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苦难的成长
从遥远的魏晋南北朝,到元明清三代的沧桑岁月,这片土地上演了无数次的战争与和平、交融与分裂的壮丽史诗。这些历史的烙印,也深深地刻在了当地人的骨子里,塑造出了他们坚韧而彪悍的民风。
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有一个小村庄,静静地诉说着自己的历史。唐戈,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名字,就属于这个村庄里的一个普通孩子。这里的村民大多以耕作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简单而淳朴的生活。由于文化水平有限,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多半沿袭着古老的“传统”,这些传统既是智慧的结晶,也夹杂着一些时代的局限。
唐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然而,他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电脑还是奢侈品的年代,他的娱乐方式除了偶尔看看电视,就是能够找到的一本书打发时间。
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孩子,总是闲不住。他会把父母给他买零食的钱小心翼翼地存起来,背着一个化肥袋子在村里四处转悠,捡拾破烂和废品。每当他攒够一本书的钱,就会兴高采烈地跑到隔壁的燕青镇去买书。那个小镇虽然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并不显眼,但它也有自己的故事。据说,元末明初的文学巨匠施耐庵曾在此地驻足,并从这里汲取了灵感,在他的传世之作中塑造了浪子燕青这一脍炙人口的角色。
然而,农村生活并非总是那么美好。在这片看似纯朴的土地上,也隐藏着一些深不见底的黑暗。人口买卖,就是这些恶习中最令人痛心的一环。唐戈所在的小村,就因为这个而饱受外界的指责和非议。村里竟然有1\/6的女性配偶是通过人贩子买来的,这种令人发指的行径,不仅摧毁了无数家庭的幸福,更将唐戈这样的无辜者推进了苦难的深渊。
那天,夕阳的余晖洒满了乡间小路,却不料,这宁静的暮色下,潜藏着唐戈命运的巨大转折。那个周日的黄昏,他如往常一样,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身着略显褪色的校服,从乡间的公交车站缓缓走下。在与同学们挥手告别后,他和同村的伙伴们欢声笑语,一路奔跑在回家的路上,歌声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
然而,当他们踏入村庄的那一刻,一股莫名的恐惧感瞬间笼罩了他们的心头。只见田野的边缘,密密麻麻的手电筒光芒闪烁,宛如一群恶魔的眼睛在黑暗中窥探,而时不时传来的粗鲁叫骂声,更是让这夜色增添了几分诡异与恐怖。
“二柱子,你这家伙,连自己的媳妇儿都看不住!”一个粗犷的男声怒吼道。
陈二柱,那个平日里就凶神恶煞的男人,此刻他更是凶狠的说道:等我抓回她,非得把她吊在房梁上好好教训不可!”
唐戈和同学们战战兢兢地继续前行,只见村里的一群男子,手持木棍、绳索,正在四处搜寻着什么。唐戈忍不住好奇,走向一位中年男子,试探着问道:“四伯,你们这是在干嘛呢?”
四伯头也不回地答道:“你们几个小子来得正好,快回家拿手电筒去。”
“拿手电筒干什么?”唐戈不解地问。
四伯显得有些不耐烦:“你这小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当然是去找那个逃跑的新媳妇儿了!”
唐戈心中一沉,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了家中。他将书包重重地扔在床上,然后仰面躺下,闭上眼睛,试图逃离这一切。
然而,他的母亲却走了过来,关切地问道:“戈儿,你怎么躺着不动啊?”
唐戈有气无力地回答:“妈,我太累了,想休息一会儿。”
“休息什么?”母亲催促道,“快起来去帮忙找新媳妇儿,村里的人都出动了,你不能躲在家里。”
唐戈皱了皱眉头,不情愿地说:“妈,我不想去。”
“你说什么胡话呢?!”母亲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起来,“你不去帮忙,将来咱们家有事谁还会帮咱们?”
在母亲的逼迫下,唐戈无奈地站了起来,他抓起手电筒,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家。虽然表面上答应了母亲,但他内心却充满了抵触和不满。他没有加入村民的搜寻队伍,而是选择了躲在村外的一个草垛子旁边,独自观察着事态的发展。
他并不想参与这种荒唐的事情,但作为一个乡村少年,他也明白基本的道德和人情世故。他蹲在草垛子旁,心中五味杂陈,直到不远处传来女人凄厉的哭喊声,打破了这夜的宁静。
唐戈猛地站起身,用手电筒照向声音的来源。只见一群人手电筒的光亮汇聚在一个女人身上,她跪在地上,双手合十,不停地哀求着:“各位大哥,求求你们放过我吧,我的孩子才七岁啊……”
然而,回应她的却是陈二柱更加凶狠的殴打和辱骂:“臭娘们儿,我让你跑!我让你跑!”女人的哭喊声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与这夜色交织成一幅惨烈的画面。
村里几个壮硕的男子,手握粗实的棍棒,押着那个被抓回的女人,一路粗暴地推进了二柱子家的院落。那女人鼻青脸肿,头发凌乱地披散着,双眼因哭泣而肿胀,宛如熟透的桃子般凄楚。两名男子毫不留情地将她重重地推倒在地,随即对陈二柱丢下一句:“看好你媳妇,别让她有机会再逃了。”另一人则提议:“实在不行,你就去铁匠铺打条铁链,再找块大石头,把她牢牢拴住。”
陈二柱怒气冲冲,一把扯住女人的头发,将她从地上粗暴地拎起,嘴里怒骂着:“你这个臭娘们儿,竟敢逃跑!”而陈二柱的母亲则更为狠戾,她尖叫着:“把她拉到地窖去,给我狠狠地打!”二柱子的父亲则向院中的男子们拱手致谢,满脸的感激之情。
这一切,都被一旁的唐戈尽收眼底。这个夜晚,对他来说,充满了无尽的恐惧与不安。
回到家中的唐戈,尽管面前是热腾腾的晚饭,但他的心却如坠冰窟。他机械地吃着饭。晚饭结束后,他躺在床上,试图用睡眠来逃避这残酷的现实。然而,当他闭上眼睛,那女人的凄惨模样便如影随形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烦躁地抓起床头的《燕赵悲歌》,读了两页后,口中不禁喃喃自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去帮助那个女人。但转念一想,自己若真的出手相助,村里的人又会如何看待他和他的家人呢?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在读高二的学生啊。然而,他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样的悲剧发生而无动于衷呢?人和动物的区别,不正在于人拥有道德和良知吗?如果换成是自己的家人遭受这样的厄运,他又是否会渴望有好心人伸出援手呢?
