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杨廷和的安排

第410章杨廷和的安排

两匹快马溅起一路烟尘,朝着京城狂奔而去。

守城将士听到马蹄声立马打起精神准备拦截,对方将缰绳一拉,坐骑稳稳地驻足于城门之前,其精湛的骑术可谓罕见。

不等守城将士出声询问,那位面容英俊的年轻人便主动从腰间取出一枚雕工精细的腰牌,同时声如洪钟,率先自报家门:“我乃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鸿胪寺卿欧藏华,有紧急国事需即刻入城处理!”

将士们辨认了一下腰牌,便立马让出道来:“欧大人请!”

“多谢!”欧藏华拱了拱手,缰绳一摆,马儿便嘶鸣着加速穿过了城门。

穿过正阳门大街后,欧藏华对着身后的木高翁吩咐道:“高翁,你先回府上,告诉夫人我近来没空回府,家里的各项事务,请她多多劳心。”

“是,公子!”

木高翁应了一声,接着说道:“之后我到承天门前等公子吧!打蒙古嘛,我也想出点力。”

欧藏华回头看了看木高翁,问道:“你身子骨熬得住么?”

“嘿嘿.”木高翁咧嘴一笑,很是自得的说道:“公子放心,这些年我在欧府可没少吃补药,身子骨比几年前更加硬朗了。”

“好,你在承天门等我。”欧藏华听后,也不再强求。

两人大明门分开,木高翁往南熏坊赶去,欧藏华则去了积庆坊的成国公府。

成国公朱辅在正德九年被任命为中军都督府掌府管,要知道在此之前,他的儿子朱麟还涉及京营整改与陈泰之死,朱辅没有被波及,反而在五军都督府担任要职,可见正德皇帝对他的信任。

至于英国公张懋?这位勋贵之首自去年便卧病在床,正德十年三月二十九日便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五岁,正德皇帝闻讯后,追封其为宁阳王,赐谥号“恭靖”,其爵位由孙子张仑继承。

成国公府内,朱辅此刻还没去五军都督府坐堂,所以当管家进来通报时,他神情微微愣了一下,才让人将欧藏华领进厅堂。

他换了一套衣服走进厅堂时,见欧藏华气定神闲的坐在那里,心中更加疑惑了。

“欧詹事,别来无恙啊!”

“成国公!”欧藏华站起身来,拱手问候道。

“欧詹事不必多礼,咱们坐下说。”朱辅回礼后,单手压了压,示意欧藏华坐下。

欧藏华直接问道:“敢问国公,陛下现在何处?”

朱辅端着茶杯,面色温煦的反问道:“陛下应该在豹房研究新式火炮的运用吧?我曾听闻,陛下研究出了什么地毯式轰炸,却不知具体是何物。”

“陛下前些日子与京营将士一同去了蓟州镇。”

“哐当!”一声,朱辅手里的景德镇窑花口杯地上,碎成了好几块。

“后来又随炮营转移到了潘家口。”

“咔嚓!”一声,朱辅猛然站起,屁股下的黄花梨木椅应声而碎。

“你们在干什么?!怎么能让陛下置身于边境的险境之中?!英宗之鉴犹在眼前,你们.简直是大逆不道!”暴怒之下的成国公犹如一头狮子,浑身散发出令人心悸的气场。

“国公,陛下素来英明决断,心怀宏图伟略,我等身为臣子,自当遵从圣意,岂敢妄图以私权干涉陛下之行止?唯有将陛下安危常系于心,时刻筹备周全之策,以保龙体无虞,社稷安稳。”

“哼!”

朱辅冷哼一声,抬脚就准备往外走:“我说不过你们这些文人,我要去潘家口保护陛下安危!”

“国公,你以为陛下派我回来是为了什么?”欧藏华叫住了朱辅,将正德皇帝的谋划说了出来。

朱辅心中一震,瞪着眼睛看着欧藏华,“这么离谱的谋划,你欧詹事同意了?”

“当时陛下已然摆出了天子仪仗,只要不瞎,整个关口的人都能看到。”

欧藏华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而且现在正是大明兵强马壮之时,若能一鼓作气打散蒙古,让北方之地恢复安宁,何乐而不为呢?”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件递给了朱辅,这是正德皇帝的亲笔书信,让他配合欧藏华,完成这次谋划。

朱辅神情中带着几分寂寞,满是无奈的摇了摇头,原本以为英宗够胡闹的了,没想到还有更胡闹的。

现在,他只能寄希望于内阁,希望三位大学士能够说服正德皇帝吧!两人没有多言,一同前往了皇城东南角的文渊阁。

此时此刻,内阁大学生们正在那里处理公务。

待两人到来时,正好看到了杨廷和被气得发抖的模样,一旁的梁储和费宏也没好到哪里去,面色亦是凝重至极。

显然,内阁三巨头已经收到消息,知道正德皇帝偷偷溜出京城了。

看到欧藏华进来,梁储忍不住开口道:“欧詹事,陛下离开京城之事,你为何不告知我等?!莫非你要做那遗臭万年的佞臣么?!”

欧藏华神情自若、从容不迫的拱手道:“梁阁老,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非君子所为。”

费宏抬手阻止了梁储,目光严峻的看着欧藏华说道:“璟玉,这其中究竟如何,你与我等细细道来。”

“是!”

欧藏华当即便将事情经过说了出来,当听到他是在点卯的途中就被正德皇帝拽走之后,费宏这才暗自松了口气,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维护错人。

交代完一切之后,欧藏华又拿出一封信件,双手递了上去,“这是陛下写给内阁的书信。”

杨廷和一脸淡漠的接过信件,拆开看完后,脸色更加难看了。

他将信件递给了费宏,根本不给欧藏华开口的机会,直接下令道:“简直是胡闹!子充,让应宁、全卿来文渊阁,你们三人留守京城,叔厚、时器、济物随我去潘家口!劝说陛下回京。”

应宁便是刑部尚书杨一清的字,全卿是兵部尚书陆完,时器是工部尚书李鐩,济物是左都御史彭泽。

也就是说,出了空缺的礼部尚书之外,六部尚书都出动了。

而且杨廷和的安排很细节,他特意将性情细腻、胸怀宽广的次辅费宏留守京城,此人不仅擅长处理繁杂政务,更能以其沉稳之姿稳定大局,确保京师在任何动荡之下都能维持秩序与体面。

杨一清深谙兵法、谋略过人,陆完带兵经验丰富,两人都是知兵的。

带出去的三人之中,彭泽同样是精通兵法。

杨廷和相信,即便是再次面对如土木堡之变般的突发危机,明廷也能在费宏的稳健主持与杨一清的智谋辅佐下,迅速调整策略,稳住阵脚,直至转危为安.(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