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吾谁与归
第四百四十六章 以征虏大将军的名义宣布:俺答汗,你被俘虏了
当不彦台吉看到了十门三十斤的火炮时,就知道板升城内的士气,已经完全降低为了负数,整个板升城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战败。
战败的方式有很多种,投降是最体面的方式,俺答汗真的已经尽力了,但大明的钞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在俺答汗派遣了儿子商量投降诸事的时候,板升城内发生了暴乱,拥有武器的壮丁对城内的普通平民进行了劫掠,这是从戚继光围城第一天开始的,起初这种暴乱,还只是亡命之徒仗着自己武力在身,四处勒索钱财,很快就从勒索变成了烧杀抢掠。
俺答汗在第三天‘天雷破’之后,就彻底失去了对板升城的控制,投降在谈,板升城在乱,而归化城则是紧闭城门。
谈判没谈成,大明要求无条件投降,俺答汗的儿子还想为老爹争取。
归化城的万户杨鼎,本身是个汉人,他走投无路投靠了北虏后,成为了归化城的一员,最终成为了汉儿万户,杨鼎这个名字,他本人已经很陌生了,他有個北虏名字,叫兀鲁思不花。
兀鲁思不花本人对于大明没什么好感,同样他对北虏、俺答汗也没什么好感。
他是边民,在他本人看来,北虏?哪有什么北虏?都是在关内被逼迫到活不下去的汉人逃出了关外,才有了北虏,大家长得一样,说话也一样,用的文字都相同,这是敌国外患吗?
俺答汗逞凶,还不是因为关内的老爷们压榨,俺答汗才获得了人力物力。
尤其是兀鲁思不花读过了矛盾说、公私论、生产图说和阶级论之后,他更加确定了自己想法的真实。
汉人的老爷残忍压榨,那北虏的老爷就不残忍压榨了吗?同样会残忍的朘剥压榨,而且手段更加直接。
所以杨鼎也不喜欢俺答汗,三娘子的和解,成为了草原很多人的共识,至少归化城是这样的。
大明的汉人老爷最近似乎被迫变得良心了起来,因为朝中天大的老爷张居正和皇帝,对汉人老爷的朘剥非常不满,汉人老爷的无法无天,终于引来了天老爷的愤怒。
归化城之所以选择按兵不动,不是他们想做什么,更不是打算支援板升,主要是害怕有什么动作,引起大明的误会,大明的火炮跟大雷似的,连续轰炸了很久很久。
草原人盛传,大明皇帝的确是真武大帝的转世,戚帅从皇帝那里请到了雷法,惩戒罪人了。
这种理解,离谱之中带着一些合理。
在戚继光围城的第十日,大军开始进入板升城,此时的板升已经成为了一个人间炼狱,一个完全失序的世界,戚继光见过很多次很多次这样的人间炼狱,那时候,倭患波及之处,都是这个样子,四处都是残垣断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腐朽的味道,这种味道是一种尸体腐朽、火烧火燎的恶臭。
城中发生了大火。
幸存的人带着怀疑和惊惧的目光看着入城的大军,他们不敢从自己躲藏的地方走出来,因为不知道这些军兵是不是和那些暴徒一样的恶人。
戚继光来到了金顶大帐,这里并没有暴徒袭扰,怯薛军,俺答汗的班直戍卫还在保护金顶大帐,城中的大火也没有蔓延到这里。
俺答汗带领着万户和喇嘛们,在金顶大帐前献出了金印,跪在地上,将金印交给了大明大将军,这个金印,还是隆庆议和后,大明赐给俺答汗的顺义王印,也只有这枚金印能完全代表他的身份。
“当初,大明的京畿,延庆、昌平、怀柔、顺义、密云、通州、蓟州、遵化,和今日的板升,是一样的。”戚继光抽出了天子赐下的佩刀,架在了俺答汗的脖子上,平静的说道:“我以大明皇帝册封征虏大将军的名义宣布:俺答汗,你被俘虏了。”
戚继光已经打了三十年仗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京城的文官们畏惧他的暴力。强大和冷血,板升城固然惨烈,可嘉靖二十九年以来一直到隆庆二年的大明人就不惨烈了吗?
