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王对王
次日,夜幕低垂,樊楼内的灯光依旧璀璨。晚饭时间过后,李妈妈悄悄来到方梦华的房间,神情显得有些紧张,低声说道:「教主,官家果然来了。如今已经快到楼下了,万不可惊动其他人。」
方梦华点了点头,早已料到这一刻。她轻巧地站起身,悄无声息地绕到了屏风后,隐入阴影中。尽管心中早有准备,但她依然知道此刻不宜露面,赵佶的目光若锁在自己身上,许多计划都会生变。更何况,此时她更想观察赵佶在此等私密场合下的举止。
不多时,楼下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赵佶刻意嘱咐侍卫们停留在楼梯下方,自己则独自缓步登楼。李师师已经迎候在楼上,神色间流露出轻松且优雅的微笑,仿佛这位大宋皇帝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存在,而只是她长期相熟的「客人」。
赵佶身穿简朴的便服,掩去了平日的皇家威仪,反倒像个风流雅士。他步入雅间,目光立刻锁在了李师师身上,眼中满是欣赏与爱慕。「师师,朕听闻妳又有新曲传唱京城,早已心痒难耐,今日特来听妳为朕唱上一曲。」
李师师含笑欠身,温声道:「官家抬爱,臣妾自然不敢怠慢。今日确实有几首新曲,正要献给官家聆听。」
赵佶听罢,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忙在她对面坐下。烛火映照下的李师师身姿曼妙,眉目如画,她不急不缓地站起身,朝赵佶微微行了一礼,随后走至琴前,轻轻拨动琴弦。
一声清脆的音调划破夜空,李师师轻启朱唇,悠然唱道:
「让青春吹动了妳的长发,让它牵引妳的梦,
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妳的笑容……」
这是她为赵佶献上的第一曲《追梦人》。她的歌声如同流水般婉转,带着一丝淡淡的忧愁,却又透着坚韧与执着。赵佶听得入神,眉宇间的疲惫似乎随着这曲调而缓解。他双目微闭,仿佛被李师师的声音带入了另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曲终,李师师轻轻收势,赵佶睁开眼,目中充满了深深的赞赏与感慨。他轻声道:「好一曲《追梦人》,仿佛唱出了我心中的许多情感。这些年虽身处庙堂,却常感心中有梦未能实现。」
李师师巧笑嫣然,继续道:「陛下若喜欢,臣妾还有两首新曲,也许能抚慰陛下更多心绪。」
说罢,她再次调音,转而唱起了《白狐》。「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这次的旋律幽怨而清冷,仿佛一只孤独的白狐徘徊在旷野,寻找着它的归宿。歌声中带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缠绵与失落,令人听后心生怜惜。赵佶微皱眉头,显然被这曲调中的孤独与惆怅所打动。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心中仿佛也在回应着这曲调的共鸣。
待《白狐》唱罢,李师师稍作停顿,望向赵佶柔声问道:「陛下是否也曾有过这种难以言表的孤独?许多时候,身居高位,反而难以找到真心与归宿。」
赵佶叹息一声,点了点头。「确实,身为帝王,虽居庙堂之高,但心中的孤寂却难以言说。妳这曲子,倒是唱到了朕心里去。」
李师师微笑着继续调音,最后一曲《梧桐树》便随之而来。与之前的孤寂不同,这首曲子带着一种淡淡的思乡情怀,仿佛远在天边的故土在召唤着游子归去。李师师的声音温婉动人,歌中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渴望,如春风般拂过心头。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赵佶听得入神,心中仿佛掀起了阵阵波澜。这曲调的柔和与深情,使他心中沉睡已久的思乡之情和对理想的追寻再次被唤醒。他轻声喃喃道:「这曲子,真是奇妙。师师,妳每次的新曲都让朕心有所感。今日听来,这些曲子既有追梦的壮志,也有孤寂的哀怨,最后竟又归于思乡的柔情。妳从哪里学来的这些绝妙乐曲?」
