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所谓耕作

“怎么又是你。”赵昌有满肚子的槽想吐。

甘罗状若往常,神态自如地见礼:“又见面了啊,二公子。”

最近赵昌的甘罗培养计划告一段落,甘某彻底闲下来,进入休假阶段。

他每天除了读书就是出门观察人世百态,但行走路线偶尔会和赵昌有所重合。

这次不是之前那样刻意偶遇,甘罗没想再缠着人,万一又被塞点事情做,哭都没地哭。

好不容易不用赶稿,他开心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往人身边凑。

但……偏偏就是时常能遇到。

倒霉催的。

甘罗只不过是和新认识的老爷子聊天,听人骂前几天接触的一位小气吧啦的韩人。

聊完了他送老大爷回家,转身出来就跟赵昌隔着一条路面对面了。

两人相顾无言。

赵昌来这里的目的也很单纯,他在考察给将闾的新地盘。

“……明天还能遇到你吗?”赵昌对于他们之间的缘分已经无话可说。

甘罗说:“或许不会。”

当我很想见到你吗?我都往偏僻的地方跑了,怎么还是躲不开。

“会的。”赵昌要主动出击了。明天监工就上线了,我们一定会见面的。

与其让甘罗四处游荡,不如给他再找点事干。

甘罗:……透心凉。

“二公子,这才五天。”甘罗试图挣扎。

我才休息了五天呐!放假是会上瘾的,尽管甘罗实际上没有闲下来,可是心理状态不一样,忙碌的感受就也不一样。

赵昌:“虽然只有五天,但我们见了十几次了吧。”

相遇概率奇高。

甘罗也很纳闷,咸阳这么大,为什么现在小得可怕。

之前要交稿的时候,想见人一面还要找准时间预约,与当前状况截然不同。

想见的时候见面难,不想见时却似乎随处可见。

赵昌总结:“所以,这是缘分在指引我们。”

是时候再次努力起来了。

甘罗木木的。第不知多少次在心中想,早知道就该死在房陵。

“您要去房陵吗?”赵昌问。

“嗯?”甘罗诧异,“请问这是要做什么?”

他偶尔会与房陵人联系,但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想离开咸阳。如果想再从房陵找帮手,寄信给吴全不就好了。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再让他回房陵?

“我还没有想好。”赵昌道。

甘罗不信这话,他认为二公子这是有些许想法,但不想告诉他。

“它与我先前做的事情有关吗?”甘罗问。

赵昌给出回答:“应该会有关联。如果没有关系,何必让您去做?”

甘罗再问:“您让我做的事情,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直模模糊糊的,不给个准信。甘罗猜测了许多,却总是无法确认。

赵昌甩出一个伟光正的回答:“为了秦国。”

在他的设想中,这个人能派上用场应该是后期的事情。那时秦国已经统一,百姓也能保证基础的温饱。

虽然……为了咕掉任务,甘罗早早就开始做分外之事,在本不准备起作用的地方搞事,但赵昌还是不想让人转职。

如果让甘罗改做出谋划策,恐怕他真的就要回房陵了。关注局势对于甘罗来说是本能,与喜好无关。

得到毫无意义的回答,甘罗露出礼貌性的笑容,眼中写着“你开心就好”。

赵昌似乎完全没有招人讨厌的自觉:“猜得到就猜一猜,这样才有乐趣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满足了基础的物质需求,才有追求精神需求的能力。现在谈论其余事情还太过遥远。

好在从去年末到现在,附近的官田已经开始用新的堆肥、耕作方法了,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各类作物的产量又可以提一提。

学宫散出去的部分韩人学生也和秦人组队,去颍川溜达,就这个课题进行第一次社会实践。

跟随出去散心的扶苏正在其中。

他的队友是韩茂,一个被李智强行托付一把手交椅的人。

“虽然你很无聊,但我觉得你比他们要可靠。”离开之前,李智又跑到韩茂面前,这样说。

韩茂照样无视,绕开他继续走。

“所以剩下的事全都交给你了。”李

智跨两步,跟上去,拍肩。

韩茂:?

李智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轻飘飘地跟着熊午走了。留下突然被赵高叫来的韩茂一脸懵逼。

他稳住心态,对打扰自己美好学习生活的李智表示严正谴责,就等着以后有机会把人痛骂一顿。

身为新的学生负责人,韩茂便和插队的扶苏排到一起,他们一路前行,到达了阳翟,观察这里的耕种情况。

“阳翟的私田大部分都有垄沟啊。”扶苏看了一圈,对这一点最关注,“与郏县完全不同。”

郏县的耕地,主流的耕作仍然采取从前的模式,没有做大规模改动。

韩茂也记得这个:“黔首逐利,不拿出可见的证据,他们不会贸然尝试。郏县的做法已经足够,用在官田上,再挑选一些个别农户参与,只要今年能够丰收,看得到这样的现状,明年的推广就不会有阻碍。”

郏县采取的是更温和的方式,没有强制性地进行规定,不逼迫他们今年必做,而是准备立几个典型宣传。类似的活动多来几次,以后再推出新活动,大家就会争先恐后参加了。

“阳翟的不同,难道在于他们更为听从指挥吗?”扶苏思索原因。

“也许他们是信任,也许是畏惧。”无外乎这两种原因,不然根本推行不开。

他们就随便找个农人家打听。

“咱们这县官说这样种更好,那就种呗。”农人的回答很草率。

“您不怕被骗吗?”扶苏问。

“有啥可骗的,他说了,要是照着种,还种得不好,他掏粮给咱们补。”农户得意昂头。

扶苏似有所悟:“这好像是个不错的方法?”

“如果不够信任,就算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励,也是不行的。”韩茂说。

“阳翟不愧是郡治,果然和其他县城不一样啊。”扶苏感慨道,“在归秦之前,这里的人难道就这样听官府的话吗?”

韩茂表情复杂,道:“当然不可能。”

不是他贬低,普通民众愿意听官府的话,八成还是因为害怕。而以之前几年韩国的德行,能不过分压榨民众就算是好官了,博取信任更是不可能的事,背地里估计百姓有一堆骂骂咧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