今日的板升亦如当初的大明京畿诸镇一样,这样的惨剧也曾发生在大明。
大明和北虏必须有个结果,才能彻底停止这种惨烈之事的发生。
不彦台吉和大明磋商投降的条件,但最终没能达成一致,这也是戚继光为何要在第十日进城,而不是俺答汗出城投降。
俺答汗是俘虏,而不是归降的降人。
起初不彦台吉提出俺答汗仍保留顺义王位,和土蛮汗享受同等待遇,戚继光不肯答应,土蛮汗的确在隆庆元年入寇,但那次土蛮汗并没有讨到好处,反而因为天气和军兵抵抗,搞得极为狼狈,让宗主大汗颜面尽失。
大明和宗主大汗的和解,很大程度上和隆庆二年戚继光北上之后,多次在激烈冲突取胜有关,大明数次征伐已经达到了自己报仇的目的。
俺答汗制造的杀孽,没能血洗。
俺答汗并没有被带上枷锁,也没有镣铐,被押入了带顶棚的囚车之中,和董狐狸一道押解入京。
戚继光围城的第十日,万历九年六月十一日,板升城破,六月十二日,归化城万户杨鼎来到了板升城投降,杨鼎看着打出了结果,立刻就投降了,这本就是三娘子的交待之一,俺答汗胜,归化城维持本来的和解主张,大明胜,则投降。
大明能输很多次,但俺答汗筑城之后,只能输一次。
和解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彻底妥协,三娘子的和解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过,那就是彻底和解。
归化城早有准备,万历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大明大同卫军在宣大总督吴百朋、大同总兵焦承勋的带领下来到了板升和归化城。
也是在这一日,戚继光进行了超过五千人的斩首。
这些都是围城期间劫掠普通平民的渣滓中的渣滓,手上沾着汉人的血,也沾着鞑靼人的血,在大明的语境内,这些都是亡命之徒,罪名为附逆作乱。
这一举动,其实戚继光有极大的政治风险,因为很容易被言官弹劾为滥杀无辜、杀俘,但戚继光不杀这些人,大明这次复套仍然无法长治久安,为了大明对河套等地的长期统治,戚继光坚定的选择了杀人。
而戚继光这一个举动,意图非常的明确,如果草原人要有一个仇恨对象,那不能是大明、朝廷、陛下,而是他戚继光这个个人。
这也是戚继光的目的之一。
前线的时候犯点冲动的错误,也是武将的生存之道,非要不识抬举功高震主,那就是没有恭顺之心。
六月二十三日,在卫军驻守的情况下,大明的骑营李如松为先锋,向着河套进军,攻灭板升,活捉俺答汗,不是大明的目的,复套才是。
俺答汗、董狐狸、不彦台吉、察罕淖尔、大喇嘛索南嘉措等一众案犯被押解入京,关到了北镇抚司大牢之中。
“戚帅威武。”朱翊钧对着冯保说道:“下旨内阁,朕要在午门,宣讲戚帅捷音!现在立刻摆驾大司马府上,朕要告诉大司马这个好消息。”
大明的大司马还是谭纶,即便是他已经开始犯糊涂,但他心心念念的复套,终于走出了一大步,正如谭纶对新任兵部尚书曾省吾说的那样,无论如何,先打回来,剩下的事儿,以后再谈,现在治理不了,只能军事羁縻,也比日后拿不回来要强。
隆庆议和的最大问题,就是议和之后,河套地区实际上属于了北虏。
朱翊钧的车驾很快就到了谭纶的府邸,谭纶这段时间,病情没有加重,但却越来越不爱说话,连自己的长子询问,也是能不开口就不开口,性格也从喜乐无常,变成了完全封闭,昏睡的时间越来越长,清醒的时间并不多,朱翊钧也是等了大半个时辰,才等到了谭纶醒过来。
“拜见陛下。”谭纶想要见礼,他觉得自己一丝不苟的五拜三叩首的见礼了,但其实身体根本没动,谭纶总觉得面前的陛下很陌生,在他的印象里,陛下还是那个十岁的胖孩子。
“大司马,戚帅攻克了板升,活捉了俺答汗,向着河套挺近,北虏败了,彻底的败了。”朱翊钧抓着谭纶的手,说话的速度很慢,每一个字都咬的很清楚,怕谭纶听不明白。
“好好好。”谭纶连连点头说道:“打得好,打得好,陛下,是不是该给戚帅封个武勋?戚帅于国朝有大功。”
“朕会给他封爵的,大司马安心。”朱翊钧没有纠正谭纶的认知错误了,谭纶已经记不得皇帝给戚继光封了迁安伯、迁安侯,这次更是打算在午门宣读捷音后,给戚继光封公。
谭纶觉得不公平,戚继光那么多的战功,都捞不到一个爵位,甚至连流爵都没有,这太不公平了,谭纶也是仗着自己快死了,才敢这么胆大妄为的要求。
时空交错的割裂感。
谭纶变糊涂后,朱翊钧总是能感受到这种割裂感,大明的变化极大,所以这交谈,反而有点驴唇不对马嘴的感觉。
“陛下啊,江陵公他要求严苛,也是为了大明好,做事过急了一些,陛下贵为大明天子,理应为大明大计所考虑,略作忍耐。”谭纶抓着陛下强健的大手,眉头紧蹙的说道:“先生要求严苛,是国势垂危,陛下体量一二先生的难处。”
“大司马的交待,朕记下了,记下了。”朱翊钧拍了拍谭纶的手,凑近了下,确信的说道。
谭纶在担心张居正没有好下场,张居正得罪了太多的人,他能依靠的只有眼下这个有些陌生的皇帝了。
朱翊钧简单的说了说李如松在武川大捷,说完还准备再说板升城的情况,谭纶已经又糊涂了起来,朱翊钧只好作罢。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朱翊钧离开谭纶府上的时候,也只能这么劝了自己一句。
“下旨给兵部礼部,责令汤克宽儿子恢复世袭指挥同知。”朱翊钧在回到了通和宫御书房的时候,立刻下旨,恢复汤克宽儿子的世袭官职,即便是不领兵,拿一份俸禄也是该得的,汤克宽是为大明死于边野,这是朱翊钧从一开始的主张。
现在抓到了董狐狸,算是为汤克宽报仇,这件事就彻底了却了因果。
“陛下,先生在御书房外候着。”冯保俯首说道。
