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终日,加点修仙晋王孟伯仲
第五十三章 晶、璇玑
事实证明,在没有主观歧视的语境中,“异类”之所以为“异类”,单纯因为他们确实特殊。
本以为有冯清月同样作为“异类”标本供蒙星霖调整模型,量化模型的研究进展会更快一些,但从蒙星霖每天汇报的研究进展来看,这般尝试,大抵是失败了。
不仅没有让量化模型更完美,还变得格格不入,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一连串的尝试之后,蒙星霖只能选择放弃。
想要找出世界变化后,从狭义到广义的质能守恒定律的补充插件,这对现在的他来说还是太难了。
作为未能一鼓作气以致全功的代替,蒙星霖从过往模型中找了最能贴合常规情况的一个,着重修饰了一下,提交给米立刀,交差。
该模型详述了测定气感、测定神识强度的方法,对环境内灵机密度和凝聚灵机密度做了初步对比,同时提出了个人灵机三维表征反映在体能上会产生的变化关系。
说的通俗一点,在蒙星霖提出这玩意之后,人们就可以开始测试“斗之气,三段!”之类的分阶了。(大雾)
“测定气感强度用的单位是牛顿点乘平方米……这是个什么单位?”李俭天天帮蒙星霖整理数据,不过到他面前的时候,数据都经过处理,还真不知道,蒙星霖测定气感强度用的单位竟然长这样。
还以为会是什么更玄幻的东西……
“这单位是简化过的。真正符合说法的单位应该是压强乘作用面积元,再乘以离体最近距离的平方,再对面积元积分。”蒙星霖解释了一下。
(看不懂可以不关注,看得懂的可以试一下画个示意图,有点类似扭矩单位,不过把扭矩单位的距离项变成了二次项)
“所以我现在气感有多强?”李俭发问。
蒙星霖拿过他先前测试的数据。
“二毫牛顿平方米。”
“哦哦,二……毫?”李俭懵了。
毫,用在单位上,通常指在原单位上乘以十的负三次方。
除非是单位取得过大了,不然,用上毫来修饰单位,只能说明被测量的物理量有些过小。
牛顿平方米这个单位嘛,对人类来说,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大单位。
“就是有这么小。所以我们一般都放在指尖前一厘米位置进行测量,那样起码能在受力上更准。”蒙星霖肯定了这个单位,他并没有说错,比如把两百牛顿平方米说成毫牛顿平方米。
“气感这东西这么弱吗?”李俭脑内换算了一下,这个数据相当于,他的气感能在距离指尖一米的位置,对某个物体施加千分之二牛顿的力。
对那些喜欢说一拳多少公斤力量的人来说,可以说是0.2克。
李俭也不知道为啥那么多人喜欢说力量的时候,单位用公斤。明明千克是质量单位,牛顿才是力单位,这俩压根不挨着,最直接能挨上边的时候,就是中间架起加速度这个桥梁。
挺离谱的,不过大家喜欢用,那也没办法。
“就是这么弱,但这可是人类第一次掌握长距作用力,再怎么微弱都够离谱了。”蒙星霖对此数据并不嫌弃,毕竟当所有人的气感强度普遍处于该水平时,这就无所谓了。
“行吧。这个神识强度又是怎么换算的?”当李俭看到描述神识强度的单位为立方米时,他心中暗想,这些单位如果没有人告诉自己是什么意思,他肯定会懵的。
为啥描述神识强度的单位会是立方米啊,这玩意啥意思?