李师师莞尔一笑,含蓄道:「这些曲子,乃是偶遇高人所授。陛下若喜欢,臣妾自当多多为陛下献唱。」
赵佶闻言,目光柔和了几分,显然对李师师的才艺愈加倾心。他站起身,轻轻走到李师师身边,抬手轻抚她的发丝,低声说道:「师师真是朕的知音,今夜能得此三曲,朕心中已是大慰。」
李师师低眉顺眼,顺势轻声问道:「陛下可有何愿望未了?臣妾若能分担一二,也当尽力。」
赵佶轻叹一声,目光渐渐悠远。「天下虽安,但朕心中总有一种不安,仿佛有什么变故将至。而今听妳这几首曲子,竟让朕更觉其中有某种预兆。」
樊楼的熏香缭绕,柔和的烛光映照在
李师师曼妙的身影上,伴随着她轻盈的步伐,空气中流淌着一种既陌生又摄人心魄的乐曲声。赵佶双手轻握茶盏,细细品味着茶香,而那突然响起的尖锐而柔和的乐声让他心头一震,仿佛从未听过这般奇妙的音韵。他瞬间警觉,目光微微扫向四周,但很快便被眼前的景象彻底吸引。
李师师那不曾见过的舞姿,随着乐曲的节奏翩然起舞。她身姿轻盈,步伐如流水般流畅,每一次转身、举手,都恰到好处地契合那乐声的节拍。赵佶注视着她,心中不由得暗叹,这舞姿竟与任何宋朝舞蹈都完全不同,却如出神入化般扣人心弦。
「此曲竟然如此奇妙……」赵佶心中暗自感叹。他并非一般帝王,更兼通晓音律,心性中自带艺术家的气质。此刻,他耳中听到的乐曲,竟似与大宋所有词牌曲调迥然不同,风格鲜明而又深邃悠扬。
随着乐曲的推进,赵佶注意到这段旋律逐渐变得愈加和谐,尤其是在那第二圆舞曲的主旋律响起时——「羽角羽角羽商~宫,羽徵羽徵羽角~商角,羽角羽角羽商~商角,宫商角羽~徵角商宫」,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着无穷的韵味,时而轻盈,时而厚重。他的心灵似乎被带入了一片广阔的河流,随着水波起伏,激荡出一种从未有过的艺术感动。
赵佶屏气凝神,尽力捕捉着这曲调的每一分变化。李师师的舞姿亦如这曲调般变化多端,时而如彩蝶翩跹,时而如轻云流转,飘逸之间,却又有着一丝不可言说的力量感。她的每一步都仿佛在空气中勾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紧随乐曲节拍,丝毫不差。
乐声在室内盘旋回荡,随着舞曲的节奏渐渐加速,李师师舞步也随之愈发轻快,宛如脱去羁绊的灵鸟,自由地在空间中飞舞。赵佶的目光紧紧锁在她身上,心中暗叹:「如此舞曲,真乃绝世之作!」
整整一盏茶的时间,乐曲与舞蹈交相辉映,直至最后一个音符响起,李师师终于缓缓停下,轻喘着气,站在赵佶面前,盈盈一拜。赵佶意犹未尽地抬起头来,心中尚且沉浸在这乐曲与舞姿的余韵之中,突然意识到房间内显然另有人在演奏。
他猛地回过神,视线一转,竟发现屏风后不知何时竟站着另一位佳人。这时,随着一声清亮的女声响起,打破了片刻的宁静:
「卿本佳人~奈何为贼?」
赵佶蓦然一震,声音竟似从另一个世界传来。他抬眼望去,只见屏风后的佳人缓缓步出,神色沉静,身姿高贵而冷峻。
这佳人身着简素,却难掩其绝代风华,五官精致如雕,眉眼间透出几分熟悉的神韵。赵佶望着她,似曾相识,思绪却一时混乱。她的出现,宛若一抹幽影,带着凌然不可侵犯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她手中拿着一把小提琴——那陌生的尖锐乐器,正是她方才演奏出的奇妙旋律。
赵佶怔住了,双眼死死地盯着她的面孔,脑海中飞速转动。忽然,他的呼吸急促起来,双眼猛然瞪大,嘴唇微颤:「妳……是……方……方……」
他一句话尚未说完,脑海中的思绪如电光火石般爆发。赵佶很快将眼前佳人的面容与自己寝宫中一幅挂画重叠了起来——那幅画上的女子,正是他数年来时常梦中萦绕的那个传奇人物。她,便是京城官场传得沸沸扬扬如雷贯耳的方妖女!