“宣。”
朱翊钧很清楚张居正来御书房是为了什么,宣讲捷音,或者说为戚继光封公。
在戚继光晋升国公这件事上,朱翊钧和张居正一样的固执,彼此都很坚持,现在戚继光把俺答汗送回了京师来,这件事就必须要吵出一个结果了。
“先生免礼,坐下说话。”朱翊钧坐直了身子,严阵以待。
“陛下,臣以为陛下不应该亲至午门宣讲捷音,让兵部尚书曾省吾宣讲就是了。”张居正直接开门见山,不仅不能封公,宣讲捷音让兵部尚书代行就是。
“朕不同意,先生教朕,说国事千头万绪,行之者一,信赏罚,赏罚分明,则国有大信,戚帅攻灭金国生擒虏王,乃是一等功勋,理应封公以示赏罚分明,这是先生教朕的,先生现在又过来说,不能信赏罚,又为哪般?”朱翊钧的语气平静。
今天,要么是张居正被说服,要么是朱翊钧说服张居正,没有别的选项,这个奉国公,张居正答应,朱翊钧要封,不答应也要封。
“陛下臣的确说过。”张居正回旋镖吃多了也习惯了,他俯首说道:“陛下,臣也是为了保护戚帅,权盛者摧,功高者隳,杨博是君子还是小人?杨博想做君子,但他没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了。”
张居正谈到了矛盾说已经被删减的问题,杨博是君子还是小人的问题上,有的时候,人爬到了高位,就会身不由己,朱翊钧倒是舍得给张居正明摄宗的庙号,但是不能,这就是张居正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戚继光已经爬的足够高了,没有必要再往上爬了。
“先生教朕大道之行,现在却告诉朕,不能这么做,那先生为何要教朕呢?”朱翊钧打出了一张蛮不讲理,我不听我不听,你理由再多我也不听。
这就是耍无赖,张居正在讲实践,朱翊钧一直讲理论,这根本就是在诡辩,朱翊钧的理由是完全站得住脚的理由,但问题是实践中,需要对现实进行妥协。
“这也是戚帅的意思,戚帅两次动用了天子赐器,既然已经赐器,便不要赐名了,戚帅在塞外一斩随军无德商贾,二斩板升败俘,就是为了不更进一步。”张居正仍然讲事实。
戚继光的两次杀人都是先斩后奏,尤其是板升的亡命之徒,其实应该由宣大总督吴百朋来上奏请斩,这些亡命之徒必死,但谁来杀是问题的关键。
戚继光直接杀了,就是给自己泼脏水。
“不不不,这件事朕问过大宗伯了,万士和对朕说,这是惯例,当初英国公张辅征战安南时候,也是先先斩后奏,每下一城必斩亡命奸猾,防止这些亡命奸猾聚啸作乱,这是行军作战的必然行为,没什么大不了的,英国公张辅两次征战安南,都这么做了,直到现在,安南国依旧有英国公张辅的奉祀,安南人没有怨恨张辅。”朱翊钧连连摆手。
朱翊钧收到前线的塘报之后,立刻召见了万士和,询问万士和有没有洗地的办法,万士和表示,这还需要洗地吗?这不是应有之意吗?而后拿出了张辅每下一城必杀亡命的旧例出来,这些杀孽,并不是大明丢失交趾十三司的原因。
交趾承宣布政使兼按察使黄福,在交趾十九年,威惠兼行,深受百姓的爱戴,他一走,剩下的官员残忍朘剥,最终导致了黎利的彻底坐大。
张辅在安南的杀孽更重,但安南人都觉得这些亡命之徒该死。
戚继光杀人,不是问题,甚至不需要洗地,自有祖宗成法兜底,张辅做的如果不对,明成祖朱棣为何没有惩治?难道是因为明成祖朱棣太过于昏聩?
“陛下。”张居正略显无奈,他在讲戚继光的个人意愿,朱翊钧反而又开始讲事实,从始至终,皇帝都在避重就轻。
坏消息:陛下向贱儒学习。
好消息:全都学会了!
“陛下,这对戚帅而言不是好事,若是如此封公,日后戚帅便不能领兵出战了。”张居正又谈到了对戚继光的影响,戚继光现在以迁安侯领京营自然可以四处出击,但戚继光一旦成为了奉国公,便只能养老了。
戚继光虽然老了,但还远没有带不动兵的时候,这么一封公,怕是雄鹰折翼只能蛰伏。
不能打仗对将军而言,是折磨。
朱翊钧刚要说,封了国公怎么就不能带兵打仗了?但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
国初之时,国公当然能带兵打仗,因为朱元璋、朱棣都是最能打的那个,但现在国势已经完全不同,朱翊钧并不是最能打的那个,所以国公领兵之事,的确和张居正说的那样。
朱翊钧发现了,张居正绝对是有备而来,只要陷入张居正的讨论话题之中,就会陷入被动。
“戚帅班师仍有时日,先生,朕听闻先生近日不便久坐,这样吧,朕让大医官陈实功为先生诊治一二,放先生一个月的假。”朱翊钧打出了一张转移话题,暂且搁置,以张居正生病为由,给他放假看病。
张菊正久坐,这病到了不得不看的时候,这些年张居正虽然没有辛辣饮食,但这十人九痔,有这方面的病,对于久坐的张菊正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大医官陈实功这么多年的实践,十成有一百成的把握,可以在七日内痊愈。
陈实功现在在外科的实力,远超以往,光是解刳的凌迟犯都有了上百人,做的痔疮手术已经足够从京师排到了蓟州了,对于张菊正这个痔,陈实功有充足的把握,没有把握,他也不敢跟皇帝说外科手术。
陈实功发明了一种三品一条枪,只需要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
张居正也同意了做手术治疗,至于是不是会死,他倒是没有太多的担忧,他死了对大明国朝不会出现太过于剧烈的影响,均田役的内容,他已经安排了下去,可能陛下会很辛苦一段时间,但下一个卷王会随着考成法遴选制度出现在朝中,继续辅佐陛下。
“陛下。”张居正真的有些无奈,陛下是皇帝,耍无赖谁能耍的过陛下?
