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义灭亲

过得不错?

月色倾泻,照彻他。

“这两个月,公主到底在做什么?”

“我杀了负刍。”

榕树叶子的阴影在他身上晃,“这不难猜。”

早前李贤打开卢衡留书,她如他所料杀了负刍,欣慰不到一刻钟。待打开下一份竹简,他收到远在天边的司空马遥寄的檄文,事情就一发不收拾地向着未知的轨迹一路狂奔。

檄文的内容不是之前赵嘉与大巫所执笔的写法,也不是项梁拿到许栀面前的昭蓉的写法。

它删减了冗杂的人物,只把焦点对准了最致命的部分!

“怎么。公主是赶着去寿春送死?”他还是老样子,开口就十分不客气。

“监察有这份闲心操心我之前,不如做好南郑郡中粮道行栈的工作。”她抬起头,转移话题,“吕泽一家都在所察之地,该要你费心。”

“担心刘邦么?”他说得轻飘飘,眼尾带笑,“公主不管长公子的叮嘱也要抵达寿春,是为了项羽吧。”

“李贤。”许栀看不清他眼中变化不清的暗色,他总能一针见血,她只能说,“我当年与你之言,不是玩笑。”

“臣知道,故而臣借了吕泽的手,顺道让他在秦国为官,乃效仿公主。”

“你给了他什么职务?”

“亭长之务已然堪用。”

亭长。

她头皮发麻。

“不给则罢,若给可以高一些。”

“你的意思是想如陈平一般,将刘邦带到咸阳?”

许栀摇头,“当下不适合。刘邦暂时没有楚国重要。或许你没亲自接触刘邦,此人为人豪爽,善于笼络人心,能解纷杂事务之危机,以后或可任赈济灾事之官职。”

“公主对他人倒是格外关照。”他看着她,“公主不问问臣这两个月以来做了什么?”

许栀对上他深邃的眼睛,据墨柒所言,他大概躺了半个月。

她笑笑,“你一向算无遗策。”

他自来将‘所求之物’当成命中的必要,故而他毫不介意帮助他喜欢的人得到她想要的。

然而,许栀让他感到失望。

果断有余,但不够狠辣。一旦被仁慈所缚,她就会变成上一世的扶苏。

凌厉、不择手段的漩涡始终萦绕在李贤的灵魂之中。

李贤不欲多说,一卷帛书从袖中拿出。

【师生慕好,有悖伦常,大逆不道】格外显眼。

“我本以为公主能处理得当。没想到你还是这样心慈手软。”他盯着她,“为何当时不杀了燕月与景巫?”

是啊。若杀了他们,大概没有檄文之事。

但若景巫一死,他就不会去代地找赵嘉。然后她不会知道红石,那么你就会死了。

她无力地笑了笑,带着些泄气的萎靡,“让监察失望了,我对自己也挺失望。你说得不错,凡事皆无两全其美。我对他们总是想多留一线生机,最终害人害己。”

“公主错了,你唯独对自己够狠。”

四下月光如银,清冷之色倍增。

仓促之间,她语调加快,“你来这里见我,并不是想问我寿春与项羽的事,也不是要说檄文。”

哪里有人能放任着对方跳入陷阱,又要为之善后。

只听他淡淡道:“公主既然选了秦国,便已经做出了选择。”

“昭氏以檄文威胁于我,我不会因此松动。”

只听他道:“张良之事已在咸阳掀起轩然大波。”

“我上书也于事无补?”

她极力保持克制,还是改不了尾音的颤抖。

李贤保持沉默。

“其罪在我。”她叠好帛书,停了一会儿,一字一句道:“倘若我留楚为后,便不构成妨碍联姻的过错对吧?”

“许栀!”

李贤怎么也想不到,她能说出这样的话。

为了撇清张良,不惜嫁给芈犹?

李贤的语气冷了不少,“你想一个月后就当寡妇的话,不妨一试。”

“我应下婚盟,来到楚国,我就没想过我的名声还能完好无损。”

他垂首,“寿春人心惶惶,怎会让公主安然抵达?公主放心,在你抵达楚国都城之前,秦军必先破淮水。”

她肃然抬头,“所以,秦军将要进攻的消息是你放在楚国王室的?

“是。”

“为何?”

他擒住她的视线,“自然是因为臣不愿看到公主远嫁。”

她背后的榕树被风吹得哗啦啦作响,楚地寂静的平原上,灌木丛也都低矮,大概是水系纵横,一会儿仔细听,就能听到很远的地方传来的潺潺水声。

自昨夜她写去上呈的文书,她就知道,只要她还是嬴荷华,那个能嫁给张良的机会已然彻底埋在了过去。

故而她现在表现出无所谓,兀自笑道:“我心甘情愿将这身婚服穿在身上。嫁与不嫁,嫁给谁,已无实质区别。”

李贤攥紧了剑柄,他习惯痛苦,故而也从不掩饰艰难,更不惮将最残酷的话全说出来。

“公主以为这样的一句话就能让臣徇私舞弊?”

许栀一怔。

李贤续言:“公主还不明白?公主之事为一。张平之罪在二。”

“张平?”她蹙眉,祈祷她所怀疑的不要为真。

凉风拂过,冷寂无声。

接下来的这一段话,许栀彻底崩溃,如坠寒窖。

“张平家财万贯,入秦后从商为富。张良在魏多日不返,后又滞留城父,张垣寻你寻到醴泉宫。公主以为昌平君振臂一呼,那些精弓良驽从何而来?公主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她脑海中浮现出城父制弩的烧铁铺,很多个碎片化的疑惑聚拢,又迅猛而来。

绝望像是潮水淹没了她。

直到这一刻,许栀才全部明白韩非话中之意。

——牵连叛乱,并夷三族。

深渊从她脚下蔓延,无法呼吸。

一次再一次,从许栀决定改变张良的轨迹开始,惧怕的东西还是奔袭而来。

自上次胡亥降生,她眼见了张良的死亡。

她从昏迷中醒来,承诺发愿不再伤害。

她亲自处理颍川郡冯安的卷轴,让张良去魏获得秦臣的信任,又在城父置陈平为辅。

她走了这样长又艰难的道路,在诸多谋划之中,绕了一大圈,竟然算无遗策成为历史。

经手张家之事者,王绾为主,李斯为辅。

几乎在张家出事的同一日,嬴政于覆秋宫密见垂问李贤。

——“若你身处此事,该如何?”

这个问题在六年前,许栀见到他的头一年,她就直言问过他——若李斯最后还是走上那条路,他能否大义灭亲。

李贤对待这个问题,辗转多年,心中已有答案。

“若父有罪,国法为重。臣当上禀。然弑父之举,妄为人子。父丧之后,臣当自裁。”

嬴政笑了,看着李贤的时候,沉声道:“若独为此,寡人何忍杀之。”

李贤是个聪明人,后半句乃是嬴政说给张良。

如果只是这一件事,嬴政不想杀他。

故韩臣子,权衡之术,加上公主与之沸沸扬扬的传言,张良无论如何都不能留。

于情一字,李贤承认自己无数次想弄死张良。

但若让秦臣来逼死他,李贤会想到当年的自己。

“若他能认下大义灭亲之举,张良之行,或可赦免死罪。”

许栀脊背发凉。张良在原来的历史上,对秦之恨之深,除了韩国之亡,还有父亲与幼弟之丧。

在许栀的世界观中,这世上,没有人能接受得了亲手把至亲送上断头台。

“他会疯的。”