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吾谁与归
第二百四十一章 张居正丁忧归政,王崇古忧惧逃亡
中原王朝的历史上,有过灭佛的运动,对于如何消除宗教的影响,有着一套成熟的流程化操作和经验,或者这种经验,这套经验,可以总结为世俗化。
一个将凡人灵魂从神灵处赎回,让灵魂只属于自己的世俗化,大明这套经验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实用思维,类似于李成梁在辽东求雪,肯下雪,你是龙王爷,不肯下雪,你就是个泥塑的神像,看李总兵炸不炸你就完事了。
而灵魂赎回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捣毁长崎教会和那座屹立不倒的教堂。
而罗马教廷的巡察使,那名神父也在通缉的名单之上。
而徐渭将这一切都写成了书信,让随行的海防巡检,驾驶着飞翼帆船,送往京师。
所有的海防巡检本身就是一名舟师,能够在广袤无垠的大海上找到回家的路,这些浪里白条,已经不是第一次跑这条航线了。
墩台远侯夜不收,海防巡检海上飞。
徐渭就是抱怨张居正罢了,他其实知道,以之前大明朝的状态,大明根本不可能完成灭倭的举动.
远洋作战需要的前提条件有很多,就以船为例,现在大明使用的海船主要以飞翼帆船、战座船、三桅的夹板舰和五桅的过洋船,除了战座船是原来大明就可以建造的之外,其他的都是当今陛下花费了无数的白银堆积出来的东西。
张居正就是看穿了倭国的狼子野心,就是预估到了倭国内部矛盾逐渐平稳之后,会举国攻明,又能如何呢?
朝堂中的争斗、君臣之间的离心离德、从悬崖滚落的国势,已经让这位不世人杰,焦头烂额了。
张居正在徐渭或者说在希冀大明再兴的臣民眼里,就像是那些个愚昧百姓心目中的无所不能的神,总是寄希望于张居正能够做的更多一些。
孙克毅拿出了自己的老本行来,他弄了一条画舫,准备遴选一些个倭国的娼妓,让倭国这帮没见过世面的各家家督、各令制国大名、以及幕府那帮将军,见识下顶级奢侈和享受。
孙克毅在团结肉食者,因为这些肉食者决定了倭国大多数人的命运。
飞翼帆船的航线很有趣,会先到济州岛。
济州岛到大明的针路图,在之前济州人进贡,济州人漂洋过海连话都不会说来到了大明,朝见了大明皇帝,进贡了方物之后,皇帝十分大方的派遣船只,将这些济州人送回了济州岛。
自那之后,济州岛上就多了一个海防巡检司,这个巡检司大明已经照会了朝鲜,目的是用于防倭。
从济州岛出发后到达朝鲜的仁川港,从仁川港补给后,再次出发前往旅顺等地。
仁川港距离朝鲜的都城汉城很近,而朝鲜王对于仁川水马驿的落成是非常赞同的,过往朝鲜国王向大明皇帝问安,走陆路的话,要走数月之久,而走海路,只要一天就可以了。
针路图的针,指的是罗盘上的那根针,到了哪个地标性的地区后,向某个方向转向,针路图就海路图,谁拥有了海路图,谁就拥有了这条海路。
三日后,朱翊钧收到了徐渭的书信。
大明南衙到北衙的水马驿需要十五天,而八百里加急的急报也需要十天左右,而现在,从长崎发往大明、从大明发往长崎的海驿路,只需要短短的两天就能到天津卫,从天津卫到北衙,只需要一天时间。
在信息的距离上,现在长崎距离政治中心的距离,仅仅只有三天的时间。
“徐渭这个措大!”朱翊钧看完了书信,骂骂咧咧,说徐渭是个措大,因为麻锦把徐渭给告了,说徐渭不尊重元辅先生,并且把徐渭诋毁元辅先生那些话,一个字不差的发回了京师。
“站着说话不腰疼,压根不知道先生面临什么样的局面,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好了,再往下,先生不是做不到,是不能做罢了。”朱翊钧对着张宏十分明确的说道。
张居正很难,朱翊钧亲眼看到了张居正的难处,一个两百岁的朝廷需要变法,这变法中受到的阻力,绝非想象中的那么轻松,朱翊钧只要不在张居正的雷区蹦迪,就能为所欲为的根本原因,就是朝中有个张居正。
朱翊钧这可不是胡说。
嘉靖皇帝的投降,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龙不相见,是嘉靖朝默认的规矩,因为之前二龙相见的两任太子,哀冲太子、庄敬太子,尤其是庄敬太子的死,让嘉靖皇帝不得不接受二龙不相见,父子不能见面的诡异设定。
如果二龙继续见面的结果,大抵是裕王都可能因为这种谶纬给咒死,画小人扎针是咒不死人的,但是下毒可以。
二龙不相见,争夺的大约是第一继承人的培养权。
张居正作为太傅,已经用尽了自己的全力,来保证万历皇帝健康长大,来保证大明皇权不会进一步的丧失了。
历史上的张居正更难,因为小皇帝不喜欢张居正,没有皇权支持的张居正可谓是举步维艰。
朱翊钧不是历史上那个万历皇帝,他感谢张居正在主少国疑的这段时间,做的一切,历代执掌大权的臣子和皇帝,走到善终的仅仅诸葛亮和刘禅而已。
至于徐渭到底要跟倭人合作,还是要跟泰西教会合作,朱翊钧也不在乎,徐渭、孙克毅、麻锦前往长崎,只是前往寻找一个落脚点,无论和谁合作,只要能够落地生根,那大明后续的搜集情报的工作,才能照例展开。
朱翊钧提笔回信,在书信里,朱翊钧十分不满徐渭对张居正的态度,那是帝师。
同时也给了他们最大的事权,在长崎便宜行事便是,至于徐渭会不会自立为王,再搞个僭号宋、僭越徽王之类的事儿,朱翊钧也不在乎。
只要白银能够更加流畅的流入大明,他们在倭国搞出什么幺蛾子事,都是为大明立功。