同时神识探查下的空间大小吗?但神识探查空间大小会随精密度不同而变化,人与人对精密度的感知又很难达成一致,不应该用探查空间的大小来做量化单位吧。
“哦,这个是密排凝聚灵机的空间内体积。区别于流动灵机和自由灵机,凝聚灵机彼此之间也存在短程排斥力,利用该性质,可以将神识强度测量转化为神识凝聚灵机,迫使灵机密排,用仪器测定密排灵机所占空间体积的大小。这个大小可以作为神识强度的量化特征。”蒙星霖的量化单位着眼点确实不是探查空间那样受个人意识影响过大的东西,但这说法未免太正式了。
李俭心下琢磨,过于正式的说法不太适合大范围推广。如果让李俭来做宣传,尝试着让大众接受这个概念,起码也要将测量过程比作“将水流转化为冰块的能力,转化出冰块的大小就是神识的强度”。
虽然这么说不太正确,但对大众来说,一些不太正确的描述方式才更容易被接受。
“那么我的神识强度有多少?”李俭询问。
“你来这,尽全力凝聚灵机,让它们密排,凝聚完了按测量键。”蒙星霖带着李俭走近实验室角落的玻璃箱。
几只摄像头对着全透明的玻璃箱,外接电脑。
测试方式和蒙星霖说的一样简单,对需要参与测试的人员来说,只需要用自己的神识囊括测试用玻璃箱,再尽可能地在其中凝聚足够多的灵机,并让它们排列在一块,按下测量键,系统就能测出密排凝聚灵机所占体积。
至于可视作球体的凝聚灵机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密排,有兴趣可以搜索“空间密排”。
蒙星霖扫了一眼结果:“三乘十的负六次立方米,也就是三立方厘米。”
李俭只觉得尴尬。
神识凝聚灵机,确实越凝聚越累,但他也没想到,自己才凝聚了二十个灵机排在一块,神识就不愿意坚持了。
以前偶尔凝聚三五粒还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来着。
“对于现在的神识来说,这个单位是不是太大了?”李俭回答的有些弱气。
“这是从基本物理单位延伸制作的标准单位,觉得大可以用毫、微。”蒙星霖切出统计数据的屏幕,“这里的数据都是从十的负六次方做数字单位,所有人的数据都基本在一到三徘徊,你的不算低了。顺带一提,到目前为止,我们研究得到的凝聚灵机排斥短程力的起效距离是3.26122毫米。”
(这个数字乘以十是两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倍数相除的结果,姑且放在这里当个彩蛋好了。)
李俭沉默着翻看蒙星霖提供的数据。在今天之前,他还没有专门看过蒙星霖的详细研究内容。
看了一会,他意思到问题。
“不对,气感的数据并不是随施加距离增加表现出精确的平方反比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话,气感强度将会在体表处达到无限大。”李俭发现了该测量方式的奇特之处。
“你说得对,所以还需要配合一个数学模型。符合目前事实的是,气感强度在体表附近保持高位,又会在超出体表外的一定距离后表现出与距离的反比关系。目前的情况,起码从距体表一米处开始,气感出力与距离的反比关系次数接近固定。”蒙星霖补充。
“反比关系的次数项,数字最大为二,现在能做的最小的那个实验者的数据,是一点九几。我称其为衰退次数。衰退次数越小,说明气感操作者的操作水平越高。理论衰退次数最小值为零,意味着使用者的气感出力从体表到任意远处都无衰减。当然,任意远处应该是不可能的,不过具体要限制到什么距离,还要实验讨论。”
“那么,我的衰退次数是多少?”李俭乐了。
早说嘛,原来还有这种表现操作能力的系数,哥们气感强度可能低,但操作水平应该像个人吧?
“二。”
“那他妈不就是没操作吗?”李俭恼了。
“大部分人都没操作。气感又不是什么很熟练的东西,离体后如何操作减小衰减还是个问题。现在的气感总测量,指尖位置测一下,一米位置测一下,两米位置测一下,最大出力、最大出力覆盖距离、气感强度、衰退次数就都算出来了。”蒙星霖可不觉得衰退次数为二很奇怪。
“那不行,刚才我只测了指尖位置,我要求继续测试!”自己的气感强度那么丢脸,李俭可得找补回来。
一番测试之后。
“最大出力覆盖距离6.05厘米,最大出力0.54牛,气感强度2毫牛顿平方米,衰退次数2。”全套测试所耗时间并不长,毕竟只要分别对三个距离上的受力传感器发力,系统便能提供这四项数据。
如果不怕麻烦,在同一个受力传感器上设置三个距离,也能测出四项数据。
“恭喜你啊,体表向外六厘米,都能套着0.54牛的气感盾。”蒙星霖鼓掌。
“……就算是测完了,我也还是想说,这玩意是真弱啊。”李俭麻了。
“大家都一样弱。这套东西起码在量化灵机三维表征时很好使,看起来数字低就低吧。不过有个别的问题。”蒙星霖将李俭的灵机三维表征数据更新,但看起来并不开心。
“什么问题?”
“虽然现在用的单位足以量化表征,但单位本身没有名字。我们总不能一直说这是‘牛顿平方米’和‘立方米’,毕竟也有别的地方会用到它们。覆盖距离、最大出力、衰退次数,这三个量没有问题,用的单位都是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可气感强度和神识强度标准单位,还需要通俗的名称。”蒙星霖皱着眉头,为标准单位取名已经困扰他一些时间了。
“以前都是怎么给物理量的单位取名的?”