“先生,戚帅奉国公之事,朕意已绝,不必再劝了,就是先生拉上内阁,拉上五府一起反对,这也要办。”朱翊钧给了张居正非常明确的答案,这件事他一定要办。
张居正沉默了许久,思考再思考,右手拇指在食指上不停的捻动着,才开口说道:“那就封吧。”
张居正妥协了,不妥协陛下也会耍无赖,他总不能学高拱一样,不让陛下处理国事,既然要封,那就是陛下和内阁意见完全一致。
其实分歧的根源是张居正和皇帝对于京营的定位出现了分歧。
张居正从头到尾都把京营看做是皇帝的利刃,维持稳定的一把最好用的工具、新政的压舱石,这就是张居正对京营的定位,也是张居正振武的根本目的,尊主上威福之权的政治主张。
而朱翊钧对京营则是有更多的期盼,只做一把维持稳定的工具,其实完全没必要如此重金打造,他对京营的定位是伐不臣,这个定位更加明确的指标就是实土郡县的开疆拓土。
一个是维持稳定,一个是开拓尖刀,定位不同,决定了京营总兵上限的不同。
张居正也不是铁了心的要领着内阁跟皇帝唱反调,真的要唱反调,也不会同意京营征伐板升了,俺答汗都快老死了,这是天下皆知的事儿,等两年,俺答汗死了,受到羊毛生意的经济羁縻,草原河套也可以慢慢图谋。
陛下执意如此,张居正也不再反对,他犹豫了一番,将一本封好的奏疏递给了冯保,才开口说道:“陛下,若是天不假时,陛下再拆开看。”
“好。”朱翊钧点头。
“臣告退。”张居正站起来俯首见礼。
毕竟是做手术,也有可能出现问题,他给陛下这封奏疏,是他的遗书,若是真的一命呜呼死在了三品一条枪之下,陛下再看遗书不迟,若是得天眷顾,没有死,那就没必要拆了。
“冯大伴,送送先生。”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冯保代为送行,张居正一走,朱翊钧就拆开了奏疏细细的看了起来。
一本从结构到内容都和诸葛亮《出师表》高度相似的奏疏,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劝皇帝勤政不要荒芜政务,劝皇帝不要忘记了唐玄宗、世宗皇帝的克终之难,劝皇帝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让大明再次伟大的期许就完全落在了皇帝的身上,希望陛下不要辜负万民的期许,谁人谁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都写的很明白。
出师表,是一份遗书,朱翊钧当初全文背诵的时候只是觉得诸葛亮絮叨,到了后来再读,才彻底读明白了他的内容,那时候征战,舟车劳顿,稍有不慎就是死于长途跋涉之中,但诸葛亮还是带着军伍继续北伐了。
张居正这本遗书,也是类似的。
相比较诸葛亮,张居正其实是略微逊色一些的,张居正的军事天赋并不是很强,张居正也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张居正还是个大贪官,收军将和外官的孝敬。
朱翊钧确实没有诸葛亮,但他有张居正辅弼,军事上还有戚继光可以倚重,道德楷模上有海瑞,这完全足够了,老天爷对他已经足够好足够好了。
万历九年,十九岁的朱翊钧,已经有了充分的经验处理国事,张居正教的真的很好,好的坏的,都教了,但张居正真的走了,朱翊钧会变得异常忙碌,会耽误他的不务正业。
次日缇帅赵梦祐调动了八百缇骑,将整个全楚会馆团团围住,所有人出入都需要进行严密检查,而入府的瓜果蔬菜,不再是全楚会馆自己购置,而是皇帝派遣了张宏统一采买送入府中,确保张居正这个虚弱时候,万无一失。
在筹备手术完成之后,朱翊钧亲自到了全楚会馆,却没有进去,给的压力足够大了,压力再大,怕陈实功手抖。
“王谦啊,你怎么也在这儿,莫不是要害先生?”朱翊钧手里攥着一把三品一条枪,研究着这玩意儿的结构,确实是十分精巧,而且镀锌防锈做的极好。
朱翊钧没进去,怕陈实功手抖,王谦也没进去,他也站在门前等着,他来是父亲派来的。
“陛下,这可不能乱说啊!臣绝无此心,若是心里有鬼,还敢站在这里?”王谦连连摆手,陛下平日里爱说玩笑话,可这话,可是诛心之言。
“那倒也是。”朱翊钧将一品三条枪还给了张宏,才说道:“王谦啊,朕对你父子二人不薄,要银子朕可以给,要地位朕也可以给,要名声朕也可以给,要青史留名朕也可以给。”
“但唯独先生的命,朕给不了。”
王谦打了个哆嗦,作为政敌,王谦也不是没想过趁着张居正虚弱,做点文章,但王谦的想法跟父亲一说,父亲抽出了七星环首刀,以近七十岁高龄愣是追了王谦两条街才罢休。
有些事,王崇古看的比王谦明白,大明皇帝简单易懂,有些东西可以碰,有些东西真的碰不得。
“这次戚帅大胜,我爹一高兴,赏给我七万两银子零花,啧啧,真的大方。”王谦要回这个话不容易,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滴水不漏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戚帅赢了,王崇古很高兴,七万两银子的零花钱,整个大明也是独一份了。
而另一方面,则是表功,晋党虽然有佞臣,但整体表现,还是算是忠君体国,没有为了银子给戚继光的征战找麻烦,没有对征伐造成影响,这就是表功。
王崇古是真的高兴,戚继光这赢了,晋党当初养寇自重的事儿,也算是平稳落地了。
“陛下,手术很成功。”一个小黄门从全楚会馆门前跑了出来,大声禀报着里面的情况。
“很好,明日朕再来看。”朱翊钧还没进去,他怕把细菌带进去,但每天都会过来询问。
唯一遗憾的是,当初朱翊钧说要在三品一条枪上撒一把辣椒面的事,不能兑现了。
当初晋党发难张居正独占讲筵,张居正没有任何犹豫,就把朱翊钧丢了给了王家屏和范应期,朱翊钧那时候就打算在三品一条枪上撒一把辣椒面,让张菊正知道什么叫眦睚必报,什么叫记仇。
董狐狸是对的,大明皇帝是真的记仇。
(本章完)
战败的方式有很多种,投降是最体面的方式,俺答汗真的已经尽力了,但大明的钞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在俺答汗派遣了儿子商量投降诸事的时候,板升城内发生了暴乱,拥有武器的壮丁对城内的普通平民进行了劫掠,这是从戚继光围城第一天开始的,起初这种暴乱,还只是亡命之徒仗着自己武力在身,四处勒索钱财,很快就从勒索变成了烧杀抢掠。
俺答汗在第三天‘天雷破’之后,就彻底失去了对板升城的控制,投降在谈,板升城在乱,而归化城则是紧闭城门。
谈判没谈成,大明要求无条件投降,俺答汗的儿子还想为老爹争取。
归化城的万户杨鼎,本身是个汉人,他走投无路投靠了北虏后,成为了归化城的一员,最终成为了汉儿万户,杨鼎这个名字,他本人已经很陌生了,他有個北虏名字,叫兀鲁思不花。
兀鲁思不花本人对于大明没什么好感,同样他对北虏、俺答汗也没什么好感。
他是边民,在他本人看来,北虏?哪有什么北虏?都是在关内被逼迫到活不下去的汉人逃出了关外,才有了北虏,大家长得一样,说话也一样,用的文字都相同,这是敌国外患吗?