给予充分的事权,就是希望他们能发挥出商人和读书人的本色来,可劲儿的折腾。
“陛下,先生的父亲病重了。”张宏面色凝重的说道。
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一个落魄书生,和徐渭一样,屡试不中,如果不是张居正,张文明这种落榜学子,大明比比皆是,张文明既没有什么才气、也没有什么名望,更无浮财,即便是某天死去,也不过是在黄土地上,多一个坟包而已。
正因为张文明的儿子是张居正,所以张文明的病重,才显得格外的举世瞩目。
因为张文明去世,大明首辅、太傅帝师张居正按照大明的规矩,就要丁忧致仕了,帝国的掌舵人更易,牵动的是整个帝国。
朱翊钧已经用尽了一切的手段,为夺情做了准备,但是张居正本人的意愿却希望可以丁忧。
张文明病重之后,帝国元辅悲痛不已,请了长期的病假,守在父亲的身边,伺候左右,但是这份孝心依旧留不住张文明流逝的生命力。
“解刳院那边没有什么办法吗?”朱翊钧的手指在桌上不停的敲动着,这代表着他内心略微有些犹豫,甚至是烦躁。
张宏面色为难的说道:“张老先生岁数实在是太大了,七十有三了,解刳院是大医官,张老先生是命数已尽,五脏俱衰,药石难医了。”
“朕知道了。”朱翊钧点头,示意自己已经知道了情况。
此时京师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全楚会馆,等待着那个行将朽木的老人,离开人世,那么一场波及整个大明朝的政局变动,围绕着元辅之位的倾轧,就会如火如荼的展开。
万历五年五月十三日,张文明撒手人寰,在全楚会馆逝世。
已经消失了十多天的张居正,上奏请求致仕,送父亲魂归故里,落叶归根,丁忧守孝,这篇奏疏显然是极其悲痛之下写成的,字里行间里带着无法掩饰的悲伤,而且十分简短。
臣一闻讣音,五内崩裂,臣不忠不孝,祸延臣父,哀毁昏迷,不能措词,惟有痛哭泣血而已,乞父归丧,丁忧以尽孝,臣不胜激切哀感之至。
一封简短的致仕奏疏,里面是决绝和断然。
小皇帝已经长大了,羽翼算不上丰满,但是小皇帝自身是个弘毅之人,已经足够的强大了,而且还有戚继光在侧,不会出现什么乱子。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小皇帝敬爱师长,专门以召见耆老为名,将张文明夫妇留在京师久住,已经对张居正极好了。
张居正打算归政了。
即便是没有大婚,归政的时间也到了。
朱翊钧亲笔写了一份圣旨,令司礼监禀笔太监李佑恭,送往张居正的全楚会馆。
李佑恭是内书房卷出来的宦官,他带着圣旨来到了全楚会馆,全楚会馆一片缟素,这里已经设了灵堂,而全楚会馆府中,也有了几架马车,游七正带着人收拾着府中之物,张居正致仕的奏疏,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打算离开了。
全楚会馆是在京楚人筹资所建,张居正这是打算把全楚会馆这个私宅,还给楚党了,就像杨博走的时候,把全晋会馆交给了葛守礼一样。
人一旦失去了权势,连鬼都不会上门。
张居正在朝中数十年,见多了朝廷的倾轧,他知道自己这一走,就跟高拱一样,这辈子便不可能再回来了,继任的元辅,无论如何都不会忍受张居正的复出再起,甚至各种事情都会发生。
但是张居正仍然打算离开,因为悲痛交加之下,他已经不能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了,元辅是廷议的主持者,他已经缺席了十多天,不能正常主持廷议的他,已经不适合继续留在文华殿了。
“圣旨到,太傅接旨。”李佑恭吊着嗓子大声的说道,等到张居正被游七搀扶着走出了全楚会馆跪迎接旨的时候,李佑恭才大声的喊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今览辅臣所奏,得知先生之父弃世而去,痛悼良久。先生哀痛之心,当不知何如自理!然天降先生,非寻常者比。亲承先帝付托,辅朕冲幼,社稷奠安,天下太平,莫大之忠,自古罕有。先生父灵,必是欢妥。”
“今宜以朕为念,勉抑哀情,以成大孝。朕幸甚,天下幸甚。钦此。”
朱翊钧亲笔手书的圣旨,核心内容就两个字,夺情,国朝在先生手里逐渐太平起来,这就是臣子最大的忠诚,先生的父亲英灵在上,知道先生为国朝做出的贡献必然欢欣鼓舞,应该以国事为先,以朕为念,抑制哀情,早日任事。
这封圣旨,虽然没有明明白白的说夺情,但是已经把态度表明。
“臣谨叩头祗领讫。”张居正其实预料到了小皇帝要夺情,一时间也只能暂时把圣旨接下来。
“太后懿旨到,太傅接旨。”另外一个慈庆宫管事太监张仲举打开懿旨说道:“惊闻太傅之父弃世而去,悲痛难忍,太傅悲情可想而知,万望太傅节哀,早日整理,国势稍振仍有隐忧,新政方兴亦有诡危,皇帝尚且幼冲,切责太傅为天下计。”
“特赐:银五百两,纻丝十表里,白米二十石,香油二百斤,各样碎香二十斤,蜡烛一百对,麻布五十匹,以资丧葬所用。”
懿旨是李太后和陈太后一起发的,内容是明明白白的夺情,而且用国势、新政、天下来进行了道德绑架,用词是切责,出自论语,意思为严厉责备,急切求索。
虽然廷议没有停摆,但是朝中的局势立刻变得恢诡谲怪起来,李太后和陈太后,不管张居正如何悲伤,要求他立刻回到朝堂,继续主持大局。
宫里夺情起复,不准张居正丁忧守孝的意志,更加坚决。
“臣谨叩头祗领讫。”张居正再叩首,眉头紧皱起来,按照他的估计,朝中的局势不应该到如此地步才是。
父亲病了,他做了很多的安排,这才十余日,能出什么乱子?
