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谋划未来之医药发展
前文说过,张云可以使用缴获加成系统的调换功能,将缴获空间里的大量物资调换为同品类物资,调换比例为国际售价。
目前,通过大量“占领”县城和村庄,击毙鬼子医护兵等,张云空间里其实也积累了大量的中药和部分西药物资,可以兑现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西药,比如主流的消炎药物----磺胺粉。
虽然磺胺粉1936年就开始实验性临床使用,1939年已经正式投入市场,但是1941年以前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孟烦了就是因为想得到磺胺粉,才偷了小醉的钱,害苦了这个心善的女孩。而张云哪怕以系统调换磺胺粉,其实也换不了太多,十分的不划算。
但实际上,磺胺粉是煤化工工艺的产品,实际生产成本极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人手一份的急救包里就装了一袋磺胺粉,可以供应美军士兵随意使用。说白了,不过是因为英美法等国家拥有技术罢了(因为1906年德国注册过百浪多息的生产工艺且已过期,各国不受专利限制,都可以生产磺胺粉,列强士兵们都可以较为轻易的获得磺胺药物,偏偏卖给其他国家的价格就很高)。
但现在不一样了。虽然不懂磺胺粉到底如何合成的,但是张云可是从后世的网络文学和小视频中知道,磺胺粉就是从染料百浪多息中裂解而成,且各国都直接发表了很多论文,也研发出来大量的磺胺类产品工艺。
这就很nice了。知道这些后,张云为有机化学组提供了大量的外国论文书籍,提供了百浪多息的生产工艺,指出了研发方向,然后布置这些专家们按照这些国外专家的思路,研究制定生产磺胺类药物的工艺。
如今,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测试,有机化工组已经研究出了三组不同的磺胺类药物生产工艺,正在进一步完善提纯工艺。另外,医疗组也在通过小白鼠以及部分病人,测试这个药物的过敏性,制定药物使用规范。
再过一段时间,张云就可以得到了至少三种可以投入生产的磺胺类产品工艺。如果张云再提供完善的生产设备,那正太军分区就可以正式生产这些药物了。
………………………………………………
既然可以生产磺胺类产品,那二战期间真正的“救命神药”盘尼西林(青霉素),张云也纳入了研究规划。不过,虽然张云知道青霉素是从霉菌中提炼出来的,但是1939年时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很少见,且也没有成型的工艺及产品,张云只能将原理告诉了医疗组,并提供了调换而来的公开论文,提供了研发的设备等,然后期望后面会有些奇迹。
张云对此倒是没有太过着急,只是让医疗组的专家们慢慢研究着。毕竟历史上1943年盘尼西林才小规模用于英美军队,哪怕是解放战争时期,欧美国内的盘尼西林价格也是极高,直到五十年代才开始大规模生产。
………………………………………………
除了这些“高端”的消炎药品外,张云同样也没有放下那些使用量较大的药品和器械,安排专家们研究着碘片、阿司匹林、奎宁等药物的生产工艺。
这些药物已经出现了上百年,大量的上一代生产工艺早已经公开,论文中都可以查到,虽然张云无法调换到最核心最先进的工艺文本,但是只要专家们根据书籍、论文等研究出合适的生产工艺,军分区还是可以较高成本生产这些药品的。
张云没有多大的野望,不至于奔着追赶世界一流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国际医药大厂竞争的想法。他的想法只有一个,先帮助根据地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帮助战士们尽可能降低伤亡,也救助根据地更多的病人。
……………………
了解完这些关键药品的生产工艺,张云又跟专家们聊了聊他安排的民生项目,如肥皂、洗衣粉、杀虫剂、老鼠药等等,这些物资虽然不起眼,但也是民生中最常见的化学用品。这些物资目前张云缴获空间里的数量存量还是很大的,但是也经不起根据地老百姓们的广泛使用,有必要提前筹划一些民生工厂,为根据地百姓提供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
而专家们也确实不负众望,毕竟这些都是早已成熟的产品,仅仅是结合根据地现有资源和物产情况,研究适合的工艺罢了。在张云提供足够猪油、矿石以及特殊催化器的的情况下,仅需要部分普通机械设备和部分作坊类设备,就可以大批量生产这些生活物资。
……………………
了解完了化工组,张云又去材料组、冶金组、机械组等专家组分别去调研了一下。
目前,这些组别正在张云的帮助下,正在研究着目前世界上主流的钢铁生产工艺特别是合金生产工艺,同时也研究着电镀、淬火、表面喷涂等等先进工序,但是这些学科太大了,也太难了,在缺少基础研究的前提下,要想依靠几个专家就取得突破,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目前,张云一方面资助这些专家搞一些基础研究,慢慢提升根据地的技术积累,另外就是安排这些专家做一些任务,如参考德国、美国等工艺,如何实现内膛镀铬提升冲锋枪、炮管的寿命;如研究合金钢或者结构调整等,尽可能降低山炮的重量………
依靠国际上已经现成且公开的工艺,依靠张云提供的一些书籍,这些专家们很好的完成了这些小任务。
(20世纪初期,各类技术进步飞快,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虽然最新的工艺和技术都是西方各国严格保密,国际上不会流通,但是已经过时的技术早已经扩散。1920年,凭借着西方流露出的技术,巴西的工业实力就已经超过了中国,可以生产绝大部分化工品了。)
