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赠书

做完这些,他随刘大福回到了村长家的院子里。

刘村长的媳妇王氏已经开始做饭了。

炖排骨的香味传的满院子都是。

刘村长正坐在院子里的矮凳上抽着旱烟。

向建国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他回到了自己住的那间房子里。

先前他将书肆的沈掌柜送给自己的两本书都暂时放进了空间里。

这时,他假装是从自己装衣服和鞋的包袱中拿出来这两本书。

走到院子里,他将这两本书递给刘村长。

刘村长见到这两本书唬了一跳。

要知道,这个年代,书本的价值堪比黄金。

甚至有些读书人,家中都可能拿不出几本书。实在是书太贵了。

除了有钱人家,贫寒人家只能自己抄书或者死记硬背了。

可就算是抄书,也不是随随便便都能抄的。

必须字写得好看,还得有好的纸和毛笔。

光这两样,也难倒了贫寒人家的学子,所以说,穷人读不起书。

当初刘村长念过的两年书,也不过是死记硬背了一些句子,认识几个字罢了。

此时他见到这两本书,又听到向建国说道:

“我其实也不知道送什么礼物给老哥好,便买了这两本小儿启蒙书送给老哥,若是能为村里的教育做出点贡献,也算了了老哥的心愿了。”

向建国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先前他和刘村长把酒言欢的时候,曾听刘村长提到过,村里曾经有个私塾,教书的是一名老秀才。

只不过多年前老秀才便过世了。自那之后,村里再也无人教书,现在村里的娃子们全都大字不识,让他很是遗憾。

说实话,向建国送的那些吃喝用度的谢礼,是让刘村长高兴的。

但他送出的这两本书,却是直接送进了刘村长的心坎里。

刘村长身为一村之长,心中还是有些丘壑的。

他一直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但自从多年前村里唯一的老秀才死后,他一直以村里人不能读书为憾事。

此时见到向建国如此懂他,不禁老泪纵横。

“向老弟呀,”刘村长握住了向建国的手。“你是我刘某人的知己呀!”

见到刘村长竟然如此激动,向建国也有些麻爪。

在他好说歹说的劝慰下,刘村长才收了眼泪。

不一会,王氏做好了香喷喷的晚饭。

这顿晚饭,刘家人吃的喷香。

像这般大口吃肉的状况,也就是过年或者有喜事的时候敢想想。

刘村长还开了一坛酒。

这种酒馆卖的好酒,比刘村长自己酿造的黄酒好喝多了。

但向建国也不肯多喝,推说自己要养生,也劝刘村长少喝些。

刘村长已经把向建国引为知己,因此很是听劝。只喝了一碗便将酒坛重新封上。

饭后,天未全黑,王氏在院中用大锅烀猪头。

刘村长和向建国坐在院子里天南海北的聊着。主要是刘村长讲述一些自己当年跑商的经历。

向建国装作喜欢听这些底层人民生活故事的样子,暗中记下了不少这个世界的常识。

晚上,他回房间里,抽空拿出空间里的纸笔,写了让向晴将家里空置的器具放进空间,他好给装些水。

末世这边。

向晴看见了老爹写的字条。

她立即拿了几个空盆放进空间里。

今天洗菜,做饭,和冲厕所都消耗了不少水。

古代位面。

晚上,向建国借口想要洗漱,亲自去井口打水。

刘大福想要代劳,被向建国制止了,他推说自己就是想体验一下这种生活。

这话说出来他自己都有点尴尬,但还真是装权贵装的越发像样了。

刘大福不疑有他,还专门教了教他怎样打水。

期间,他试着转移了水装进了空间的盆子里,没想到成功了。

他也是这才发现,原来可以直接隔空将水收进空间。

先前,他还保持着没有空间时的惯性思维,以为要先将水装在盆里再收进空间呢。

这个发现无疑是增加了向建国的便利。

以后往空间里送水就简单多了。

另一边。

向晴将装了水的盆子都拿出来。

这可是古代的地下水呀,不知道喝起来和现在的水有什么差别?

但不管啥水,都得烧开才行。

现在是末世,人可禁不起生病。

她主动去厨房烧水。

向凤英怕她烫到自己,又把她从厨房里赶了出来。

向晴耸耸肩,好吧,看来她注定是要当向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了。

向家人今天晚上也吃了炖排骨,是向凤英做的。

向凤英手艺虽比不上程素锦,但也很不错。

她未出嫁的时候就和嫂子程素锦处的好,因此同她学了几招做饭的手艺,不然也不能将刘子涵养的又高又壮。

至于那块五花肉,向凤英怕放不住,切片给炒熟了,这样放在阴凉处一宿也坏不了。

现在正值夏日,虽然他们这里是有名的避暑胜地,一楼也更加阴凉些,但生肉也是放不住的。

而且厨房里的炉子烧着炭,整个厨房暖烘烘的,温度有些高。因此所有吃的喝的东西都从厨房里转移到了餐厅里。

平时厨房的房门就紧关着,省得里面的热气影响到室内。

这天夜里,向晴又收到了空间可以升级的提示。

她点了同意,将空间升级到了三立方米大小。

第二天。

夜里,流溪村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起了雨。

一大早,向建国起床以后,就见着王氏在院子里正在准备背篓。

向建国询问后得知,原来一会她和儿子们要去山林里采蘑菇。

这种刚下完雨的时候,山里的蘑菇会一丛丛的冒出来,正是采摘的最好时机。

向建国觉得有趣,直言想要一起去见识一下。

刘村长一边磕了磕烟袋锅子,一边同意带着向建国去山上走走。

今天刘家三个儿子都没有早早的牵着骡子下地。

因为夜里下了雨,他们不用着急去地里浇水了。

往日里他们天不亮就要牵着骡子下地浇水。有骡子帮着驼水能减少他们不少的工作量。

毕竟靠人力挑着扁担浇地,耐力始终是不如骡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