“除了那几个基本量的标准单位,其他就牛顿、帕斯卡、特斯拉、安培……哦,安培是基本量。”蒙星霖随口说了几个。
“那气感强度不就可以叫‘蒙星霖’,神识强度叫‘米立刀’?”李俭顺着说下去。
蒙星霖以极其哀怨的目光看向李俭。
“好吧好吧,不开玩笑。但这确实不错,不是吗?”李俭举手投降。
“是啊,但按照惯例,你的名字才应该纳入其中,到时候神识强度就不叫‘米立刀’了,应该叫‘李俭’。”如同背心尊者再世的蒙星霖倒起了哀怨口。
“噫,算了吧。”
……
由于主导人与灵机交互的米立刀大组下蒙星霖小组的两位主力——指蒙星霖和李俭——都不愿意为新提出的两个量化单位命名,华夏科学界只好建立物理量标准单位命名委员会,征集单位名称,筛选投票表决。
毕竟是紧急时刻,一切事务从简,委员会很快提交了两个名称,供神识强度和气感强度使用。
神识强度单位“立方米”被称为“晶”,气感强度单位“牛顿平方米”被称为“璇玑”。(书友桃友情命名)
用新单位来说,李俭的神识强度为三微晶,气感强度为二毫璇玑。
“该说文化人就是文化人嘛,套起词来一套一套的。什么‘晶又能表示密排晶体,又能表示晶格固定,仿佛密排的凝聚灵机,同时是三个相同字形的重复,表示其物理量有三个维度’。真牛啊,这帮人。”李俭看着,大加赞叹。
三微晶听起来可比三微立方米好听些,而且听着就很玄。
“璇玑还是本土化命名。”蒙星霖也认可这份单位名称,叫这名字总比叫“蒙星霖”要好。
把自己的名字当做常用单位使用,听起来会很尴尬。
蒙星霖可还没做好把自己的名字变成物理量单位的准备,李俭也没做好。
……
新单位命名推行的速度非常快,有李俭这个“怪物”在前,蒙星霖的成果在后,钱安聚居区很快推出了新的惠民举措——在每天进行的灵机测试项目旁,加设了气感数据测试仪器。
这仪器构造比灵机测试还简单,主体是三个电子测力计,按固定距离排列即可。数据传输到各地的计算集成中心,几乎秒出结果。
经济较发达的聚居区也像钱安聚居区一样安排了同样的惠民举措,而一些原本不太发达的省份,也把气感测试仪器铺入了学校,在社区设立集中测试中心。
大概是衰退次数的“2”太过刺眼,有不少人被刺激到了,对外宣布要研究降低衰退次数的气感使用方式,便拉帮结派地研究起来。
本以为有冯清月同样作为“异类”标本供蒙星霖调整模型,量化模型的研究进展会更快一些,但从蒙星霖每天汇报的研究进展来看,这般尝试,大抵是失败了。
不仅没有让量化模型更完美,还变得格格不入,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一连串的尝试之后,蒙星霖只能选择放弃。
想要找出世界变化后,从狭义到广义的质能守恒定律的补充插件,这对现在的他来说还是太难了。
作为未能一鼓作气以致全功的代替,蒙星霖从过往模型中找了最能贴合常规情况的一个,着重修饰了一下,提交给米立刀,交差。
该模型详述了测定气感、测定神识强度的方法,对环境内灵机密度和凝聚灵机密度做了初步对比,同时提出了个人灵机三维表征反映在体能上会产生的变化关系。
说的通俗一点,在蒙星霖提出这玩意之后,人们就可以开始测试“斗之气,三段!”之类的分阶了。(大雾)
“测定气感强度用的单位是牛顿点乘平方米……这是个什么单位?”李俭天天帮蒙星霖整理数据,不过到他面前的时候,数据都经过处理,还真不知道,蒙星霖测定气感强度用的单位竟然长这样。
还以为会是什么更玄幻的东西……
“这单位是简化过的。真正符合说法的单位应该是压强乘作用面积元,再乘以离体最近距离的平方,再对面积元积分。”蒙星霖解释了一下。
(看不懂可以不关注,看得懂的可以试一下画个示意图,有点类似扭矩单位,不过把扭矩单位的距离项变成了二次项)
“所以我现在气感有多强?”李俭发问。
蒙星霖拿过他先前测试的数据。
“二毫牛顿平方米。”
“哦哦,二……毫?”李俭懵了。
毫,用在单位上,通常指在原单位上乘以十的负三次方。
除非是单位取得过大了,不然,用上毫来修饰单位,只能说明被测量的物理量有些过小。
牛顿平方米这个单位嘛,对人类来说,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大单位。
“就是有这么小。所以我们一般都放在指尖前一厘米位置进行测量,那样起码能在受力上更准。”蒙星霖肯定了这个单位,他并没有说错,比如把两百牛顿平方米说成毫牛顿平方米。
“气感这东西这么弱吗?”李俭脑内换算了一下,这个数据相当于,他的气感能在距离指尖一米的位置,对某个物体施加千分之二牛顿的力。
对那些喜欢说一拳多少公斤力量的人来说,可以说是0.2克。
李俭也不知道为啥那么多人喜欢说力量的时候,单位用公斤。明明千克是质量单位,牛顿才是力单位,这俩压根不挨着,最直接能挨上边的时候,就是中间架起加速度这个桥梁。
挺离谱的,不过大家喜欢用,那也没办法。
“就是这么弱,但这可是人类第一次掌握长距作用力,再怎么微弱都够离谱了。”蒙星霖对此数据并不嫌弃,毕竟当所有人的气感强度普遍处于该水平时,这就无所谓了。
“行吧。这个神识强度又是怎么换算的?”当李俭看到描述神识强度的单位为立方米时,他心中暗想,这些单位如果没有人告诉自己是什么意思,他肯定会懵的。
为啥描述神识强度的单位会是立方米啊,这玩意啥意思?
