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天子慎行
第411章天子慎行
潘家口从未像现在这般热闹过,这里不仅关押着数以千计的朵颜卫将士,同时还是京营将士的临时驻地。
皇庄成员则日夜不停的将各种物资运输过来,其中各种香料甚多。
在战场之上死亡、受伤的马儿极多,正德皇帝让兽医检查一番,轻伤者留下,无法救治或者是救活之后上不了战场的马,都可以杀掉。
马作为食草动物,其肉质鲜嫩,脂肪较少,味道类似于牛肉。
当然,想要做好吃的话,就需要长时间慢炖,让其中的酸味完全消失,存留下来的只有马肉的原始鲜香味,虽然纤维较粗,但反而增添了嚼劲。
此刻的正德皇帝面前,就摆了一道厨师精心烹饪的马肉干锅。
他夹起一块马肉尝了尝,笑着说道:“不错,赏!”
站在一旁伺候的小太监当即缓缓退出了帐篷,传达陛下的旨意。
而为皇帝做这道菜的人,正是朵颜卫首领的长孙·革兰台。
就在正德皇帝吃得开心时,一名小太监疾步进入大帐,跪伏在地,恭敬的禀报道:“陛下圣安,方才有京城紧急奏报传入,内阁首辅杨廷和大人,携同内阁重臣梁储大人、工部尚书李鐩大人、左都御史彭泽大人、詹事府詹事欧藏华大人等一众朝廷重臣,正星夜兼程,向潘家口方向赶来。”
正德皇帝一愣,微微皱眉问道:“他们现在到哪里了?”
“回禀陛下,根据锦衣卫来报,诸位大人已经过了遵化卫。”那小太监立即答道。
“竟如此迅速?!”正德皇帝面露讶色,随即又笑着摆了摆手说道:“速命将士们增设帐篷,让他们有个安身之所。”
“遵旨!”
次日黄昏时分,杨廷和领着文武百官缓缓步入潘家口,目光掠过那些在京营中忙碌穿梭的将士身影,他的神色非但未显丝毫欢愉,反而显得格外凝重。
“杨阁老,诸位大人,有礼了。”仇钺身穿盔甲而来,拱手后说道:“陛下已在大帐之中等候多时,请诸位大人随我来。”
“有劳仇侯。”杨廷和拱手回礼,领着一大票人跟在仇钺身后,进入了军营之中。
他扫视全场,回头看了一眼彭泽。
不等彭泽开口,走在前方的仇钺便自觉介绍起来:“我军依城墙之坚,傍滦河之险,大营雄踞中央,五军各司其职,分列其侧。步军精锐,据守营心。马军骁勇,环伺其外。而最外围,则是威震四方的神机营,以火器之利,构筑铜墙铁壁。”
“再往外二十里处,层层营围绵延展开,确保万无一失。至于夜不收,已然分批次撒网七十里之外,探查敌情,守护陛下所在之营地。”
“另外,营地茅厕建在逆风口处,欧詹事离去之前已经命人与周边村庄的倾脚工谈好了价格,每日一清理,保证无异味。得到的钱就与百姓们换物资,用于改善将士们伙食,巡逻的将士们偶尔也会找百姓们购买一些东西,是以军营与周边百姓相处得倒也融洽”
杨廷和等一众大佬默默的听着,至少到目前来看,理论上是不会出现土木堡二变。
众人步入大帐,视线在刹那间汇聚于一身戎装的正德皇帝身上,不由纷纷愣怔,心中涌起一股异样的震撼之情。
如此威武不凡、亲赴前线的帝王风采,对于在场之人而言,恍若隔世,毕竟距离大明朝皇帝亲临战阵已过去了六十六载春秋。
众人纷纷拱手行礼道:“臣杨廷和(梁储、李鐩等)参见陛下!”
“众爱卿免礼,在军中不必太讲繁缛礼节。”正德皇帝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
“谢陛下!”众臣子闻言,却没有动。
杨廷和上前一步,一脸严肃的说道:“陛下,朝廷政通人和,经济鼎盛,百姓和乐,皆由陛下之睿治所成。京城者,国家之枢机也,陛下临,则国本益固,民心益安,四海之内,皆沐陛下之恩泽。”
“而且边境之地,风霜雨雪,艰苦备尝,恐非陛下龙体所宜。”
正德皇帝笑了笑,认真的说道:“昔太宗皇帝五次出征,渴饮血,饥吞毡,身先士卒,大破阿鲁台部,这才能迁都京城。宣宗皇帝也是多次出征,怎么到了朕,杨卿就这般瞻前顾后了呢?”
