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仙道郭京
汴京危急,朝廷上下惶恐不安。宰执之间纷纷寻求退敌之策,孙傅因主战无果而声名渐损,焦急之际听闻民间流传一则奇闻:有一道人郭京,通晓天界秘术,可请天兵降世。
孙傅初时不以为然,但随后又想起几年前汴京曾流传的另一则「仙迹」:澎湖的得道高人陈宇,曾经透过武德大夫马扩向官家赵佶进献了一件能吸收日月精华、在夜间发光的法宝(太阳能Led手电筒)。据闻此物神异,无论漆黑环境都能映照四周如白昼,且其光亮随意可控。当时马扩声称陈宇能偷取天界珍宝,朝中一片惊叹。
虽然孙傅不相信陈宇的「天界偷宝」之说,但那件法宝却是真实存在的。如今金兵压境,孙傅不禁暗忖:「若陈宇真有仙术,郭京或也有类似能耐?事急从权,不妨一试。」
孙傅当即命人打听郭京下落,不日得知此人隐居于汴京城南的一座小山上,平日开坛讲道,周围信众络绎不绝。孙傅亲自带人前往拜访,却发现郭京闭门不出,门前只留一书童代为传话。
孙傅心急,对书童说:「我是朝廷宰执,奉陛下之命,特来请居士出山相助国难。烦请速速通报。」
书童微微一笑,道:「我家先生已有交代,若来者是为退金求术,请相公先回答三个问题。」
孙傅一怔:「什么问题?」
书童不紧不慢道:「其一,若天地之间有天兵天将,为何不见其自动助人除害?其二,若人祸能以神术逆转,为何历史上未有如此之例?其三,既然人间劫难本应由凡人自渡,为何还来请先生?」
孙傅听完脸色微变,但见书童神态自若,不似嘲弄,只得耐心回答:「天兵不现,或因天道隐晦;人间劫难,或因天命有变;而今国难当头,百姓流离失所,贵先生若肯出山,便是天意选中之人。」
书童笑道:「相公果然口才过人,请稍候,我去禀报先生。」
片刻后,书童回来,恭敬道:「相公,先生有请。」
孙傅随书童进入庭院,只见内院布置简朴,但气氛颇有仙家气象。正堂内,郭京正焚香静坐,见孙傅进来,他缓缓起身行礼:「不知宰执驾到,有失远迎,贫道郭京有礼。」
孙傅见郭京面容清瘦,目光深邃,气度自若,心中暗赞,立即上前施礼:「郭居士,今国家危难,金兵压境,汴京危如累卵。听闻居士精通道法,能召天兵助战。朝廷愿以国师之位相聘,还请居士不吝相助。」
郭京微微一笑,淡然道:「相公言重了。贫道修道之人,焉敢揽此重任?但若天命果真如此,贫道自当竭力一试。」
孙傅大喜,当即表明朝廷愿为郭京提供所有需要的支持。郭京听罢,沉思片刻,道:「召天兵之术需天时地利人和,还望相公协助准备:其一,需天子亲临开坛,借用龙气为引;其二,需数千军士斋戒三日,助我布阵;其三,需精选擅战之兵,为天兵落地之身。」
孙傅一一答应,心中大定。临行前,郭京忽然低声对孙傅道:「相公,此术非比寻常,成败之数三分在人,七分在天。若能成功,金兵必退;若不成,还望相公莫要以人间之理责怪贫道。」
孙傅愣了一瞬,旋即笑道:「居士放心,既是天命,本官岂敢怨怪?郭居士既能通天神力,必是天佑我大宋。开封危在旦夕,望居士出山相助,退却金人,拯救百姓于水火。孙某在此代天子叩首相求!」言罢,果然一揖到底,诚心至极。
郭京眯眼微笑,捋须道:「孙相公既然为民请命,贫道焉敢袖手旁观?只是撒豆成兵虽是天术,却需众人同心协力。如此,贫道便暂且放下山野清修之念,与相公共度国难。」
孙傅闻言大喜,忙不迭说道:「居士既肯出山,孙某定为居士安排妥当!朝廷必将全力支持居士施法退敌。」
郭京点头道:「施法所需,贫道已有成算。相公可先令朝廷筹备七千七百七十七人,以勇武之士为宜,入坛修行七日。再设高坛于城中显要之地,供贫道施法。此外,天子龙须乃成事关键,还请相公转奏皇上,取一缕龙须入坛祭天。」
孙傅闻听,顿觉此事非同小可,稍一犹豫道:「龙须之事,需面奏陛下,孙某自当全力促成。只是这七千七百余人,且城中兵力已分布各处防守,短时之间恐难抽调如此多人……」
郭京淡然一笑:「此事易耳,不拘军士百姓,惟秉诚心便可。既然金人攻势迫切,我等更应速速备齐人手,斋戒后再施法迎敌。」
孙傅听罢,深以为然,当即告辞,回府安排一切事宜。他一回到府中,便召集麾下将佐,与城中军民传令,令各营挑选士卒,同时征召民夫,凑足所需人数,命其沐浴更衣,三日内不得饮酒食荤。
