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新科大课堂
所有大夏新科的高层们,都知道一个最核心的机密,那就是公司的一切,并不单单只是员工们的奋斗。
技术项目的成功,都源于自家公司董事长给予的资源和数据。
有的项目,是周瑜亲自带领团队攻坚,然后快速突击,冲破重重难关,成功实现自研,并且优化技术到全球顶级。
而有的项目,则是周瑜通过黑客手段,在全球很多试验机构“拿到了”最核心的机密信息,然后给项目组成员,才让项目突飞猛进。
没有人知道自家董事长到底掌握了多少技术数据,但所有人都对自家董事长保有最大的信任。
甚至周瑜现在都感觉,自己如果说:“咱们公司自己造宇宙飞船、太空堡垒吧,争取二十年内完成这两个大项目。”
恐怕这些核心工程师和最忠心的高层们,都会在震惊之后,切实思索项目推进的可能性,和需要分拆突破的项目。
但这是对于大夏新科的高层们而言,而在天玑30开始堪称疯狂一般在大夏联邦境内,被无数用户抢购的时候,新科os操作系统也走进了很多企业的技术开发部门眼帘。
在发布会上面,周瑜曾经说要和全球所有通道中心、合作伙伴们共享新科os操作系统,并且邀请大家一起开发新科生态。
要想开发,那自然就要公开一部分开发技术。
而公开技术,就势必要派出员工去讲解技术。
从三月一号开始,華卫科技就和大夏新科达成了紧密合作协议,并且得到了新科公司的承诺,将会得到技术开发团队的帮扶。
而在華卫科技与大夏新科达成合作的时候,荣耀科技的总裁禹城董,也是十分机敏的“横插一脚”,把荣耀科技想要组建软件系统开发团队的想法提了出来,并且得到了周瑜的认可。
所以,荣耀科技被选派到蓉城新科公司的技术团队,成为了華卫科技技术团队的“同学”,这两家公司在某种意义上,又成为了一体的存在——大夏新科优秀合作企业。
为了给这些合作企业派遣过来的优秀团队们讲解技术,新科公司划分了一栋低楼层办公楼,并且配了宿舍,供这些技术人员住宿。
当然,这些其他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大夏新科公司的吃穿住用行,都是由其所在的公司付费,不能享受到和新科公司普通员工一样的折扣优惠待遇。
周瑜一直在推进新科os的全球扩张计划,所以当華卫、荣耀和格里、海尔这些公司的技术人员抵达新科公司之后,就立马安排了技术工程师进行教学。
三月十号。
该企业技术教学项目就开始了正式教学。
在大教室里,一位新科软件工程部门的精英技术人员,面对满堂前辈、精英,没有恭维的话语和开场白,进门做了自我介绍之后,就开始了讲解技术。
他手上还有很多项目工作要推进,如果不是董事长点名,他都不愿意浪费时间来和这群人讲技术。
“操作系统的功能是负责管理各种硬件设备,同时对底层硬件设备进行抽象,为上层软件提供高效的系统接口。操作系统设计和实现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系统栈的各个方面,比如性能,可靠性,甚至安全性。操作系统的设计实现是计算机系统研究最古老最困难的方向之一。
因为底层设备的复杂性,操作系统实现的代码量巨大。从系统架构上可以将操作系统分为三类:宏内核操作系统,微内核操作系统,外内核操作系统。
在座都是行业精英,这方面的知识,我就不用讲解了吧?
接下来翻到下一节。
看清楚这一段,内核:几乎所有的处理器厂商都将处理器的执行状态分为了两个级别:特权级和非特权级。
处理器只有在特权级时才可以执行一些特权级的指令和访问特殊的寄存器。特权级和非特权级的划分是为了防止不可信的用户和应用程序破坏系统的状态和数据。特权级又称为ring 0。在特权级执行的代码称为内核。
只不过代码量越写越大,最后变成了软件。
而我们的新科os内核包括了两个级别的内核处理。
面向物联网设备开发的,内存要求小于128mB。而另一个则针对的是资源较为丰富的嵌入式设备,内存可以达到4gB。
新科os这个系统内核最主要的特性之一就是微内核的操作系统内核架构设计。
那么如何分析操作系统设计采用的内核架构呢?
按照当初的设计方案,一个简单直
接的方法就是观察操作系统内核接口的设计。操作系统内核接口又称为系统调用。
下面我们通过新科os内核的系统调用实现来简单分析一下新科系统os内核的架构。
新科os运行库采用了第三方的数据库。在该数据库中,系统调用的实现是应用程序在寄存器中设置好系统调用号和系统调用参数后,执行svc指令陷入到内核,如下面代码所示:
static inline long __syscall3(long n, long a, long b, long c)
……regis= n;\/\/系统调用号
……参数0、参数1、参数2……”
讲技术?
这位精英程序员根本就不像是在讲技术,他就像是一个无情的解读机器,甚至遇到了关键的数据和环节时,除了提点几句,立马就会依照“他们”当初的技术水平,开始了省略。
目前新科os内核的代码量,早已超过了数十万,哪怕是一个虚拟文件系统的代码量,也超过了一万行。
这些代码包含了操作系统最核心的几个功能模块,进程管理,虚拟内存,文件系统,网络传输,所以这些其他公司的技术人员,哪怕是看“天书”,也非常努力的在想办法打开自己的“智商”,跟上讲师的节奏。
或许人的潜力就是被逼迫出来的吧,在这种尽可能压榨脑海记忆和智商的环境下,这群其他企业的技术精英们,还真就磕磕绊绊的跟上了讲课节奏。
只不过代价就是他们的额头越来越光亮,甚至每天回宿舍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只要有空,他们就会回到教室,和其他同学们聚在一起,商议那些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