“先生,陛下有口谕。”司礼监禀笔太监李佑恭让左右避让,和张居正小声耳语了起来。
陛下的口谕才是关键,但是冯保作为宫里的老祖宗,在全楚会馆门前,大庭广众之下,跟张居正耳语,有联袂架空皇帝、恋权的嫌疑,所以朱翊钧才让李佑恭前来。
而李佑恭将口谕清楚明确的传递给了张居正。
“先生,朝中出了不少的乱子,朕幼冲德凉,若是先生再不还朝,恐有天变,新政危矣。”李佑恭把皇帝的口谕和说这话的原因,说的很清楚。
真就出了乱子,张居正的张党已经开始被弹劾了。
梁梦龙、刘应节、殷正茂、凌云翼、潘季驯、李乐、王希元、张楚城等等,都在弹劾的名录之上,而且声势越来越大,甚至连谭纶、王国光、万士和都在名单之上。
古怪的是,王崇古这次却幸免于难,没人弹劾王崇古,反而有一种以王崇古为核心重新组建内阁的风力舆论在酝酿。
太监们走后,张居正面色凝重的对儿子张嗣文说道:“我入宫一趟。”
张居正匆匆进宫面圣,朱翊钧在宝岐司召见了张居正。
“这里是私宅,先生悲痛难忍,多日劳累,坐下说话,坐下说话,张宏,看杯茶。”朱翊钧示意张居正坐下说话,张居正肉眼可见的老了几分,这是劳累所致,解刳院的大医官已经看过了,是过度悲伤导致。
张居正一直在病榻之前,自然是心力交瘁,等到张居正的注意力转移,调理数日,不会有什么隐忧。
“谢陛下隆恩。”张居正打量了一下这个宝岐司广寒殿,这还是他第一次来,他发现这里和全楚会馆的格局完全一样,显然朱翊钧很喜欢这种风格,广寒殿塌了重建,完全是按照全楚会馆建成的。
朱翊钧这么做,除了喜欢这种风格之外,还是因为安全,高墙深宅。
“先生,自古七十古来稀,先生之父已经七十有三了,是喜丧,先生节哀。”朱翊钧宽慰着张居正。
张居正有些惊异的说道:“陛下口谕,朝中出了乱子,是什么乱子?”
“王崇古。”朱翊钧言简意赅的说道:“先生也有预料,先生请假之后,对新政、对新政任事之臣的攻讦如影随形,这种弹劾本无大事,但这两年一直被弹劾的王崇古,却没有人再弹劾。”
“朕担忧,到底是不是王崇古在别有用心的主持此事。”
“大司寇那本安置流氓疏上奏之后,他安能有退路可言?”张居正则不认为是王崇古在里面干坏事,因为那本五万言的安置流氓疏,就是王崇古的投名状,投名状都纳了,他没有再横跳回去的可能了。
朱翊钧眉头紧锁的说道:“先生所言甚是,朕这不是担心吗?人心隔肚皮,毕竟朕杀了他的外甥,他若是对先生和朕怀恨在心,那也不意外。”
张居正刚要说话,门外一个小黄门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跑的太急了,在门槛上绊了一下,整个人摔在了地上,跪在地上,往前爬了几步,小黄门才惊恐万分的说道:“今日廷议之后,大司寇如常前往了永定毛呢厂,在永定毛呢厂留下一本致仕奏疏,就挂印而去了!”
“嗯?”朱翊钧呆滞的看着小黄门,王崇古这个反应,实在是让朱翊钧始料未及。
“监察御史王谦呢?”张居正立刻问道。
“一道跑了!”小黄门呈送了致仕奏疏。
父子俩是一道去的永定毛呢厂,奏疏是早就写好的,张居正父亲一离世,两个人立刻就带着一些家当离开,往老家蒲城方向而去,而且是快马配驿。
朱翊钧看向了缇帅赵梦祐说道:“劳烦缇帅,把二人给抓回来,朕还没批复奏疏,他们就跑,是何道理?朕的皇宫、朕的佛塔、朕的讲武学堂、西山煤局、永定、永升毛呢厂谁来督办?”