俺答汗逞凶,还不是因为关内的老爷们压榨,俺答汗才获得了人力物力。
尤其是兀鲁思不花读过了矛盾说、公私论、生产图说和阶级论之后,他更加确定了自己想法的真实。
汉人的老爷残忍压榨,那北虏的老爷就不残忍压榨了吗?同样会残忍的朘剥压榨,而且手段更加直接。
所以杨鼎也不喜欢俺答汗,三娘子的和解,成为了草原很多人的共识,至少归化城是这样的。
大明的汉人老爷最近似乎被迫变得良心了起来,因为朝中天大的老爷张居正和皇帝,对汉人老爷的朘剥非常不满,汉人老爷的无法无天,终于引来了天老爷的愤怒。
归化城之所以选择按兵不动,不是他们想做什么,更不是打算支援板升,主要是害怕有什么动作,引起大明的误会,大明的火炮跟大雷似的,连续轰炸了很久很久。
草原人盛传,大明皇帝的确是真武大帝的转世,戚帅从皇帝那里请到了雷法,惩戒罪人了。
这种理解,离谱之中带着一些合理。
在戚继光围城的第十日,大军开始进入板升城,此时的板升已经成为了一个人间炼狱,一个完全失序的世界,戚继光见过很多次很多次这样的人间炼狱,那时候,倭患波及之处,都是这个样子,四处都是残垣断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腐朽的味道,这种味道是一种尸体腐朽、火烧火燎的恶臭。
城中发生了大火。
幸存的人带着怀疑和惊惧的目光看着入城的大军,他们不敢从自己躲藏的地方走出来,因为不知道这些军兵是不是和那些暴徒一样的恶人。
戚继光来到了金顶大帐,这里并没有暴徒袭扰,怯薛军,俺答汗的班直戍卫还在保护金顶大帐,城中的大火也没有蔓延到这里。
俺答汗带领着万户和喇嘛们,在金顶大帐前献出了金印,跪在地上,将金印交给了大明大将军,这个金印,还是隆庆议和后,大明赐给俺答汗的顺义王印,也只有这枚金印能完全代表他的身份。
“当初,大明的京畿,延庆、昌平、怀柔、顺义、密云、通州、蓟州、遵化,和今日的板升,是一样的。”戚继光抽出了天子赐下的佩刀,架在了俺答汗的脖子上,平静的说道:“我以大明皇帝册封征虏大将军的名义宣布:俺答汗,你被俘虏了。”
戚继光已经打了三十年仗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京城的文官们畏惧他的暴力。强大和冷血,板升城固然惨烈,可嘉靖二十九年以来一直到隆庆二年的大明人就不惨烈了吗?
