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封三娘(一)

来人是异史山人的好友,姓孔,在京中任翰林院编撰,后来求了外任,现在是去任上任职,因为雨大了,恰好得知异史山人在这里,一来见见好友,二来避避雨、歇歇脚。

好友相见,自然是好一番嘘寒问暖,晚上,异史山人命厨子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招待好友,酒喝得微醺之际,雨也停了,推开窗,一股夹杂着水汽的湿润空气扑面而来,远处的蛙鸣和鸟啼交相呼应。

长夜漫漫,孔翰林兴致很高,捋着胡子,说起了他们翰林院流传的一个神奇故事。

***

范十一娘是某城祭酒的女儿,长得年轻貌美,诗词极佳,非常有文采,她的父母对她爱若珍宝。

范十一娘已经到了议亲的年纪,来范家求娶的各家公子几乎踏破了范家的门槛,祭酒夫妇钟爱女儿,不肯随意替她定下婚事,必定要征得女儿同意才行,但挑来捡去的,范十一娘一个来求娶的人都没看上。

上元节,水月寺中众尼姑在寺里举行了盛大的“盂兰盆会”,这天,水月寺中游人如织,各家各户的女眷都来了水月寺祈福,范十一娘也到了寺里。

范十一娘正在寺里各处跪拜、捐香火时,一个女子跟在她身后,时不时的悄悄打量她,好像有话要对她说。

十一娘也注意到了那个女子,她仔细看了看女子,发现她大约十五六岁的年纪,长得十分漂亮,风姿绰约。十一娘一眼就喜欢上了,转而仔细盯着她看,目不转睛。

女子也注意到了十一娘在看自己,她微笑着上前,对十一娘说道:“姐姐莫非就是范十一娘?”

十一娘点头答“正是”。

女子赞道:“久闻姐姐芳名,传言果然不虚。”

十一娘也微笑着打听女子的姓名住处,女子笑道:“妾姓封,家中排行第三,家就在邻村。”

两个美丽的少女一见如故,封三娘上前挽住范十一娘的胳膊,两人两人谈吐都很是高雅,言辞温婉,谈笑风生,十分投契。

她们两人一见如故,都十分喜欢对方,待要分别时,都依依不舍。

十一娘问封三娘,怎么是独自一个人来了寺里?

封三娘说:“妾父母早已去世,家里只有一个老妈妈看守门户,来不了,所以我只好一个人来了。”

范家人在催促,十一娘要回去了,封三娘目不转睛的盯着十一娘,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十一娘也是怅然若失,她也十分不舍和封三娘分别,就邀请三娘跟自己家回家,去家里做客。

封三娘说:“娘子是高门贵女,妾和娘子非亲非故,贸然去了,恐怕会遭人耻笑。”

但十一娘执意要三娘去,让她不要有顾虑,封三娘想了想,说道:“那改天吧。”

范家人又开始催促,十一娘不能再耽误下去,她拔下头上的一支金钗送给封三娘,封三娘也摘下头上的一支绿色的簪子回赠。

范十一娘回到家中后,回味着和封三娘短暂相处的点点滴滴,拿出她送的那支簪子仔细把玩,这只簪子精美异常,但不是金的也不是玉的,这只簪到底是什么材料做的,范家众人没一人能说得出来,只觉得这只簪子很奇异。

十一娘把玩着簪子,日夜盼望封三娘来家里做客,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封三娘连影子都不见,十一娘相思成疾,渐渐茶饭不思,病倒了。

疼爱女儿的祭酒夫妇着急了,他们得知了女儿的病因后,派遣了几路仆人去附近村镇打听,想将封三娘找出来,然而,几路人马将附近的村镇几乎翻遍了,却并没有封三娘此人。

时间到了重阳节,十一娘病体羸弱,神情恹恹,总是在屋里躺着,也着实无聊,现下秋高气爽,本该是登高的好时节,若是......若是此时此刻能和三娘一起登高,那该是何等畅快啊!十一娘抚摸着簪子,不由得想着。

十一娘的婢女见小姐看着窗外的黄叶出神,实在是不忍心小姐再这样自苦,便在东边的篱笆边的石凳上,铺上褥子,哄劝着将十一娘从屋里拉了出来,将她安置在褥子上,观赏盛放的菊花。

突然,一个女子攀上墙头,探头往院里看,仔细一看,原来墙头上的女子正是封三娘!

封三娘喊道:“快来接我一把!”

婢女一见是封三娘,很是高兴,她答应一声跑了过去,十一娘惊喜的从褥子上站起来,紧走几步拉住了刚从墙头跳下来的三娘,领着她一起在褥子上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