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败再败
草原战火纷飞,而大明现在的都城应天,却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十一月初的应天寒意初显,却拦不住百姓夜里出行的热情。
秦淮河畔,来往的画船不断,达官显贵、举子文人络绎不绝,当真是盛世繁华。
与应天城内的繁华热闹不同,皇宫内却格外安静,来往的宫女、内官都行色匆匆,不敢喧哗。
朱皇帝的心情很差,天气渐冷后,马皇后再次病倒了,这一次比往次都要重,重到吕复的弟子都没有把握,只好传讯到辽东,请老师赶赴应天为马皇后治病。
皇宫,武英殿。
朱皇帝背着手来回踱步,轻声说道:“今日倭国又来了使者,南朝的局势越发紧迫了。”
洪武二十六年年中,南朝的前天皇长庆就曾派人来送过一封书信,希望大明能尽快出兵。
南朝抵抗势力虽然有大明的暗中资助,情况有所改善,奈何足利幕府兵强马壮,加上现在的南朝天皇软弱,朝堂上充满了投降派,导致南朝的情况岌岌可危。
六月、九月,还有十一月,长庆天皇(金刚理)三封书信,表达的意思都一样:求大明速速发兵,南朝真的要撑不住了!
武英殿内,只有洪武皇帝朱元璋以及大明的皇太子朱标,以及守在一旁的毛骧。
朱标眉头微蹙,说道:“与鞑靼的战役短时间内难以结束,就算要出兵,最早也得等到明年才行,南朝无能啊!”
朱标恨铁不成钢,开放与倭国的贸易后,朱元璋已经暗中给了南朝这边不少支持,但南朝却节节败退,最近大半年的时间里面,又打了两场败仗,丧失了不少的土地。
朱元璋的虎目微微眯起,年迈的朱皇帝威严犹在,道:“今年若是能一举挫败鞑靼、瓦剌,明年或许可以出兵倭国。”
大明朝是处于上升期,军力足够厉害,可大明的国库可不能钱生钱啊。
蒙古那边的战事,最好的结果是重创瓦剌、鞑靼,一举将瓦剌、鞑靼打成残废。
这样的话,北方边境将有十年乃至于二十年的安宁,大明可以将精力全部放在东洋、西洋。
可朱皇帝心里知道,这想法不现实,凛冬将至,连应天都感觉到了寒意,蒙古更是如此。
杨帆与蓝玉联手,能剪除一个鞑靼,已经算不错的结果,征伐瓦剌只能明年再说。
还有一个更坏的结果,就是瓦剌与鞑靼全都没有遭受伤筋动骨的重创,那么未来出兵倭国的计划,还要推迟。
大明未来五年的规划,如今全都系于一点上,那就是杨帆与蓝玉征战的结果。
朱元璋的脸色在烛火摇曳下忽明忽暗,道:“若今年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出兵倭国势必要推迟一年左右,倭国南朝能再坚持那么久?”
朱元璋这话在问朱标,也在问他自己,若南朝坚持不住,大明绝不可坐视北朝吞并南朝。
朱标思索片刻,轻声说道:“父皇,瓦剌、鞑靼久居我大明之北,要剪除隐患非一朝一夕可成,今年战事结束,与之修好如何?”
