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济南群山争夺战4

    黄河,是中国两大主要河流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它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三大地形阶梯及三大自然地貌,以奔腾之势塑造着黄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不过,它同样也是一条“灾患之河”,历史上屡屡给中华民族,给沿岸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

    自有史册记载以来的不到3000年里,黄河决口泛滥约1593次,较大改道26次,常被提到的重大改道有7次。

    每一次黄河改道,都是一场生灵涂炭、人间惨祸。

    不说太远的历史,仅仅是近代史中,黄河就改道了3次。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决铜瓦厢,分三支穿张秋运河,经小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今东营)入海。

    黄河自此终结了700余年由淮入海的历史,转而东流,经渤海湾入海,铸就了后世黄河的基本走向。

    彼时,清廷正在南方清剿太平天国,根本无力治理黄河,只能任由黄河在山东泛滥,造成2000万群众受灾,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民国27年(1938 年),国民政府为阻拦日军进犯,暗中于花园口掘堤,致使黄河在改道80余年后再度夺淮入海,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地域被淹没,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变成了黄泛区,受灾人口达 1250 万,死亡89万,整个淮河流域深受其害。

    1945 年,抗战胜利后的国民政府为割裂八路军山东根据地,削弱八路军力量,要求黄河回归旧道。当时八路军高层碍于淮河领域黄泛区百姓受难,同意黄河复道,但要求先复堤、后改道。

    此后两年间,国民政府军为了干扰解放区群众维修河道,多次扫射轰炸八路军修复黄河河堤的部队和民工,超过一万余人被炸死在河堤之上。

    1947年3月,为了配合其重点进攻战略,国民政府在未与解放军就黄河归道事宜达成一致,且山东根据地下游群众尚未完成复堤的情况下,强行合拢花园口,以水代兵,水淹山东,致使山东根据地大量土地村庄被淹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可以说,整部黄河水系的水文史,就是半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

    ……………………

    黎明时分,天色已经泛白。

    借着这微微的亮色,舟桥部队的战士们驾驶着装甲车和卡车,从百姓们扒开的河堤口处,进入了宛若地上悬河的黄河故道。

    短短四年间,沧海桑田。

    昔日济南城外大河滔滔、川流不息的黄河,变成了遍布黄土、泥沙的干涸河道。

    接近千米宽的河道之中,大片大片干裂的河床直接裸露在地上。仅有靠近河堤附近的河道上,稀稀落落的种植着一些庄稼,但也显然长势不佳。一条百姓自发形成的、坑坑洼洼的小路横穿故道,成为了两岸周边百姓行走的重要通道。

    舟桥工兵部队的连长下车走到故道上,用脚使劲踏了踏地面后,眉头就微微皱起。

    怪不得129师的重炮在渡过黄河故道时屡屡陷入泥坑,也怪不得河道里的庄稼长势不佳。

    昔日黄河携带的泥沙量巨大,因而河床上满是泥沙,且以沙子居多。

    黄河改道之后,剩下的水流带走了稀薄的泥土,却将大量的沙子留在了河道上。

    因此,这故道中的小道看似土路,其实下方全是松软的沙子,很难养活庄稼。而一旦重型装备进入,必然会如同沙漠中行进般,很容易陷入沙坑之中。

    如此地形下,哪怕是己方以履带行进的坦克部队,也容易被这些沙地困住。轮式的重炮、卡车等,更是容易失陷其中。

    不过,作为舟桥部队,他们早就知道如何应付这样的路况。

    “都下来了,开始铺设索式轨道,搭载马斯顿钢板,组建一条可通行公路!”

    连长一声招呼,战士们纷纷下车,准备开始工兵建设。

    所谓索式轨道,全名叫索莫菲尔德(sommerfield)轨道,是被交叉的可半弯曲的窄条杆加固的铁丝网状物,当它被铺设在地面上时,可以给人员、车辆轮胎、履带等提供额外的的摩擦力,使人员、装备不容易打滑。

    选自《二战美军两栖登陆战装备和战术浅解》

    而马斯顿(marston)钢板是一种多孔眼的板子,15英寸(约38厘米)宽,10英尺(约3米)长,它们通过边缘的绊扣和插槽锁合在一起,从而可以轻易在草地荒地上组成供车辆、装备等行驶的通道,亦或者大面积铺设,成为重型轰炸机可以起降的野战机场。

    美国工兵在组装马斯顿钢板

    这两样东西,都是英美两国在二战初期专门研发的抢滩登陆、野战机场搭建时常用装备和技术,是经过战场考验的工兵保障形式。特别是诺曼底登陆中,这套装备极大的方便了盟军从海滩到岸边的行进,为顺利登陆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连长的指挥下,数百名工兵迅速分工合作,快速从卡车上搬运着材料,并转入了工兵建设阶段。

    当然了,此时的河道过于松软,工兵们自然不会直接就在河道上铺设。

    几辆装甲车直接驶入了河道,在之前百姓已经压实的小路上来回碾压,以装甲车自身重量,夯实河道的地面。

    随即,工兵们迅速上前,以接力形式跟在装甲车后面开始了轨道和板材铺设。

    一段段的道路,迅速在黄河故道中成型。

    ………………

    不远处的河堤上,师长、政委、张云几人站在一辆装甲车后面,一块儿观摩着工兵们的建设。

    眼见在工兵们的努力下,一条经过夯实后由铁丝网和钢板铺成的道路,已经慢慢向着对岸延展而去,师长、政委及几个随行的参谋们顿时大开眼界。

    “不愧是专业的工兵部队。”

    科班出身的师长,看着眼前快速成型的道路,忍不住赞叹道:“这样的施工效率,远远在我们129师自己的工兵部队之上。”

    “师长过谦了!”

    张云同样盯着前面的道路,谦虚道:“主要是因为我们工兵的装备更好更专业。事实上,德国、苏联、美国都有自已一套成熟的工兵流程,且都十分专业。不过美国人的工兵建设确实更快捷更科学一些,因此我们自然向他们学来了这一套。”

    “这一千余米的道路,你估计要多久可以铺设完成?”

    “这样的模块化的道路,铺设起来自然并不复杂。一千米宽的河道,应该用不了两个小时。”

    张云看着河道,转头笑道:“国民政府昔日掘开花园口,虽然没能阻止日军前进,但现在却是帮了我们不小的忙。不然这近千米宽的河面,架设浮桥可就相当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