赵佶一时竟不知如何应对,只能呆立在原地,无法掩饰眼中的震惊和困惑。此刻,他看向方梦华的目光,既是震撼,又夹杂着一丝无措,仿佛面对着一位从神话中走出的神祇,完全超出他的预料。
方梦华目光如炬,冷然一笑,终于打破了这片刻的沉寂,语气中带着一丝讥讽与不屑:「本座本不愿与陛下这般荒唐之人为敌,但你所作所为,已令我不得不出手。」
赵佶听到她的声音,神色复杂,眉头微皱,似乎还未从这巨大的冲击中回神。
赵佶面色微变,方才还沉醉在乐曲与舞姿的余韵中,这时却彻底被眼前的局势拉回现实。他略显紧张地望着方梦华,心中掠过一丝惶惑。她手中拿着那把神秘的小提琴,神情冷峻又透着几分玩味,让他不由得倍感压迫。毕竟,眼前的这个女子,正是天下传闻中的明教教主,而他赵佶则是她名义上的敌人。
方梦华淡然一笑,缓缓走向桌旁,神色自若,仿佛并不担心眼前的皇帝会做出什么反应。她一抬手,指向房间内飘散的熏香,轻声道:「陛下可曾察觉,这屋内的熏香,早已不是寻常的檀香,而是一种迷药。」
赵佶心中猛然一震,立刻意识到她所言不假。他回想刚刚上楼时,随行的侍卫竟毫无声息地留在楼下,而此刻,也未闻得任何
动静。他不禁寒意从心头升起,目光紧紧盯住方梦华。她继续道:「门外那些侍卫,早就靠着柱子昏睡过去了。陛下只身在此,实在是危险至极。」
赵佶心头的惶恐逐渐加重,握着茶盏的手微微发颤,口干舌燥。可方梦华的下一句话却令他心头一松:「不过,陛下无须担忧,您手中所持之茶,恰恰是解药,所以才未被迷倒。」
赵佶听闻此言,不由得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的茶盏,心中虽稍觉安稳,但面对方梦华这个令朝廷无数将领头疼不已的女子,他仍旧不敢放松警惕。
见赵佶面露惊疑之色,方梦华轻哂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揶揄和戏谑:「陛下,您可是将本座的画像挂在寝宫,日思夜想,如今相见却不敢认么?如此叶公好龙,实在是让人失望啊。」
赵佶闻言,神色微微僵住,眼中掠过一丝羞恼。的确,方梦华的画像已然挂在他的寝宫,而他却从未真正期待过会在这样的场景下与这位「反贼」相见。他虽是艺术家的气质,但此时也觉自己落入了极其尴尬的局面。
然而,方梦华并未急于继续讽刺他,而是淡然一笑,眼中闪烁着一丝深意:「陛下尽管放心,本座今日前来,并非为了与您一决生死。毕竟,若是没了陛下,换上个有为的明君,大宋的中枢反而会更加难对付,那对我们明教的事儿可不妙。」
这番话直戳赵佶心中的疑虑。他既是聪明人,又身处险境,自然明白方梦华此言的含义。她并不是在夸赞他,而是用反讽的方式表明了她对局势的掌控——若是赵佶失去皇位,江南可能反而对她不利。
赵佶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目光中露出几分探询的神色:「既然如此,妳今日到此,意欲何为?」
方梦华将手中的小提琴轻轻放在桌上,缓缓坐下,目光如炬,语气虽柔和,但话语中却蕴含着不可忽视的力量:「陛下,想必您也清楚,先十三兄当年的起义与我并无太多关联,我从未想过要推翻宋廷。如今金兵压境,大宋朝廷自身难保,若江南再起战火,恐怕将会是灭顶之灾。江山易主,乃是历史大势,但本座今日前来,意在化干戈为玉帛,避免那种局面提早到来。」
赵佶眉头微皱,眼中露出几分思索的神情。他当然明白方梦华的意思。金兵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若此时江南起乱,内忧外患之下,宋朝的灭亡确实不远了。他心中虽有疑虑,但也不得不承认,眼前的形势确实让他无法轻易拒绝她的提议。
「那……妳想如何?」赵佶沉声问道。
方梦华微微一笑,双眸中透出一丝深邃:「本座不需要江山,但需要江南的稳定。若能与朝廷达成协议,本座愿意协助守卫江南,抵御外敌。明教虽然一贯与宋廷不和,但也并非铁心要做反贼。」
赵佶听罢,神情稍稍放松,心中暗自思量。眼前的局面确实复杂,他明白若是今日谈不拢,不仅可能失去江南的掌控,甚至连自己的皇位也岌岌可危。
他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若妳的意图是如此,那朕愿意听听妳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