今日的板升亦如当初的大明京畿诸镇一样,这样的惨剧也曾发生在大明。
大明和北虏必须有个结果,才能彻底停止这种惨烈之事的发生。
不彦台吉和大明磋商投降的条件,但最终没能达成一致,这也是戚继光为何要在第十日进城,而不是俺答汗出城投降。
俺答汗是俘虏,而不是归降的降人。
起初不彦台吉提出俺答汗仍保留顺义王位,和土蛮汗享受同等待遇,戚继光不肯答应,土蛮汗的确在隆庆元年入寇,但那次土蛮汗并没有讨到好处,反而因为天气和军兵抵抗,搞得极为狼狈,让宗主大汗颜面尽失。
大明和宗主大汗的和解,很大程度上和隆庆二年戚继光北上之后,多次在激烈冲突取胜有关,大明数次征伐已经达到了自己报仇的目的。
俺答汗制造的杀孽,没能血洗。
俺答汗并没有被带上枷锁,也没有镣铐,被押入了带顶棚的囚车之中,和董狐狸一道押解入京。
戚继光围城的第十日,万历九年六月十一日,板升城破,六月十二日,归化城万户杨鼎来到了板升城投降,杨鼎看着打出了结果,立刻就投降了,这本就是三娘子的交待之一,俺答汗胜,归化城维持本来的和解主张,大明胜,则投降。
大明能输很多次,但俺答汗筑城之后,只能输一次。
和解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彻底妥协,三娘子的和解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过,那就是彻底和解。
归化城早有准备,万历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大明大同卫军在宣大总督吴百朋、大同总兵焦承勋的带领下来到了板升和归化城。
也是在这一日,戚继光进行了超过五千人的斩首。
这些都是围城期间劫掠普通平民的渣滓中的渣滓,手上沾着汉人的血,也沾着鞑靼人的血,在大明的语境内,这些都是亡命之徒,罪名为附逆作乱。
这一举动,其实戚继光有极大的政治风险,因为很容易被言官弹劾为滥杀无辜、杀俘,但戚继光不杀这些人,大明这次复套仍然无法长治久安,为了大明对河套等地的长期统治,戚继光坚定的选择了杀人。
而戚继光这一个举动,意图非常的明确,如果草原人要有一个仇恨对象,那不能是大明、朝廷、陛下,而是他戚继光这个个人。
这也是戚继光的目的之一。
前线的时候犯点冲动的错误,也是武将的生存之道,非要不识抬举功高震主,那就是没有恭顺之心。
六月二十三日,在卫军驻守的情况下,大明的骑营李如松为先锋,向着河套进军,攻灭板升,活捉俺答汗,不是大明的目的,复套才是。
俺答汗、董狐狸、不彦台吉、察罕淖尔、大喇嘛索南嘉措等一众案犯被押解入京,关到了北镇抚司大牢之中。
“戚帅威武。”朱翊钧对着冯保说道:“下旨内阁,朕要在午门,宣讲戚帅捷音!现在立刻摆驾大司马府上,朕要告诉大司马这个好消息。”
大明的大司马还是谭纶,即便是他已经开始犯糊涂,但他心心念念的复套,终于走出了一大步,正如谭纶对新任兵部尚书曾省吾说的那样,无论如何,先打回来,剩下的事儿,以后再谈,现在治理不了,只能军事羁縻,也比日后拿不回来要强。
隆庆议和的最大问题,就是议和之后,河套地区实际上属于了北虏。
朱翊钧的车驾很快就到了谭纶的府邸,谭纶这段时间,病情没有加重,但却越来越不爱说话,连自己的长子询问,也是能不开口就不开口,性格也从喜乐无常,变成了完全封闭,昏睡的时间越来越长,清醒的时间并不多,朱翊钧也是等了大半个时辰,才等到了谭纶醒过来。
“拜见陛下。”谭纶想要见礼,他觉得自己一丝不苟的五拜三叩首的见礼了,但其实身体根本没动,谭纶总觉得面前的陛下很陌生,在他的印象里,陛下还是那个十岁的胖孩子。
“大司马,戚帅攻克了板升,活捉了俺答汗,向着河套挺近,北虏败了,彻底的败了。”朱翊钧抓着谭纶的手,说话的速度很慢,每一个字都咬的很清楚,怕谭纶听不明白。
“好好好。”谭纶连连点头说道:“打得好,打得好,陛下,是不是该给戚帅封个武勋?戚帅于国朝有大功。”
“朕会给他封爵的,大司马安心。”朱翊钧没有纠正谭纶的认知错误了,谭纶已经记不得皇帝给戚继光封了迁安伯、迁安侯,这次更是打算在午门宣读捷音后,给戚继光封公。
谭纶觉得不公平,戚继光那么多的战功,都捞不到一个爵位,甚至连流爵都没有,这太不公平了,谭纶也是仗着自己快死了,才敢这么胆大妄为的要求。
时空交错的割裂感。
谭纶变糊涂后,朱翊钧总是能感受到这种割裂感,大明的变化极大,所以这交谈,反而有点驴唇不对马嘴的感觉。
“陛下啊,江陵公他要求严苛,也是为了大明好,做事过急了一些,陛下贵为大明天子,理应为大明大计所考虑,略作忍耐。”谭纶抓着陛下强健的大手,眉头紧蹙的说道:“先生要求严苛,是国势垂危,陛下体量一二先生的难处。”
“大司马的交待,朕记下了,记下了。”朱翊钧拍了拍谭纶的手,凑近了下,确信的说道。
谭纶在担心张居正没有好下场,张居正得罪了太多的人,他能依靠的只有眼下这个有些陌生的皇帝了。
朱翊钧简单的说了说李如松在武川大捷,说完还准备再说板升城的情况,谭纶已经又糊涂了起来,朱翊钧只好作罢。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朱翊钧离开谭纶府上的时候,也只能这么劝了自己一句。
“下旨给兵部礼部,责令汤克宽儿子恢复世袭指挥同知。”朱翊钧在回到了通和宫御书房的时候,立刻下旨,恢复汤克宽儿子的世袭官职,即便是不领兵,拿一份俸禄也是该得的,汤克宽是为大明死于边野,这是朱翊钧从一开始的主张。
现在抓到了董狐狸,算是为汤克宽报仇,这件事就彻底了却了因果。
“陛下,先生在御书房外候着。”冯保俯首说道。