“他怎么能跑呢?!”
朱翊钧其实知道王崇古跑的动机,为了活命。
朝中的复古派显然是打算把他这个王崇古竖起来当崇古、反对新政的大旗。
王崇古,不崇古叫什么王崇古?
而且王崇古入阁之事,已经提举了好多次,王崇古最大的问题是他真的能扛起这杆大旗,但是他不想抗,思前想后,基于求生欲,王崇古做了个离谱的决定,带着儿子,跑回老家去。
王崇古就一个儿子,跑的时候,那两辆马车,轻装简从,说走就走。
王崇古要跑,是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处置这个局面,张居正是否致仕,他王崇古真的做那个反对帝师的人,就是死路一条,皇帝怕是要杀他九族了,但是不跑,复古派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把他架上火堆。
王崇古敢跑,是他摸准了小皇帝的脉,小皇帝这个人的确薄凉寡恩,暴戾无常,杀心很重,但是对于有功于国朝之人,皇帝总是能够网开一面,比如之前,张翰没有获得皇帝御赐的鹤氅,王崇古就捞到了一件。
所以,王崇古知道,只要自己在朝廷反应过来之前,跑回了老家蒲城,那陛下也不会追魂夺魄。
王崇古也读矛盾说,陛下那个暴戾的面孔之下,是宅心仁厚,只要做个人,在陛下这里就是个人。
朱翊钧可以理解王崇古的这个决定,但是不代表他赞同、认可这种行为,留下一封致仕奏疏,挂印而去,想都不要想。
赵梦祐领命而去,王崇古就是跑的再快,也快不过缇骑,赵梦祐有这个信心,要是连这都做不到,还做什么朝廷的鹰犬。
“看来不是大司寇。”朱翊钧反倒是颇为欣慰的说道,王崇古这个逃跑的举动,就注定了他被抓回来,也是个戴罪之身,戴罪之身怎么入阁?不能入阁,便不能扛旗。
王崇古是真的聪明人,在强烈的求生欲下,这种破局的事,都能想出来。
“陛下,肉食者之间存在着普遍的默契,他们不需要联袂奔走,就是同气连枝,所以这次的攻讦新政,不见得有什么主持之人,只是察觉到了风向,才一起上奏。”张居正见不是王崇古,也是露出了一丝惨淡的笑容,多少有些欣慰。
他仍然在教小皇帝,肉食者之间的默契,不需要通过联袂奔走就能实现,这是普遍的默契性,这才是最可怕的事儿,这也是皇帝日后亲政后面临的最大困难,新政,需要先喂饱这些人,才能将德被万民,穷民苦力才能沐浴皇恩浩荡。
朱翊钧叹了口气说道:“先生讲过,就像是水流要通过沟渠流到田亩之中,不能直接从源头凭空流到田间地头,先生也看到了,朕这个年纪,人情不通,志向未立,先生怎么可以忍心弃朕而去,弃门下而去,弃天下百姓而去呢?”
“陛下的法子也挺好的。”张居正憋了半天,憋出了一句话。
他清楚的知道,他离开之后,皇帝会大开杀戒,但是他也无能为力,送父亲落叶归根,是作为人子的基本义务,大明还有陛下主持局面。
哪怕是王崇古在背后搞什么小动作,陛下也会毫不留情的把王崇古肃清掉,陛下从来都是个果决的人。
“陛下,臣之前就说过,这朝廷其实不怕错误的决定,就怕反复,哪怕是错了,一错到底,贯彻到底,也未尝就一定错,但是反反复复,最是忌讳,人心会在反复之间离散,再想聚在一起,难如登天。”张居正之前就跟小皇帝交代过这个坚持到底的逻辑。
朝廷不怕错,怕的是根本路线上发生转变,只要路线是对的,有些小错误,并不会引起巨大的恶劣后果。
“先生是不打算回来了吗?”朱翊钧长长的吐了口气,看着张居正,语气虽然平静,但有些不满的问道。
“回不来了。”张居正知道这次致仕后,便再无起复的可能,脸上的笑容带着许多的欣慰,他笑着说道:“陛下,臣终归是要走的,陛下终归是要亲政的,早晚而已。”
“哼!”朱翊钧一拍桌子,不再多说,直接就走了,这是小皇帝第一次这么没有礼貌的直接离开。
张居正看着陛下愤怒离场,嘴角却露出了一丝的笑意,陛下已经慢慢长大了,他这个元辅在某些时候,已经成为了阻碍,就这样退了也好,自古权臣有几个能全身而归的?借着丁忧致仕,远离朝堂,对他而言,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国势、新政、天下,陛下都能很好的处置,皇帝的叛逆期也快要到了,若是自己再待下去必然是人厌狗嫌,不如就这样离开的好。
他已经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在主少国疑的时候,撑住了朝堂,他教育好了皇帝,皇帝已经具备了明君的气象,同样他也主持了新政,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开了一个好头。
陛下只要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大明再次屹立于世界之巅,只是时间问题,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没有任何未了心愿的他,真的打算离开了。
他站起身来,甩了甩袖子,五拜三叩首,俯首帖耳的说道:“臣,告退。”
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一个将凡人灵魂从神灵处赎回,让灵魂只属于自己的世俗化,大明这套经验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实用思维,类似于李成梁在辽东求雪,肯下雪,你是龙王爷,不肯下雪,你就是个泥塑的神像,看李总兵炸不炸你就完事了。
而灵魂赎回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捣毁长崎教会和那座屹立不倒的教堂。
而罗马教廷的巡察使,那名神父也在通缉的名单之上。
而徐渭将这一切都写成了书信,让随行的海防巡检,驾驶着飞翼帆船,送往京师。
所有的海防巡检本身就是一名舟师,能够在广袤无垠的大海上找到回家的路,这些浪里白条,已经不是第一次跑这条航线了。
墩台远侯夜不收,海防巡检海上飞。
徐渭就是抱怨张居正罢了,他其实知道,以之前大明朝的状态,大明根本不可能完成灭倭的举动.
