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厉兵秣马以及世界格局

“哎,真是悔不当初啊!”史进满脸懊悔之色,他紧紧握着手中的酒碗,然后狠狠地将其砸在了桌上,随着一声闷响,酒碗中的酒水溅出不少,他长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一旁的杨春见状,也是心有戚戚焉,同样狠狠地把自已面前的酒碗重重地放了下来,附和着说道:“谁说不是呢,谁能想到当初那个小小的梁山寨主竟然会是当今的太子殿下呀!”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陈达突然开口提议道:“要不……咱们现在去投奔太子殿下怎么样?说不定还能谋个一官半职呢。”

然而,史进却摇了摇头,一脸无奈地回答道:“以前殿下正缺人手的时候,咱们没有前去投靠。现如今,殿下身边可谓是人才济济,能人辈出,咱们这会儿再去投靠,又能有什么好的出路呢?”

就在众人陷入沉思之时,朱武端起酒杯轻抿了一口酒,然后打断了大家的思绪,慢悠悠地说道:“那可不一定哟。”

听到朱武这么一说,史进、杨春和陈达三人不约而同地向他投去了询问的目光。只见朱武不紧不慢地扫视了他们三人一眼,这才接着说道:“诸位难道忘了当年鲁智深掳走我的那件事情吗?”

“自然是记得的。”史进点了点头,脸上流露出一丝悔恨之意,“好像当时太子殿下就有意招揽我们几个,只可惜啊,都怪我们太过愚钝,没能领会殿下的好意,反而对殿下产生了误会。”说着,他不禁又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那你们可知道,当今太子殿下最为紧缺之物究竟为何吗?”朱武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

只见杨春皱着眉头,满脸疑惑地回应道:“依我之见,太子殿下似乎样样皆全啊!他征讨方腊时所立下的赫赫战功早已传遍整个天下,如此英雄人物,又岂会有所缺失呢?”说罢,杨春不禁郁闷地摇了摇头。

然而,朱武却胸有成竹地反驳道:“此言差矣!太子殿下眼下最为匮乏的乃是能够统率军队的将领以及像我这般足智多谋之士。”话音刚落,他脸上便浮现出自信满满的神情。

听到这里,陈达顿时来了兴致,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哦?何以见得?愿闻其详!”

朱武深吸一口气,缓缓解释道:“诸位兄长不妨细想,太子殿下虽功勋卓著,但要想稳固江山、开疆拓土,单靠一已之力毕竟有限。若能有我们这些得力之人辅佐左右,定能如虎添翼,成就一番更为惊天动地的伟业!故而我说,此时正是我们投身于太子麾下的绝佳时机。”

史进听后,心中仍有些顾虑,忧心忡忡地插话道:“话虽如此,可万一我们前去投靠,最终未能受到重用,岂不白费力气?”

朱武连忙拍着胸脯向众人保证道:“放心吧,有史进兄和各位兄弟相伴,再加上小弟我的智谋,定然不会让大家失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必能在太子殿下面前展露锋芒,博得一个锦绣前程!”

听闻此言,杨春豪气干云地一拍桌子,朗声道:“既然朱武兄弟如此笃定,那咱们索性就信他一回!”

随后,四人围坐在一起,开始详细商讨起次日如何遣散手下喽啰,并启程前往投奔太子赵桓之事……

时光荏苒,半月之后,外出征战的将领和士兵们终于全部归来。赵桓望着眼前这支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军队,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他决定对这三万英勇之士进行一次重大的整编与改革。

经过深思熟虑,赵桓计划设立一支规模达五千人的强大炮兵部队,并交由智勇双全的女将陈丽卿统率。

在她麾下,将近五百门火炮整装待发,这些火炮种类繁多、威力惊人。其中,赫然有着十门被称为“威武大将军”的巨型重炮,它们那巨大的炮身和恐怖的破坏力令人望而生畏;

还有一门来自异域的神秘武器——意大利炮,其独特的设计和出色的性能更是让人充满期待;

此外,更有五十门臼炮整齐排列,这种类似于现代迫击炮的火炮能以高角度发射炮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

而剩余的四百多门则是常规的野战炮,它们轻便灵活,适合在战场上快速机动部署。

不仅如此,炮兵部队还配备了充足的炮车以及大量的炮弹补给,确保在战斗时能够持续输出强大火力。

与此同时,赵桓又精心挑选出五千名精锐士卒组成火枪兵队伍。

其中,两千名手持传统火绳枪的士兵归花荣指挥,另外两千名同样装备火绳枪的战士则听从庞万春调遣。

而最为先进的一千支燧发线膛枪,则交到了身手敏捷、机智过人的燕青手中。这批火枪兵将成为战场上远距离杀伤敌人的利器。

最后,赵桓划出整整一万兵力来组建骑兵军团。这支庞大的骑兵部队共分为五个团,每个团皆由一名猛将率领。

第一团由卢俊义统率,他胯下宝马良驹,冲锋陷阵时勇不可当;第二团由林冲执掌帅印,这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所率骑兵亦是锐不可挡;

第三团交给了枪法绝伦的史文恭,他带领的骑兵如疾风骤雨般席卷敌阵;第四团由苏定统领,他治军严谨,所部骑兵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

第五团则由栾廷玉负责指挥,他足智多谋,总能在关键时刻出奇制胜。

剩下的一万人全都编入鸳鸯阵士兵之中,领导的将领赵桓打算让徐宁,宣赞,晁盖,李应,石秀五人统领。

至此,赵桓通过这次整编,打造出了一支兵种齐全、战力强悍的无敌之师。他们枕戈待旦,只等一声令下,便要奔赴沙场,为国家开疆拓土、建功立业!