“宣。”
朱翊钧很清楚张居正来御书房是为了什么,宣讲捷音,或者说为戚继光封公。
在戚继光晋升国公这件事上,朱翊钧和张居正一样的固执,彼此都很坚持,现在戚继光把俺答汗送回了京师来,这件事就必须要吵出一个结果了。
“先生免礼,坐下说话。”朱翊钧坐直了身子,严阵以待。
“陛下,臣以为陛下不应该亲至午门宣讲捷音,让兵部尚书曾省吾宣讲就是了。”张居正直接开门见山,不仅不能封公,宣讲捷音让兵部尚书代行就是。
“朕不同意,先生教朕,说国事千头万绪,行之者一,信赏罚,赏罚分明,则国有大信,戚帅攻灭金国生擒虏王,乃是一等功勋,理应封公以示赏罚分明,这是先生教朕的,先生现在又过来说,不能信赏罚,又为哪般?”朱翊钧的语气平静。
今天,要么是张居正被说服,要么是朱翊钧说服张居正,没有别的选项,这个奉国公,张居正答应,朱翊钧要封,不答应也要封。
“陛下臣的确说过。”张居正回旋镖吃多了也习惯了,他俯首说道:“陛下,臣也是为了保护戚帅,权盛者摧,功高者隳,杨博是君子还是小人?杨博想做君子,但他没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了。”
张居正谈到了矛盾说已经被删减的问题,杨博是君子还是小人的问题上,有的时候,人爬到了高位,就会身不由己,朱翊钧倒是舍得给张居正明摄宗的庙号,但是不能,这就是张居正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戚继光已经爬的足够高了,没有必要再往上爬了。
“先生教朕大道之行,现在却告诉朕,不能这么做,那先生为何要教朕呢?”朱翊钧打出了一张蛮不讲理,我不听我不听,你理由再多我也不听。
这就是耍无赖,张居正在讲实践,朱翊钧一直讲理论,这根本就是在诡辩,朱翊钧的理由是完全站得住脚的理由,但问题是实践中,需要对现实进行妥协。
“这也是戚帅的意思,戚帅两次动用了天子赐器,既然已经赐器,便不要赐名了,戚帅在塞外一斩随军无德商贾,二斩板升败俘,就是为了不更进一步。”张居正仍然讲事实。
戚继光的两次杀人都是先斩后奏,尤其是板升的亡命之徒,其实应该由宣大总督吴百朋来上奏请斩,这些亡命之徒必死,但谁来杀是问题的关键。
戚继光直接杀了,就是给自己泼脏水。
“不不不,这件事朕问过大宗伯了,万士和对朕说,这是惯例,当初英国公张辅征战安南时候,也是先先斩后奏,每下一城必斩亡命奸猾,防止这些亡命奸猾聚啸作乱,这是行军作战的必然行为,没什么大不了的,英国公张辅两次征战安南,都这么做了,直到现在,安南国依旧有英国公张辅的奉祀,安南人没有怨恨张辅。”朱翊钧连连摆手。
朱翊钧收到前线的塘报之后,立刻召见了万士和,询问万士和有没有洗地的办法,万士和表示,这还需要洗地吗?这不是应有之意吗?而后拿出了张辅每下一城必杀亡命的旧例出来,这些杀孽,并不是大明丢失交趾十三司的原因。
交趾承宣布政使兼按察使黄福,在交趾十九年,威惠兼行,深受百姓的爱戴,他一走,剩下的官员残忍朘剥,最终导致了黎利的彻底坐大。
张辅在安南的杀孽更重,但安南人都觉得这些亡命之徒该死。
戚继光杀人,不是问题,甚至不需要洗地,自有祖宗成法兜底,张辅做的如果不对,明成祖朱棣为何没有惩治?难道是因为明成祖朱棣太过于昏聩?
“陛下。”张居正略显无奈,他在讲戚继光的个人意愿,朱翊钧反而又开始讲事实,从始至终,皇帝都在避重就轻。
坏消息:陛下向贱儒学习。
好消息:全都学会了!
“陛下,这对戚帅而言不是好事,若是如此封公,日后戚帅便不能领兵出战了。”张居正又谈到了对戚继光的影响,戚继光现在以迁安侯领京营自然可以四处出击,但戚继光一旦成为了奉国公,便只能养老了。
戚继光虽然老了,但还远没有带不动兵的时候,这么一封公,怕是雄鹰折翼只能蛰伏。
不能打仗对将军而言,是折磨。
朱翊钧刚要说,封了国公怎么就不能带兵打仗了?但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
国初之时,国公当然能带兵打仗,因为朱元璋、朱棣都是最能打的那个,但现在国势已经完全不同,朱翊钧并不是最能打的那个,所以国公领兵之事,的确和张居正说的那样。
朱翊钧发现了,张居正绝对是有备而来,只要陷入张居正的讨论话题之中,就会陷入被动。
“戚帅班师仍有时日,先生,朕听闻先生近日不便久坐,这样吧,朕让大医官陈实功为先生诊治一二,放先生一个月的假。”朱翊钧打出了一张转移话题,暂且搁置,以张居正生病为由,给他放假看病。
张菊正久坐,这病到了不得不看的时候,这些年张居正虽然没有辛辣饮食,但这十人九痔,有这方面的病,对于久坐的张菊正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大医官陈实功这么多年的实践,十成有一百成的把握,可以在七日内痊愈。
陈实功现在在外科的实力,远超以往,光是解刳的凌迟犯都有了上百人,做的痔疮手术已经足够从京师排到了蓟州了,对于张菊正这个痔,陈实功有充足的把握,没有把握,他也不敢跟皇帝说外科手术。
陈实功发明了一种三品一条枪,只需要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
张居正也同意了做手术治疗,至于是不是会死,他倒是没有太多的担忧,他死了对大明国朝不会出现太过于剧烈的影响,均田役的内容,他已经安排了下去,可能陛下会很辛苦一段时间,但下一个卷王会随着考成法遴选制度出现在朝中,继续辅佐陛下。
“陛下。”张居正真的有些无奈,陛下是皇帝,耍无赖谁能耍的过陛下?