远洋作战需要的前提条件有很多,就以船为例,现在大明使用的海船主要以飞翼帆船、战座船、三桅的夹板舰和五桅的过洋船,除了战座船是原来大明就可以建造的之外,其他的都是当今陛下花费了无数的白银堆积出来的东西。
张居正就是看穿了倭国的狼子野心,就是预估到了倭国内部矛盾逐渐平稳之后,会举国攻明,又能如何呢?
朝堂中的争斗、君臣之间的离心离德、从悬崖滚落的国势,已经让这位不世人杰,焦头烂额了。
张居正在徐渭或者说在希冀大明再兴的臣民眼里,就像是那些个愚昧百姓心目中的无所不能的神,总是寄希望于张居正能够做的更多一些。
孙克毅拿出了自己的老本行来,他弄了一条画舫,准备遴选一些个倭国的娼妓,让倭国这帮没见过世面的各家家督、各令制国大名、以及幕府那帮将军,见识下顶级奢侈和享受。
孙克毅在团结肉食者,因为这些肉食者决定了倭国大多数人的命运。
飞翼帆船的航线很有趣,会先到济州岛。
济州岛到大明的针路图,在之前济州人进贡,济州人漂洋过海连话都不会说来到了大明,朝见了大明皇帝,进贡了方物之后,皇帝十分大方的派遣船只,将这些济州人送回了济州岛。
自那之后,济州岛上就多了一个海防巡检司,这个巡检司大明已经照会了朝鲜,目的是用于防倭。
从济州岛出发后到达朝鲜的仁川港,从仁川港补给后,再次出发前往旅顺等地。
仁川港距离朝鲜的都城汉城很近,而朝鲜王对于仁川水马驿的落成是非常赞同的,过往朝鲜国王向大明皇帝问安,走陆路的话,要走数月之久,而走海路,只要一天就可以了。
针路图的针,指的是罗盘上的那根针,到了哪个地标性的地区后,向某个方向转向,针路图就海路图,谁拥有了海路图,谁就拥有了这条海路。
三日后,朱翊钧收到了徐渭的书信。
大明南衙到北衙的水马驿需要十五天,而八百里加急的急报也需要十天左右,而现在,从长崎发往大明、从大明发往长崎的海驿路,只需要短短的两天就能到天津卫,从天津卫到北衙,只需要一天时间。
在信息的距离上,现在长崎距离政治中心的距离,仅仅只有三天的时间。
“徐渭这个措大!”朱翊钧看完了书信,骂骂咧咧,说徐渭是个措大,因为麻锦把徐渭给告了,说徐渭不尊重元辅先生,并且把徐渭诋毁元辅先生那些话,一个字不差的发回了京师。
“站着说话不腰疼,压根不知道先生面临什么样的局面,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好了,再往下,先生不是做不到,是不能做罢了。”朱翊钧对着张宏十分明确的说道。
张居正很难,朱翊钧亲眼看到了张居正的难处,一个两百岁的朝廷需要变法,这变法中受到的阻力,绝非想象中的那么轻松,朱翊钧只要不在张居正的雷区蹦迪,就能为所欲为的根本原因,就是朝中有个张居正。
朱翊钧这可不是胡说。
嘉靖皇帝的投降,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龙不相见,是嘉靖朝默认的规矩,因为之前二龙相见的两任太子,哀冲太子、庄敬太子,尤其是庄敬太子的死,让嘉靖皇帝不得不接受二龙不相见,父子不能见面的诡异设定。
如果二龙继续见面的结果,大抵是裕王都可能因为这种谶纬给咒死,画小人扎针是咒不死人的,但是下毒可以。
二龙不相见,争夺的大约是第一继承人的培养权。
张居正作为太傅,已经用尽了自己的全力,来保证万历皇帝健康长大,来保证大明皇权不会进一步的丧失了。
历史上的张居正更难,因为小皇帝不喜欢张居正,没有皇权支持的张居正可谓是举步维艰。
朱翊钧不是历史上那个万历皇帝,他感谢张居正在主少国疑的这段时间,做的一切,历代执掌大权的臣子和皇帝,走到善终的仅仅诸葛亮和刘禅而已。
至于徐渭到底要跟倭人合作,还是要跟泰西教会合作,朱翊钧也不在乎,徐渭、孙克毅、麻锦前往长崎,只是前往寻找一个落脚点,无论和谁合作,只要能够落地生根,那大明后续的搜集情报的工作,才能照例展开。
朱翊钧提笔回信,在书信里,朱翊钧十分不满徐渭对张居正的态度,那是帝师。
同时也给了他们最大的事权,在长崎便宜行事便是,至于徐渭会不会自立为王,再搞个僭号宋、僭越徽王之类的事儿,朱翊钧也不在乎。
只要白银能够更加流畅的流入大明,他们在倭国搞出什么幺蛾子事,都是为大明立功。
给予充分的事权,就是希望他们能发挥出商人和读书人的本色来,可劲儿的折腾。
“陛下,先生的父亲病重了。”张宏面色凝重的说道。
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一个落魄书生,和徐渭一样,屡试不中,如果不是张居正,张文明这种落榜学子,大明比比皆是,张文明既没有什么才气、也没有什么名望,更无浮财,即便是某天死去,也不过是在黄土地上,多一个坟包而已。
正因为张文明的儿子是张居正,所以张文明的病重,才显得格外的举世瞩目。
因为张文明去世,大明首辅、太傅帝师张居正按照大明的规矩,就要丁忧致仕了,帝国的掌舵人更易,牵动的是整个帝国。