孙傅亲入宫廷,将郭京所言呈报赵桓。赵桓本已被金军攻势折磨得不知所措,听得此术竟能凭天兵天将退敌,不禁大为心动,然对以龙须入祭一事,却不免迟疑,问道:「此法果真灵验?若朕割须而事未成,岂非徒劳?」
孙傅拱手劝道:「陛下,郭居士道术非凡,城中百姓皆亲眼目睹其异能。如今危急存亡之秋,能有此天人之助,实乃上苍庇佑。若因陛下一缕龙须而得天降神兵,守住社稷,此事何等值得!」
一旁宰执李邦彦却冷笑道:「撒豆成兵之事,未免过于荒诞!郭京不过一江湖术士,怎能凭此奇技拯救危局?此事若为敌所知,岂不成了笑柄!」
孙傅怒目道:「李相公何故贬低郭居士?此术乃天授秘法,岂是你等庸碌之人能揣度的?」
赵桓见二人争执,面色阴晴不定,思量片刻道:「龙须之事朕需再议,若郭居士真能施法显效,朕自当不惜割须。眼下先令他操持坛务,待有确切之效再作决断。」
孙傅虽觉此言尚有拖延之意,却也不敢再争,退朝后径直奔赴郭京居处,将朝廷决定告知。郭京微微一笑,未作多言,只令孙傅督促七千余人斋戒入坛,声言天兵将至,须速速施法,以免误了良机。
翌日天明,孙傅亲自备轿迎接郭京。此行引荐事关国运,孙傅心中虽满怀希望,但对郭京的所谓神通仍有些怀疑。然而昨日亲眼目睹隐身化形之术,又让他无法不信。一路上孙傅与郭京谈论道法,郭京以《周易》《道德经》中语应对自如,不乏玄妙之辞,孙傅更加佩服。
入得大内,赵桓正在文德殿召见群臣商议军务。昨夜金军攻势稍缓,但城内物资告急,守城之计仍无良策,赵桓面色愈显憔悴。群臣见孙傅领一道人进殿,皆感诧异,窃窃私语。赵桓见状,皱眉道:「孙卿,此为何人?」
孙傅趋步上前,行礼道:「启禀陛下,此乃郭京居士,精通道法,能召天兵退敌。臣特地引荐入宫,请陛下定夺。」
赵桓一听「召天兵」,不由眉头紧皱:「召天兵退敌?莫非又是江湖术士来诓骗朕的?」他虽年少,但深知这类所谓的「高人」多是无稽之谈,正要喝令赶走,郭京却从容上前,施了一礼。
郭京声音清朗,道:「陛下以为贫道是江湖术士,亦无不可。但若无实证,便下断语,岂非失之武断?今日在此,贫道愿为陛下演示一二,聊博圣眷。」
赵桓见他从容自若,心中不禁有些好奇:「既如此,你且展现神通,若真有奇术,朕自不会薄待。」
郭京微微一笑,朗声道:「贫道先以隐身术为陛下示范,后再谈召天兵之事。」言罢,他抬手掐诀,双目微闭,口中念念有词,须臾间,他的身影渐渐被一股青烟笼罩,直至完全隐去。
殿内众臣见状,无不惊骇失色。孙傅忙向赵桓禀道:「陛下,此乃昨夜臣亲见之术,非虚也!」
赵桓坐在龙椅上,面露震惊,忍不住起身走下御座,环顾四周,却再也寻不见郭京踪影。正欲开口之际,只听殿内一处传来朗笑声:「陛下不必惊疑,贫道仍在此。」声音甫落,郭京竟已站在殿中央,神态自若,仿佛从未离开。
赵桓震惊不已,忍不住连声道:「果真是奇术!果真是奇术!」殿中百官一时哗然,皆称郭京有仙人之姿。
赵桓心中疑虑顿消,急忙下令赐座,语气缓和了许多:「郭居士果然是有道之人,不知所谓召天兵退敌之法,又是如何?」
郭京镇定说道:「召天兵乃六丁六甲之术,需借陛下真龙之气,召请天兵助阵。此法虽繁复,但以臣道力,七日可成。」
赵桓闻言,眉头微皱:「需借朕的真龙之气?可会有害?」
郭京连忙答道:「陛下放心,此法借气而不伤气,更可借此巩固国运,祈福万民。」
赵桓深思片刻,眼见金军压境,城池危在旦夕,此时已无退路可走。赵桓长叹一声,道:「若真能成事,郭居士便是大宋的护国真人。」随即命人安排郭京入龙德宫开坛设法。
孙傅大喜,深深拜谢郭京:「居士此举,乃是社稷大功。」郭京淡然一笑,回礼不语。
数日后,郭京在开封南城筑起高坛,红幡白幔,法器云集,坛前香火鼎盛,四方百姓皆闻讯涌至围观。郭京身披法袍,头戴金冠,手持玉圭,神情肃穆,仰天而立。随行道人分列两侧,各持道器,口诵玄文。坛下则是孙傅费尽心力召集的七千余人,分列四方,面朝高坛,跪伏祈祷。
郭京昂首长啸,宣称:「天兵将至,金寇必退!」旋即双手扬起,掷出一把黄豆,豆粒落地翻滚,竟似发出微弱的呐喊声,观者皆以为天兵真降,无不顶礼膜拜,山呼万岁。
孙傅见状,激动不已,暗想郭京果然神通广大,开封有救!而此时,坛外围观的百姓也沸腾起来,齐声高呼:「郭仙人显灵!天兵助宋!」
但此刻,远方却隐隐传来金军呐喊声,似乎攻势更加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