同时神识探查下的空间大小吗?但神识探查空间大小会随精密度不同而变化,人与人对精密度的感知又很难达成一致,不应该用探查空间的大小来做量化单位吧。
“哦,这个是密排凝聚灵机的空间内体积。区别于流动灵机和自由灵机,凝聚灵机彼此之间也存在短程排斥力,利用该性质,可以将神识强度测量转化为神识凝聚灵机,迫使灵机密排,用仪器测定密排灵机所占空间体积的大小。这个大小可以作为神识强度的量化特征。”蒙星霖的量化单位着眼点确实不是探查空间那样受个人意识影响过大的东西,但这说法未免太正式了。
李俭心下琢磨,过于正式的说法不太适合大范围推广。如果让李俭来做宣传,尝试着让大众接受这个概念,起码也要将测量过程比作“将水流转化为冰块的能力,转化出冰块的大小就是神识的强度”。
虽然这么说不太正确,但对大众来说,一些不太正确的描述方式才更容易被接受。
“那么我的神识强度有多少?”李俭询问。
“你来这,尽全力凝聚灵机,让它们密排,凝聚完了按测量键。”蒙星霖带着李俭走近实验室角落的玻璃箱。
几只摄像头对着全透明的玻璃箱,外接电脑。
测试方式和蒙星霖说的一样简单,对需要参与测试的人员来说,只需要用自己的神识囊括测试用玻璃箱,再尽可能地在其中凝聚足够多的灵机,并让它们排列在一块,按下测量键,系统就能测出密排凝聚灵机所占体积。
至于可视作球体的凝聚灵机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密排,有兴趣可以搜索“空间密排”。
蒙星霖扫了一眼结果:“三乘十的负六次立方米,也就是三立方厘米。”
李俭只觉得尴尬。
神识凝聚灵机,确实越凝聚越累,但他也没想到,自己才凝聚了二十个灵机排在一块,神识就不愿意坚持了。
以前偶尔凝聚三五粒还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来着。
“对于现在的神识来说,这个单位是不是太大了?”李俭回答的有些弱气。
“这是从基本物理单位延伸制作的标准单位,觉得大可以用毫、微。”蒙星霖切出统计数据的屏幕,“这里的数据都是从十的负六次方做数字单位,所有人的数据都基本在一到三徘徊,你的不算低了。顺带一提,到目前为止,我们研究得到的凝聚灵机排斥短程力的起效距离是3.26122毫米。”
(这个数字乘以十是两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倍数相除的结果,姑且放在这里当个彩蛋好了。)
李俭沉默着翻看蒙星霖提供的数据。在今天之前,他还没有专门看过蒙星霖的详细研究内容。
看了一会,他意思到问题。
“不对,气感的数据并不是随施加距离增加表现出精确的平方反比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话,气感强度将会在体表处达到无限大。”李俭发现了该测量方式的奇特之处。
“你说得对,所以还需要配合一个数学模型。符合目前事实的是,气感强度在体表附近保持高位,又会在超出体表外的一定距离后表现出与距离的反比关系。目前的情况,起码从距体表一米处开始,气感出力与距离的反比关系次数接近固定。”蒙星霖补充。
“反比关系的次数项,数字最大为二,现在能做的最小的那个实验者的数据,是一点九几。我称其为衰退次数。衰退次数越小,说明气感操作者的操作水平越高。理论衰退次数最小值为零,意味着使用者的气感出力从体表到任意远处都无衰减。当然,任意远处应该是不可能的,不过具体要限制到什么距离,还要实验讨论。”
“那么,我的衰退次数是多少?”李俭乐了。
早说嘛,原来还有这种表现操作能力的系数,哥们气感强度可能低,但操作水平应该像个人吧?