朱翊钧已经用尽了一切的手段,为夺情做了准备,但是张居正本人的意愿却希望可以丁忧。
张文明病重之后,帝国元辅悲痛不已,请了长期的病假,守在父亲的身边,伺候左右,但是这份孝心依旧留不住张文明流逝的生命力。
“解刳院那边没有什么办法吗?”朱翊钧的手指在桌上不停的敲动着,这代表着他内心略微有些犹豫,甚至是烦躁。
张宏面色为难的说道:“张老先生岁数实在是太大了,七十有三了,解刳院是大医官,张老先生是命数已尽,五脏俱衰,药石难医了。”
“朕知道了。”朱翊钧点头,示意自己已经知道了情况。
此时京师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全楚会馆,等待着那个行将朽木的老人,离开人世,那么一场波及整个大明朝的政局变动,围绕着元辅之位的倾轧,就会如火如荼的展开。
万历五年五月十三日,张文明撒手人寰,在全楚会馆逝世。
已经消失了十多天的张居正,上奏请求致仕,送父亲魂归故里,落叶归根,丁忧守孝,这篇奏疏显然是极其悲痛之下写成的,字里行间里带着无法掩饰的悲伤,而且十分简短。
臣一闻讣音,五内崩裂,臣不忠不孝,祸延臣父,哀毁昏迷,不能措词,惟有痛哭泣血而已,乞父归丧,丁忧以尽孝,臣不胜激切哀感之至。
一封简短的致仕奏疏,里面是决绝和断然。
小皇帝已经长大了,羽翼算不上丰满,但是小皇帝自身是个弘毅之人,已经足够的强大了,而且还有戚继光在侧,不会出现什么乱子。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小皇帝敬爱师长,专门以召见耆老为名,将张文明夫妇留在京师久住,已经对张居正极好了。
张居正打算归政了。
即便是没有大婚,归政的时间也到了。
朱翊钧亲笔写了一份圣旨,令司礼监禀笔太监李佑恭,送往张居正的全楚会馆。
李佑恭是内书房卷出来的宦官,他带着圣旨来到了全楚会馆,全楚会馆一片缟素,这里已经设了灵堂,而全楚会馆府中,也有了几架马车,游七正带着人收拾着府中之物,张居正致仕的奏疏,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打算离开了。
全楚会馆是在京楚人筹资所建,张居正这是打算把全楚会馆这个私宅,还给楚党了,就像杨博走的时候,把全晋会馆交给了葛守礼一样。
人一旦失去了权势,连鬼都不会上门。
张居正在朝中数十年,见多了朝廷的倾轧,他知道自己这一走,就跟高拱一样,这辈子便不可能再回来了,继任的元辅,无论如何都不会忍受张居正的复出再起,甚至各种事情都会发生。
但是张居正仍然打算离开,因为悲痛交加之下,他已经不能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了,元辅是廷议的主持者,他已经缺席了十多天,不能正常主持廷议的他,已经不适合继续留在文华殿了。
“圣旨到,太傅接旨。”李佑恭吊着嗓子大声的说道,等到张居正被游七搀扶着走出了全楚会馆跪迎接旨的时候,李佑恭才大声的喊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今览辅臣所奏,得知先生之父弃世而去,痛悼良久。先生哀痛之心,当不知何如自理!然天降先生,非寻常者比。亲承先帝付托,辅朕冲幼,社稷奠安,天下太平,莫大之忠,自古罕有。先生父灵,必是欢妥。”
“今宜以朕为念,勉抑哀情,以成大孝。朕幸甚,天下幸甚。钦此。”
朱翊钧亲笔手书的圣旨,核心内容就两个字,夺情,国朝在先生手里逐渐太平起来,这就是臣子最大的忠诚,先生的父亲英灵在上,知道先生为国朝做出的贡献必然欢欣鼓舞,应该以国事为先,以朕为念,抑制哀情,早日任事。
这封圣旨,虽然没有明明白白的说夺情,但是已经把态度表明。
“臣谨叩头祗领讫。”张居正其实预料到了小皇帝要夺情,一时间也只能暂时把圣旨接下来。
“太后懿旨到,太傅接旨。”另外一个慈庆宫管事太监张仲举打开懿旨说道:“惊闻太傅之父弃世而去,悲痛难忍,太傅悲情可想而知,万望太傅节哀,早日整理,国势稍振仍有隐忧,新政方兴亦有诡危,皇帝尚且幼冲,切责太傅为天下计。”
“特赐:银五百两,纻丝十表里,白米二十石,香油二百斤,各样碎香二十斤,蜡烛一百对,麻布五十匹,以资丧葬所用。”
懿旨是李太后和陈太后一起发的,内容是明明白白的夺情,而且用国势、新政、天下来进行了道德绑架,用词是切责,出自论语,意思为严厉责备,急切求索。
虽然廷议没有停摆,但是朝中的局势立刻变得恢诡谲怪起来,李太后和陈太后,不管张居正如何悲伤,要求他立刻回到朝堂,继续主持大局。
宫里夺情起复,不准张居正丁忧守孝的意志,更加坚决。
“臣谨叩头祗领讫。”张居正再叩首,眉头紧皱起来,按照他的估计,朝中的局势不应该到如此地步才是。
父亲病了,他做了很多的安排,这才十余日,能出什么乱子?