目前,通过大量“占领”县城和村庄,击毙鬼子医护兵等,张云空间里其实也积累了大量的中药和部分西药物资,可以兑现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西药,比如主流的消炎药物----磺胺粉。
虽然磺胺粉1936年就开始实验性临床使用,1939年已经正式投入市场,但是1941年以前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孟烦了就是因为想得到磺胺粉,才偷了小醉的钱,害苦了这个心善的女孩。而张云哪怕以系统调换磺胺粉,其实也换不了太多,十分的不划算。
但实际上,磺胺粉是煤化工工艺的产品,实际生产成本极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人手一份的急救包里就装了一袋磺胺粉,可以供应美军士兵随意使用。说白了,不过是因为英美法等国家拥有技术罢了(因为1906年德国注册过百浪多息的生产工艺且已过期,各国不受专利限制,都可以生产磺胺粉,列强士兵们都可以较为轻易的获得磺胺药物,偏偏卖给其他国家的价格就很高)。
但现在不一样了。虽然不懂磺胺粉到底如何合成的,但是张云可是从后世的网络文学和小视频中知道,磺胺粉就是从染料百浪多息中裂解而成,且各国都直接发表了很多论文,也研发出来大量的磺胺类产品工艺。
这就很nice了。知道这些后,张云为有机化学组提供了大量的外国论文书籍,提供了百浪多息的生产工艺,指出了研发方向,然后布置这些专家们按照这些国外专家的思路,研究制定生产磺胺类药物的工艺。
如今,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测试,有机化工组已经研究出了三组不同的磺胺类药物生产工艺,正在进一步完善提纯工艺。另外,医疗组也在通过小白鼠以及部分病人,测试这个药物的过敏性,制定药物使用规范。
再过一段时间,张云就可以得到了至少三种可以投入生产的磺胺类产品工艺。如果张云再提供完善的生产设备,那正太军分区就可以正式生产这些药物了。
………………………………………………
既然可以生产磺胺类产品,那二战期间真正的“救命神药”盘尼西林(青霉素),张云也纳入了研究规划。不过,虽然张云知道青霉素是从霉菌中提炼出来的,但是1939年时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很少见,且也没有成型的工艺及产品,张云只能将原理告诉了医疗组,并提供了调换而来的公开论文,提供了研发的设备等,然后期望后面会有些奇迹。
张云对此倒是没有太过着急,只是让医疗组的专家们慢慢研究着。毕竟历史上1943年盘尼西林才小规模用于英美军队,哪怕是解放战争时期,欧美国内的盘尼西林价格也是极高,直到五十年代才开始大规模生产。
………………………………………………
除了这些“高端”的消炎药品外,张云同样也没有放下那些使用量较大的药品和器械,安排专家们研究着碘片、阿司匹林、奎宁等药物的生产工艺。
这些药物已经出现了上百年,大量的上一代生产工艺早已经公开,论文中都可以查到,虽然张云无法调换到最核心最先进的工艺文本,但是只要专家们根据书籍、论文等研究出合适的生产工艺,军分区还是可以较高成本生产这些药品的。
张云没有多大的野望,不至于奔着追赶世界一流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国际医药大厂竞争的想法。他的想法只有一个,先帮助根据地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帮助战士们尽可能降低伤亡,也救助根据地更多的病人。
……………………
了解完这些关键药品的生产工艺,张云又跟专家们聊了聊他安排的民生项目,如肥皂、洗衣粉、杀虫剂、老鼠药等等,这些物资虽然不起眼,但也是民生中最常见的化学用品。这些物资目前张云缴获空间里的数量存量还是很大的,但是也经不起根据地老百姓们的广泛使用,有必要提前筹划一些民生工厂,为根据地百姓提供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
而专家们也确实不负众望,毕竟这些都是早已成熟的产品,仅仅是结合根据地现有资源和物产情况,研究适合的工艺罢了。在张云提供足够猪油、矿石以及特殊催化器的的情况下,仅需要部分普通机械设备和部分作坊类设备,就可以大批量生产这些生活物资。
……………………
了解完了化工组,张云又去材料组、冶金组、机械组等专家组分别去调研了一下。
目前,这些组别正在张云的帮助下,正在研究着目前世界上主流的钢铁生产工艺特别是合金生产工艺,同时也研究着电镀、淬火、表面喷涂等等先进工序,但是这些学科太大了,也太难了,在缺少基础研究的前提下,要想依靠几个专家就取得突破,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目前,张云一方面资助这些专家搞一些基础研究,慢慢提升根据地的技术积累,另外就是安排这些专家做一些任务,如参考德国、美国等工艺,如何实现内膛镀铬提升冲锋枪、炮管的寿命;如研究合金钢或者结构调整等,尽可能降低山炮的重量………
依靠国际上已经现成且公开的工艺,依靠张云提供的一些书籍,这些专家们很好的完成了这些小任务。
(20世纪初期,各类技术进步飞快,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虽然最新的工艺和技术都是西方各国严格保密,国际上不会流通,但是已经过时的技术早已经扩散。1920年,凭借着西方流露出的技术,巴西的工业实力就已经超过了中国,可以生产绝大部分化工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