朱标认为既然无法短时间内打垮瓦剌与鞑靼,不如今年打完了便休战,明年集中精力进攻倭国,缓解倭国南朝的压力。
毕竟,如果北朝吞并了南朝,整合倭国的力量,将来大明进攻倭国,阻力比现在要大数倍。
朱皇帝闻言却摇了摇头,态度坚决:“瓦剌、鞑靼活跃于漠北,将来我大明迁都北平,瓦剌鞑靼能直接威胁到京师安全。”
朱元璋虽老迈,但他的战略目光依旧毒辣,一眼就看到未来大明可能面临的危机。
与隔海相望的倭国相比,瓦剌与鞑靼才是真正能威胁到大明安全的存在。
朱元璋思索了好一会儿,道:“与倭国的贸易一切如常,不过要加大资助南朝的力度,打入倭国的锦衣卫亦可去接触金刚理。”
朱皇帝的处理方式并不复杂,从贸易、情报两个方面,支持南朝的抵抗力量,尽量拖延南朝的覆灭时间,南朝就算再不堪,有大明从这两个方面支持,两年总是能支持的。
朱标点了点头,说道:“儿臣记下了,父皇,吕复先生再有两日就能抵达京城,届时儿臣会亲自去迎接吕先生。”
朱标堂堂太子,去迎接一个医者,可谓给足了吕复面子,除了因为吕复是给马皇后治病之外,还有一个人同行,那便是曾经的高丽王——王禑。
王禑如今是吕复的关门弟子,心思都扎在医术上,进步神速。
朱皇帝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些许温暖,道:“礼数要尽到,到了应天后,尽快安排吕复给你母后诊病,还有给你汤和叔父也得看看。”
汤和前几年来到应天后,便没有回老家,时不时入宫来与朱皇帝叙旧。
朱标、马皇后、朱雄英都好好地活着,朱皇帝并未如同原本历史的轨迹那样,大规模杀戮功臣宿将,故汤和也就没一直躲在老家,赋闲在应天十分地逍遥快活,就是年纪大了,身子骨越发不行。
汤和倒是看得开,他这辈子足够
精彩,若是能终老在应天,倒也不错。
朱元璋一句话,改变了大明对倭国南朝的支援力度,也直接改变了倭国南北朝的历史。
洪武二十六年这年月,原本南朝已经投降,倭国南北朝统一,分裂结束,但因为大明的支持,南朝还在苟延残喘,剩下一口气却强撑着不投降。
十一月上旬,温度尔汗。
经历了数日的纠缠与激战,鞑靼主力在付出两千余人的代价后,终于摆脱了明军的追赶,到了温度尔汗。
从温度尔汗再往北面走,就是三峰山、忽兰忽失温,也是鞑靼一个春夏重要的草场。
夜,冷寂极了。
鞑靼大汗鬼力赤、太尉阿鲁台,以及太师右丞相马儿哈咱、太傅左丞相也孙台聚集在篝火旁,商议下一步的动作。
太尉阿鲁台拨弄着篝火,说道:“明军已经被我军甩开,蓝玉的主力还未抵达三峰山,我们当下有两个选择。”
他用树枝在地上简单地绘制了地形图,道:“其一,抢占三峰山,依靠三峰山固守,等待大雪降临,我们将不战而屈人之兵,其二,不入三峰山,直接绕过三峰山往北走,与本部的人马会合,彻底躲到斡难河那边去,不与明军接触。”
阿鲁台的第一个办法,鞑靼主力有被围困歼灭的风险,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鞑靼手里的资源,斡难河那边的本部妇孺、牛羊、工匠等非战斗人员,不会被战事波及。
第二个办法,则对鞑靼主力战斗精锐有好处,但是有连累本部资源的风险。
太师右丞相马儿哈咱往天上看了一眼,道:“往年这时候也该下雪了,不出十天半个月,必定大雪茫茫,我觉得应该撤往斡难河!”
留在三峰山占据地利优势,加上鞑靼主力食物不少,可万一明军头铁,死死围住三峰山怎么办?
太傅左丞相也孙台也说道:“老天不会也帮着杨帆的,等我们撤离到斡难河,大雪必将降临人间,到时候明军必定撤退!”
也孙台说这话可不是唯心之语,他在这片土地生活了五十多年,自然熟悉这里的自然环境。
三位重臣各抒己见,但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鬼力赤的身上,三人齐齐看向了鬼力赤。
鞑靼大汗鬼力赤望着篝火,轻声说道:“瓦剌那边……还是没有任何回信么?”
太尉阿鲁台点了点头,说道:“没有回信,看来佛家奴是不准备出兵了,大汗,不能将希望寄托在瓦剌身上了。”
鬼力赤微微颔首,说道:“明日大军开拔,往斡难河方向撤退,咱们要绕一个圈,从康哈里孩走,再到斡难河!”
康哈里孩在三峰山南,鞑靼主力这是要刻意迷惑明军,将明军往错误的方向引导。
阿鲁台松了一口气,他虽然是主战派,但死守三峰山的风险的确不小,虽然赢了能提振士气,打击明军的有生力量,但输了可就是覆灭的危险。
马儿哈咱的脸上露出笑意,轻松了不少,道:“大丈夫能屈能伸,等着,我鞑靼总有一日要攻破宣府、大同,打进北平去!”