想到这里,唐戈突然猛地坐起身来,额头上已满是冷汗。他深吸一口气,心中已然有了决定。
第二天一早,雾气弥漫,清晨的寒气还未完全消退。唐戈推着自行车走出了家门,然后骑上车朝村外方向疾驰而去。妈妈在门口焦急地呼喊:“戈儿!你要去哪儿?”然而,唐戈没有回头,他知道,自己这一去,注定将踏上一条不归路。但他也坚信,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正确且值得的事。
清晨的阳光如细丝般穿透薄雾,将世界染上一层金色的暖意。在这熠熠生辉的曙光中,派出所的国徽虽小,却散发出不可侵犯的庄严气息。民警们迎着朝阳的洗礼,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一位民警拿起暖壶,熟练地为自己沏上一茶缸热水,刚要品味这清晨的宁静,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推门声打破。唐戈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气喘吁吁地喊道:“警察叔叔!大事不好了,我们村里有人…有人拐卖妇女!”他的话语像是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派出所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民警们面面相觑,震惊之情溢于言表。唐戈顾不得擦拭额头的汗水,急切地继续道:“就在我们村,陈二柱家!”一位民警迅速递上茶缸,安慰道:“来,孩子,喝口水,慢慢说,别着急。”
此刻,村庄的街道上,几名村民正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昨晚的“壮举”。“昨晚给二柱抓那新媳妇儿,可真是累死我了。”一人抱怨道。另一人附和:“二柱那废物,自己没用,还得咱们帮忙。”他们的话音未落,突然,三辆警车呼啸而至,尖锐的警笛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
警车在他们身旁疾驰而过,最终稳稳地停在陈二柱家门前。车门齐刷刷地打开,六名民警矫健地跃出。其中四人腰间佩戴着手枪,枪套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另两人则肩扛56式半自动步枪,弹药袋斜挎腰间,一副英姿飒爽的模样。
一名民警大步上前,猛地砸向陈二柱家的木门,“开门!警察!”院子里传来陈二柱慌乱的声音:“来了!别急啊!”然而,当他看到门外的民警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公安同志,这是…这是怎么回事啊?”
民警队长冷冷地盯着他,一字一顿地说道:“陈二柱,有人举报你买卖妇女、故意伤害和非法拘禁。现在,请你配合我们的调查!”唐戈也从警车上跳了下来,手指着院子激动地说:“人就在他家地窖里!”
陈二柱闻言,顿时恼羞成怒。他抄起一根木棍,恶狠狠地冲向唐戈,“他妈的!你这臭小子!”然而,他的冲动行为立刻被民警用半自动步枪制止。在民警的严密搜查下,被拐卖的女子终于从地窖中被解救了出来。
那名被拐女子被救后,正义的法网继续铺开,深入每个角落。经过缜密调查,九名参与那起“抓媳妇儿”事件的村民被一一捉拿归案,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然而,作为这起案件举报人的唐戈,却因此陷入了另一场风暴。
他的家被愤怒的村民砸得一片狼藉,墙头也被无情地推倒。村民们时常对他施以粗暴的拳脚,踹踢和耳光成了他生活中的常态。就连他的母亲,也无法承受举报带来的重重压力,愤怒与失望交织在一起,她常常责骂唐戈,甚至质问他为何不去死。但母爱终究伟大,为了保护他,她选择带着唐戈回到娘家生活,而唐戈的父亲则被村民的逼迫得离家避难,长年漂泊在外。
悲剧接踵而至,就连父亲的丧事,也只有寥寥几位亲戚出席。唐戈的学业因此中断,他被迫踏上了艰难的打工之路。多年后,当他鼓起勇气回村祭奠父亲时,却再次遭到了村民的残忍殴打,这一次,他重伤倒地,被紧急送进了医院。
听完何菲菲的叙述,李良的目光紧紧锁定在病床上虚弱的唐戈身上,他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愤怒几乎让他失去了理智。他猛地转身冲出病房,谭雪燕慌忙喊道:“李良!你要去哪儿?”走廊里回荡着他愤怒的声音:“我去找那些村民讲道理去!”谭雪燕急忙追了出去,“李良!快回来,千万别冲动啊!”吴舒则气愤地坐在椅子上。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走进了病房。他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唐戈,泪水夺眶而出,忍不住掩面痛哭。何菲菲认出了他,正是那天在农村路上遇到的那个小伙子。她急忙上前问道:“请问您和唐戈是什么关系?”小伙子哽咽着回答:“我叫沈强,他救的那个女子,就是我的母亲。”他的声音充满了感激与哀伤,为这场悲剧增添了一抹无法言喻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