杨廷和听闻此言,往前逼近一步拱手道:“陛下,请恕臣无礼,太宗皇帝为何亲征?”
“永乐七年,太宗皇帝因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杀死使臣郭骥,任命丘福为总兵官,佩征虏大将军印,率十万精骑北征鞑靼。”
“出征之时,太宗皇帝担心丘福轻敌,多次告诫他兵事须慎重,不可轻敌冒进。”
“可双方交战之后,鞑靼军每战都诈败退去,丘福晕了头脑,次次选择趁胜追击,尽管安平侯李远多次提醒,但丘福一意孤行,诸将无奈,只得被迫随行。”
“结果鞑靼大军突然杀至,将丘福等人重重包围。安平侯李远、武城侯王聪率五百骑突虏阵,斩贼数百人,王聪战死,安平侯李远马蹶被执,骂不绝口而死,丘福与王忠、火真尽皆被俘遇害,麾下全军覆没。”
“太宗皇帝闻讯震怒,剥夺丘福的世袭爵位,将其全家流放海南,并决定御驾亲征。”
“陛下与太宗皇帝不同,太宗皇帝是无将可用,只得亲征。反观陛下,仇侯正值壮年,杨一清、彭泽、陆完、王琼皆可为帅,王守仁才华横溢,欧藏华风华正茂。”
“若是太宗皇帝手下有这么多可用之才,何须自己亲征?”
“正因为本朝人才济济,朕才要亲征啊!”正德皇帝一本正经的说道:“杨卿,你此行前来,必然已目睹朕之京营精锐,士气如虹,气势磅礴。朕有良将仇钺、欧卿,皆为智勇双全之士,麾下将士视死如归,勇猛无前。加之火器犀利,无坚不摧,更兼朕之御驾亲征,此战是摧枯拉朽,必胜之!”
杨廷和拱手道:“陛下,臣斗胆提醒,昔日英宗皇帝御驾亲征之际,亦是满怀信心,然世事难料,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即便是兵仙再世,也不敢轻言必胜!“
“杨廷和,你竟敢如此放肆!“正德皇帝闻言,猛然间从椅子上挺身而起,面色铁青,怒意勃发。
“陛下息怒!”欧藏华等人赶紧拱手道。
梁储更是向前一步,劝说道:“陛下,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陛下回京,正是践行此道之体现,既能安内,又可攘外,使江山稳固、百姓生活美满。望陛下深思,早日驾返京城,以慰万民之望。”
“哼,你们这么说,朕还偏就不回去了!”
正德皇帝沉声道,“传朕旨意,即刻令宣府、大同二镇,速速调集精锐兵马,整装待发,随朕一同征伐草原,誓要扬我国威!内阁诸卿,需全力配合此次出征事宜,户部尚书费宏、兵部尚书陆完,务必全力筹措粮草军械,确保后勤无忧,不得有误!“
杨廷和见状,当即摘下官帽,双膝跪地,双手高拱,言辞恳切进言道:“恳请陛下以国家大局为重,回京主持朝政。前线之事,自有将帅奋勇担当,陛下无需亲赴险地,令朝野上下忧心忡忡。”
“若是朕一定要亲征呢?”
“臣自蒙恩擢,忝列朝班,沐圣主之恩泽,感天恩之浩荡。夙夜匪懈,励志精勤,期以涓埃之力,效犬马之劳。”
“然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臣德薄才鲜,有负陛下之厚望,乞请辞官归隐。”
正德皇帝快步走到杨廷和面前,冷声道:“杨廷和,你当真以为朕离不开你?!”
杨廷和很是诚恳的说道:“回陛下,国朝上下人才济济,故而是臣离不开陛下,而非陛下离不开臣。即便如此,臣认为,国之安危,系于天子一身,故应避祸趋福,以保社稷之安宁。”
彭泽也上前劝道:“陛下,天子当慎行,勿以身蹈危境啊!”
“你们还是不相信朕啊!”