“先生,陛下有口谕。”司礼监禀笔太监李佑恭让左右避让,和张居正小声耳语了起来。
陛下的口谕才是关键,但是冯保作为宫里的老祖宗,在全楚会馆门前,大庭广众之下,跟张居正耳语,有联袂架空皇帝、恋权的嫌疑,所以朱翊钧才让李佑恭前来。
而李佑恭将口谕清楚明确的传递给了张居正。
“先生,朝中出了不少的乱子,朕幼冲德凉,若是先生再不还朝,恐有天变,新政危矣。”李佑恭把皇帝的口谕和说这话的原因,说的很清楚。
真就出了乱子,张居正的张党已经开始被弹劾了。
梁梦龙、刘应节、殷正茂、凌云翼、潘季驯、李乐、王希元、张楚城等等,都在弹劾的名录之上,而且声势越来越大,甚至连谭纶、王国光、万士和都在名单之上。
古怪的是,王崇古这次却幸免于难,没人弹劾王崇古,反而有一种以王崇古为核心重新组建内阁的风力舆论在酝酿。
太监们走后,张居正面色凝重的对儿子张嗣文说道:“我入宫一趟。”
张居正匆匆进宫面圣,朱翊钧在宝岐司召见了张居正。
“这里是私宅,先生悲痛难忍,多日劳累,坐下说话,坐下说话,张宏,看杯茶。”朱翊钧示意张居正坐下说话,张居正肉眼可见的老了几分,这是劳累所致,解刳院的大医官已经看过了,是过度悲伤导致。
张居正一直在病榻之前,自然是心力交瘁,等到张居正的注意力转移,调理数日,不会有什么隐忧。
“谢陛下隆恩。”张居正打量了一下这个宝岐司广寒殿,这还是他第一次来,他发现这里和全楚会馆的格局完全一样,显然朱翊钧很喜欢这种风格,广寒殿塌了重建,完全是按照全楚会馆建成的。
朱翊钧这么做,除了喜欢这种风格之外,还是因为安全,高墙深宅。
“先生,自古七十古来稀,先生之父已经七十有三了,是喜丧,先生节哀。”朱翊钧宽慰着张居正。
张居正有些惊异的说道:“陛下口谕,朝中出了乱子,是什么乱子?”
“王崇古。”朱翊钧言简意赅的说道:“先生也有预料,先生请假之后,对新政、对新政任事之臣的攻讦如影随形,这种弹劾本无大事,但这两年一直被弹劾的王崇古,却没有人再弹劾。”
“朕担忧,到底是不是王崇古在别有用心的主持此事。”
“大司寇那本安置流氓疏上奏之后,他安能有退路可言?”张居正则不认为是王崇古在里面干坏事,因为那本五万言的安置流氓疏,就是王崇古的投名状,投名状都纳了,他没有再横跳回去的可能了。
朱翊钧眉头紧锁的说道:“先生所言甚是,朕这不是担心吗?人心隔肚皮,毕竟朕杀了他的外甥,他若是对先生和朕怀恨在心,那也不意外。”
张居正刚要说话,门外一个小黄门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跑的太急了,在门槛上绊了一下,整个人摔在了地上,跪在地上,往前爬了几步,小黄门才惊恐万分的说道:“今日廷议之后,大司寇如常前往了永定毛呢厂,在永定毛呢厂留下一本致仕奏疏,就挂印而去了!”
“嗯?”朱翊钧呆滞的看着小黄门,王崇古这个反应,实在是让朱翊钧始料未及。
“监察御史王谦呢?”张居正立刻问道。
“一道跑了!”小黄门呈送了致仕奏疏。
父子俩是一道去的永定毛呢厂,奏疏是早就写好的,张居正父亲一离世,两个人立刻就带着一些家当离开,往老家蒲城方向而去,而且是快马配驿。
朱翊钧看向了缇帅赵梦祐说道:“劳烦缇帅,把二人给抓回来,朕还没批复奏疏,他们就跑,是何道理?朕的皇宫、朕的佛塔、朕的讲武学堂、西山煤局、永定、永升毛呢厂谁来督办?”