“二。”
“那他妈不就是没操作吗?”李俭恼了。
“大部分人都没操作。气感又不是什么很熟练的东西,离体后如何操作减小衰减还是个问题。现在的气感总测量,指尖位置测一下,一米位置测一下,两米位置测一下,最大出力、最大出力覆盖距离、气感强度、衰退次数就都算出来了。”蒙星霖可不觉得衰退次数为二很奇怪。
“那不行,刚才我只测了指尖位置,我要求继续测试!”自己的气感强度那么丢脸,李俭可得找补回来。
一番测试之后。
“最大出力覆盖距离6.05厘米,最大出力0.54牛,气感强度2毫牛顿平方米,衰退次数2。”全套测试所耗时间并不长,毕竟只要分别对三个距离上的受力传感器发力,系统便能提供这四项数据。
如果不怕麻烦,在同一个受力传感器上设置三个距离,也能测出四项数据。
“恭喜你啊,体表向外六厘米,都能套着0.54牛的气感盾。”蒙星霖鼓掌。
“……就算是测完了,我也还是想说,这玩意是真弱啊。”李俭麻了。
“大家都一样弱。这套东西起码在量化灵机三维表征时很好使,看起来数字低就低吧。不过有个别的问题。”蒙星霖将李俭的灵机三维表征数据更新,但看起来并不开心。
“什么问题?”
“虽然现在用的单位足以量化表征,但单位本身没有名字。我们总不能一直说这是‘牛顿平方米’和‘立方米’,毕竟也有别的地方会用到它们。覆盖距离、最大出力、衰退次数,这三个量没有问题,用的单位都是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可气感强度和神识强度标准单位,还需要通俗的名称。”蒙星霖皱着眉头,为标准单位取名已经困扰他一些时间了。
“以前都是怎么给物理量的单位取名的?”
“除了那几个基本量的标准单位,其他就牛顿、帕斯卡、特斯拉、安培……哦,安培是基本量。”蒙星霖随口说了几个。
“那气感强度不就可以叫‘蒙星霖’,神识强度叫‘米立刀’?”李俭顺着说下去。
蒙星霖以极其哀怨的目光看向李俭。
“好吧好吧,不开玩笑。但这确实不错,不是吗?”李俭举手投降。
“是啊,但按照惯例,你的名字才应该纳入其中,到时候神识强度就不叫‘米立刀’了,应该叫‘李俭’。”如同背心尊者再世的蒙星霖倒起了哀怨口。
“噫,算了吧。”
……
由于主导人与灵机交互的米立刀大组下蒙星霖小组的两位主力——指蒙星霖和李俭——都不愿意为新提出的两个量化单位命名,华夏科学界只好建立物理量标准单位命名委员会,征集单位名称,筛选投票表决。
毕竟是紧急时刻,一切事务从简,委员会很快提交了两个名称,供神识强度和气感强度使用。
神识强度单位“立方米”被称为“晶”,气感强度单位“牛顿平方米”被称为“璇玑”。(书友桃友情命名)
用新单位来说,李俭的神识强度为三微晶,气感强度为二毫璇玑。
“该说文化人就是文化人嘛,套起词来一套一套的。什么‘晶又能表示密排晶体,又能表示晶格固定,仿佛密排的凝聚灵机,同时是三个相同字形的重复,表示其物理量有三个维度’。真牛啊,这帮人。”李俭看着,大加赞叹。
三微晶听起来可比三微立方米好听些,而且听着就很玄。
“璇玑还是本土化命名。”蒙星霖也认可这份单位名称,叫这名字总比叫“蒙星霖”要好。
把自己的名字当做常用单位使用,听起来会很尴尬。
蒙星霖可还没做好把自己的名字变成物理量单位的准备,李俭也没做好。
……
新单位命名推行的速度非常快,有李俭这个“怪物”在前,蒙星霖的成果在后,钱安聚居区很快推出了新的惠民举措——在每天进行的灵机测试项目旁,加设了气感数据测试仪器。
这仪器构造比灵机测试还简单,主体是三个电子测力计,按固定距离排列即可。数据传输到各地的计算集成中心,几乎秒出结果。
经济较发达的聚居区也像钱安聚居区一样安排了同样的惠民举措,而一些原本不太发达的省份,也把气感测试仪器铺入了学校,在社区设立集中测试中心。
大概是衰退次数的“2”太过刺眼,有不少人被刺激到了,对外宣布要研究降低衰退次数的气感使用方式,便拉帮结派地研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