此外,赵桓决定再次招募一万名士兵来充实自已的军队。

其中两千人将被特别挑选出来,组成一支强大的陷阵营。这支队伍将会成为战场上冲锋陷阵、撕开敌军防线的利刃。

而负责统领这支陷阵营的将领,则是勇猛无畏的鲁智深和性格豪爽的李逵。他们二人身经百战,定能让陷阵营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另外还有两千人会组建成为一支全新的部队——背崴军。

这支部队将以其独特的装备和战术在战场上崭露头角。统领这支部队的是武艺高强的杨雄,他所使用的武器类似于威猛无比的三尖两刃刀那样的重兵器。

凭借着这样的利器以及杨雄卓越的指挥才能,相信背崴军能够给敌人带来沉重的打击。

接下来的两千人则会转型成为工程兵。这些士兵将承担起修建防御工事、搭建桥梁等重要任务,为大军的行动提供坚实的保障。

杜迁和宋万这两位经验丰富的将领将负责统领这支工程兵部队,确保各项工程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两千人的火头兵队伍同样不可或缺,他们负责为全体将士准备饮食。朱贵作为统领,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定会用心管理好火头兵,保证大家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从而保持充沛的体力投入战斗。

最后的两千人则会被训练成敏锐的斥候。他们需要深入敌境侦察敌情、传递情报,为大军的战略决策提供关键信息。智勇双全的杨志将带领这批斥候,出色地完成各种危险而艰巨的侦查任务。

至于那些暂时没有具体职位安排的将领们,有的可能会担任一些副职工作,协助其他将领处理日常事务;有的则会等待出征时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临时调配,以便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

不仅如此,赵桓还独具慧眼地设立了一个作战参谋部。这个参谋部汇聚了岳飞、杜壆、韩世忠、许贯忠、公孙胜、宋江、吴用等一众杰出人才。平日里,虽然他们的权力相对有限,但一旦进入作战状态,这几个人便会立即跃升为统帅和军师般的核心人物,拥有统领全军的至高权威。

值得一提的是,赵桓还特地向皇帝赵佶请求调派刘光世加入自已的新军,并将其纳入到作战参谋部当中。有了这位猛将的加入,想必参谋部的实力又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加上扈三娘统领的娘子军两千人,以及水师的八千人,赵桓此刻算是拥有了六万大军。

在随后的日子里,赵桓下达了一系列紧急指令,旨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好充分准备。他下令让麾下的大军立刻投入到高强度、快节奏的加急训练当中。

士兵们日夜操练,演练各种战术和阵法,以提升整体战斗力。与此同时,军械库也收到了加急生产军械的命令,工匠们加班加点地赶制着各类兵器和装备,确保每一名战士都能配备精良的武器。

不仅如此,赵桓深知水师力量对于未来战争的重要性。于是,他决定将梁山水师的大部分兵力迁移至登州,并与当地的水师一同展开联合训练。

通过这种方式,不同地域的水师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从而打造出一支更为强大的水上作战力量。

然而,赵桓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所追求的并非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师,而是真正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

为此,赵桓还专门派遣人手着手开展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研制更加庞大且先进的海船。

他毫不吝啬地从自已掌握的神秘系统中取出了数量众多的海船模型、珍贵的图书资料以及详尽的海图等宝贵资源。

这些资料涵盖了船舶设计、航海技术以及海战策略等多个方面,为研发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充足的资源后,赵桓开始精心策划起自已的宏伟蓝图。他首先打算统一国内各方势力,消除内乱带来的隐患。

待国内局势稳定之后,便将矛头指向周边国家,如西夏、吐蕃和大理等地。而在对外征战的过程中,他还要同步推进对岛国的进攻以及环球航行这两项艰巨任务。

赵桓深知时间紧迫,但他坚信凭借自已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决心,一定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壮举!

赵桓要大宋的旗帜插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赵桓要创造一个日不落帝国,要让大宋领先世界一千年。

此时的欧洲,正处在中世纪末期那漫长而黑暗的岁月尽头,一丝曙光悄然乍现——文艺复兴的嫩芽开始艰难地破土而出。

与此同时,曾经强大无比的西罗马帝国正走向覆灭之路,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压而过,留下一片废墟与尘埃。

在遥远的东方大陆,金国正值其鼎盛之时,兵强马壮、国力昌盛;

而昔日威震四方的辽国却已逐渐衰落,犹如落日余晖般黯淡无光。就在这片风云变幻的土地之上,蒙古部落刚刚完成集结,正蓄势待发,准备登上历史舞台一展雄风。

至于那广袤无垠的澳洲大地以及神秘莫测的美洲新大陆,则依旧静静地沉睡在大洋彼岸,等待着人类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当然啦,岛国那储量惊人的银山还有美洲富含弹性的橡胶资源,此刻也尚未被世人所察觉。

赵桓深知自已未来的道路充满艰辛且漫长。如今国内局势错综复杂,蔡京一党权倾朝野、如日中天。

尽管自已刚刚获封太子之位,但羽翼未丰的他明白目前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因此绝不能轻易与蔡京撕破脸皮。

于是乎,赵桓暗下决心,一方面要绞尽脑汁想出妙计来招揽各路贤才归入太子党的麾下,增强自身实力;

另一方面则需小心翼翼地应对来自父亲宋徽宗赵佶的猜忌之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唯有如此,待到时机成熟之日,自已方能真正掌控大局。届时,或可迫使赵佶退位让贤,亦或是等他心甘情愿地将皇位拱手相让也行,毕竟这位痴迷于书画艺术的皇帝对治国理政似乎并无太多热情。

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修整与训练,赵桓也做好了准备,于是他来到御书房找到赵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