在19日凌晨4点前形成洪水,大洪水在所有人睡梦中冲击一切,而从19日至29日连续下了十天大雨,更助长了大洪水。

这次大雨从西、北两个方向东、南方向流去,冲刷出许多没有的河道,在低洼处形成湖泊,其余的雨水通过冲刷出的河道最终流向大海。

王城也受到了暴雨的冲刷,从西方形成的滔天洪水从煤石旁的漓河河道拐向汉江,从北形成的洪水只有一部分穿过望北城,大洪水绕过铁散关,冲刷出新的河道汇入刚修好的秦河河道,冲毁了刚修一半的秋月河,最终冲过统万城,冲刷出一条新河道,卷走地上的一切东西,流向出海口汇入大海。

虽后又是十天连雨,王城由于有良好完善的排水系统,将大雨快速的引入新修的秦河,从东面流向中原的秋月河,最后汇流入出海口,始终没有形成新的洪水。

王浚对大秦内阁如此详细的灾情报告给惊呆了,报告中居然还有灾情分析,这得多强的统治力度,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写出这么多言之有物的灾情报告?

王浚忍不住又看下去,报告里说这次洪水有的从自然冲刷形成的河道流向大海的,也有从大秦新修的人工河道汇入大海的,但是更多的洪水漫出河道袭卷一切,将整个北境和中原都像端盆用水冲地一样,把中原彻底的用洪水冲刷了一遍。

这场洪水充分体现了自然的伟力,他让山河改道,再造桑田,让中原大变样,原本的广阔平原不见了,凡是地势低的地方,在洪水来时被灌满,等洪水退去,便形成了许多的湖泊。

这些湖泊有大有小,大的宽上百里,小的只有一里,再小一些的只能叫水塘,由于北方地广人稀,有限的人口大部分又被大秦帝国搜罗走,聚集在几个大城池内,大秦又非常重视城池的排水设施建设。

城池里大部分都是水泥浇筑的建筑,优秀的建筑材料、合理的城池设计、巨大的城池排水系统,这一切都让城池内很难形成积水。

在随后连续十天的大雨中,凡是居住在大秦城池内的秦人,便见证大秦城池的种种好处,对日后大秦城池的建设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导致日后大秦修建城池,都将排水系统修的更大,甚至可以让四轮马车可以在地下排水渠道中行走。

而没有住在城池里的汉人,只能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好在中原地区几乎没有多少汉人还能流浪在外。

而且即使没有迁移进城池里居住,他们大多也在靠近棱堡的地方安家,大秦棱堡选择的地方全在高处,大秦建筑材料旳运输非常便捷,建造工艺更是先进,这就让棱堡的选址喜欢选在高处,这对攻防都有利,更能起到在高处监控周围局势的功能。

这也让依附棱堡安家的北方汉人得以躲过19日凌晨的大洪水,他们也能更快的躲入棱堡求生。

至于其他住在低处的汉人,只能怪命中注定要葬身在大洪水里,以这个时代的救援水平,遇见大洪水,就可以愉快的向这个世界告别了。

值得一提的是那场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发生在6月19日凌晨4点多,而白起统率5万火器部队在18日晚12点赶到最近的棱堡高地驻营,陆乘风率领着一支8万秦弩骑兵去截击慕容易的20万援兵。

那一天突然暴发的洪水,让他们都成功的避开必死的结局。

结果慕容易率军躲入王屋山脉,陆乘风带领军队就追了进去。

最后,内阁决定重新中原地区规划河道,划分产粮区,并派风凌渡的铁壳子船去新形的河道找人、救人,并绘制新的大秦河道图。

王浚看着札子沉默不语,不知在想些什么。

离石当时看到大秦财政部的统计报告时,他突然觉得人口稀少,也是一种幸福,可以为这次大秦能成功避免巨大人员损失而庆幸,也是默不作声想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