“他怎么能跑呢?!”
朱翊钧其实知道王崇古跑的动机,为了活命。
朝中的复古派显然是打算把他这个王崇古竖起来当崇古、反对新政的大旗。
王崇古,不崇古叫什么王崇古?
而且王崇古入阁之事,已经提举了好多次,王崇古最大的问题是他真的能扛起这杆大旗,但是他不想抗,思前想后,基于求生欲,王崇古做了个离谱的决定,带着儿子,跑回老家去。
王崇古就一个儿子,跑的时候,那两辆马车,轻装简从,说走就走。
王崇古要跑,是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处置这个局面,张居正是否致仕,他王崇古真的做那个反对帝师的人,就是死路一条,皇帝怕是要杀他九族了,但是不跑,复古派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把他架上火堆。
王崇古敢跑,是他摸准了小皇帝的脉,小皇帝这个人的确薄凉寡恩,暴戾无常,杀心很重,但是对于有功于国朝之人,皇帝总是能够网开一面,比如之前,张翰没有获得皇帝御赐的鹤氅,王崇古就捞到了一件。
所以,王崇古知道,只要自己在朝廷反应过来之前,跑回了老家蒲城,那陛下也不会追魂夺魄。
王崇古也读矛盾说,陛下那个暴戾的面孔之下,是宅心仁厚,只要做个人,在陛下这里就是个人。
朱翊钧可以理解王崇古的这个决定,但是不代表他赞同、认可这种行为,留下一封致仕奏疏,挂印而去,想都不要想。
赵梦祐领命而去,王崇古就是跑的再快,也快不过缇骑,赵梦祐有这个信心,要是连这都做不到,还做什么朝廷的鹰犬。
“看来不是大司寇。”朱翊钧反倒是颇为欣慰的说道,王崇古这个逃跑的举动,就注定了他被抓回来,也是个戴罪之身,戴罪之身怎么入阁?不能入阁,便不能扛旗。
王崇古是真的聪明人,在强烈的求生欲下,这种破局的事,都能想出来。
“陛下,肉食者之间存在着普遍的默契,他们不需要联袂奔走,就是同气连枝,所以这次的攻讦新政,不见得有什么主持之人,只是察觉到了风向,才一起上奏。”张居正见不是王崇古,也是露出了一丝惨淡的笑容,多少有些欣慰。
他仍然在教小皇帝,肉食者之间的默契,不需要通过联袂奔走就能实现,这是普遍的默契性,这才是最可怕的事儿,这也是皇帝日后亲政后面临的最大困难,新政,需要先喂饱这些人,才能将德被万民,穷民苦力才能沐浴皇恩浩荡。
朱翊钧叹了口气说道:“先生讲过,就像是水流要通过沟渠流到田亩之中,不能直接从源头凭空流到田间地头,先生也看到了,朕这个年纪,人情不通,志向未立,先生怎么可以忍心弃朕而去,弃门下而去,弃天下百姓而去呢?”
“陛下的法子也挺好的。”张居正憋了半天,憋出了一句话。
他清楚的知道,他离开之后,皇帝会大开杀戒,但是他也无能为力,送父亲落叶归根,是作为人子的基本义务,大明还有陛下主持局面。
哪怕是王崇古在背后搞什么小动作,陛下也会毫不留情的把王崇古肃清掉,陛下从来都是个果决的人。
“陛下,臣之前就说过,这朝廷其实不怕错误的决定,就怕反复,哪怕是错了,一错到底,贯彻到底,也未尝就一定错,但是反反复复,最是忌讳,人心会在反复之间离散,再想聚在一起,难如登天。”张居正之前就跟小皇帝交代过这个坚持到底的逻辑。
朝廷不怕错,怕的是根本路线上发生转变,只要路线是对的,有些小错误,并不会引起巨大的恶劣后果。
“先生是不打算回来了吗?”朱翊钧长长的吐了口气,看着张居正,语气虽然平静,但有些不满的问道。
“回不来了。”张居正知道这次致仕后,便再无起复的可能,脸上的笑容带着许多的欣慰,他笑着说道:“陛下,臣终归是要走的,陛下终归是要亲政的,早晚而已。”
“哼!”朱翊钧一拍桌子,不再多说,直接就走了,这是小皇帝第一次这么没有礼貌的直接离开。
张居正看着陛下愤怒离场,嘴角却露出了一丝的笑意,陛下已经慢慢长大了,他这个元辅在某些时候,已经成为了阻碍,就这样退了也好,自古权臣有几个能全身而归的?借着丁忧致仕,远离朝堂,对他而言,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国势、新政、天下,陛下都能很好的处置,皇帝的叛逆期也快要到了,若是自己再待下去必然是人厌狗嫌,不如就这样离开的好。
他已经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在主少国疑的时候,撑住了朝堂,他教育好了皇帝,皇帝已经具备了明君的气象,同样他也主持了新政,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开了一个好头。
陛下只要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大明再次屹立于世界之巅,只是时间问题,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没有任何未了心愿的他,真的打算离开了。
他站起身来,甩了甩袖子,五拜三叩首,俯首帖耳的说道:“臣,告退。”
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