“先生,戚帅奉国公之事,朕意已绝,不必再劝了,就是先生拉上内阁,拉上五府一起反对,这也要办。”朱翊钧给了张居正非常明确的答案,这件事他一定要办。
张居正沉默了许久,思考再思考,右手拇指在食指上不停的捻动着,才开口说道:“那就封吧。”
张居正妥协了,不妥协陛下也会耍无赖,他总不能学高拱一样,不让陛下处理国事,既然要封,那就是陛下和内阁意见完全一致。
其实分歧的根源是张居正和皇帝对于京营的定位出现了分歧。
张居正从头到尾都把京营看做是皇帝的利刃,维持稳定的一把最好用的工具、新政的压舱石,这就是张居正对京营的定位,也是张居正振武的根本目的,尊主上威福之权的政治主张。
而朱翊钧对京营则是有更多的期盼,只做一把维持稳定的工具,其实完全没必要如此重金打造,他对京营的定位是伐不臣,这个定位更加明确的指标就是实土郡县的开疆拓土。
一个是维持稳定,一个是开拓尖刀,定位不同,决定了京营总兵上限的不同。
张居正也不是铁了心的要领着内阁跟皇帝唱反调,真的要唱反调,也不会同意京营征伐板升了,俺答汗都快老死了,这是天下皆知的事儿,等两年,俺答汗死了,受到羊毛生意的经济羁縻,草原河套也可以慢慢图谋。
陛下执意如此,张居正也不再反对,他犹豫了一番,将一本封好的奏疏递给了冯保,才开口说道:“陛下,若是天不假时,陛下再拆开看。”
“好。”朱翊钧点头。
“臣告退。”张居正站起来俯首见礼。
毕竟是做手术,也有可能出现问题,他给陛下这封奏疏,是他的遗书,若是真的一命呜呼死在了三品一条枪之下,陛下再看遗书不迟,若是得天眷顾,没有死,那就没必要拆了。
“冯大伴,送送先生。”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冯保代为送行,张居正一走,朱翊钧就拆开了奏疏细细的看了起来。
一本从结构到内容都和诸葛亮《出师表》高度相似的奏疏,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劝皇帝勤政不要荒芜政务,劝皇帝不要忘记了唐玄宗、世宗皇帝的克终之难,劝皇帝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让大明再次伟大的期许就完全落在了皇帝的身上,希望陛下不要辜负万民的期许,谁人谁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都写的很明白。
出师表,是一份遗书,朱翊钧当初全文背诵的时候只是觉得诸葛亮絮叨,到了后来再读,才彻底读明白了他的内容,那时候征战,舟车劳顿,稍有不慎就是死于长途跋涉之中,但诸葛亮还是带着军伍继续北伐了。
张居正这本遗书,也是类似的。
相比较诸葛亮,张居正其实是略微逊色一些的,张居正的军事天赋并不是很强,张居正也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张居正还是个大贪官,收军将和外官的孝敬。
朱翊钧确实没有诸葛亮,但他有张居正辅弼,军事上还有戚继光可以倚重,道德楷模上有海瑞,这完全足够了,老天爷对他已经足够好足够好了。
万历九年,十九岁的朱翊钧,已经有了充分的经验处理国事,张居正教的真的很好,好的坏的,都教了,但张居正真的走了,朱翊钧会变得异常忙碌,会耽误他的不务正业。
次日缇帅赵梦祐调动了八百缇骑,将整个全楚会馆团团围住,所有人出入都需要进行严密检查,而入府的瓜果蔬菜,不再是全楚会馆自己购置,而是皇帝派遣了张宏统一采买送入府中,确保张居正这个虚弱时候,万无一失。
在筹备手术完成之后,朱翊钧亲自到了全楚会馆,却没有进去,给的压力足够大了,压力再大,怕陈实功手抖。
“王谦啊,你怎么也在这儿,莫不是要害先生?”朱翊钧手里攥着一把三品一条枪,研究着这玩意儿的结构,确实是十分精巧,而且镀锌防锈做的极好。
朱翊钧没进去,怕陈实功手抖,王谦也没进去,他也站在门前等着,他来是父亲派来的。
“陛下,这可不能乱说啊!臣绝无此心,若是心里有鬼,还敢站在这里?”王谦连连摆手,陛下平日里爱说玩笑话,可这话,可是诛心之言。
“那倒也是。”朱翊钧将一品三条枪还给了张宏,才说道:“王谦啊,朕对你父子二人不薄,要银子朕可以给,要地位朕也可以给,要名声朕也可以给,要青史留名朕也可以给。”
“但唯独先生的命,朕给不了。”
王谦打了个哆嗦,作为政敌,王谦也不是没想过趁着张居正虚弱,做点文章,但王谦的想法跟父亲一说,父亲抽出了七星环首刀,以近七十岁高龄愣是追了王谦两条街才罢休。
有些事,王崇古看的比王谦明白,大明皇帝简单易懂,有些东西可以碰,有些东西真的碰不得。
“这次戚帅大胜,我爹一高兴,赏给我七万两银子零花,啧啧,真的大方。”王谦要回这个话不容易,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滴水不漏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戚帅赢了,王崇古很高兴,七万两银子的零花钱,整个大明也是独一份了。
而另一方面,则是表功,晋党虽然有佞臣,但整体表现,还是算是忠君体国,没有为了银子给戚继光的征战找麻烦,没有对征伐造成影响,这就是表功。
王崇古是真的高兴,戚继光这赢了,晋党当初养寇自重的事儿,也算是平稳落地了。
“陛下,手术很成功。”一个小黄门从全楚会馆门前跑了出来,大声禀报着里面的情况。
“很好,明日朕再来看。”朱翊钧还没进去,他怕把细菌带进去,但每天都会过来询问。
唯一遗憾的是,当初朱翊钧说要在三品一条枪上撒一把辣椒面的事,不能兑现了。
当初晋党发难张居正独占讲筵,张居正没有任何犹豫,就把朱翊钧丢了给了王家屏和范应期,朱翊钧那时候就打算在三品一条枪上撒一把辣椒面,让张菊正知道什么叫眦睚必报,什么叫记仇。
董狐狸是对的,大明皇帝是真的记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