马儿哈咱的话音未落,忽然,他听到了一阵喧哗杂乱的声音,距离他们还不远。
鞑靼大汗鬼力赤立刻站起身,喊道:“何处喧哗?来人!来人!”
很快就有亲卫急匆匆跑来,向鬼力赤等报告了一个坏消息:明军夜袭大营!
什么?太尉阿鲁台一把拉住亲卫,急声道:“明军怎么过来的?我军布置出去的哨骑都是瞎子么?”
亲卫都快哭出来了,说道:“太尉,明军……明军是从西北边来的,我们的哨骑大多都在东边啊!”
阿鲁台全身一震,脑袋懵了,鞑靼大汗鬼力赤一听“西北”方向,瞬间反应了过来,他一拍大腿,喊道:“不好!一定是蓝玉绕过了三峰山,从西北奇袭,好个阴险狡诈的蓝玉!”
鬼力赤的探子分明探查到,蓝玉的主力还未曾抵达三峰山,可如今却有蓝玉的人袭来。
答案显而易见——蓝玉在用疑兵之计,然后派遣精锐绕过三峰山,从鞑靼防备最弱的西北方向进攻而来。
鬼力赤当机立断,道:“敌军的数量一定不会太多,稳住阵脚,将他们杀退!”
鬼力赤的判断没有错,这一支明军的数量只有两万,但都是精锐,且率领军队的乃是蓝玉本人!
蓝玉用兵最善于奔袭作战,动则如风,两万明军抵达这边后连休整都没有休整,直接参战。
夜色中,明军将士杀入鞑靼阵营,打了鞑靼一个措手不及,瞬间鞑靼人仰马翻。
许多鞑靼兵卒还在睡梦中,就成了刀下之鬼,整个鞑靼大营乱成了一团,好在鬼力赤及时反应过来,稳住了身边的人,组织鞑靼军尝试反攻。
但蓝玉选拔的都是明军精锐,个顶个地勇猛,如同虎入狼群,将已经败退至此的鞑靼军杀的哭爹喊娘。
鬼力赤就算威望再高,也无法让失去斗志的鞑靼军挡住如狼似虎的明军。
鞑靼军不得已撤退,从温
度尔汗往西边撤退,沿途被明军穷追猛打出五里才停下。
这一败,鬼力赤麾下主力又折损了五千人左右,可更严重的还在后面。
蓝玉在简单地休整后,继续追杀,不给鬼力赤一点喘息之机,就是要赶尽杀绝!
鬼力赤一败再败,不断向西边撤退,最后还是到了三峰山的山脚下面。
计划没有变化快,鬼力赤原本不想来三峰山,现在却不得不据守三峰山,抵抗蓝玉。
不过,鬼力赤可没有决定死守三峰山,蓝玉麾下兵将也就两万出头,待鬼力赤稳住阵脚后,会立刻从三峰山的另外一面逃走,撤往斡难河。
这仗是没有办法打了!
鬼力赤气喘吁吁地站在山顶,望着已经在山下聚集的蓝玉军,道:“杨帆狡诈,蓝玉更狡诈,竟然用主力迷惑我们!”
阿鲁台脸上黑一块白一块,很是狼狈,道:“大汗,咱们恐怕不能等到天亮再走,万一蓝玉的主力赶到,或者杨帆的主力赶到……”
剩下的话,阿鲁台没有再说,那对于他们来说可就真的是灭顶之灾了。
鬼力赤拧开水壶,狠狠地灌了两口,望向瓦剌的方向,骂道:“佛家奴真乃竖子,不足与谋!”
而被鬼力赤骂做“竖子”的佛家奴,此刻正全身披甲,静静地潜伏在黑夜中。
土剌河南,夜。
佛家奴的目光望着旷野中的一座明军军营,轻声说道:“可探查清楚了?四周只有这些明军?”
全国公观童点了点头,道:“大汗,的确只有这些明军,他们应该是特意驻扎在这里,防备我们的,幸亏我们沿途隐藏了行踪。”
佛家奴沉默了片刻,道:“再等等,等一个时辰后进攻,包围大营不可走露一个明军,不然被蓝玉知道了我们的行踪就完了!”
全国公观童嘿嘿一笑,道:“大汗您放心吧,区区五千多的明军,逃不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