正德皇帝叹了口气,走到椅子前坐下,看着跪满一地的臣子们说道:“朕亲征,原因有三。其一,是为了一雪英宗之耻,重塑国威,让四海皆知我大明之不可欺。其二,朕若不来,巴图孟克如何敢来?其三,则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自正德八年起,中原大地五谷丰登,京营将士精兵强将,训练有素,此刻出征,正是天时地利之最佳契机,岂可错失此等良机。”
“是以,诸位卿家无需再行劝阻,朕与蒙古之间的对决,乃是天命所归,势不可挡。尔等与其在此空耗口舌,不如即刻归返各自职责所在,齐心协力,协助拿下这一局,为北方边境百年安宁尽一份力。”
皇帝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了,他是不会回京城的。
然而杨廷和的态度也很强硬,若陛下决意征伐蒙古,理当共商大计,确保万全,但前提条件是陛下必须返回京城,以安社稷之心。
若陛下执意不从,他只能辞官相谏。
与杨廷和站在同一阵线的,还有梁储、彭泽等朝中重臣,他们均秉持相同的立场,坚决要求陛下必须返回京城,以稳定大局。
相比之下,工部尚书李鐩的态度则显得较为温和。
欧藏华见此,只得站出来和稀泥,暂时稳住了双方情绪,眼看天色渐晚,便借口陛下需要休息,将一干重臣劝了出去。
大帐之中,只剩下欧藏华和正德皇帝两人。
正德皇帝揉了揉眉心,一脸头疼的表情责备道:“欧卿,你怎么就让他们追到这里来了呢?”
“陛下,杨阁老想去哪里,那是微臣这个晚辈能够阻止的呢?”欧藏华苦笑一声,他倒是想阻止,可杨廷和根本不给他机会。
“哈哈,现在知道内阁有多难缠了吧!卿家今日所遇,不过是冰山一角,日后路还长着呢!“正德皇帝望着欧藏华略显郁结的表情,忍不住笑出来,他可是被内阁折磨了八年,欧卿这才哪到哪。
接着,正德皇帝便指了指地图说道:“欧卿且看,朕在思索,要不要趁着这个机会,把建州女真也解决了。”
欧藏华一惊,当即便劝说道:“陛下,当下应该以蒙古为重。”
“这是自然,但建州女真着实可恶.”正德皇帝看着地图,神情中透露出几分不喜。
当初大明在东北区域建立羁縻统治的同时,也鼓励鼓励女真人朝贡。
对于女真人来说,有贡就有赏,有赏就有市。
单从赏赐的丰厚程度来看,那些指挥使之类的官员往往能一次性获得数百两银子的赏赐,就连他们的随从也能轻易到手二十两左右,这样的赏赐力度瞬间点燃了女真人朝贡的热情之火。
光是永乐四年,各个女真部落络绎不绝,共计朝贡了29次之多。
而到了明宣宗时期,这一数字更是飙升,一年之内竟多达46次。
薅羊毛也不是这么个薅法啊!
隔壁琉球都快馋哭了。
如果仅仅是朝贡次数频繁也就罢了,女真前来领取赏钱的人数也是壮观。
一些总人口加起来不过万人的小部落,一旦联合起来上京朝贡,便能浩浩荡荡地派出四五百人的队伍,其规模之大,几乎如同搬家一般。
面对这如潮水般的朝贡热潮,大明渐渐感到难以承受。
所以明英宗时期起,朝廷不得不痛下决心,对女真人的朝贡次数与人数实施了严格的限制。
而女真人的生活很是落后,就靠着朝贡的时候赚点钱,或者把朝廷不要的东西倒卖赚钱。
现在你朝廷不但限制次数,还限制人数,自然引起了女真人的不满。
自古以来,塞外民族便以其独特的生存哲学著称,得不到便以力取之,这份野性与不羁,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隐时现。
当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国力渐显衰退之态,朝鲜又屡次引诱女真人朝贡,于是东北之地开始动荡起来。
建州等卫女直都督李满住、董山等,自正统十四年以来,乘间窃掠边境,辽东为之困敝。
明朝期初自然以安抚为主,不但召见了李满住、董山等首领,还给了大量的赏赐。
可惜大明的态度不但没能安抚建州女真,反而让他们以为中原王朝软弱可欺,更加蹬鼻子上脸了。
于是,他们遇到第一个天选之人——成化皇帝·朱见深。
那一战,明朝出动三路大军围攻建州卫,将三位首领处死。
建州女真当时也有数万人,然而明朝大军一到都做了鸟兽散。
而等明军一走,建州女真又行了,在在新的首领的带领下继续侵扰边境,然后引得明军又扫荡一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