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237章 河东朝议

宣和六年秋,金风送爽,汴京的大朝堂却因一场关乎河北大地的讨论气氛激烈异常。平定军监军宦官马宝带着辽州知府左惠的奏折回到京城,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朝堂争论。

奏折上对岳飞的批评措辞严厉。左惠指责岳飞过于独断专行,不仅剿灭了匪寨,更连带将匪寇家属一并处置,毫无仁慈之心(然而真相是摇头山寨主混城虎左颖是他族弟而这个匪寨专门替他干脏活)。同时,左惠还提到岳飞行事过于严苛,使得平定军内部士卒疲惫不堪,恐长此以往,军心不稳。他特别提到并暗示岳飞在地方与士族冲突不断,可能难以继续承担重任。

「岳飞此人,虽有剿匪之功,但如此火箭般的提拔,不免引起许多同僚的非议啊。」平定军监军宦官马宝先开口,言辞中充满隐隐的不满。「他剿匪之际,竟连摇头山左颖这等与朝廷素有默契的山寨也不放过,此等狠毒行径,岂是我大宋朝官之所为?」

马宝的话刚落,便有辛兴宗附和:「正是。岳飞带的厢军,与正规禁军不同,乃是地方杂军。即便功绩显赫,若再过分提拔,恐怕会让我朝的禁军武将们心寒啊。」

这一番话立刻引起了厢军和禁军将领之间的隐性矛盾。在旁的禁军将领折可求、刘光世和姚平仲三人互望一眼,心中对岳飞的快速升迁亦颇有微词。辛兴宗咳嗽了一声,拱手道:「岳飞固然剿匪有功,然而厢军乃是地方临时组织,若其功高盖主,岂不显得我等禁军无能?再者,岳飞对厢军的指挥,恐有不合朝廷军制之处,此事当慎重。」

「禁军无能,这不是厢军的问题,而是领兵之将的问题吧。」种师中见势不对,冷笑着插话,「我看岳飞剿匪,无论是战术还是军纪,都有条不紊,既然他能做到的,为何禁军不能?」

一时间,朝堂两派针锋相对,火药味愈来愈浓。

韩世忠与种师中皆是武人中较为推崇岳飞的,尤其是韩世忠,心中深知这位后起之秀的潜力。于是,他不慌不忙地站了出来,拱手道:「岳飞虽出身低微,然此人身上有股浩然正气。厢军也好,禁军也罢,皆是大宋的兵马。只要他能剿匪有功,为朝廷分忧,何必拘泥于出身?说句不该说的话,若是禁军的将领们都能像岳飞这般认真剿匪,何至于让绿林会一再猖獗?」

这句话使得那些心怀嫉恨的禁军将领们面露不悦。辛兴宗和姚平仲低声咒骂,而刘光世则瞪大眼睛,冷冷地盯着韩世忠,心中暗恨。

「不过话说回来,岳飞剿匪虽好,但是否有些做得过了头?」马宝不甘心,继续争辩道,「比如那左颖,他原本并非草寇,而是因情势所逼才投靠绿林。岳飞剿了他,是否有违中庸之道?这样的行径,恐怕会寒了许多人的心啊。」

此时,蔡攸冷笑着打破了这场争论。他目光微转,淡淡地说道:「中庸之道?当前河东、京东两地绿林势力猖獗,正是国家内忧外患之时,何来中庸?再者,河东绿林会与京东绿林会与那江南方妖女的魔教勾结甚深,已非普通山贼可比。我朝若不痛下决心剿灭,恐怕日后会有更大隐患。」

「方梦华?」朝臣们低声议论起来,这个名字不时在开封朝堂上出现,但谁也没真正见过这个谜一样的女人。她的势力早已渗透至各地,然而朝廷至今尚未拿她有什么办法。

蔡攸微微一笑,继续道:「岳鹏举此人正好能为朝廷效力。厢军也罢,禁军也罢,剿匪是他分内之事。如今,正好可让他剿灭河东绿林会的巨寇张迪,这位张贼不仅在太行山筑有四座山寨,还在巨鹿泽设立了水寨,裹挟着十数万百姓。若岳飞能剿此寇,不仅能洗去他此前的所有争议,还可为我朝解决一大隐患。」

蔡攸的话语寒气逼人。张迪,河东绿林会的巨寇,确实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但朝中人清楚,蔡攸和高俅一派打算的并非仅仅剿匪,而是以岳飞为棋子,借刀杀人,以方梦华为目标。而且,剿灭张迪所依附的十几万百姓,明显是将这片土地彻底清理。

主张用武的高俅则以奏折为契机,提出让岳飞继续剿灭河东绿林会的霸天虎张迪,并给他一个大任务:以强力镇压河东一带的巨寇匪徒,从而在河北地区开辟出一片稳定的局面。高俅带着一丝冷笑道:「岳鹏举这愣头后生虽然不知官场之道,但正因其一意剿匪,才是治乱之材。既然他能擒贼灭寇,那便让他去做这件事,顺便拔掉那方梦华的外围势力。」

徐处仁则提出异议:「河东绿林会内有大量百姓投靠,硬性镇压只会激发更大的反抗。老臣主张招安为主,劝导张迪归顺朝廷,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流血冲突。」

这时,王黼出列,摇着扇子,轻声道:「臣以为,此事不可过于急躁。张迪虽为寇,但毕竟那山谷中有十数万百姓,若能以王道教化,或许可以顺其民心,免除更大的杀戮。」

另一位朝臣李纲也点头同意,补充道:「岳飞虽勇,但剿匪之事,尤需考量民生。那十余万百姓多是迫于生计,不得已而依附山贼。若是天兵一至,刀剑无眼,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动荡。」

高俅听罢,冷笑道:「教化?王道?当此内忧外患之际,留这十几万刁民,只会养虎为患。更何况,这张迪与方梦华暗通款曲,难道真能期待教化吗?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啊。」

蔡攸坚持认为时局紧急,必须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处理此事。他说:「河北局势不稳,金兵威胁在即,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既然岳飞有能力镇压匪寇,那便下令让他剿灭张迪。至于所谓的百姓,该剿就剿,刁民心已野,不能再放任他们不服管束。」

赵佶一直静静地听着,他知道朝堂上的争论不仅仅是关于岳飞,而是牵扯到南北各地的复杂势力。最终,赵佶在一番思索后,决定赏赐岳飞一副明光铠甲,并御赐一面金牌,命令岳飞在年内剿灭张迪的势力。金牌诏令再暗示,如若成功,岳飞的职位将再升一级到禁军兵马统制。至于张迪麾下的百姓,蔡攸和高俅的强硬派意见占了上风。他沉思片刻,最终开口:「岳飞剿匪有功,今日特赐明光铠一副,以嘉奖其功勋。」他的目光在朝堂中扫过,随即又说道:「然而,张迪巨寇横行,必须除之。朕赐岳飞一面金牌,命其年内剿灭张迪。至于张迪所依附的百姓……」

赵佶微微停顿,然后缓缓道:「天兵所至,龆龀不留!」

这句话一出,朝堂上的讨论戛然而止。赵佶的决定,已经将一切盖棺定论。无论是教化还是剿灭,岳飞的金牌上写下的命令,已经昭示了他的未来道路。这位年轻的将领,将面对一场极为残酷的挑战,而朝廷的各方势力,也将以此为契机,展开一场新的角力。

这道命令,既是对岳飞的褒奖,也是对他的试探。而朝堂上的争论仍未平息,文官们担忧此举会激化地方矛盾,而武将们则私下对岳飞的崛起心生嫉妒,一场更加复杂的权力博弈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