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依法治国,以德治民
沈蓝看向肖离的目光中,更是充满了钦佩。她没想到,肖离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这时,莫离大师又询问了起来。
“那肖离小友,是否认为法家的治国理念更加先进呢?”
肖离沉吟片刻,缓缓答道:
“法家的治国理念核心思想是法治,主张以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认为只有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和严厉的惩罚措施,才能有效地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
他拿起桌上的一卷竹简,指着上面记载的商鞅变法的内容说道:
“例如古时候的商君变法,便是法家思想的典型体现,通过严刑峻法,迅速提升了国家的国力,为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然而,法家思想也并非完美无缺。”
肖离放下竹简,继续说道,“法家治国,容易走向极端,造成社会恐怖,压制百姓的创造力,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古书所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刑罚过于严苛,反而会激起百姓的反抗。”
莫离大师点点头,表示赞同。
“儒家的所谓道德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是法家的法律是有明确标准的。儒家的仁政和德治是治国的上限,法家的法治则是保证治国的下限,让人对法律畏惧,这样就能保证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守住道德底线。”
“在野心无限膨胀的情况下,也有法律能限制人的行为,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
他顿了顿,总结道。
“综上,社会稳定了之后,才能有足够的生产力来发展,才会进步。”
殿内众人再次陷入沉思,肖离的这番话,让他们对治国之道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莫离大师眼中精光闪烁,显然对肖离的见解十分欣赏。
不过,现场也有人不认同肖离的见解,但第一时间没人站出来。
于是殿内一时寂静,众人细细品味着肖离的话。
不多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率先打破沉默,拱手道:
“肖离小友此言差矣。法家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未免过于苛刻。如此治国,长久以往,民心何安?”
另一位学者也附和道:“正是如此,儒家以仁治国,方能教化民众,使之向善。法家严刑峻法,治标不治本啊!”
莫离大师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抚须微笑,转向肖离问道:
“肖离小友,你方才所言,引人深思。但如此说来,岂不是法家的治国理念更加先进?然而,从古至今,几乎所有的帝王都在明面上更加推崇儒家,这又是为何?”
肖离闻言,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的回答了起来:
“大师所问,正是一些人容易陷入的误区。法家之治,如同猛药,可迅速见效,却也副作用极大。儒家之治,如温润之水,虽缓慢,却能滋养万物。”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众人,仿佛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观察众人的反应。“每一个朝代的更迭,都伴随着血与泪的洗礼。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百废待兴。此时,若施以严刑峻法,无异于雪上加霜,只会激起更大的民怨,导致社会动荡。”
他伸出右手,食指在空中轻轻划过,仿佛在勾勒一个王朝的兴衰。
“王朝初期,百废待兴,民心思安。初代帝王,往往以儒家的仁政德治为核心,与民生息,恢复生产力。如此,方能赢得民心,巩固统治,例如汉初的文景之治。”
肖离略微一顿,眼神深邃,像是在回忆历史的长河。
“待到王朝发展中期,国力强盛,帝王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开疆拓土,征战四方,此时,社会矛盾加剧,民风不再淳朴。为了维护统治,帝王便需要严刑峻法,以法治国,重用酷吏,以法家思想来加强****,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疏导这里,肖离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低沉。
“然而,法家之治,易走极端。到了王朝后期,严刑峻法日益畸形,苛捐杂税,民不聊生,最终激起民变,导致王朝覆灭。正如古书所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他拿起茶杯,轻抿一口,眼神中带着一丝悲悯。
“如此循环往复,便是历史的规律。”
莫离大师听得入神,不住地点头。他捋着胡须,沉吟片刻,问道:“那小友的意思是,儒法并用,才是治国之道?”
肖离放下茶杯,目光灼灼地看向莫离大师。
“正是如此。帝王之所以推崇儒家,是因为每个王朝的开端,都是以儒家治国理念来恢复社会生产力。这样的帝王,往往被尊为圣君,从古至今,每个朝代都有这样的伟大君王,因此,儒家思想,便成了帝王标榜自身的工具。”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
“但实际上,所有帝王在推崇儒家的同时,都以法家治国核心作为基本框架。没有法度,无以仁政。正如《韩非子》所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正是指出了儒家思想的不足之处。”
肖离的这番话,让殿内众人陷入了深思。
他们之前只看到帝王推崇儒家,却未曾想过这背后的深层原因。
沈蓝看向肖离的目光中,充满了敬佩。她没想到,肖离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对治国之道也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殿内众人再次陷入沉思,肖离这番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荡漾在每个人的心头。
有人眉头紧锁,似在苦苦思索;有人若有所思,目光游移不定;有人则一脸茫然,显然还没能理解肖离话中深意。
莫离大师眼中精光闪烁,显然对肖离的见解十分欣赏。他抚掌笑道:“精彩!精彩!肖离小友,你对儒法两家的理解,可谓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啊!”
“这番见解,可谓一针见血,直指治国精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